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7907发布日期:2023-01-24 22:4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


背景技术:

2.水上单车运动起源于加拿大,惬意、安全,它的车座高度可以调节,车把是赛车型,易于操纵, 脚蹬可以前后蹬,前进或是退后一切自如,如果感到疲劳,还可停住脚,在水上“悬浮”,很是悠然自得,水上单车是我们现代娱乐场所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类产品,一款设计完善的水上单车产品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3.在现有技术中,水上单车在使用完后需要进行收纳,而在收纳时,水上单车的车把手与水上单车主体之间通常为固定连接,无法进行折叠,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上单车在使用完后需要进行收纳,而在收纳时,水上单车的车把手与水上单车主体之间通常为固定连接,无法进行折叠,占用空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包括:
7.主梁;
8.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一横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于主梁的一侧端,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杆的下端,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于主梁的另一侧端,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杆的一侧端;
9.弧面固定板,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弧面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两个侧端;
10.气囊,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气囊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弧面固定板的内表面;
11.横梁,所述横梁设于主梁的一侧;
12.车把主体,所述车把主体转动连接于横梁内;
13.l型安装套筒,所述l型安装套筒固定连接于主梁的一侧端,所述调节桨体转动连接于l型安装套筒内;
14.桨叶转动机构,所述桨叶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第三驱动轴、第四驱动轴和螺旋桨,所述第四驱动轴转动连接于调节桨体内,所述螺旋桨固定连接于第四驱动轴的一侧端,所述第三驱动轴转动连接于调节桨体内,所述第三驱动轴与第四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连接于l型安装套筒内,所述第二驱动轴与第三驱动轴连接;以及
15.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主梁内,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轴以带动第二驱动轴运行。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盘和第一驱动轴,所述齿
盘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主梁内,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连接于主梁内,所述第一驱动轴分别与齿盘和第二驱动轴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曲柄,两个所述曲柄分别设于主梁的两侧。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主梁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横梁滑动连接于固定块的表面,所述横梁内设有第一折叠机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与固定块连接以实现横梁的固定。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滑动轴、卡接杆、弹簧和按钮,所述滑动轴固定连接于横梁的内壁,所述滑动轴的圆周表面设于固定块内,所述卡接杆转动连接于横梁内,所述卡接杆与固定块相匹配,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卡接杆的一侧端和横梁的一侧内壁,所述按钮设于卡接杆另一侧端,所述按钮活动贯穿横梁的上端并向上延伸。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车把主体内设有两组第二折叠机构。
2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均包括握把和插销,所述握把转动连接于车把主体内,所述插销滑动连接于握把和车把主体内。
2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主梁和横梁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调节桨体连接以带动调节桨体的转动。
2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绳、传动轴和第二传动绳,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主梁内,所述第一传动绳传动连接于传动轴和车把主体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传动绳传动连接于传动轴和调节桨体的圆周表面。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主梁内设有坐垫。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便于本装置的收纳,减少本装置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27.2、本方案中,四个弧面固定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两端,两个气囊分别固定在四个弧面固定板的内表面,通过两个气囊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两个气囊之间的距离设为1.2m,该间距用于提高本装置漂浮与水面的稳定性。
28.3、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折叠机构完成横梁的收纳;通过本装置,水上单车在使用时重心稳定,驱动本装置移动过程中,单桨结构有效避免桨位不平齐而导致的侧翻,有效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把主体的立体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立体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6为本使用新型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7为本使用进行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中:1、主梁;101、齿盘;102、第一驱动轴;103、第二驱动轴;104、第三驱动轴;105、第四驱动轴;106、螺旋桨;107、曲柄;2、横梁;201、固定块;202、卡接杆;203、弹簧;204、滑动轴;205、按钮;3、车把主体;301、握把;302、插销;4、第一固定杆;5、第一横杆;6、第二固定杆;7、第二横杆;8、弧面固定板;9、气囊;10、坐垫;11、第一传动绳;12、传动轴;13、第二传动绳;14、l型安装套筒;15、调节桨体。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实施例1
40.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1.一种可折叠新型水上单车,包括:
42.主梁1;
43.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4、第一横杆5、第二固定杆6和第二横杆7,第一固定杆4固定连接于主梁1的一侧端,第一横杆5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杆4的下端,第二固定杆6固定连接于主梁1的另一侧端,第二横杆7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杆6的一侧端;
44.弧面固定板8,其设有多个,多个弧面固定板8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7的两个侧端;
45.气囊9,其设有两个,两个气囊9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弧面固定板8的内表面;
46.横梁2,横梁2设于主梁1的一侧;
47.车把主体3,车把主体3转动连接于横梁2内;
48.l型安装套筒14,l型安装套筒14固定连接于主梁1的一侧端,调节桨体15转动连接于l型安装套筒14内;
49.桨叶转动机构,桨叶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103、第三驱动轴104、第四驱动轴105和螺旋桨106,第四驱动轴105转动连接于调节桨体15内,螺旋桨106固定连接于第四驱动轴105的一侧端,第三驱动轴104转动连接于调节桨体15内,第三驱动轴104与第四驱动轴105连接,第二驱动轴103转动连接于l型安装套筒14内,第二驱动轴103与第三驱动轴104连接;以及
50.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于主梁1内,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轴103以带动第二驱动轴103运行。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弧面固定板8设有四个,四个弧面固定板8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7的两端,两个气囊9分别固定在四个弧面固定板8的内表面,通过两个气囊9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两个气囊9之间的距离设为1.2m,该间距用于提高本装置漂浮与水面的稳定性,游客通过坐垫10乘坐在主梁1的上部,脚部踩在两个曲柄107的表面以驱动本装置移动,横梁2通过第一折叠机构设于横梁2的一侧,车把主体3内设有两组第二
折叠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便于本装置的收纳,驱动机构与曲柄107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桨叶转动机构的运行,桨叶转动机构中的螺旋桨106浸没于水利,通过螺旋桨106转动时的水流推动本装置前进,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驱动轴102以及桨叶转动机构中的第二驱动轴103和第三驱动轴104均包括转杆和两个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分别固定连接于转杆的两端,第四驱动轴105的一端设有锥形齿轮,另一端设置有螺旋桨106,第四驱动轴105与第三驱动轴104、第三驱动轴104与第二驱动轴103以及第二驱动轴103与第一驱动轴102之间的连接均为锥形齿轮和锥形齿轮的啮合连接,通过锥形齿轮连接转动,第一驱动轴102的上端设置的锥形齿轮与齿盘101相啮合,通过齿盘101的转动带动第一驱动轴102转动,第一驱动轴102带动第二驱动轴103转动,第二驱动轴103带动第三驱动轴104转动,第三驱动轴104带动第四驱动轴105转动,第四驱动轴105转动时带动螺旋桨106转动,从而驱动本装置移动,相较于传统水上单车,单桨驱动避免桨位不一致而导致的侧翻,提高水上单车的稳定性。
52.优选的,两个曲柄107的相远离端均转动连接有踏板,便于游客驱动通过曲柄107带动转动轴转动。
53.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驱动机构包括齿盘101和第一驱动轴102,齿盘101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主梁1内,第一驱动轴102转动连接于主梁1内,第一驱动轴102分别与齿盘101和第二驱动轴103连接。
54.本实施例中:游客通过曲柄107带动驱动机构中的齿盘101转动,齿盘101在转动时带动第一驱动轴102转动,第一驱动轴102带动桨叶转动机构的运转。
55.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转动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曲柄107,两个曲柄107分别设于主梁1的两侧。
56.本实施例中:两个曲柄107错位设置在转动轴的圆周表面,两个曲柄107水平对齐,通过两个曲柄107的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转动轴带动齿盘101的转动。
57.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主梁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1,横梁2滑动连接于固定块201的表面,横梁2内设有第一折叠机构,第一折叠机构与固定块201连接以实现横梁2的固定。
58.本实施例中:固定块201用于与横梁2连接,第一折叠机构便于横梁2的收纳。
59.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第一折叠机构包括滑动轴204、卡接杆202、弹簧203和按钮205,滑动轴204固定连接于横梁2的内壁,滑动轴204的圆周表面设于固定块201内,卡接杆202转动连接于横梁2内,卡接杆202与固定块201相匹配,弹簧203固定连接于卡接杆202的一侧端和横梁2的一侧内壁,按钮205设于卡接杆202另一侧端,按钮205活动贯穿横梁2的上端并向上延伸。
60.本实施例中:横梁2通过第一折叠机构中的滑动轴204与固定块201连接,在使用横梁2时,将横梁2滑动连接于固定块201的表面,按压按钮205克服弹簧203的弹力,带动卡接杆202转动,卡接杆202的上端设有圆柱形卡块,固定块201内设有与圆柱形卡块相匹配的卡槽,卡接杆202滑动至卡槽内,通过弹簧203的弹力使卡接杆202转动,卡接杆202上端设置的圆柱形卡块滑动至卡槽内,从而将横梁2固定;在需要收纳横梁2时,按压按钮205带动卡接杆202转动,圆柱形卡块从卡槽内脱离,随后将横梁2抽固定块201的表面抽出,通过滑动轴204的限位,顺时针转动横梁2,使横梁2与主梁1水平对齐,完成横梁2的收纳。
61.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车把主体3内设有两组第二折叠机构。
62.本实施例中:两组第二折叠机构便于车把主体3的使用。
63.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每组第二折叠机构均包括握把301和插销302,握把301转动连接于车把主体3内,插销302滑动连接于握把301和车把主体3内。
64.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叠机构中的握把301与车把主体3转动连接,使用握把301时,插销302滑动至车把主体3内,插销302的一部分位于握把301内,另一部分位于车把主体3内,将握把301固定,此时握把301无法转动;进行收纳时,手动带动插销302移动,将插销302从车把主体3内的部分滑出,此时插销302位于握把301内,握把301进行转动,完成收纳。
65.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主梁1和横梁2内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调节桨体15连接以带动调节桨体15的转动。
66.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用于带动调节桨体15转动,调节桨体15在转动时改变本装置的前进方向。
67.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绳11、传动轴12和第二传动绳13,传动轴12转动连接于主梁1内,第一传动绳11传动连接于传动轴12和车把主体3的圆周表面,第二传动绳13传动连接于传动轴12和调节桨体15的圆周表面。
68.本实施例中:车把主体3在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绳11转动,第一传动绳11带动传动轴12转动,传动轴12通过第二传动绳13带动调节桨体15转动,对调节桨体15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中第三驱动轴104始终保持与第二驱动轴103的连接状态。
69.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主梁1内设有坐垫10。
70.本实施例中:坐垫10与主梁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便于调节坐垫10的高度,方便使用。
7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乘坐在坐垫10的上端,手持握把301,脚部踩在踏板表面,交替踩踏踏板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驱动机构的运行,驱动机构带动桨叶转动机构运行,驱动本装置的移动,通过转动车把主体3带动调节机构的运转,调节机构带动调节桨体15转动,改变本装置的移动角度,便于本装置转向;收纳本装置时,手动带动插销302移动,将插销302从车把主体3内的部分滑出,此时插销302位于握把301内,握把301进行转动,完成第二折叠机构的收纳,按压按钮205带动卡接杆202转动,圆柱形卡块从卡槽内脱离,随后将横梁2抽固定块201的表面抽出,通过滑动轴204的限位,顺时针转动横梁2,使横梁2与主梁1水平对齐,通过第一折叠机构完成横梁2的收纳;通过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便于本装置的收纳,减少本装置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