浮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9375发布日期:2022-02-09 12:1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浮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起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溺水致死事件的多发及人们对游泳热情的高涨,要求浮起装置的救急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基于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设有高压压缩气瓶的救生手环或救生背心等浮起装置来实现辅助救生和游泳,通过触发刺针刺破高压气瓶,使气体充满气囊,进而产生浮力托起溺水者和游泳者。但是高压气瓶本身体积较大且存在安全隐患,使用不便。因此,一般采用化学产气方式来对气囊充气,采用化学产气方式时反应物之间接触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够将反应物冲散,无法保证反应物之间能够充分混合,反应物之间反应不完全,造成对反应物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浮起装置,旨在解决化学产气方式时反应物之间反应不完全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浮起装置,包括:
6.气囊,设有收容腔;及
7.第一腔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腔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收容有第一弱封部,所述第一弱封部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能够收容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二空间能够收容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腔体上还设有进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用于流体进入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腔体上还设有第二弱封部,所述第二弱封部位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收容腔之间,所述流体与所述第一反应物混合并能够将所述第一弱封部破坏,以使第一反应物与所述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所述气体能够将所述第二弱封部破坏进入所述收容腔,以使所述气囊体积增大。
8.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起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弱封部面向所述收容腔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缓冲组件能够对所述流体产生阻力,以延缓所述气体进入所述收容腔。
9.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的单向阀,所述本体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能够将所述第二弱封部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单向阀能够对所述流体产生阻力,以延缓所述气体进入所述收容腔。
10.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均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能够将所述第二弱封部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之间至少部分吸附贴合对所述流体产生阻力,以延缓所述气体进入所述收容腔。
11.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弱封部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收容腔之间。
12.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弱封部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收容腔之间,所述第二弱封部的承受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弱封部。
13.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起装置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储存所述流体。
14.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上设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上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进口端穿设于所述排气孔,以将所述排气孔密封。
15.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孔的孔壁过盈配合。
16.在所述浮起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端外凸于所述气囊。
1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上述方案的浮起装置,除了具备极佳的辅助溺水者和游泳者的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使反应物之间能够充分反应,进而使得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够将气囊填充,达到预设体积。具体而言,该浮起装置包括设有收容腔的气囊和收容于收容腔的第一腔体。该第一腔体的容纳腔通过第一弱封部分隔成容纳第一反应物的第一空间和容纳第二反应物的第二空间。第一腔体上还设有与第一空间连通的进口端及位于容纳腔与收容腔之间的第二弱封部。如此流体能够经进口端进入第一空间与第一反应物混合,并能够将第一弱封部破坏,以使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气体能够将第二弱封部破坏进入收容腔,以使气囊体积增大。通过第二弱封部的设置能够避免气体瞬时进入收容腔,使得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反应产生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后才能将第二弱封部破坏,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之间的反应更充分。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其中:
2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浮起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浮起装置中进口端与排气端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浮起装置,能够辅助溺水者和游泳者在水中浮起。该浮起装置可制作成可穿戴结构,例如,救生衣结构、手环结构、臂环结构或手表结构等。
25.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该浮起装置包括气囊10和第一腔体20。气囊10设有收容腔11。第一腔体20收容于收容腔11。第一腔体20设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内收容有第一弱封部22。第一弱封部22与第一腔体20连接,将容纳腔21分隔成第一空间211和第二空间212。第一空间211能够收容第一反应物。第二空间212能够收容第二反应物。第一腔体20上还设有进口端23。进口端23与第一空间211连通,用于流体进入第一空间211。第一腔体20上还设有第二弱封部24。第二弱封部24位于容纳腔21与收容腔11之间。流体与第一反应物混合并能够将第一弱封部22破坏,以使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气体能够将第二弱封部24破坏进入收容腔11,以使气囊10体积增大。
26.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浮起装置,除了具备极佳的辅助溺水者和游泳者的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使反应物之间能够充分反应,进而使得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够将气囊10填充,达到预设体积。具体而言,该浮起装置包括设有收容腔11的气囊10和收容于收容腔11的第一腔体20。该第一腔体20的容纳腔21通过第一弱封部22分隔成容纳第一反应物的第一空间211和容纳第二反应物的第二空间212。第一腔体20上还设有与第一空间211连通的进口端23及位于容纳腔21与收容腔11之间的第二弱封部24。如此流体能够经进口端23进入第一空间211与第一反应物混合,并能够将第一弱封部22破坏,以使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接触产生气体,气体能够将第二弱封部24破坏进入收容腔11,以使气囊10体积增大。通过第二弱封部24的设置能够避免气体瞬时进入收容腔11,使得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反应产生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后才能将第二弱封部24破坏,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之间的反应更充分。
27.本实施例中,该流体可为腐蚀性气体。该腐蚀性气体能够将第一弱封部22腐蚀破坏,以使得第一反应物进入第二空间212与第二反应物反应生成气体。此外,流体还可以为惰性气体,其进入第一空间211后提升第一空间211内气压将第一弱封部22破坏,以使得第一反应物进入第二空间212与第二反应物反应生成气体。再者,流体还可以为液体,例如、纯净水、海水、污水或含有催化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反应的物质的溶液。该液体进入第一空间211将第一反应物混合并随着液体进入第一空间211的体积增多将第一弱封部22破坏,同时,第一反应物可在液体中充分溶解,以加速后续与第二反应物反应及与第二反应物充分混合。第一弱封部22和第二弱封部24也可采用承受力阈值低于与其连接的结构的材质制成。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弱封部22和第二弱封部24的承受力阈值低于第一腔体20。若第一腔体20由pvc(polyvinyl chloride,译为聚氯乙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译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材质制成。第一弱封部22和第二弱封部24可均由弱焊接(假性焊接)形成,弱焊接(假性焊接)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如多腔输液袋、面膜的膜液分离袋,混合坚果的干湿分离袋等。此外。若第一腔体20由铝塑膜、铝箔等材质制成。第一弱封部22和第二弱封部24可均由塑料薄膜制成,则承压时容易将塑料薄膜破坏。
28.进一步地,化学产气方式优选碳酸盐/碳酸氢盐与有机酸/无机酸/酸性盐的反应,或者其他的产气反应。其中,由于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物质遇少量或慢速水时容易结块影响反应速度,因此,第一反应物优选有机酸/无机酸/酸性盐,如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反丁烯二酸、草酸和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第二反应物优选碳酸盐/碳酸氢盐,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钙和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应物还可为碳酸盐/碳酸氢盐,第二反应物还可为有机酸/无机酸/酸
性盐。
2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浮起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30,缓冲组件30位于第二弱封部24面向收容腔11一侧且设于第一腔体20,缓冲组件30能够对流体产生阻力,以延缓气体进入收容腔11。如此通过缓冲组件30的设置使得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产生的气体气压进一步提升后才能抵消缓冲组件30的阻力进入收容腔11,进一步保证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反应完全,避免未反应充分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进入收容腔11后无法互相反应产生气体,进而造成气囊10的体积没有达到预设体积。
3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缓冲组件30包括均设于第一腔体20的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之间形成有通道300,通道300能够将第二弱封部24与收容腔11连通,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之间至少部分吸附贴合对流体产生阻力,以延缓气体进入收容腔11。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可为长条塑料膜。在没有气体经过通道300时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远离第二弱封部24的一端是闭合且靠近该端的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部分吸附贴合,而靠近第二弱封部24的一端敞开能够在第二弱封部24破坏后与其连通。如此使得气体进入通道300后在具有一定气压时才能将第一吸附部31和第二吸附部32吸附贴合的部分撑开,进而进入收容腔11。从而延缓气体进入收容腔11,保证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能够充分反应。
31.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组件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的单向阀。本体上设有流道。流道能够将第二弱封部与收容腔连通。单向阀与流道连通。单向阀能够对流体产生阻力,以延缓气体进入收容腔。如此通过单向阀的设置能够调节缓冲组件对气体的阻力,在保证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能够充分反应同时提高气囊填充速率。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弱封部24位于第二空间212与收容腔11之间。如此使得第二弱封部24远离进口端23设置,避免流体进入第一空间211时能够对第二弱封部24进行破坏,保证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反应产生一定体积气体后才将第二弱封部24破坏,避免造成进入收容腔11的未反应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过多。
33.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弱封部还可以位于第一空间与收容腔之间。此时,需要将第二弱封部设计成其承受力阈值大于第一弱封部。以保证第一弱封部在被破坏后,第二弱封部仍能将第一空间与收容腔隔绝。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气囊10上设有排气端12。排气端12上设有与收容腔11连通的排气孔。进口端23穿设于排气孔,以将排气孔密封。如此进口端23能够从排气孔伸出与外部流体源连通,保证外部流体能够由进口端23进入第一空间211。另外,通过进口端23与排气端12插接连接,保证第一腔体20和气囊10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避免第一腔体20和气囊10采用焊接连接时需采用同种材质,进而能够使得第一腔体20能够采用耐腐蚀性强的材质制成,而气囊10能够采用水汽透过率低的材质制成。
35.进一步地,进口端23与排气孔的孔壁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进口端23与排气端12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进口端23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排气端12的材质与气囊10一致,可采用具有弹性的尼龙/pvc材质制成,其中,尼龙涂覆有tpu。
3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排气端12外凸于气囊10,如此能够提高排气端12的强度,进而提高排气端12与进口端23连接的稳定性。气囊10排气时,可将排气端12固定,推动进口端23进入收容腔11,以使进口端23与排气端12分离,以实现气囊10排气。
37.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浮起装置还包括第二腔体,第二腔体收容于收容腔,进口端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腔体用于储存流体。如此使得浮起装置的出发无需外接流体源引入,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