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的登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2725发布日期:2023-05-05 15: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用的登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船舶用登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船舶用的登船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码头停靠的船舶,其甲板与码头的高差会因为潮水的涨落,及船舶装卸货物产生极大幅度的变化,这会导致搭在码头和甲板之间的跳板出现极大的角度变化,严重时甚至出现大幅度的倒坡。而一般的跳板采用常规的踏步板,其只能适用固定角度或仅能适用较小幅度大角度变化,无法满足各种船舶的登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用的登船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能够适应不同水位线状况下各种船舶的登船或下船需求。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包括承重架,所述承重架的顶部设有中转平台,所述承重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斜梯,所述承重架还设置有能够拆卸的配重块;第一跳板,所述第一跳板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重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跳板能够转动至持平所述中转平台,所述第一跳板上设置有供人行走的脚踏件;以及第二跳板,所述第二跳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跳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跳板也设置有所述脚踏件。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一跳板或所述第二跳板上的所述脚踏件阵列布置,其中,所述脚踏件具有第一平面、第二斜面以及第三斜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跳板或所述第二跳板,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三斜面相向倾斜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脚踏件之间的间距在200~300mm。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二斜面或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平面所形成的锐角大小在45°至60°。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一跳板靠近所述第二跳板的端部底部设置有滚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二跳板远离所述第一跳板的端部底部设置有所述滚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一跳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跳板的长度,所述第二跳板的长度为1.2~2.4m。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一跳板、所述第二跳板以及所述固定斜梯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一跳板上的所述扶手与所述第二跳板上的所述扶手之间还连接有安全绳。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二跳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船舶连接的拉耳。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所述第一跳板的底部中部设置有防撞垫,所述防撞垫由橡胶制成。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时,先将承重架放置于码头上的合适位置,然后将配重块安装于承重架上,通过配重块使得整个登船装置能够固定在码头上而不会出现登船时产生的位移偏转或者晃动,然后根据船舶泊靠时的位置状态转动调节第一跳板和第二跳板,当船舶的甲板持平中转平台时,第一跳板和第二跳板平行中转平台,登船人员能够平稳且快速的通过并到达船舶上或者下船到达中转平台;当船舶的甲板低于中转平台时,第一跳板能够向下翻转一定的角度并使端部与船舶的甲板接触,而第二跳板则与甲板抵接,在脚踏件的帮助下,登船人员能够平稳的通过倾斜状态的第一跳板登上船舶或者下船;当船舶的甲板高于中转平台时,第一跳板能够向上翻转一定的角度并抵住船舶,而第二跳板则能向下翻转抵住船舶的甲板,且由于脚踏件的存在,使得第一跳板和第二跳板形成一个供登船人员平稳和安全登船的走道。相较于现有的登船装置,采用配重块的方式可以使得承重架无需通过固定连接(地锚、焊接或其他方式)来保证整个登船装置使用过程的稳定性,且跳板可以根据船舶甲板与码头的相对位置被动的旋转实时调整,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能够适应不同水位线状况下各种船舶的登船或下船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200)或所述第二跳板(300)上的所述脚踏件(500)阵列布置,其中,所述脚踏件(500)具有第一平面(510)、第二斜面(520)以及第三斜面(530),所述第一平面(510)平行所述第一跳板(200)或所述第二跳板(300),所述第二斜面(520)和所述第三斜面(530)相向倾斜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脚踏件(500)之间的间距在200~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520)或所述第三斜面(530)与所述第一平面(510)所形成的锐角大小在45°至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200)靠近所述第二跳板(300)的端部底部设置有滚轮(6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跳板(300)远离所述第一跳板(200)的端部底部设置有所述滚轮(60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20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跳板(300)的长度,所述第二跳板(300)的长度为1.2~2.4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200)、所述第二跳板(300)以及所述固定斜梯(130)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4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200)上的所述扶手(400)与所述第二跳板(300)上的所述扶手(400)之间还连接有安全绳(70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跳板(300)上设置有用于与船舶连接的拉耳(3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200)的底部中部设置有防撞垫(220),所述防撞垫(220)由橡胶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用的登船装置,涉及船舶用登船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承重架,所述承重架的顶部设有中转平台,所述承重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斜梯,所述承重架还设置有能够拆卸的配重块;第一跳板,所述第一跳板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重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跳板能够转动至持平所述中转平台,所述第一跳板上设置有供人行走的脚踏件;以及第二跳板,所述第二跳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跳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跳板也设置有所述脚踏件。相较于现有的登船装置,本技术的船舶用的登船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能够适应不同水位线状况下各种船舶的登船或下船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焕,杨祝茂,林明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