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8076发布日期:2022-06-22 00:5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2.人们对数据中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水下数据中心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水下数据中心是陆海统筹、生态用海、集约用海的总实践探索,相比陆上数据中心,省电、省水、绿色,总成本也具有明显优势。
3.水下数据中心舱体布放在海水下能利用海水的排量起到非常好的散热效果,但是舱体内布放it设备的数量和功率受水下配电系统制约很难大规模布放。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数据中心舱体内布放受配电系统制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受配电系统制约的水下数据中心。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包括:
6.海站平台,置于水下,具有位于海平面之上的承载台;
7.数据舱,置于海底,且环绕所述海站平台分布;
8.配电模块,安装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配电模块通过海缆与所述数据舱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上具有与所述配电模块的配电接口一一对应的分线孔,海缆穿过所述分线孔后、插接在对应的配电接口上。
10.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的背离所述配电模块的一侧上连接有限弯筒,所述限弯筒与所述分线孔同轴设置,所述限弯筒用于套设在海缆上。
11.进一步地,所述配电模块具有多个,所述配电模块上标记有对应的数据舱编号。
12.进一步地,所述海缆上分布有多组浮力块,所述浮力块使所述海缆在海平面以下呈漂浮状态。
13.进一步地,所述海站平台为导管架平台、半潜平台或浮式平台。
14.进一步地,所述海站平台上的承载台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
15.进一步地,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承载台之间设有爬梯。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将配电模块从数据舱取出,放置于海站平台上,使数据舱内it设备的布放数量以及功率不受舱内配电模块的制约,实现了数据舱的大规模布放。配电模块属于易损部件,将其放置于海站平台上,便于运维人员对其进行维护,降低了运维难度。数据舱环绕海站平台布放,使海缆的连接长度较短。海上平台可以按需求进行建设,空间容量可以按照需求扩大,相比于全浸入海底的数据中心,可以节省压力容器的成本,并且可以利用已有或闲置的海上平台进行改造,节省人力物力。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分线孔的设置,避免多条海缆之间的交叉缠绕。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限弯筒用于限制海缆的弯曲半径,避免海缆的过度弯曲而发生应力集中。
2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浮力块的设置,避免海缆因与海床摩擦而受损。
2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承载台具有多层,能够根据数据舱的布放规模,承载更多的配电设备。上下相邻的两层承载台之间设有爬梯,便于运维人员进行攀爬检修。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的示意图。
24.图2为配电模块与海缆的接线示意图。
25.图3为浮力块的分布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海站平台;2、数据舱;3、配电模块;4、配电接口;5、分线孔;6、海缆;7、限弯筒;8、浮力块;9、承载台;10、海平面;11、海底。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2.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海站平台1、数据舱2以及配电模块3。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站平台1置于水下,具有位于海平面10之上的承载台9;所述数据舱2置于海底11,且环绕所述海站平台1分布;所述配电模块3安装在所述承载台9上,所
述配电模块3通过海缆6与所述数据舱2电连接。将配电模块3从数据舱2取出,放置于海站平台1上,使数据舱2内it设备的布放数量以及功率不受舱内配电模块3的制约,实现了数据舱2的大规模布放。配电模块3属于易损部件,将其放置于海站平台1上,便于运维人员对其进行维护,降低了运维难度。数据舱2环绕海站平台1布放,使海缆6的连接长度较短。海上平台可以按需求进行建设,空间容量可以按照需求扩大,相比于全浸入海底11的数据中心,可以节省压力容器的成本,并且可以利用已有或闲置的海上平台进行改造,节省人力物力。
34.所述海站平台1可以采用导管架平台、半潜平台或浮式平台等。如图1所示,所述海站平台1为导管架平台,该导管架平台的一端固定在海底11;该导管架平台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承载台9,上下相邻的两层承载台9之间可以设有爬梯,运维人员可通过爬梯进行层间攀爬检修。多层承载台9的设置,能够根据数据舱2的布放规模,承载更多的配电设备。另外,所述承载台9上还可以放置辅助监控模块,用于对配电模块3的电力、动力环境进行监控,并对数据舱2进行监控。
35.根据数据舱2的布放规模,所述配电模块3具有与数据舱2对应的多个,所述配电模块3上标记有对应的数据舱2编号;当数据舱2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找到匹配的配电模块3,加快维修速度。
36.如图2所示,所述承载台9上具有与所述配电模块3的配电接口4一一对应的分线孔5,海缆6穿过所述分线孔5后、插接在对应的配电接口4上;分线孔5的设置,避免多条海缆6之间的交叉缠绕。所述承载台9的背离所述配电模块3的一侧上连接有限弯筒7,所述限弯筒7与所述分线孔5同轴设置,所述限弯筒7用于套设在海缆6上;限弯筒7用于限制海缆6的弯曲半径,避免海缆6的过度弯曲而发生应力集中;其中,所述限弯筒7采用金属嵌件和聚氨酯材料构成,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
37.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因拉扯对海缆6自身造成损伤,海缆6的长度一般大于海站平台1到数据舱2之间的距离;所述海缆6上分布有多组浮力块8,所述浮力块8使所述海缆6在海平面10以下呈漂浮状态,避免海缆6因与海床摩擦而受损。
3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