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

文档序号:32045974发布日期:2022-11-03 07:0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

1.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


背景技术:

2.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足迹遍布海洋。在现有的船舶中,主要通过螺旋桨为其提供动力。随着船舶吨位的增大,螺旋桨的吨位也就越来越大,在现有的船舶螺旋桨就有达到10米左右的。在船舶行驶的过程中就会在螺旋桨的前方形成一个漩涡从而将鱼吸如到螺旋桨中。强大的螺旋桨会将小鱼撕成碎片,同时撕碎的小鱼的血腥味会吸引鲨鱼等食肉鱼类来捕食从而造成大型鱼类的伤亡。同时大型船舶在行驶的过程中发出的声纳跟鲸鱼呼叫同伴的声音极为相似,因此也会引诱鲸鱼尾随在船舶的后面。一旦被螺旋桨划伤其伤口都是触目惊心的,如果伤口过深就很难恢复从而因为失血过多或感染而葬身于海洋。
3.随着越来越多有关螺旋桨伤鱼的报告,人们也慢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也提出了各种防止螺旋桨伤鱼的方法。其中被具体实施的就有利用声纳驱赶鱼群,但在实践的证明下声纳对海洋的危害更大。好多海洋哺乳鱼类的定位跟交流都是通过声纳进行的。人类造成声纳会使这些鱼类晕头转向从会使冲向海滩发生搁浅事故。再后来也有利用机械装置防止鱼被误伤的发明,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306618.0就提出了一种能够防止误伤水中大型鱼类哺乳类动物的船用螺旋桨。通过再螺旋桨的前方布置一个可折叠的罩子来防止鱼被吸入螺旋桨,但是前置罩子不仅会造成动力的损失还无法防止螺旋桨外侧对大型鱼类造成的刮伤。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发现导流管不仅可以增大螺旋桨的推力也可实现防止大鱼被螺旋桨划伤,但是仍无法阻挡小型鱼类被卷进螺旋桨,再者在一些场合导流管也会成为阻碍。比如:在转弯时会使船舶的转弯半径变大、在停靠水位较浅的港口时导流管可能触底还有在清洗螺旋桨或者修理螺旋桨时导流管也是一种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可以防止鱼类或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还可以再需要时将导流管自动折叠到船底部。
5.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包括可折叠式导流管和可视化探测器,可折叠式导流管包括导流管、可收缩式叶片、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导流管包括上半弧形挡板和下半弧形挡板,上半弧形挡板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弧形挡板,且两个第一弧形挡板的连接端通过第一铰接部与船体铰接,同时两个第一弧形挡板分别通过第一折叠部与船体可折叠连接;下半弧形挡板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弧形挡板,且两个第二弧形挡板分别通过第二铰接部与两个第一弧形挡板铰接,同时两个第二弧形挡板分别通过第二折叠部与两个第一弧形挡板可折叠连接;可收缩式叶片沿导流管内壁圆周阵列排布,且与导流管内壁铰接;可自动折叠导流管套设在螺旋桨上,且与螺旋桨不接触;可视化探测器用于监测海面信息,当监测到鱼类或其他异物将要被吸入螺旋桨时,控制可收缩叶片打开,防止鱼类或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当海面正常时或导流管折叠时,控
制可收缩叶片收回贴合在导流管内壁上;导流管折叠后贴合到船体底部。
6.优选的,船体底部设有第四连接部,第一弧形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一弧形挡板设有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对接,且两个第一弧形挡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船体底部的第四连接部形成第一铰接部;第二弧形挡板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二弧形挡板的第三连接部与第一弧形挡板的第二连接部形成第二铰接部。
7.优选的,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均包括弧形扩口部和弧形圆口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设置在弧形圆口部。
8.优选的,可收缩式叶片沿弧形扩口部和弧形圆口部连接处圆周阵列排布。
9.优选的,第一折叠部包括第一液压杆、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置在船体底部,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弧形挡板上,第一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
10.优选的,第二折叠部包括第二液压杆、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三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弧形挡板上,第四支撑部设置在第二弧形挡板上,第二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铰接。
11.优选的,可收缩叶片包括叶片、连接杆、液压推杆和液压缸,叶片一端铰接在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内壁,连接杆一端与叶片铰接,另一端与液压推杆铰接,液压推杆在液压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接杆带动叶片绕其与第一弧形挡板或第二弧形挡板内壁的铰接处转动。
12.优选的,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的内壁,沿圆周设有叶片连接轴,叶片连接轴上圆周阵列设有液压安装结构;叶片一端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叶片分别通过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与叶片连接轴和连接杆铰接,液压缸安装在液压安装结构上。
13.本发明的一种船舶,该船舶包括所述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
14.本发明的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的控制方法,包括:
15.可折叠式导流管的折叠与打开:
16.正常情况下,可折叠式导流管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
17.当需要折叠时,第二折叠部工作,带动第二弧形挡板绕着第二铰接部转动,向外打开,直到第二弧形挡板完全折叠收起;进一步的,第一折叠部工作,带动第一弧形挡板绕着第一铰接部转动,向外打开,直到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全部折叠收起并贴合到船体底部;
18.当需要打开时,第一折叠部工作,带动第一弧形挡板绕第一铰接部反向转动,向内收回,直至第一弧形挡板完全收回;进一步的,第二折叠部工作,带动第二弧形挡板绕第二铰接部反向转动,向内收回,直到第二弧形挡板全部打开,两个第一弧形挡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挡板形成闭合结构;
19.可收缩叶片的展开与收起:
20.当可视化探测器监测到有鱼类或者其他异物将要被吸入螺旋桨时,液压缸推动液压推杆向后运动,液压推杆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带动叶片绕叶片连接轴转动,从而使叶片打开,形成内收的喇叭状,防止鱼类或者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
21.当可视化探测器监测到海面正常时或可折叠导流管需要折叠时,液压缸推动液压
推杆向前运动,液压推杆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带动叶片绕叶片连接轴反向转动,从而使叶片收起,并紧贴导流管内壁。
2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显著的技术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采用可折叠的导流管,当在船舶转弯、进港口停泊、螺旋桨清洗维修等导流管会形成阻碍的场合,导流管就会自动折叠到船底部。(2)本发明采用可收缩叶片,当监测到鱼类或者其他异物将被吸入到螺旋桨时,可收缩叶片就会打开从而防止螺旋桨误伤鱼类也可以有效防止其他坚硬的异物吸入到螺旋桨桨螺旋桨破会。(3)本发明采用可视化探测器,可自动监测鱼类和其他异物并控制可折叠叶片的开合。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发后方的轴侧图;
24.图2是本发明前方的轴侧图;
25.图3是本发明可折叠式导流管叶片打开的轴侧图;
26.图4是本发明可折叠式导流管叶片闭合的轴侧图;
27.图5是本发明导流管上半弧形挡板外部的轴侧图;
28.图6是本发明导流管上半弧形挡板内部的轴侧图;
29.图7是本发明导流管下半弧形挡板内部的轴侧图;
30.图8是本发明叶片的轴侧图;
31.图9是本发明后视图;
32.图10是本发明导流管下部弧形挡板收缩的动作图;
33.图11是本发明导流管下部弧形挡板收缩完成的后视图;
34.图12是本发明导流管上部弧形挡板收缩的动作图;
35.图13是本发明导流管上部弧形挡板收缩完成的后视图;
36.图14是本发明叶片未打开的剖视图;
37.图15是本发明叶片打开的动作图;
38.图16是本发明叶片打开后的剖视图;
39.图17是本发明叶片打开后的轴侧图;
40.图中:可折叠导流管-1,导流管-11,上半弧形挡板-111,下半弧形挡板-112,可收缩叶片-12,叶片-121、连接杆-122、液压推杆-123和液压缸-124,第一液压杆-131,第二液压杆-141,第三铰接部-a3,第四铰接部-a4,第一连接部-b1,第二连接部-b2,第三连接部-b3,第四连接部-b4,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第三支撑部-c3,第四支撑部-c4,第一弧形扩口部-d1,第二弧形扩口部-d2,第一弧形圆口部-e1,第二弧形圆口部-e2,叶片连接轴-f,液压安装结构-g,可视化探测器2,螺旋桨-3,船体-4。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包括可折叠式导流管1和可视化探测器2,可折叠式导流管1套设在螺旋桨3上,并铰接在船体4尾部,可视化探测器2安装在船体4底部螺旋桨前上方,用于监测鱼类或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
45.如图3至图9所示,导流管11包括上半弧形挡板111和下半弧形挡板112,上半弧形挡板111通过第一铰接部a1铰接在船体底部,并通过第一折叠部13与船体底部连接从而控制其开合;上半弧形挡板111与下半弧形挡板112通过第二铰接部a2铰接在一起,再通过第二折叠部14连接从而控制其开合。如图5和图9所示,上半弧形挡板111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弧形挡板1111,第一弧形挡板1111包括第一弧形扩口部d1和第一弧形圆口部e1,第一弧形挡板1111的第一弧形圆口部e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b1和第二连接部b2,两个第一弧形挡板1111设有第一连接部b1的一端对接,船体底部设有第四连接部b4,且两个第一弧形挡板的第一连接部b1和船体底部的第四连接部b4形成第一铰接部a1,每个第一连接部b1分别与第四连接部b4铰接;第一弧形挡板的第一弧形圆口部e1的外壁设有第二支撑部c2和第三支撑部c3。如图7所示,下半弧形挡板112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弧形挡板1121,第二弧形挡板1121包括第二弧形扩口部d2和第二弧形圆口部e2,第二弧形挡板1121的第二弧形圆口部e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部b3,且第二弧形挡板1121的第三连接部b3与第一弧形挡板1111的第二连接部b2形成第二铰接部a2;第二弧形挡板的第二弧形圆口部e2的外壁设有第四支撑部c4;船体底部设有第一支撑部c1;第一连接部b1、第二连接部b2、第三连接部b3、第四连接部b4、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第三支撑部c3、第四支撑部c4上均设有连接孔。
46.第一液压杆13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孔与第一支撑部c1和第二支撑部c2铰接,第二液压杆14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孔与第三支撑部c3和第四支撑部c4铰接。第一液压杆131、第一支撑部c1和第二支撑部c2形成第一折叠部13,通过第一液压杆131的收缩控制两个第一弧形挡板1111绕第一铰接部a1转动,实现第一弧形挡板1111的开合;第二液压杆141、第三支撑部c3和第四支撑部c4形成第二折叠部14,通过第二液压杆141的收缩控制两个第二弧形挡板1121绕第二铰接部a2转动,实现第二弧形挡板1121的开合。导流管11折叠时,第一弧形挡板1111和第二弧形挡板1211分别在第一液压杆131和第二液压杆141的作用下打开,使得导流管11折叠到船体4底部;导流管11闭合时,第一弧形挡板1111和第二弧形挡板1121分别在第一液压杆131和第二液压杆141的作用下闭合,形成闭合的喇叭筒状结构,且左右对称。
47.如图6所示,第一弧形挡板1111和第二弧形挡板1121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叶片连接轴f,叶片连接轴上圆周阵列设有液压安装结构g。
48.如图8、图14至图17所示,可收缩叶片12沿导流管11内壁圆周阵列排布,包括叶片121、连接杆122、液压推杆123和液压缸124,叶片121连接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三铰接部a3和第四铰接部a4,且第三铰接部a3和第四铰接部a4上设有连接孔;叶片121通过第四铰接部a4上的连接孔铰接在叶片连接轴f上,连接杆122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部a3的连接孔铰接在叶片121上,连接杆122的另一端与液压推杆123铰接,液压推杆123在液压缸124
内的液压作用下做往复运动,并带动连接杆122做往复运动,连接杆122带动叶片121绕叶片连接轴f转动;液压缸124安装在液压安装结构g上,液压安装结构g、液压缸124、液压推杆123、连接杆122、叶片121一一对应,液压推杆123的推拉可实现叶片121的打开和收回。可视化探测器安装船底螺旋桨的前上方,用做监测鱼类或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当可视化探测器监测到由鱼类将要被吸入螺旋桨时,可收缩叶片就会打开挡住鱼类,防止其被吸入螺旋桨,这里不只是监测鱼类,当有其他异物被监测到将吸入螺旋桨时可收缩式叶片都会打开。
49.叶片121呈弧形,使得叶片121收起时,能够紧贴第一弧形挡板1111或第二弧形挡板1121的内壁;叶片121的连接端宽,自由端窄,使得叶片121展开时能够形成内收的喇叭状,防止鱼类或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3;且叶片121展开时在中间形成一个通孔,防止接触螺旋桨3;叶片连接轴f设置在弧形扩口部和弧形圆口部交接处,使得叶片展开和收起时都不会漏出导流管,防止误伤鱼类。
50.可自动折叠导流管1套设在螺旋桨3上,且与螺旋桨3不接触;导流管11打开状态下,导流管11的两个第一弧形挡板1111和两个第二弧形挡板1121拼接成喇叭状;当可视化探测器2监测到有鱼类或其他异物将要被吸入螺旋桨3时,可收缩式叶片12绕铰接轴向内打开,形成一个喇叭状,防止鱼类或其他异物靠近螺旋桨3;当导流管11折叠时,可收缩式叶片12绕铰接轴向外收回,并贴合在导流管11内壁上,第二折叠部14工作带动两个第二弧形挡板1121绕第二铰接部a2转动,向外打开,然后第一折叠部13工作带动两个第一弧形挡板1111绕第一铰接部a1转动,向外打开,直至两个第一弧形挡板1111和两个第二弧形挡板1121完全收起折叠贴合到船体4底部。
51.一种防止误伤海洋鱼类的可自动折叠导流管的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52.可折叠式导流管1的折叠与打开:
53.正常情况下,可折叠式导流管1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
54.当在船舶转弯、进港口停泊、螺旋桨清洗维修等导流管会形成阻碍的场合。就需要将可折叠导流管折叠到船体4底部。如图9所示是导流管11完全打开的状态,当需要折叠时如图10所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内置的液压系统使第二液压杆141开始收缩,在第二液压杆141的带动下第二弧形挡板绕第二铰接部转动,向外打开,直到第二弧形挡板完全折叠收起;如图11所示是第二弧形挡板完全折叠收起示意图。进一步第一液压杆131开始收缩,如图12所示在第一液压杆131的带动下第一弧形挡板绕着第一铰接部转动,向外打开,直到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全部折叠收起并贴合到船体底部,如图13所示。
55.当需要打开时,第一液压杆开始伸长带动第一弧形挡板绕第一铰接部反向转动,向内收回,直至第一弧形挡板完全收回;进一步的,第二液压杆伸长,带动第二弧形挡板绕第二铰接部反向转动,向内收回,直到第二弧形挡板全部打开,两个第一弧形挡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挡板形成闭合结构;
56.可收缩叶片的展开与收起:
57.在可折叠导流管1完全打开的前提下,当可视化探测器2监测到由鱼类或者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时,就会将信号转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内置液压系统使液压推杆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可收缩叶片12展开,如图2和图3所示。当正常行驶或者可折叠导流管1需要折叠时可收缩叶片12就需要收起如图4所示。
58.图14是可收缩叶片12收起时的剖视图,叶片121紧贴导流管11的内壁,当叶片121需要展开时,控制系统通过内置液压系统使液压推杆123向后运动如图15所示,液压推杆123带动连接杆122运动,连接杆122带动叶片121绕叶片连接轴转动,从而使叶片打开,形成内收的喇叭状,防止鱼类或者其他异物被吸入螺旋桨。叶片全部展开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
59.当可视化探测器监测到海面正常时或可折叠导流管需要折叠时,液压缸推动液压推杆向前运动,液压推杆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带动叶片绕叶片连接轴反向转动,从而使叶片收起,并紧贴导流管内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