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7928发布日期:2022-10-01 06:2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


背景技术:

2.全回转拖轮的主要用途是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口,靠离码头。在顶靠作业过程我们一般会在船首、船舷及船尾采用橡胶护舷来保护,但是橡胶护舷一般为整根,制作成本高,在顶推过程中如果不做任何防护直接用护舷顶推,一旦出现损坏,护舷就要整根换下,维修成本高,并且由于橡胶护舷整根重量较重,使得损坏后的橡胶护舷在更换时需要大量人力辅助进行,降低了护舷更换的便捷性,提高了船员劳动强度和危险性。同时由于橡胶具体弹性,护舷在顶推作业过程中橡胶会出现变形,导致扎带变松。因此如何降低护舷损坏、提高护舷整体使用寿命,并且提高护舷更换便捷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一种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包括:
5.护舷架,其设置在舷墙上,其包括顶推护舷托和护舷槽,所述顶推护舷托在所述舷墙上用于顶推和支撑橡胶护舷,所述护舷槽在所述舷墙上用于辅助支撑所述橡胶护舷;
6.转位更换件,其设置在所述护舷架上,所述转位更换件包括更换件和转位件,所述更换件在所述顶推护舷托上将所述橡胶护舷在所述顶推护舷托外侧面和顶面之间往复转移;所述转位件在所述更换件上带动所述橡胶护舷周向转动;
7.防松绑扎件,其设置在所述舷墙上,其包括上侧绑扎件和下侧绑扎件,所述上侧绑扎件设置在所述舷墙上,所述下侧绑扎件设置在所述护舷槽上,所述上侧绑扎件和所述下侧绑扎件通过绑扎带将所述橡胶护舷紧紧束缚在所述顶推护舷托上。
8.优选地,所述顶推护舷托内侧面固定设置在所述舷墙外侧面上,所述顶推护舷托外侧面上设置有更换槽和转向槽,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槽之间和顶推护舷托端面与相邻所述转向槽之间设置有更换通孔和第一转位通孔。
9.优选地,所述护舷槽包括护舷底板和护舷侧板,所述护舷底板内侧面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护舷托下方的所述舷墙上,所述护舷侧板上设置有第二转位通孔,两个所述护舷侧板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橡胶护舷两端的所述舷墙上,以为所述橡胶护舷端部提供支撑。
10.优选地,所述更换件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万向节、第一减速器和更换转动爪,所述第一传动轴嵌装在所述更换通孔内,多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与多个所述更换通孔逐一对应;所述第一万向节在所述转向槽内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传动轴端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万向节分别与多个所述转向槽逐一对应。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速器设置在所述护舷侧板上,并且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自由端上;所述更换转动爪呈直角杆状,所述更换转动爪折角处在所述更换槽内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
12.优选地,所述转位件包括固定板、第二传动轴、第二万向节、连接板、第二减速器和传动轮,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更换转动爪上,多个所述固定板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更换转动爪上;所述第二传动轴嵌装在所述第一转位通孔内,并且所述第二传动轴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多个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多个所述第一转动通孔逐一对应;所述第二万向节在所述转向槽内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二传动轴端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万向节分别与多个所述转向槽逐一对应;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自由端上,并且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传动轴自由端上。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速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自由端上;所述传动轮固定套装在所述更换槽内的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并且所述传动轮与所述橡胶护舷侧壁紧密贴合。
14.优选地,所述上侧绑扎件包括护舷顶板和防松预紧件,所述护舷顶板一边铰接在所述顶推护舷托上侧的所述舷墙上,多个所述护舷顶板沿所述顶推护舷托走向均匀分布;所述防松预紧件包括上侧眼板、上侧预紧螺栓、第一卸扣和预紧弹簧,所述上侧眼板设置在所述护舷顶板上,所述上侧预紧螺栓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上侧眼板上,所述第一卸扣设置在所述上侧预紧螺栓一端上,所述预紧弹簧套装在所述上侧预紧螺栓另一端上。
15.优选地,所述下侧绑扎件包括下侧眼板、下侧预紧螺栓、第二卸扣和下侧预紧螺母,所述下侧眼板设置在所述护舷底板上,所述下侧预紧螺栓贯穿设置在所述下侧眼板上,所述第二卸扣设置在所述下侧预紧螺栓一端上,所述下侧预紧螺母套装在所述下侧预紧螺栓另一端上,所述绑扎带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卸扣和第二卸扣上。
16.优选地,还包括附加防护件,所述附加防护件包括双眼眼板、尼龙扎带和轮胎,所述双眼眼板设置在所述护舷顶板上,多个所述双眼眼板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护舷顶板上,所述尼龙扎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双眼眼板上,所述尼龙扎带另一端穿过所述轮胎后连接在相邻的所述双眼眼板上。
17.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化程度高、有效延长了橡胶护舷受用寿命,降低了橡胶护舷使用成本,有效提高了更换橡胶护舷效率;
19.2)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设置了顶推护舷托、更换件和转位件,该更换件将束缚在该顶推护舷托侧面的该橡胶护舷在该顶推护舷托侧面和顶面之间往复转运,进而降低了船员辅助更换工作量和橡胶护舷更换难度,提高了该橡胶护舷更换效率;该转位件将橡胶护舷破损侧面周向转动至顶推护舷托侧面处,将橡胶护舷未破损处转动至外侧面继续用于顶推作业,显著延长了橡胶护舷使用寿命,显著降低了橡胶护舷更换次数和使用成本。
20.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俯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主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去除附加防护件后的主视图;
24.图4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去除附加防护件后的前端主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去除附加防护件后的俯视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去除附加防护件后的后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图4中a-a方向剖面主视图;
28.图8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图4中a-a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中更换件和转位件连接关系示意主视图;
30.图10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中更换件和转位件连接关系示意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中双眼眼板结构示意图。
32.其中:1-舷墙,2-顶推护舷托,3-更换槽,4-转向槽,5-护舷底板,6-护舷侧板,7-第二转位通孔,8-第一传动轴,9-第一万向节,10-第一减速器,11-更换转动爪,12-固定板,13-第二传动轴,14-第二万向节,15-连接板,16-第二减速器,17-传动轮,18-护舷顶板,19-上侧眼板,20-上侧预紧螺栓,21-第一卸扣,22-预紧弹簧,23-下侧眼板,24-下侧预紧螺栓,25-第二卸扣,27-双眼眼板,29-轮胎,30-橡胶护舷,31-绑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34.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35.根据图1-图11所示,一种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包括护舷架、转位更换件、防松绑扎件和附加防护件,所述护舷架和所述防松绑扎件均设置在舷墙1上,所述转位更换件和所述附加防护件均设置在所述护舷架上。所述护舷架包括顶推护舷托2和护舷槽,所述顶推护舷托2和护舷槽均设置在所述舷墙1上。所述顶推护舷托2用于支撑和向橡胶护舷30施压顶推力。所述顶推护舷托2根据设置在船首、船舷及船尾的位置,设置为与舷墙1相适应的形状。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顶推护舷托2呈弧形块状,所述顶推护舷托2内侧面固定设置在所述船首和船尾的弧形舷墙1外侧面。并且所述顶推护舷托2顶面位于护缆管水平面以下。
36.所述顶推护舷托2外侧面上设置有更换槽3和转向槽4,所述更换槽3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更换槽3沿所述顶推护舷托2周向等间距分布,所述转向槽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槽4沿所述顶推护舷托2周向等间距分布。并且所述更换槽3和所述转向槽4交替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槽4之间和顶推护舷托2端面与相邻所述转向槽4之间设置有更换通孔和第一转位通孔,并且所述更换通孔轴线与所述第一转位通孔轴线平行。所述第一转位通孔纵向截面呈圆弧长条通孔状,并且所述第一转位通孔轴线与所述更换通孔轴线重合。
37.所述护舷槽包括护舷底板5和护舷侧板6,所述护舷底板5呈弧形板状,所述护舷底板5内侧面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下方的所述舷墙1上。所述护舷底板5用于辅助支撑所述橡胶护舷30。所述护舷侧板6上设置有第二转位通孔7,所述第二转位通孔7与所述第一转位通孔参数相同。所述护舷侧板6一侧边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端面的所述舷墙1上,两个所述护舷侧板6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橡胶护舷30两端的所述舷墙1上,以防止橡胶护舷30向端部移动。
38.所述转位更换件包括更换件和转位件,所述更换件和所述转位件均设置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上。所述更换件包括第一传动轴8、第一万向节9、第一减速器10和更换转动爪11,所述第一传动轴8设置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上,所述第一万向节9和所述第一减速器1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8上。所述第一传动轴8嵌装在所述更换通孔内,使得所述第一传动轴8能够在所述更换通孔内周向转动,多个所述第一传动轴8与多个所述更换通孔逐一对应。所述第一万向节9在所述转向槽4内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传动轴8端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万向节9分别与多个所述转向槽4逐一对应。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8通过之间连接的第一万向节9铰接。多个所述第一传动轴8和多个第一万向节9的连接实现了沿弧形的所述顶推护舷托2走向进行的弧形传动。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传动轴8自由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护舷侧板6,使得所述第一传动轴8能够在所述护舷侧板6上周向转动。
39.所述第一减速器10设置在所述护舷侧板6上,并且所述第一减速器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8自由端上。当船员手动转动所述第一减速器10或者使用电动机向所述第一减速器10输入转动扭矩时,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10降低转速和提高扭矩作用后,向所述第一传动轴8输出低转速高扭矩。所述更换转动爪11呈直角杆状,所述更换转动爪11折角处在所述更换槽3内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8上。所述更换转动爪11起到对橡胶护舷30辅助支撑作用,并且所述更换转动爪11在更换橡胶护舷30时,起到将所述橡胶护舷30从所述顶推护舷托2侧面和所述顶托护舷托顶面之间来回转运的作用,以提高橡胶护舷30更换便携性。
40.具体的,当船员需要更换所述橡胶护舷30时,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10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8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8带动所述更换转动爪11在所述更换槽3内转动,所述更换转动爪11拖着所述橡胶护舷30从所述顶推护舷托2侧面转移至所述顶推护舷托2顶面,待船员将新的所述橡胶护舷30更换至所述更换转动爪11内后,船员通过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减速器10,使所述更换转动爪11将所述橡胶护舷30从所述顶推护舷托2顶面转移至所述顶推护舷托2侧面,然后通过所述防松绑扎件将橡胶护舷30绑扎紧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护舷30在更换过程中,所述防松绑扎件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41.所述转位件包括固定板12、第二传动轴13、第二万向节14、连接板15、第二减速器16和传动轮17,所述固定板12设置在所述更换转动爪11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3设置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上,所述第二万向节14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13上,所述连接板15设置在所述
第二传动轴13上,所述第二减速器16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5上,所述传动轮17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13上。所述固定板12固定设置在所述更换转动爪11上,多个所述固定板12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更换转动爪11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3嵌装在所述第一转位通孔内,并且所述第二传动轴13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2上,使得所述第二传动轴13能够在所述固定板12和所述第一转动通孔内周向转动。多个所述第二传动轴13与多个所述第一转动通孔逐一对应。所述第二万向节14在所述转向槽4内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二传动轴13端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万向节14分别与多个所述转向槽4逐一对应。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轴13通过之间连接的所述第二万向节14铰接。多个所述第二传动轴13和多个第二万向节14的连接实现了沿弧形的所述顶推护舷托2走向进行的弧形传动。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二传动轴13自由端逐一对应贯穿出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通孔。所述连接板15一端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8自由端上,并且所述连接板15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传动轴13自由端上,使得所述第二传动轴13能够在所述连接板15上周向转动。当所述第一传动轴8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板15和所述固定板12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13在所述第一转位通孔和第二转位通孔7内围绕所述第一传动轴8周向移动。
42.所述第二减速器16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13自由端上。当船员手动转动所述第二减速器16或者使用电动机向所述第二减速器16输入转动扭矩时,通过所述第二减速器16降低转速和提高扭矩作用后,向所述第二传动轴13输出低转速高扭矩。所述传动轮17固定套装在所述更换槽3内的所述第二传动轴13上,使得所述传动轮17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轴13转动而转动。所述传动轮17与所述橡胶护舷30侧壁紧密贴合,当所述第二传动轴13周向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轮17带动所述橡胶护舷30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侧面和所述更换转动爪11内周向转动,进而将橡胶护舷30破损侧滚动隐藏至所述顶推护舷托2侧面,将橡胶护舷30未破损侧滚动出用于再次顶推作业,显著提高橡胶护舷30使用寿命,节约橡胶护舷30和降低橡胶护舷30使用成本。进一步的,所述转位件在对所述橡胶护舷30进行转动转位时,所述防松绑扎件适时对橡胶护舷30进行放松和绑扎处理,以配合完成所述橡胶护舷30的周向转动。
43.所述防松绑扎件包括上侧绑扎件和下侧绑扎件,所述上侧绑扎件设置在所述舷墙1上,所述下侧绑扎件设置在所述护舷底板5上。所述上侧绑扎件包括护舷顶板18和防松预紧件,所述护舷顶板18设置在所述舷墙1上,所述防松预紧件设置在所述护舷顶板18上。所述护舷顶板18一边铰接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上侧的所述舷墙1上。多个所述护舷顶板18沿所述顶推护舷托2走向均匀分布。
44.所述防松预紧件包括上侧眼板19、上侧预紧螺栓20、第一卸扣21和预紧弹簧22,所述上侧眼板19设置在所述护舷顶板18上,所述上侧预紧螺栓20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上侧眼板19上,所述第一卸扣21固定设置在所述上侧预紧螺栓20一端上,所述预紧弹簧22套装在所述上侧预紧螺栓20另一端上,并且所述预紧弹簧22位于所述上侧预紧螺栓20另一端上的上侧预紧螺母之间。当上侧预紧螺母紧固在所述上侧预紧螺栓20时,将通过所述预紧弹簧22、所述上侧预紧螺栓20和所述第一卸扣21拉紧绑扎带31将橡胶护舷30紧紧束缚在所述顶推护舷托2上。
45.所述下侧绑扎件包括下侧眼板23、下侧预紧螺栓24、第二卸扣25和下侧预紧螺母,所述下侧眼板23设置在所述护舷底板5上,所述下侧预紧螺栓24设置在所述下侧眼板23上,
所述下侧预紧螺母设置在所述下侧预紧螺栓24上。所述下侧眼板23固定设置在所述护舷底板5上,所述下侧预紧螺栓24贯穿设置在所述下侧眼板23上,所述第二卸扣25固定设置在所述下侧预紧螺栓24一端上,所述下侧预紧螺母套装在所述下侧预紧螺栓24另一端上。所述绑扎带31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卸扣21和第二卸扣25上。
46.所述附加防护件包括双眼眼板27、尼龙扎带和轮胎29,所述双眼眼板27设置在所述护舷顶板18上,所述尼龙扎带设置在所述双眼眼板27上,所述轮胎29设置在所述尼龙扎带上。所述双眼眼板27固定设置在所述护舷顶板18上,多个所述双眼眼板27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护舷顶板18上。所述尼龙扎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双眼眼板27上,所述尼龙扎带另一端穿过所述轮胎29后连接在相邻的所述双眼眼板27上。使得所述轮胎29能够通过所述尼龙扎带束缚在两个所述双眼眼板27上。以防止轮胎29在所述护舷上摆动,提高对护舷的防护效果。作为一种选择,该轮胎为飞机轮胎。
47.由上所述,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化程度高、有效延长了橡胶护舷受用寿命,降低了橡胶护舷使用成本,有效提高了更换橡胶护舷效率;同时,本发明全回转拖轮中可调节式顶靠装置设置了顶推护舷托、更换件和转位件,该更换件将束缚在该顶推护舷托侧面的该橡胶护舷在该顶推护舷托侧面和顶面之间往复转运,进而降低了船员辅助更换工作量和橡胶护舷更换难度,提高了该橡胶护舷更换效率;该转位件将橡胶护舷破损侧面周向转动至顶推护舷托侧面处,将橡胶护舷未破损处转动至外侧面继续用于顶推作业,显著延长了橡胶护舷使用寿命,显著降低了橡胶护舷更换次数和使用成本。
4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