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手长室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9500发布日期:2022-07-16 09:2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手长室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手长室及船舶。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现有的船舶的水手长室10'的舾装布置中,都是采用斜梯通道2'通往主甲板20'区域。为了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斜梯通道2'的角度一般不超过55
°
。另外,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布置有搁架、缆绳存放区、吊物口、液压泵站3'、通往锚链舱的人孔1'等,因此需要水手长室10'具有足够大的空间。
3.随着船型地不断优化,水手长室10'的面积不断被挤压,高度逐渐由三米左右增大到六米,人孔1'位于水手长室10'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人员需要从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借助直梯4'才能爬到人孔1'位置,然后再通过人孔1'进入锚链舱内,导致从水手长室10'进入锚链舱的路程较长且安全性较低。同时,由于水手长室10'高度的增加,斜梯通道2'难以从主甲板20'伸入水手长室10'的舱底甲板,而且容易与液压泵站3'发生干涉。此外,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由于外板线型收缩导致存放空间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舾装设备(搁置架等)的摆放与安装。
4.因此,需要一种水手长室及船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手长室及船舶,以安全、便捷地进入水手长室以及人孔,优化水手长室的内部布局,提高水手长室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水手长室,所述水手长室的顶部具有连通主甲板的入口,所述水手长室的内壁具有连通锚链舱的人孔;所述水手长室包括:
8.第一飘台,设置于所述水手长室的前壁并将所述水手长室分隔形成复式舱室;
9.第一斜梯和第二斜梯,所述第一斜梯的一端搭接于所述水手长室的入口,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一飘台上;所述第二斜梯的一端搭接于所述水手长室的底部甲板,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一飘台上;以及
10.第二飘台,设置于所述水手长室的后壁并位于所述人孔的下方,以通过所述第二飘台进入所述人孔,所述第一飘台与所述第二飘台相连。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手长室位于船舶的艏部,所述艏部的外板骨材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飘台;所述水手长室的后壁的水平桁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飘台。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飘台位于所述水手长室沿其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平桁沿所述船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350mm,且所述水平桁沿所述船舶宽度方向延伸至两个舷侧。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手长室还包括:
15.舾装平台,所述舾装平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飘台的边沿和所述第二飘台的边
沿相连。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飘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飘台的高度,所述舾装平台水平安装于所述第一飘台与所述第二飘台之间,所述舾装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飘台平齐,所述舾装平台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飘台上。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斜梯与所述舾装平台的一端并排布置于所述第一飘台的外沿。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手长室还包括:
19.搁架,所述水手长室的底部甲板与所述第一飘台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搁架。
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手长室的底部甲板上设置有液压泵站,所述水手长室的内壁还具有吊物口,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所述吊物口移入或移出所述水手长室;
21.所述第一飘台的底部设置有吊装眼板,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所述吊装眼板吊装至或吊离所述吊物口。
22.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水手长室。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发明提出的水手长室,第一飘台不仅可以作为第一斜梯和第二斜梯的转换平台,还可以作为人员的休息平台,使得人员能够通过第一斜梯、第一飘台和第二斜梯安全、便捷地到达水手长室的底部甲板。同时第一飘台与第二飘台相连,使得人员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飘台和第二飘台安全、便捷地到达人孔,从而进入锚链舱内。此外,将搁架和缆绳等存放于第一飘台上,增加了第一飘台的存储功能,提高了第一飘台的利用率,第一飘台将水手长室分隔形成复式舱室,优化了水手长室的内部布局,提高了水手长室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25.本发明提出的船舶包括上述的水手长室,第一飘台不仅可以作为第一斜梯和第二斜梯的转换平台,还可以作为人员的休息平台,使得人员能够通过第一斜梯、第一飘台和第二斜梯安全、便捷地到达水手长室的底部甲板。同时第一飘台与第二飘台相连,使得人员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飘台和第二飘台安全、便捷地到达人孔,从而进入锚链舱内。此外,将搁架和缆绳等存放于第一飘台上,增加了第一飘台的存储功能,提高了第一飘台的利用率,第一飘台将水手长室分隔形成复式舱室,优化了水手长室的内部布局,提高了水手长室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现有的船舶的水手长室的纵截面剖视图;
2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水手长室的纵截面剖视图;
2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水手长室的横截面剖视图。
29.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30.10'、水手长室;20'、主甲板;1'、人孔;2'、斜梯通道;3'、液压泵站;4'、直梯;
31.10、水手长室;20、主甲板;
32.1、第一飘台;11、吊装眼板;2、第一斜梯;3、第二斜梯;4、第二飘台;5、人孔;6、舾装平台;7、搁架;8、液压泵站;9、锚链舱。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手长室10,该水手长室10布置于船舶的艏部。水手长室10的顶部具有连通主甲板20的入口,水手长室10的内壁具有连通锚链舱9的人孔5。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上设置有液压泵站8,水手长室10的内壁还具有吊物口,液压泵站8通过吊物口移入或移出水手长室10。液压泵站8用于向锚链提供动力,以回收或释放锚链。船舶上的人员(或水手)可以通过水手长室10的入口从主甲板20进入水手长室10内,以便于对液压泵站8进行安装与维护,还可以通过水手长室10内的人孔5进入锚链舱9内,完成辅助回收锚链等操作。
39.具体地,水手长室10包括第一飘台1、第一斜梯2和第二斜梯3和第二飘台4。第一飘台1设置于水手长室10的前壁并将水手长室10分隔形成复式舱室。第一斜梯2的一端搭接于水手长室10的入口,另一端搭接于第一飘台1上。第二斜梯3的一端搭接于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另一端搭接于第一飘台1上。第二飘台4设置于水手长室10的后壁并位于人孔5的下方,以通过第二飘台4进入人孔5,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相连。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飘台1不仅可以作为第一斜梯2和第二斜梯3的转换平台,还可以作为人员的休息平台,使得人员能够通过第一斜梯2、第一飘台1和第二斜梯3安全、便捷地到达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同时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相连,使得人员依次通过第一飘台1和第二飘台4安全、便捷地到达人孔5,从而进入锚链舱9内。此外,可以将缆绳等存放于第一飘台1上,增加了第一飘台1的存储功能,提高了第一飘台1的利用率,第一飘台1将水手长室10分隔形成复式舱室,优化了水手长室10的内部布局,提高了水手长室10的内部空
间利用率。
41.由于人员能够通过第二飘台4直接进入人孔5,无需从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攀爬直梯,极大地缩短了人员进入锚链舱9的行走距离和难度,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而且,无需在人孔5向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之间铺设直梯,避免了直梯与底部甲板上的弃锚器发生干涉,优化了水手长室10的内部布局。
42.水手长室10还包括搁架7,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与第一飘台1上均设置有多个搁架7,以充分利用水手长室10的高度空间,增加了搁架7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提高了水手长室10的存储空间。同时,将常用工具放置于第一飘台1的搁架7上,方便人员的取用。
43.如图2和图3所示,艏部的外板围成水手长室10的内侧壁,定义水手长室10的两个外板为前壁,靠近船艉的侧壁为后壁。艏部的外板骨材向内水平延伸形成第一飘台1,水手长室10的后壁的水平桁向内水平延伸形成第二飘台4,充分利用并改造水手长室10自身已有的结构件,无需额外增加外部结构件,以方便水手长室10的改装,降低了水手长室10的成本。
44.如图3所示,第一飘台1由船舶首段外板骨材向船艉方向水平延伸,骨材的延伸形状大致呈梯形,多个搁架7沿骨材靠近外板的边缘间隔设置,以充分利用骨材与外板的连接处强度较高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搁架7的存储重量。
45.本实施例的第一飘台1位于水手长室10沿其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使得复式结构的水手长室10的上下两层的空间相同,以充分利用水手长室10高度方向的空间。而且能够保证第一斜梯2和第二斜梯3的长度基本相等,便于第一斜梯2与第二斜梯3的加工和互换。当然,第一飘台1的高度由外板上的骨材高度决定,只需能够满足液压泵站8等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即可。
46.如图3所示,通过加宽水手长室10后壁上的水平桁得到第二飘台4。本实施例的水平桁沿船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350mm,使得第二飘台4具有足够的宽度,以方便人员的通过,提高了人员通过的安全性。当然,还可以根据水手长室10的具体设计需求适当增减水平桁沿船舶长度方向的长度。进一步地,水平桁沿船舶宽度方向延伸至两个舷侧,提高了水平桁的结构强度和承重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人员通过的安全性。
47.如图2所示,第一飘台1的底部设置有吊装眼板11,液压泵站8通过吊装眼板11吊至或吊离吊物口。吊索将液压泵站8吊挂于吊装眼板11上,并通过电动葫芦等吊装设备将液压泵站8从吊物口处吊至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的安装位置,或者将液压泵站8从底部甲板的安装位置吊至吊物口处,然后液压泵站8再经吊物口吊出水手长室10。
48.需要说明的是,人孔5位于水手长室10靠近其顶部的位置,第二飘台4(水平桁)位于人孔5的下方且与人孔5的高度差较小,以方便人员通过第二飘台4直接进入人孔5内。第一飘台1的高度低于第二飘台4的高度,使得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之间存在高度差。
49.如图2所示,水手长室10还包括舾装平台6,舾装平台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飘台1的边沿和第二飘台4的边沿相连,通过舾装平台6能够使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之间顺畅连通,无需使第一飘台1和第二飘台4延伸过长并对接形成整层平台,降低了水手长室10的结构重量,而且能够根据设计需求灵活安装。舾装平台6能够使第一飘台1和第二飘台4不会完全闭合,以改善水手长室10内上下两层的透气效果,提高了水手长室10下层的空气流通性,提高了人员在水手长室10内的舒适性。
50.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舾装平台6为由角钢和方钢对接并焊接到一起的行走通道,使得舾装平台6加工简单,结构强度高,质量轻且承重性能好,能够承受不同重量的人员或多个人员安全通过。同时,在行走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焊接有栏杆柱和栏杆,方便人员手扶栏杆通过舾装平台6,避免人员受到船舶晃动的影响从舾装平台6上跌落,提高了舾装平台6的安全性。
51.为了避免人员通过舾装平台6时出现打滑,本实施例的舾装平台6水平安装于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之间,舾装平台6的上表面与第二飘台4平齐,舾装平台6的底部设置于第一飘台1上,使得舾装平台6的上表面与第一飘台1之间形成台阶结构。舾装平台6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等紧固件安装于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之间,以保证舾装平台6的稳定性。
52.如图3所示,第二斜梯3可以根据水手长室10的内部布局灵活安装于第一飘台1外沿的不同位置,只需能够避免第二斜梯3与液压泵站8发生干涉即可。具体地,第二斜梯3与舾装平台6并排布置于第一飘台1的外沿,使得人员从第一飘台1上灵活选择通过第二斜梯3或舾装平台6,实现了水手长室10内部结构的紧凑安装。
53.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的上表面平齐,水手长室10还包括水平通道,水平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相连,且水平通道、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的上表面平齐。该水平通道可以为长条状的钢板,通过焊接与第一飘台1与第二飘台4连接为一体。
54.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船舶,该船舶包括上述的水手长室10,使得人员能够安全、便捷地到达水手长室10的底部甲板与人孔5内。优化了水手长室10的内部布局,提高了水手长室10的空间利用率。该复式型的结构对水手长室10长度方向的需求更小,可以加大船舶上货舱的舱容,从而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水手长室10的错落的平台布局,既可以优化水手长室10的内部布局,同时可以保障水手长室10内部空间的透气性,提升水手长室10的工作环境。
55.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