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多角度环境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498发布日期:2022-12-24 01:4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多角度环境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式多角度环境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环境检测,是指环境检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检测包括水质检测,水质检测的目的为考察环境质量、研究水质是否合宜或合用、考察水的污染性或受污染的程度、检查水处理过程的效率等;但是目前环境检测设备在对水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受检测探头检测范围的限制,导致检测设备每次只能检测一定范围内的水体,从而降低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同时受检测设备整体的结构限制,进而导致检测设备无法在检测过程中进行便捷的移动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式多角度环境检测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环境检测设备在对水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受检测探头检测范围的限制,导致检测设备每次只能检测一定范围内的水体,从而降低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同时受检测设备整体的结构限制,进而导致检测设备无法在检测过程中进行便捷的移动和调整到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式多角度环境检测设备,包括中心安装箱,所述中心安装箱外侧边部粘接有浮动气囊,所述中心安装箱内部边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中心安装箱顶端中部通过安装柱固定连接有太阳能防护顶,所述太阳能防护顶顶端边部对称安装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中心安装箱底端中部设置有复合探头;所述中心安装箱底部设置有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通过循环控制泵对水流进行运输,并通过运输的水流对检测设备外围的探头覆盖范围进行动态调节,使检测设备外围的探头可更加便捷的进行调节;所述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包括安装锥架;所述中心安装箱底端连接有安装锥架,所述安装锥架内侧底端安装有循环控制泵,所述循环控制泵顶端连接有导流顶块,所述中心安装箱底端连接有收卷隔离箱;所述收卷隔离箱内侧对应从动侧轮顶部位置连接有隔离上板,所述隔离上板顶端设置有双头驱动电机,所述蓄电池两端输出轴端部均套接有驱动侧轮,所述收卷横轴外侧均匀缠绕有驱动扁管;所述收卷隔离箱背面连接有安装斜板,位于所述收卷隔离箱一端位置处的安装斜板一端连接有收卷马达,所述收卷马达两端输出轴外侧连接有安装转管,所述安装转管外侧套接有收卷辊,所述安装转管一端外侧对应安装斜板一侧位置处滑动套接有连接套环,
所述收卷隔离箱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底环,所述收卷辊外侧均匀盘绕有输液管;所述循环控制泵底端连接有吸水底管,所述吸水底管底端边部均匀开设有进水孔,且吸水底管底端与复合探头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流顶块顶端中部连接有输液顶阀,所述输液顶阀顶端连接有喷淋顶管,所述喷淋顶管顶端连接有喷淋顶盒,所述喷淋顶盒侧面沿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喷淋口。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控制泵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导流顶块外侧边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安装有导流控制阀,所述导流控制阀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收卷隔离箱一侧底部铰接有摆动密封板,所述摆动密封板底端中部开设有导向通槽,所述收卷隔离箱内侧底部贯穿转动连接有收卷横轴,所述收卷横轴外侧两端对应收卷隔离箱内部位置处套接有从动侧轮;所述双头驱动电机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收卷马达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防护顶顶部斜面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嵌入安装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摆动密封板侧面与收卷隔离箱之间紧密贴合;所述驱动侧轮侧面与从动侧轮侧面之间紧密贴合,所述驱动扁管端部与收卷横轴外侧之间固定连接,且驱动扁管一端保持密封,所述安装转管端部与安装斜板之间紧密滑动贴合。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末端与连接套环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环内腔与安装转管内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输液管一端与安装转管内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输液管端部贯穿导向底环内部,所述收卷隔离箱底端对应导向底环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凹槽;所述喷淋顶管贯穿中心安装箱和太阳能防护顶中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了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通过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辅助探头位置的调节过程,通过驱动扁管和输液管的柔性设计,使检测设备在收卷状态下占用更小的体积,同时对辅助探头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驱动扁管膨胀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推动,有效的确保了辅助探头在水面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受驱动扁管整体形态的影响和约束,使驱动扁管在外界强烈的气流和波浪的影响下会沿长度方向进行定向膨胀,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辅助探头调节过程中运动方向的精度;同时通过双头驱动电机和收卷马达的主动驱动,使驱动扁管和输液管的收放过程更加便捷,进而使辅助探头与复合探头之间相对位置的分布形式更加多样,当辅助探头位于最远端时,辅助探头环绕于复合探头外侧,复合探头和辅助探头共同构成一个检测网,当检测水域受到外界污染时,可通过对应复合探头和辅助探头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时间来推断污染物扩散的方向,进而便于定位污染源,有效的拓展了检测设备的功能,而当辅助探头沿复合探头外侧呈涡卷状分布时,则有效的增加了辅助探头的覆盖范围,进而有效的增加了检测设备检测范围和取样点,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
9.2.设置了升降外围检测机构,通过升降外围检测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辅助探头的检测过程和检测范围,通过充气外壳、伸缩横杆和滑移内壳的运动控制辅助探头上层结构所受的浮力,进而通过浮力的变化对辅助探头的深度进行调节,使多
个辅助探头可动态悬浮于水域的不同深度内,进一步拓展了了检测设备检测范围,使检测设备通过复合探头和辅助探头所组成的检测网可以同步对不同深度的水域进行同步检测,进一步优化了检测设备对水域的检测过程,提高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同时通过辅助射灯和反射端块之间的配合,使伸缩浮力环悬浮于水面上时,可通过反射端块增加伸缩浮力环及其上安装的各组件的醒目程度,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检测设备在夜间与船只发生碰撞的现象,同时通过微调喷头对驱动外盒和控制圆盒位置的主动调整,确保了复合探头和辅助探头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使用便捷性。
10.3.设置了支撑运输卡接机构,通过支撑运输卡接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检测设备的运输移动过程,通过支撑底架底部的滚轮使检测设备在陆地上运动起来更加便捷,通过弹性连接柱的辅助隔离支撑,进而通过弹性连接柱对支撑边柱向上传递的振动进行隔离,有效的降低了向中心安装箱内部传递的振动强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检测设备在陆地上运输的过程中受到颠簸而造成损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运输的稳定性;在将检测设备运输到水中后需要进行移动调节时,通过分流阀对分流盒内部的高压水流进行初步分流,并通过流动的水流对伸缩斜囊进行填充膨胀,使检测设备在移动前便可以通过伸缩斜囊和摆动上板在支撑边柱内部形成导向屏障,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检测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然后通过喷射阀控制高压水流从喷射端头端部喷出,并通过多角度设置的喷射端头有效的拓展了检测设备调节的方向,使检测设备运动过程中调节起来更加便捷。
11.综上所述,通过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升降外围检测机构和支撑运输卡接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检测设备运输和调节过程,通过支撑底架及其底部滚轮的作用,使检测设备在陆地上运输起来更加便捷,通过循环控制泵和驱动底泵所产生的高压水流可对放置在水中的检测设备进行快速运动,从而使检测设备在水中的运输过程更加便捷,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复合探头和辅助探头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对辅助探头位置的多方向和多角度的调节,使辅助探头与复合探头外侧组成一个覆盖范围广的立体检测网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和检测精度,拓展了检测设备的功能。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3.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支撑底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支撑圆座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转动电机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从动侧轮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升降外围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微调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支撑运输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伸缩斜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中心安装箱;2、浮动气囊;3、蓄电池;4、太阳能防护顶;5、信号发射器;6、复合探头;7、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701、安装锥架;702、循环控制泵;703、导流顶块;704、导流控制阀;705、导流管;706、收卷隔离箱;707、摆动密封板;708、导向通槽;709、收卷横轴;710、从动侧轮;711、隔离上板;712、双头驱动电机;713、驱动侧轮;714、驱动扁管;715、安装斜板;716、收卷马达;717、安装转管;718、收卷辊;719、连接套环;720、导向底环;721、输液管;722、吸水底管;723、输液顶阀;724、喷淋顶管;725、喷淋顶盒;726、喷淋口;8、升降外围检测机构;801、驱动外盒;802、控制圆盒;803、伸缩浮力环;804、支撑隔板;805、充气外壳;806、伸缩横杆;807、滑移内壳;808、安装顶柱;809、防护圆顶;810、安装圆座;811、转动圆柱;812、驱动板;813、反射端块;814、安装底块;815、支撑圆柱;816、连接底柱;817、限位圆板;818、限位套管;819、辅助探头;820、微调喷头;821、隔离圆盒;822、转动电机;823、转动锥块;824、辅助射灯;9、支撑运输卡接机构;901、连接顶板;902、连接端头;903、弹性连接柱;904、支撑边柱;905、支撑底架;906、摆动伸缩杆;907、摆动侧板;908、支撑圆座;909、弹性垫圈;910、限位卡槽;911、限位侧板;912、驱动底泵;913、分流盒;914、分流阀;915、分流管;916、安装侧盒;917、摆动上板;918、伸缩斜囊;919、喷射阀;920、喷射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5.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式多角度环境检测设备,包括中心安装箱1,中心安装箱1外侧边部粘接有浮动气囊2,中心安装箱1内部边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中心安装箱1顶端中部通过安装柱固定连接有太阳能防护顶4,太阳能防护顶4顶端边部对称安装有信号发射器5,中心安装箱1底端中部设置有复合探头6;中心安装箱1底部设置有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7,通过循环控制泵702对水流进行运输,并通过运输的水流对检测设备外围的探头覆盖范围进行动态调节,使检测设备外围的探头可更加便捷的进行调节;浮动气囊2外侧设置有升降外围检测机构8,通过伸缩横杆806的伸缩对伸缩浮力环803的体积和密度进行调节,使驱动外盒801可带动辅助探头819进行沉浮,以实现对辅助探头819检测深度的动态调节;中心安装箱1底部设置有撑运输卡接机构9,由于对中心安装箱1及其上各组进行支撑,并通过支撑底架905底部的滚轮对检测设备进行运输,同时通过驱动底泵912所产生的水流可对放置到水体中的检测设备进行移动。
16.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7包括安装锥架701;
中心安装箱1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锥架701,安装锥架701内侧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控制泵702,循环控制泵702通过蓄电池3进行供电,循环控制泵702顶端中部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导流顶块703,导流顶块703外侧边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安装有导流控制阀704,导流控制阀704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705;中心安装箱1底端边部位置处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收卷隔离箱706,收卷隔离箱706一侧底部铰接有摆动密封板707,摆动密封板707底端中部开设有导向通槽708,收卷隔离箱706内侧底部贯穿转动连接有收卷横轴709,收卷横轴709外侧两端对应收卷隔离箱706内部位置处套接有从动侧轮710;收卷隔离箱706内侧对应从动侧轮710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离上板711,隔离上板711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双头驱动电机712,双头驱动电机712通过蓄电池3进行供电,蓄电池3两端输出轴端部均套接有驱动侧轮713,收卷横轴709外侧均匀缠绕有驱动扁管714;收卷隔离箱706背面底部一角处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斜板715,位于收卷隔离箱706一端位置处的安装斜板715一端固定连接有收卷马达716,收卷马达716通过蓄电池3进行供电,收卷马达716两端输出轴外侧对应两个安装斜板715之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转管717,安装转管717外侧对应两个安装斜板715之间位置处套接有收卷辊718,安装转管717一端外侧对应安装斜板715一侧位置处滑动套接有连接套环719,收卷隔离箱706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底环720,收卷辊718外侧均匀盘绕有输液管721,太阳能防护顶4顶部斜面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嵌入安装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3输入端电性连接,摆动密封板707侧面与收卷隔离箱706之间紧密贴合;驱动侧轮713侧面与从动侧轮710侧面之间紧密贴合,驱动扁管714端部与收卷横轴709外侧之间固定连接,且驱动扁管714一端保持密封,安装转管717端部与安装斜板715之间紧密滑动贴合;循环控制泵702底端中部对应安装锥架701底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吸水底管722,吸水底管722底端边部均匀开设有进水孔,且吸水底管722底端与复合探头6顶部之间固定连接;导流顶块703顶端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有输液顶阀723,输液顶阀723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喷淋顶管724,喷淋顶管724顶端对应太阳能防护顶4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喷淋顶盒725,喷淋顶盒725侧面沿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喷淋口726,导流管705末端与连接套环719外侧之间固定连接,连接套环719内腔与安装转管717内腔之间相互连通,输液管721一端与安装转管717内腔之间相互连通,输液管721端部贯穿导向底环720内部,收卷隔离箱706底端对应导向底环720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凹槽;喷淋顶管724贯穿中心安装箱1和太阳能防护顶4中部,通过移动式动态检测机构7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辅助探头819位置的调节过程,通过驱动扁管714和输液管721的柔性设计,使检测设备在收卷状态下占用更小的体积,同时对辅助探头819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驱动扁管714膨胀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推动,有效的确保了辅助探头819在水面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受驱动扁管714整体形态的影响和约束,使驱动扁管714在外界强烈的气流和波浪的影响下会沿长度方向进行定向膨胀,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辅助探头819调节过程中运动方向的精度;
同时通过双头驱动电机712和收卷马达716的主动驱动,使驱动扁管714和输液管721的收放过程更加便捷,进而使辅助探头819与复合探头6之间相对位置的分布形式更加多样,当辅助探头819位于最远端时,辅助探头819环绕于复合探头6外侧,复合探头6和辅助探头819共同构成一个检测网,当检测水域受到外界污染时,可通过对应复合探头6和辅助探头819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时间来推断污染物扩散的方向,进而便于定位污染源,有效的拓展了检测设备的功能,而当辅助探头819沿复合探头6外侧呈涡卷状分布时,则有效的增加了辅助探头819的覆盖范围,进而有效的增加了检测设备检测范围和取样点,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升降外围检测机构8包括驱动外盒801;驱动扁管714和输液管721末端共同连接有驱动外盒801,驱动外盒801顶部设置有控制圆盒802,控制圆盒802外侧中部粘接有伸缩浮力环803,控制圆盒802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隔板804;控制圆盒802内部一侧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充气外壳805,充气外壳805内部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横杆806,伸缩横杆806端部对应充气外壳805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滑移内壳807;控制圆盒802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顶柱808,安装顶柱808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圆顶809,防护圆顶809外侧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圆座810,安装圆座810顶端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圆柱811,转动圆柱811外侧顶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均匀固定连接有驱动板812,驱动板812端部固定连接有反射端块813;控制圆盒802底端中部对应驱动外盒801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块814,安装底块814底端中部对应驱动外盒801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柱815,支撑圆柱815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底柱816,连接底柱816外侧顶部套接有限位圆板817,连接底柱816外侧对应限位圆板817顶部位置处套接有限位套管818,连接底柱816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探头819,驱动外盒801四侧面中部均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微调喷头820,滑移内壳807外侧边部与充气外壳805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反射端块813边角处均设置有倒角,且反射端块813外侧喷涂有反光材料,支撑圆柱815外侧与驱动外盒801内圈之间固定连接;喷淋顶盒725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隔离圆盒821,隔离圆盒821内侧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822,转动电机822通过蓄电池3内部电源进行供电,转动电机822输出轴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锥块823,转动电机822底部斜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辅助射灯824,驱动扁管714和输液管721内部空腔与驱动外盒801内腔之间相互连通,辅助射灯824照射方向与反射端块813之间相互对应,通过升降外围检测机构8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辅助探头819的检测过程和检测范围,通过充气外壳805、伸缩横杆806和滑移内壳807的运动控制辅助探头819上层结构所受的浮力,进而通过浮力的变化对辅助探头819的深度进行调节,使多个辅助探头819可动态悬浮于水域的不同深度内,进一步拓展了了检测设备检测范围,使检测设备通过复合探头6和辅助探头819所组成的检测网可以同步对不同深度的水域进行同步检测,进一步优化了检测设备对水域的检测过程,提高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同时通过辅助射灯824和反射端块813之间的配合,使伸缩浮力环803悬浮于水面上时,可通过反射端块813增加伸缩浮力环803及其上安装的各组件的醒目程度,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检测设备在夜间与船只发生碰撞的现象,同时通过微调喷头820对驱动外盒801和
控制圆盒802位置的主动调整,确保了复合探头6和辅助探头819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使用便捷性;撑运输卡接机构9包括连接顶板901;中心安装箱1底端边部各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顶板901,连接顶板901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端头902,连接端头902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弹性连接柱903,弹性连接柱903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边柱904,多个支撑边柱904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架905;支撑边柱904外侧顶部通过安装座对称转动安装有摆动伸缩杆906,两个相邻支撑边柱904之间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摆动侧板907,摆动侧板907一侧面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圆座908,支撑圆座908一侧边部位置处粘接有弹性垫圈909,支撑圆座908一侧中部开设有限位卡槽910,两个相邻支撑边柱904之间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911,支撑圆座908的尺寸与限位圆板817的尺寸相同,且限位卡槽910的边部形状与限位套管818的边部形状相同,且限位套管818在与限位卡槽910之间相互卡接时限位卡槽910内侧与限位套管818外侧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支撑底架905顶端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底泵912,驱动底泵912通过蓄电池3进行供电,驱动底泵912顶端中部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分流盒913,分流盒913外侧边部固定连接有分流阀914,分流阀914一端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流管915,分流管915末端对应支撑边柱904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侧盒916,安装侧盒916一侧顶部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摆动上板917,安装侧盒916一侧底部位置处粘接有伸缩斜囊918,安装侧盒916背面顶部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喷射阀919,喷射阀919一端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喷射端头920,伸缩斜囊918端部与摆动上板917内侧之间紧密贴合,伸缩斜囊918内部空腔与安装侧盒916内部空腔之间相互连通,喷射端头920位于支撑边柱904外侧,支撑底架905底端边部拐角处转动安装有滚轮,通过撑运输卡接机构9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检测设备的运输移动过程,通过支撑底架905底部的滚轮使检测设备在陆地上运动起来更加便捷,通过弹性连接柱903的辅助隔离支撑,进而通过弹性连接柱903对支撑边柱904向上传递的振动进行隔离,有效的降低了向中心安装箱1内部传递的振动强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检测设备在陆地上运输的过程中受到颠簸而造成损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设备运输的稳定性;在将检测设备运输到水中后需要进行移动调节时,通过分流阀914对分流盒913内部的高压水流进行初步分流,并通过流动的水流对伸缩斜囊918进行填充膨胀,使检测设备在移动前便可以通过伸缩斜囊918和摆动上板917在支撑边柱904内部形成导向屏障,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检测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然后通过喷射阀919控制高压水流从喷射端头920端部喷出,并通过多角度设置的喷射端头920有效的拓展了检测设备调节的方向,使检测设备运动过程中调节起来更加便捷。
1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需要通过检测装置对目标水体的水质进行检测时,需要先将检测装置运输到目标位置,通过连接顶板901在中心安装箱1底端边部设置安装点,通过连接端头902与连接顶板901之间的拼接将其底部各组件安装到中心安装箱1底部,在将检测设备沿陆地进行运输时,通过支撑底架905底部的滚轮可对检测设备进行运输,通过弹性连接柱903对支撑边柱904与连接端头902之间进行隔离,从而使沿支撑边柱904向上传递的振动在弹性连接柱903的隔离下无法向上继续向上
传递,进而确保了检测设备的运输稳定性;将检测设备逐渐推动到水中后,在浮动气囊2所产生的浮力的作用下,检测设备会整体悬浮在水面上,在检测设备完全进入水域内部后,需要将检测设备移动到目标水域内部,通过驱动底泵912对水流进行抽吸运输,通过分流盒913对运输到驱动底泵912顶部的水流进行引导,在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定向运输时,通过开启对应分流盒913对应侧的分流阀914,将分流盒913内部的高压水流运输到分流管915内部,并经由分流管915将高压水流运输到安装侧盒916内部,随着安装侧盒916内部高压水流的增多,伸缩斜囊918在水压的作用下逐渐膨胀,并在伸缩斜囊918膨胀的过程中带动摆动上板917向上摆动,进而通过膨胀的摆动上板917和伸缩斜囊918在支撑底架905顶部形成定向屏障,以防止检测设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通过开启相应的喷射阀919使高速水流通过喷射端头920向外喷洒,并通过喷洒的高温水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检测设备进行移动,从而使检测设备可自由的运输到目标水域;在需要对辅助探头819进行分离和放置时,通过摆动伸缩杆906的伸缩带动摆动侧板907进行摆动,随着摆动侧板907的摆动带动支撑圆座908及其上各组件进行同步移动,通过限位卡槽910与限位套管818之间的卡接将辅助探头819放置到支撑边柱904侧面,并通过弹性垫圈909与限位圆板817之间的配合对辅助探头819进行放置限位,确保了辅助探头819放置的稳定性;在通过喷射端头920将检测设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对辅助探头819与复合探头6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浮动气囊2产生的浮力可带动中心安装箱1及其上安装的各组件可以悬浮于水面,通过太阳能防护顶4外侧的太阳能板可对蓄电池3进行充电,以通过蓄电池3内部的电源对检测设备内部的各驱动件进行供电,通过信号发射器5可将复合探头6和辅助探头819检测到的水体数据传输到远程接收设备,在对辅助探头819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循环控制泵702将高压水流导入导流顶块703内部,并通过开启对应的导流控制阀704将高压水流导入连接套环719内部,并通过连接套环719将高压水流导入安装转管717内部,进而通过安装转管717将高压水流导入输液管721内部,并在高压水流沿着输液管721进入驱动外盒801内部后,驱动外盒801内部的高压流动会回流到驱动扁管714内部,同时在高压水流流经输液管721和驱动扁管714内部时,同步启动安装斜板715侧面的收卷马达716带动安装转管717和收卷辊718进行转动,从而使输液管721在运水过程中进行自由伸长,同时启动双头驱动电机712带动驱动侧轮713进行转动,并通过驱动侧轮713带动从动侧轮710和收卷横轴709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驱动扁管714在充水后可以进行自由伸长;在高压水流进入驱动扁管714内部后,驱动扁管714会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同时随着驱动扁管714内部填充水的增多,使驱动扁管714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驱动外盒801在驱动扁管714膨胀过程中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带动下沿远离中心安装箱1的方向运动,进而通过驱动外盒801的运动带动其上安装的辅助探头819远离驱动外盒801,通过调整对应驱动扁管714的伸长量,实现对对应驱动扁管714端的驱动外盒801的位置进行调整;在需要对太阳能防护顶4外侧进行清理时,通过开启输液顶阀723将导流顶块703内部的高压水流导入喷淋顶管724内部,并通过喷淋顶管724将高压水流导入喷淋顶盒725内部,进而通过喷淋口726将喷淋顶盒725内部的高压水流喷射向太阳能防护顶4顶部,通过太阳能防护顶4外侧持续流动的水流可实现对太阳能防护顶4的清理,以确保太阳能防护顶
4外侧保持清洁,进而确保了太阳能板的发电性能;在辅助探头819的检测的过程中,受外界气流和波浪的影响,辅助探头819的位置会进行轻微的偏移,需要及时将辅助探头819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输液管721运输到驱动外盒801内部的高压水流会在驱动外盒801内部储存,在需要对辅助探头819的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开启驱动外盒801外侧对应方向的阀门时高压水流从微调喷头820端部喷出,进而通过高压水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驱动外盒801进行定向移动,在驱动外盒801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带动支撑圆柱815进行同步运动,在支撑圆柱815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安装底块814带动控制圆盒802及其上安装的各组件进行同步运动,并通过连接底柱816带动辅助探头819进行同步运动;在伸缩浮力环803悬浮于水面之上时,通过辅助探头819可对水域的上层水体进行检测,通过隔离圆盒821将转动电机822安装于喷淋顶盒725顶部,通过转动电机822的旋转带动转动锥块823进行转动,并在转动锥块82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辅助射灯824对辅助探头819分布区域进行辅助照明,安装圆座810安装到转动圆柱811和驱动板812在气流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驱动板812的转动带反射端块813进行转动,在反射端块813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外侧的棱面对外部的自然光线和辅助射灯824产生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反射端块813在夜晚和白天变得更加醒目,防止了检测设备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与船只发生碰撞的现象;在需要通过辅助探头819对不同水域不同深度的水体进行检测时,通过控制伸缩横杆806伸长使滑移内壳807从充气外壳805内部顶出,使充气外壳805和滑移内壳807内部气压下降,进而将伸缩浮力环803内部的空气抽入充气外壳805内部,使伸缩浮力环803的体积减小,从而使伸缩浮力环803所受的浮力减小,使控制圆盒802和辅助探头819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水中,在辅助探头819下沉到合适的深度后,控制伸缩横杆806进行收缩,将充气外壳805内部的空气重新充入伸缩浮力环803内部,并使伸缩浮力环803重新膨胀起来,当伸缩浮力环803及其上各组件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后,伸缩浮力环803可带动其上安装的各组件悬浮于水域中到合适深度,通过控制多个辅助探头819悬浮于不同的高度,以实现检测设备对不同深度的水域的检测。
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