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9911发布日期:2022-11-03 01:1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救生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救生衣。


背景技术:

2.救生衣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在生活中,一般水上使用的救生衣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充气型救生衣,另一种是非充气型救生衣。可充气型救生衣需要充气才能使用,若使用过程中救生衣被划破出现漏气情况,很容易发生危险;而非充气型救生衣通过在救生衣本体上设置夹层,并在夹层内填充泡沫等具有浮力的材质,使得整个救生衣具有浮力,但是由于浮力填充物很容易吸水,因此救生衣浸泡入水后会大量吸水导致救生衣变冷,重量大增,使得使用者感觉不舒适。
3.现有技术中的海上救生衣一般为固有浮力式和气胀式中的任意一种,浮力方式单一,漂浮效果差,且现有的海上救生衣没有裆部加护,在救捞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救生衣与被救者分离。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救生衣,通过采用固有浮力式和气胀式两种方式来提供漂浮用浮力,并通过在救生衣主体底端加设裆部保护组件来提高救生衣主体穿戴的稳定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救生衣,包括由衣里和外衬组成的救生衣主体,且衣里和外衬之间的边缘位置缝合,所述衣里与外衬之间缝合所形成的空腔内部上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上安装有充气装置,所述衣里与外衬之间缝合所形成的空腔内部下端设置有固有浮力材料,所述救生衣主体底部设置有裆部保护组件,所述外衬前侧底端设置有前身下摆调节带通道以及后侧底端设置有后身下摆调节带通道,所述前身下摆调节带通道与后身下摆调节带通道之间形成的通道内部穿设有下摆调节带,所述外衬前侧面底端缝合有前贴兜和前拉链兜,外衬前侧面一侧顶端缝合有胸兜以及另一侧顶端通过细索系固有口吹管,所述外衬前侧面两肩位置均设置有肩部回归反射材料以及后侧面肩部位置缝合有过肩,且外衬其中一个肩部位置安装有示位灯,所述过肩表面设置有后身回归反射材料,过肩的边缘位置缝合有包边带,所述外衬后侧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后身排水孔,所述衣里内侧对应口吹管的位置处缝合有内层兜,所述外衬后侧底端边缘位置缝合有侧后兜,所述衣里表面中部设置有衣里救捞吊带通道,所述衣里救捞吊带通道内部穿设有救捞吊带。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装置为自动充气装置、手动充气装置或口充气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购货商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裆部保护组件包括有与衣里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后裆带以及与衣里前侧面固定连接的前裆带,所述后裆带远离衣里的一端安装有插扣头,前裆带远离外衬的一端安装有插扣座,所述插扣头与插扣座相适配。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前裆带与后裆带进行连接固定。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裆带以及前裆带均设置有两根,且两根后裆带之间设置有裆布,所述裆布面向后裆带一侧对应后裆带的位置处缝合有耳袢,两个后裆带远离衣里的一端活动穿设于对应位置的耳袢内部。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裆布的位置,又能提高救捞时舒适度。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衣里后侧缝合有安装拉链的裆带收纳袋,所述后裆带远离插扣头的一端缝合于衣里内侧对应裆带收纳袋内腔的位置处。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在非穿戴情况下对后裆带以及裆布进行收纳,减小占用空间。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装置远离气囊的一端位于衣里内侧,所述衣里内侧位于充气装置的位置处设置有充气装置保护罩。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充气装置进行保护。
1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所述肩部回归反射材料表面缝合有肩部挂袢。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供穿戴者系挂个人物品。
1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救生衣主体的主体面料、气囊的面料以及缝纫线的颜色均为橘黄色,所述肩部回归反射材料和后身回归反射材料的颜色均为银灰色。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救援人员快速找到落水者。
2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有浮力材料为木棉、软木或泡沫塑料中的任意一种。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提供漂浮所需固有浮力。
2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有浮力材料和气囊的外部均包裹有织物。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强固有浮力材料以及气囊的抗拉强度。
2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6.1、本发明通过采用固有浮力式和气胀式两种方式来提供漂浮用浮力,一方面在非落水状态当作普通的固体式救生衣使用,气囊没有充气,以便穿戴者不会因救生衣过于笨拙而影响到正常的活动,另一方面在落水时,穿戴者通过充气装置给气囊充气,利用气囊与固有浮力材料同时产生浮力以达到救生的目的,使得无论气囊或固有浮力材料哪一个失效,均可以利用另一个来延长救生时间,从而提高救生效果;
27.2、本发明通过在救生衣主体底端加设裆部保护组件,可在穿戴者落水后,将后裆带上的插扣头插入前裆带上的插扣座内,让救生衣主体紧紧贴在穿戴者身上,以提高救捞过程中救生衣主体穿戴的稳定性;
28.3、本发明通过设置遇海水后可自动发光的示位灯,且持续发光时间较长,还具备
一定的闪光频率,可大大提高救援人员发现的概率。
附图说明
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30.图1为本发明的裆布收纳状态整体结构正视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裆布非收纳状态整体结构后视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上半部分左侧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的上半部分右侧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的裆布收纳状态衣里正视图。
35.图6为本发明的裆布非收纳状态衣里后视图。
36.图7为本发明的裆布收纳状态整体结构前侧尺寸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前侧局部尺寸示意图。
38.图9为本发明的裆布非收纳状态整体结构后侧尺寸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的裆布收纳状态衣里前侧尺寸示意图。
40.图11为本发明的裆布非收纳状态衣里后侧尺寸示意图。
41.附图标记为:1-救生衣主体;2-下摆调节带;3-前身下摆调节带通道;4-前贴兜;5-前拉链兜;6-充气装置保护罩;7-充气装置;8-胸兜;9-肩部回归反射材料;10-示位灯;11-肩部挂袢;12-口吹管;13-内层兜;14-过肩;15-后身回归反射材料;16-包边带;17-后身排水孔;18-侧后兜;19-后身下摆调节带通道;20-裆布;21-衣里救捞吊带通道;22-救捞吊带;23-裆带收纳袋;24-后裆带;25-插扣头;26-前裆带;27-插扣座。
具体实施方式
4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43.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44.实施例1
45.参照说明书附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海上救生衣,包括由衣里和外衬组成的救生衣主体1,且衣里和外衬之间的边缘位置缝合,衣里与外衬之间缝合所形成的空腔内部上端设置有气囊,气囊上安装有充气装置7,所述衣里与外衬之间缝合所形成的空腔内部下端设置有固有浮力材料,救生衣主体1底部设置有裆部保护组件,外衬前侧底端设置有前身下摆调节带通道3以及后侧底端设置有后身下摆调节带通道19,前身下摆调节带通道3与
后身下摆调节带通道19之间形成的通道内部穿设有下摆调节带2,外衬前侧面底端缝合有前贴兜4和前拉链兜5,外衬前侧面一侧顶端缝合有胸兜8以及另一侧顶端通过细索系固有口吹管12,外衬前侧面两肩位置均设置有肩部回归反射材料9以及后侧面肩部位置缝合有过肩14,且外衬其中一个肩部位置安装有示位灯10,过肩14表面设置有后身回归反射材料15,过肩14的边缘位置缝合有包边带16,外衬后侧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后身排水孔17,衣里内侧对应口吹管12的位置处缝合有内层兜13,外衬后侧底端边缘位置缝合有侧后兜18,衣里表面中部设置有衣里救捞吊带通道21,衣里救捞吊带通道21内部穿设有救捞吊带22。
46.进一步的,充气装置7为自动充气装置、手动充气装置或口充气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47.进一步的,救生衣主体1的主体面料、气囊的面料以及缝纫线的颜色均为橘黄色,肩部回归反射材料9和后身回归反射材料15的颜色均为银灰色。
48.进一步的,固有浮力材料为木棉、软木或泡沫塑料中的任意一种。
49.需要说明的是,(1)为了方便后裆带24以及裆布20的收纳与取出,可在衣里与外衬之间的底端边缘位置不进行缝合;(2)口吹管12虽然通过细索系固在外衬上,但穿戴者双手都能将口吹管12取出或放入;(3)前贴兜4、前拉链兜5、胸兜8、内层兜13以及侧后兜18才采用防水设计,方便穿戴者防止容易遇水损坏的物品,如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
50.其中,穿戴者在将救生衣主体1穿戴于身上后,通过下摆调节带2来对救生衣主体1的下端进行调节,使救生衣主体1穿戴更加舒适,此时气囊处于非充气状态,以便穿戴者不会因救生衣过于笨拙而影响到正常的活动,一旦发生落水后,穿戴者通过充气装置7给气囊充气,以利用气囊与固有浮力材料同时产生浮力来达到救生的目的,使得无论气囊或固有浮力材料哪一个失效,均可以利用另一个来延长救生时间,从而提高救生效果,且在发生落水后,示位灯12会在遇海水2min后自动发光,5min内可达到0.75cd的光强,且正常持续发光时,光强始终不小于0.75cd,持续发光时间不小于8h,还具备(60
±
10)hz的闪光频率。
51.上述过程中,可以对固有浮力材料以及气囊进行如下设定:
52.a、固有浮力材料
53.1)形状:固有浮力材料不应是松散的颗粒状材料;
54.2)耐高低温性能:在承受10个高低温循环后,固有浮力材料应无结构上的改变;
55.3)浮力损失率:浸水1d及7d后,未在柴油中浸渍过的固有浮力材料浮力损失率不大于5%,在柴油中浸渍过的固有浮力材料浮力损失率不大于10%,且不应有皱缩、开裂、膨胀、分解等损坏迹象;
56.4)抗拉破断强度:固有浮力材料抗拉破断强度不小于140kpa,在经历10个高低温循环及浸渍柴油24h之后抗拉破断强度减少不大于25%;
57.5)浮力倍数:固有浮力材料的浮力倍数应大于20。
58.b、气囊
59.1)承压性能:气囊应能承受40kpa内压,历时5min保持完好;
60.2)压强损失率:气囊充气3.5kpa、12h后的压强损失率不大于10%;
61.3)承受载荷能力:气囊承受75kg的动载荷和静载荷后应无胀大或机械性质改变,无漏气现象;
62.4)浮力损失率:气囊在淡水中浸泡24h后,浮力损失率不大于5%,且不应有开裂、
膨胀等损坏迹象。
63.上述过程中,对各类型充气装置7可进行如下设定:
64.a、自动充气装置
65.a)激发时间:≤5s;
66.b)充气时间:≤5s;
67.c)自动充气装置与救生衣的结合部分承受220n作用力5min,无漏气及损坏;
68.d)自动充气装置应可靠且具有防止误充气的能力。
69.b、手动充气装置
70.a)启动力:20n~67n,拉绳及拉绳与其他部件连接部位无损坏、断裂等情况;
71.b)充气时间:≤5s。
72.c、口充气装置
73.a)外观应无毛边,光滑无锐角;
74.b)初始打开压力应为1.0kpa~3.0kpa;
75.c)在7kpa表压下,最低空气流量不小于100l/min;
76.d)可由一名成年人在1min内完成充气操作,且能顺利排出气囊内气体;
77.e)口充气阀应能承受不大于90n的外力沿不同方向的拉拽。
78.具体地,在自动充气装置与手动充气装置中,均需要用到气瓶,气瓶的相关标准如下:
79.a)用于救生衣充气的气瓶应具有船检机构颁发的产品证书和标记;
80.b)气瓶内co2纯度不低于99%,含水量不大于0.1%;
81.c)气瓶应无缝,表面应光洁、无折叠、夹杂、裂纹、严重划痕等影响气瓶强度的缺陷;
82.d)表面印字应清晰、完整,一般应注明下列内容:
83.—制造厂标志及产品代号;
84.—co2贮量;
85.—气瓶成品的总质量;
86.—制造年份及生产批号;
87.—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标志。
88.在本实施例中,充气装置7远离气囊的一端位于衣里内侧,衣里内侧位于充气装置7的位置处设置有充气装置保护罩6,可以在非使用状态下对充气装置7进行保护,确保其在使用时的有效性,并防止误碰而启动。
89.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肩部回归反射材料9表面缝合有肩部挂袢11,可用于穿戴者通过绳索来系挂个人的耐水性物品,方式落水后丢失。
90.在本实施例中,固有浮力材料和气囊的外部均包裹有织物,可以增强固有浮力材料以及气囊的抗拉强度。
91.具体地,固有浮力材料和气囊的外部均包裹有织物以及救生衣主体1上外层织物的相关性能设定参见下表:
92.[0093][0094]
实施例2
[0095]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和图5-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海上救生衣,其裆部保护组件包括有与衣里后侧面固定连接的后裆带24以及与衣里前侧面固定连接的前裆带26,后裆带24远离衣里的一端安装有插扣头25,前裆带26远离外衬的一端安装有插扣座27,插扣头25与插扣座27相适配,后裆带24以及前裆带26均设置有两根,且两根后裆带24之间设置有裆布20,裆布20面向后裆带24一侧对应后裆带24的位置处缝合有耳袢,两个后裆带24远离衣里的一端活动穿设于对应位置的耳袢内部,衣里后侧缝合有安装拉链的裆带收纳袋23,后裆带24远离插扣头25的一端缝合于衣里内侧对应裆带收纳袋23内腔的位置处。
[0096]
需要说明的是,在穿戴者落水后,可以自行打开衣里后侧收纳袋23上的拉链,取出其内穿设有裆布20的后裆带24,并根据自身穿戴需求来调整好裆布20的位置,然后将后裆带24上的插扣头25插入前裆带26上的插扣座27内,让救生衣主体紧紧贴在穿戴者身上,以提高救捞过程中救生衣主体穿戴的稳定性,穿戴方便快捷。
[0097]
参照说明书附图7-11,为了提高生产质量,本发明对该海上救生衣的相关尺寸要求以及极限偏差做出相关规定,具体参见下表:
[0098]
单位为cm
[0099][0100]
[0101]
[0102][0103]
进一步地,为统一生产标准,还进行了如下限定:
[0104]
1)颜色
[0105]
a)主体面料颜色为hjb 37a规定的桔黄色,与hjb 37a附录a标准色卡对比,色差不低于4级;
[0106]
b)气囊面料颜色与主体面料颜色一致,与hjb 37a附录a标准色卡对比,色差不低于4级;
[0107]
c)缝纫线颜色与主体面料颜色一致,色差应不低于3级,只允许深,不允许浅;
[0108]
d)回归反射材料颜色为银灰色,与hjb 37a附录a标准色卡对比,色差不低于3级。
[0109]
2)质量
[0110]
整衣质量(不含自动充气装置、驱鲨剂、海水染色剂、海水脱盐剂)不大于1kg。
[0111]
3)整体要求
[0112]
3.1浮力
[0113]
该海上救生衣为固有浮力式和气胀式复合式结构,可提供不少于275n的总浮力,其中单个固有浮力气囊提供浮力不少于50n,充气气囊组件提供浮力不少于175n。
[0114]
3.2浮力损失率
[0115]
在淡水中浸泡24h后的浮力损失率不大于5%。
[0116]
3.3穿脱时间
[0117]
a)穿着时间:≤1min;
[0118]
b)解脱时间:≤1min。
[0119]
3.4水中性能
[0120]
a)翻转时间小于5s,穿着者不受伤害,救生衣无移位;
[0121]
b)口出水高度不低于120mm;
[0122]
c)稳态漂浮角:20
°
~70
°

[0123]
d)稳态面部角不小于40
°

[0124]
e)耐冲击性能:正常着装状态下从8m高处以直立姿态落水后,穿着者不受伤害,救生衣无移位,救生衣及属具无损坏等异状;
[0125]
f)穿着者落水后,在游泳25m后,能够攀上救生筏或爬上高出水面300mm的刚性平台。
[0126]
3.5适配性能
[0127]
a)救生衣应当合身且易于穿脱,落水前和落水后均能通过拉紧和松懈等必要调整保证舒适;
[0128]
b)落水前和落水后,穿着救生衣不影响穿着者头部和身体动作,落水后可自由游动;
[0129]
c)落水前和落水后,穿着救生衣不影响穿着者的视觉、听力和呼吸;
[0130]
d)救生衣不应妨碍使用者手部灵活。
[0131]
3.6耐高低温性能
[0132]
在承受10个高低温循环后,无损坏迹象,不应有收缩、龟裂和发粘等现象,浮力损失率小于5%。
[0133]
3.7耐油性能
[0134]
浸没于-10
#
柴油中24h,无损坏迹象,浮力损失率小于5%。
[0135]
3.8耐燃烧性能
[0136]
在规定火源上方曝火2s,离开火源后不续燃或继续熔化。
[0137]
3.9载荷能力
[0138]
3.9.1救生衣衣身应能承受3200n作用力30min无损坏;
[0139]
3.9.2救生衣肩部应能承受900n作用力30min无损坏。
[0140]
3.10缚带及连接件牢度
[0141]
缚带及连接件承受900n作用力10min拉伸后,缚带无脱落、连接件无变形和裂纹。
[0142]
4)部件要求
[0143]
4.1救捞吊带
[0144]
a)断裂强力:≥3000n;
[0145]
b)加速湿热老化后断裂强力损失:8%;
[0146]
c)耐刷洗色牢度:≥4级;
[0147]
d)耐摩擦色牢度:≥4级;
[0148]
e)耐海水色牢度:≥4级;
[0149]
f)耐光色牢度:≥4级。
[0150]
4.2缚带
[0151]
a)断裂强力:≥1600n;
[0152]
b)耐摩擦色牢度:≥3级;
[0153]
c)耐海水色牢度:≥4级;
[0154]
d)耐光色牢度:≥4级。
[0155]
4.3裆带
[0156]
a)断裂强力:≥2000n;
[0157]
b)加速湿热老化后断裂强力损失:8%;
[0158]
c)耐刷洗色牢度:≥4级;
[0159]
d)耐摩擦色牢度:≥4级;
[0160]
e)耐海水色牢度:≥4级;
[0161]
f)耐光色牢度:≥4级。
[0162]
4.4包边带
[0163]
a)断裂强力:≥530n;
[0164]
b)加速湿热老化后断裂强力损失:8%;
[0165]
c)耐刷洗色牢度:≥4级;
[0166]
d)耐摩擦色牢度:≥4级;
[0167]
e)耐海水色牢度:≥4级;
[0168]
f)耐光色牢度:≥4级。
[0169]
4.5其他部件要求
[0170]
4.5.1裆部衬布应柔软且具备一定保护能力;
[0171]
4.5.2拉链、系扣件等其他部件性能符合要求,操作简便且不会对穿着者造成伤害;
[0172]
4.5.3所有金属部件应耐海水腐蚀,经240h盐雾试验后能发挥预定功能,任何表面无明显凹陷或其他损坏。
[0173]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174]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0175]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176]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