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6981发布日期:2022-11-18 18:2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


背景技术:

2.船舶救生设备是为救助落水人员或当船舶遇险时撤离乘员而在船上设置的专用设备及其附件的总称,救生圈是船舶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救生圈一般存放于船舶专用的救生圈支架上。
3.常规救生圈的穿戴口大多尺寸单一,当体型纤细的人或孩童使用时,现有的穿戴口大多太大,救生圈和使用者的腰部贴合度不高,特别是在使用者脱力时,救生圈的穿戴口并不能很好的固定住使用者,适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解决常规救生圈的穿戴口大多尺寸单一,当体型纤细的人或孩童使用时,现有的穿戴口大多太大,救生圈和使用者的腰部贴合度不高,特别是在使用者脱力时,救生圈的穿戴口并不能很好的固定住使用者,适用性不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和穿戴口,所述穿戴口的内环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块和调节挡块,所述固定块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的调节挡块通过滑槽与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挡块滑动的调节杆。
6.所述的调节挡块包括滑块以及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抵紧块,所述的滑块位于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外侧面设置有齿条,所述调节杆上套接有与齿条相匹配的齿轮,所述的调节杆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7.所述调节杆的末端与容纳腔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的调节杆靠近齿条的前端。
8.所述的抵紧块为弧形块状结构。
9.所述抵紧块的内弧面上设置有弹性的橡胶层。
10.所述抵紧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伸缩带,所述第一弹性伸缩带的前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的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伸缩带,所述第二弹性伸缩带的前端设置有插扣。
11.所述齿条的末端与滑块的外边缘之间留有空间。
12.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的调节杆穿过容纳腔的上内壁与旋转手柄固定连接。
13.所述旋转手柄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盖。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由救生圈主体和穿戴口组成,穿戴口的内环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块和调节挡块,固定块的侧面开设有滑槽,
调节挡块通过滑槽与固定块滑动连接,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挡块滑动的调节杆,使用者根据自身的体型,通过调节杆来控制调节挡块前后滑动,使调节挡块与身体贴合,很好的固定住使用者;
16.(2)第一弹性伸缩带的前端设置卡扣,第二弹性伸缩带的前端设置插扣,第一弹性伸缩带与相邻抵紧块的第二弹性伸缩带卡扣连接,使得所有的抵紧块与使用者贴合的更紧密,特别适用于脱力人员的救助工作。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被实用新型中调节挡块和调节杆的组装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救生圈主体,2.穿戴口,3.容纳腔,4.固定块,5.调节挡块,6.滑槽,7.调节杆,8.滑块,9.抵紧块,10.齿条,11.齿轮,12.橡胶层,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一弹性伸缩带,16.卡扣,17.第二弹性伸缩带,18.插扣,19.旋转手柄,20.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1和穿戴口2,穿戴口2的内环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腔3,容纳腔3内设置有固定块4和调节挡块5,固定块4的侧面开设有滑槽6,调节挡块5通过固定块4与固定块4滑动连接,容纳腔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挡块5滑动的调节杆7,使用者根据自身的体型,通过调节杆7来控制调节挡块5前后滑动,使调节挡块5与身体贴合,很好的固定住使用者。
26.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调节挡块5的前后滑动,调节挡块5包括滑块8以及与滑块8固定连接的抵紧块9,滑块8位于滑槽6内与滑槽6滑动连接,滑块8的外侧面设置有齿条10,调节杆7上套接有与齿条10相匹配的齿轮11,调节杆7通过齿轮11与齿条10啮合连接。
27.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调节杆7,齿轮11转动,齿轮11与齿条10的啮合传动驱动滑块8前后平移,从而调节抵紧块9前后滑动。
28.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抵紧块9的滑动调节范围最大,调节杆7的末端与容纳腔3的内底面转动连接,调节杆7靠近齿条10的前端,此时齿轮11的轮齿外边缘与滑槽6的开口面平齐。
29.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抵紧块9与使用者的身体贴合,抵紧块9为弧形块状结构,弧形面与身体的贴合度高,都是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30.进一步地,为了抵紧块9与使用者身体贴合更牢固,抵紧块9的内弧面上设置有弹性的橡胶层12,橡胶层12增大了使用者衣物与抵紧块9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可减少使用者与抵紧块9在垂直方向上的滑动。
31.进一步地,为了抵紧块9更好的固定住使用者,特别是在脱力人员的救助工作时,抵紧块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3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伸缩带15,第一弹性伸缩带15的前端设置有卡扣16,第二凹槽14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伸缩带17,第二弹性伸缩带17的前端设置有插扣18。
32.实施例:如图4所示,当用于体型纤细、孩童或脱力人员的救援工作时,逆时针旋转调节杆7,抵紧块9从对应位置的容纳腔3中滑出,根据实际体型及需要,调出部分或所有的抵紧块9,然后拉出每个抵紧块9两端的第一弹性伸缩带15和第二弹性伸缩带17,每个抵紧块9的第一弹性伸缩带15与相邻抵紧块9的第二弹性伸缩带17通过卡扣16和插扣18扣接,抵紧块9与弹性伸缩带在穿戴口2的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抵紧块9与使用者身体贴合,弹性伸缩带再次加固,穿戴牢固又舒适。
33.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滑块8在调节过程中从滑槽6中滑落,如图2所示,齿条10的末端与滑块8的外边缘之间留有空间,当齿轮11的轮齿与齿条10的最后一个齿槽啮合时,齿轮11相邻的轮齿与滑块8的表面抵触,此时齿轮11与齿条10之间锁死,滑块8不在向前移动。
34.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在救生圈主体1的外部控制调节杆7,救生圈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手柄19,调节杆7穿过容纳腔3的上内壁与旋转手柄19固定连接。
35.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碰旋转手柄19,导致抵紧块9滑动,旋转手柄19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盖20,如图3所示,调节杆7穿过防护盖20与旋转手柄19固定,防护盖20包括底座和透明可视盖,透明可视盖与底座铰轴连接,底座的底面与救生圈主体1的表面紧固连接。
36.为了防止调节杆7转动,导致抵紧块9滑动,还可以在旋转手柄19的上表面开设多变形凹槽,防护盖20的透明可视盖内表面设置与多变形凹槽匹配的限位柱,透明可视盖关闭后,限位柱卡进凹槽内,此时调节杆7被锁定。
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船用救生圈由救生圈主体1和穿戴口2组成,穿戴口2的内环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腔3,容纳腔3内设置有固定块4和调节挡块5,固定块4的侧面开设有滑槽6,调节挡块5通过滑槽6与固定块4滑动连接,容纳腔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调节挡块5滑动的调节杆7,使用者根据自身的体型,通过调节杆7来控制调节挡块5前后滑动,使调节挡块5与身体贴合,很好的固定住使用者;第一弹性伸缩带15的前端设置卡扣16,第二弹性伸缩带17的前端设置插扣18,救生圈相邻位置的第一弹性伸缩带15和第二弹性伸缩带17卡扣连接,使得所有的调节挡块5与使用者贴合的更紧密,特别是用于脱力的被救援人员时。
3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