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5232发布日期:2023-03-08 07:5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应用于通风装置背景,名称是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通风系统是船舶管路的一部分,即使用机械或者依靠空气自然流通为船舶舱室进行通风换气的管系,现有的船舶通风通过在外部安装进风管道,外部空气通过通风筒进入舱室内,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需要人员手动的关闭通风管道,由于人员忙于其他工作,无法及时关闭通风系统的管道,很容易导致海水通过管道进入舱室,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可以达到通风装置消音防浪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包含管道和进气管,所述管道的外侧壁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吸风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吸风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轴,所述电机安装于进气管的外侧壁,所述驱动轴位于进气管的内部,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管的外侧壁且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外侧壁套设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盘簧,所述盘簧的一端与管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盘簧的另一端与驱动轴连接,所述管体的外侧壁均匀安装有扇叶;
5.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安装于所述管道的顶部,且锥形管的轴心与管道的轴心一致,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底部连接有袋子,所述袋子的底部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滤板,所述单向阀的底部延伸至滤板的顶部,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管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架的底部连接。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扇叶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扇叶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和扇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板远离扇叶的一端铰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端贴合于滑槽的内部。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袋子的外侧壁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袋子的一端延伸至管道的内侧壁,所述管道的内侧壁安装有两个控制开关,所述滤板的底部贴合于控制开关的顶部。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限位槽的内部。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外侧壁安装有壳体,所述软管远离袋子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壳体的顶部与进气管的外侧壁之间连通有连接管。
11.所述进气管的内部铰接有下挡板和上挡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袋子,根据外部风力以及海浪的大小自适应调节袋子的膨胀程度,从而调节装置的通风方式和风量,外部风力和海浪较大时,海水和空气均进入袋子中,袋子将滤板和管道封闭,增强袋子对滤板的密封性,从而起到防浪的作用,而由于袋子的内部装有海水,袋子的外侧壁与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管道与外界隔绝,从而起到水封消音的作用,避免海水进入舱室内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14.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板和扇叶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发明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管道;2、进气管;3、上挡板;4、下挡板;5、吸风组件;51、电机;52、驱动轴;53、扇叶;54、管体;55、滑槽;56、第一弹簧;57、连接板;58、隔板;59、盘簧;6、调节组件;61、壳体;62、连接管;63、活塞;64、锥形管;65、固定管;66、支架;67、限位槽;68、第二弹簧;69、袋子;691、单向阀;692、软管;693、滤板;694、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1.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包含管道1和进气管2,管道1的外侧壁连接有进气管2,进气管2用于将外部的空气排入,并通过管道1进入船舶的内部,进气管2的内部铰接有下挡板4和上挡板3,在进气管2的内部设置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分别对上挡板3和下挡板4的摆动角度限定,使得上挡板3只能向进气管2的内部摆动且摆动范围限定,下挡板4只能向进气管2的外部摆动且摆动范围限定,下挡板4用于将进入船舶内的海水进行阻拦,当上挡板3处于与下挡板4角度一致状态时,上挡板3和下挡板4配合可以对进气管2封闭,当上挡板3旋转至与下挡板4或者存在夹角时,空气可以通过进气管2进气;
22.进气管2的内部安装有吸风组件5和调节组件6,吸风组件5包括电机51和驱动轴52,电机51安装于进气管2的外侧壁,驱动轴52位于进气管2的内部,驱动轴52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管2的外侧壁且与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51用于为驱动轴52转动提供动力,驱动轴52的外侧壁套设有管体54,管体54的内侧壁设置有盘簧59,盘簧59的一端与管体54的内侧壁连接,盘簧59的另一端与驱动轴52连接,管体54的外侧壁均匀安装有扇叶53,驱动轴52转动时拉动盘簧59的一端移动,盘簧59不断收紧,同时盘簧59的另一端拉动管体54和扇叶53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扇叶53在进气管2的内部转动,扇叶53为直叶片,扇叶53通过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即可进行正向或反向吹风,而扇叶53正转时可以进行抽风作业,而扇叶53反转时可以将进气管2内的风反向排出,减轻进气管2内的空气压力;
23.调节组件6包括锥形管64,锥形管64安装于管道1的顶部,且锥形管64的轴心与管道1的轴心一致,锥形管64的锥形头朝下,当空气进入装置时,锥形管64会对空气进行集中并缩小排气口径范围,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支架66,管道1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限位槽67,支架66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限位槽67的内部,限位槽67用于对支架66定位,使得支架66可以通过限位孔67在管道1的内部滑动,支架66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管65,固定管65的底部连接有袋子69,支架66可以带动固定管65和袋子69调整高度,袋子69的底部安装有单向阀691,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滤板693,单向阀691的底部延伸至滤板693的顶部,进入袋子69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单向阀691继续流通,当袋子69内的空气充入太多时,部分空气会溢出袋子69,溢出的空气则通过管道1和滤板693继续流通,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68,第二弹簧68的一端与管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8的另一端与支架66的底部连接,当空气流速增大时,袋子69内充入空气,袋子69的内的压力增大,且受空气流动方向冲力的影响会下移,袋子69带动固定管65和支架66下移,支架66会对第二弹簧68挤压,当空气流速减小时,第二弹簧68的弹力推动固定管65和支架66复位;
24.进气管2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55,扇叶53远离管体54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板57,连接板57远离扇叶5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55的内部,当扇叶53转动时,扇叶53拉动连接板57在滑槽55的内部滑动,滑槽55和连接板57配合,用于对扇叶53转动起到导向作用,连接板57和扇叶5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6,连接板57远离扇叶53的一端铰接有隔板58,隔板58的底端贴合于滑槽55的内部,当连接板57向隔板58方向滑动时,隔板58的一端滑移到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缝隙中,从而增加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连接板57对第一弹簧56进行挤压,当连接板57向远离隔板58的方向滑动时,隔板58向上摆动,隔板58的一端与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缝隙脱离,从而减小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弹簧56的弹力推动连接板57复位;
25.袋子69的外侧壁连通有软管692,软管692远离袋子69的一端延伸至管道1的内侧壁,管道1的外侧壁安装有壳体61,软管692远离袋子69的一端延伸至壳体61的一侧,袋子69的内部充入空气后,部分空气通过软管692进入壳体61的内部,从而减轻袋子69的膨胀压力,壳体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63,活塞63将壳体61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当空气在下腔的内部堆积时,活塞63受空气压力影响在壳体41的内部滑动上移,从而增加下腔的储存空间,壳体61的顶部与进气管2的外侧壁之间连通有连接管62,当海浪较大时,海浪对进气管2进行冲刷,而进入进气管2内的海水则会通过连接管2进入上腔内,从而对海水进行储存;
26.管道1的内侧壁安装有两个控制开关694,滤板693的底部贴合于控制开关694的顶
部,当袋子69膨胀较大时,袋子69带动单向阀691和滤板693下移,滤板693的底部贴合在控制开关694的顶部,从而对滤板693起到导向作用。
27.实施例
28.具体地,工作人员将装置安装在船舶上使用,管道1与船舶的舱室连通,由于下挡板4只能向外部摆动,因此,当外部产生风力时,空气通过下挡板4阻拦,空气推动上挡板3向内摆动,空气通过上挡板3和进气管2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装置内部,工作人员按压控制电机51启动的开关,电机51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52转动,由于驱动轴52通过盘簧59与管体54连接,扇叶53的一端铰接连接板57,而连接板57的一端和隔板58均位于在滑槽55的内部,隔板58的一端滑移到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缝隙中,从而增加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扇叶53通过连接板57和隔板58配合保持静止,当驱动轴52带动扇叶53转动时,驱动轴52首先拉动盘簧59的一端移动,随着盘簧59不断收紧,当盘簧59收紧后,盘簧59的另一端拉动管体54和扇叶53转动,扇叶53的转动方向与隔板58相对连接板57的位置方向一致,扇叶53会拉动连接板57和隔板58在滑槽55的内部转动,同时连接板57对第一弹簧56进行挤压,扇叶53在转动过程中对空气进行导向,使得空气通过管道1进入船舶的内部进行通风,
29.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68的弹力对支架66支撑,使得支架66位于限位槽67的顶部位置,并且固定管65的顶部与锥形筒64较小的一端连通;
30.当外部风力较小时,空气经进气管2进入管道1的内部,空气通过锥形通64集中收集,并通过锥形筒64较小的一端排到固定管65的内部,固定管65内的空气进入袋子69的内部,空气在袋子69的内部堆积,空气通过单向阀691继续流动,从而进入船舶的内部进行通风;
31.当外部风力中等时,空气进入进气管2的内部后,空气对袋子69的冲力加大,袋子69的膨胀范围增大,同时袋子69受冲力影响下移,固定管65和支架66下移,第二弹簧68受到挤压,固定管65和锥形筒64之间产生间隙,通过进气管2进入的空气,一部分空气进入袋子69的内部,而另一部分空气则通过固定管65和锥形筒64之间的间隙直接进入管道1的内部,进入袋子69内的空气通过单向阀691继续流动,进入管道1内的空气通过滤板693过滤后继续流动;
32.当外部风力和海浪较强时,空气对袋子69的冲力继续加大,袋子69的膨胀范围继续增大,袋子69在管道1的内部膨胀,袋子69的底部与滤板693的顶部贴合,从而对滤板693进行封闭,并且袋子69的底部带动滤板693下移与控制开关694贴合且被触发,控制开关694控制电机51的停止转动,由于袋子69持续膨胀,袋子69的顶部推动固定管65和支架66上移,固定管65的顶部重新与锥形筒64的底部连通,空气则继续进入袋子69的内部,由于单向阀691的口径较小,因此在外界风力较大时,装置能够降低和缓解外界风力;
33.海浪对装置扑盖冲刷时,下挡板4无法对海浪完全阻拦,部分海水会通过上挡板3和进气管2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装置内部,海水会通过连接管62进入壳体61的上腔中,上腔中安装的微动开关被触发,微动开关控制单向阀691关闭,海浪进入已经膨胀的袋子69的内部,增加了袋子69的重量,当袋子69的重量增加时,袋子69的底部会下沉,从而增加袋子69对滤板693的密封性,而进入袋子69内的部分海水会通过软管692进入壳体61的内部,此时海水和空气充满袋子69,使得袋子69形成水封;
34.由于电机51的输出端和驱动轴52停止转动,此时盘簧59从收缩状态复位至自由状态,同时盘簧59的一端拉动管体54和扇叶53反向移动,扇叶53带动连接板57和隔板58在滑槽55的内部反向滑动,隔板58的一端与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缝隙脱离,隔板58向上摆动,从而减小连接板57和滑槽55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弹簧56的弹力推动连接板57复位,扇叶53反向转动时风向相反,下挡板4受风向影响发生倾斜,即可以将进气管2和袋子69内部部分空气吹出,减轻进气管2和袋子69内的压力;
35.由于袋子69将滤板693封闭,如果继续进入海水,则海水直接进入袋子69的内部承载,扇叶53反转排风减轻进气管2和袋子69内的空气压力,避免空气压力过大造成海水无法进入袋子69内部的情况;
36.由于袋子69的内部装有海水,海水和袋子69配合对管道1封闭,增强袋子69对滤板693的密封性,而袋子69的外侧壁与管道1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管道1与外界隔绝,从而起到水封消音的作用。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
3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消音防浪的船舶用通风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