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5866发布日期:2023-08-25 03:0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链轮刹车技术的改进,属于船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船用设备包含船舶主机、辅机等多种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的应用来完成船舶的航行、靠离泊、装卸货物等生产作业。例如,起锚机是船舶设备中用于船舶在锚地收放锚、锚链以及拔锚起锚的机械。大型船舶配备的锚及锚链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自由抛锚的过程中,由于锚链及锚下放产生的晃动、抖动以及巨大惯性冲击会对锚机设备本身产生损害,严重情况下,飞速下坠的锚及锚链甚至会将锚链从起锚机的锚链轮上拉脱,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锚链轮刹车需要锚机操作人员现场手动操作,人力成本高,操作效率低下,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容易造成操作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

2、申请号为cn201420008591.2,申请日为2014年1月7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抛锚控制装置及锚机,属于锚泊领域。装置适用于控制装置机的液压制动器,包括检测器件、第一控制器及第一执行器件,检测器件检测锚机的抛锚速度,检测器件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控制器接收检测器件检测的抛锚速度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执行器件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并接收第一控制器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执行器件与液压制动器油路连接,第一执行器件籍由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液压制动器。锚机包括液压泵站、液压制动器、绕制锚链的滚筒和传动大齿轮,锚链与锚连接,滚筒的传动轴与传动大齿轮的传动轴连接,锚机还包括该控制装置。但是对比文件依旧没有解决人力成本高,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人力成本高,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人力成本低,操作效率高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所述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包括起锚机底座、上刹车带、下刹车带、控制油缸、应急操作装置与刹车轮;

3、所述刹车轮的侧围上分别设置有上刹车带、下刹车带,所述起锚机底座的正面右端与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上刹车带的正面连接;

4、所述起锚机底座正面左端与三角连杆的右端下方连接,三角连杆的右端上方通过拉杆与下刹车带的正面连接;

5、所述三角连杆的左端与控制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控制油缸通过二连杆与应急操作装置连接;

6、所述控制油缸包括缸体、活塞与内腔,所述缸体的侧围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一进油口、二进油口、三进油口,缸体的内腔设置有活塞,活塞的顶部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的侧围设置有弹簧组。

7、所述一进油口、二进油口、三进油口之间的间距不同,一进油口、二进油口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进油口、三进油口之间的距离。

8、所述缸体的内腔包括一油腔、二油腔与三油腔,一油腔、二油腔、三油腔自上而下依次连通;

9、所述一进油口、二进油口与一油腔连通,三进油口与三油腔连通。

10、所述一油腔与二油腔的口径相同,二油腔的口径大于三油腔的口径。

11、所述缸体的右端设置有油缸端盖,油缸端盖嵌设于一油腔内与缸体连接,活塞杆的顶部贯穿油缸端盖的通孔后延伸至缸体的外侧。

12、所述通孔内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与活塞杆间隙配合。

13、所述弹簧组包括一弹簧与二弹簧,所述活塞包括一活塞座与二活塞座,一活塞座的顶部与二活塞座的底部连接;

14、所述一弹簧设置于一活塞座的顶部与缸体的内腔之间,所述二弹簧设置于二活塞座的顶部与缸体的内腔之间,二弹簧环绕设置于活塞杆的侧围上,一弹簧的底端环绕设置在二活塞座的侧围上。

15、所述缸体的侧围上安装有一安装耳板,一安装耳板与三角连杆的左端连接。

16、所述缸体的底部安装有二安装耳板,二安装耳板与二连杆连接。

17、所述缸体的侧围上设置有放气阀。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发明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中,控制油缸包括缸体、活塞与内腔,所述缸体的侧围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一进油口、二进油口、三进油口,缸体的内腔设置有活塞,活塞的顶部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的侧围设置有弹簧组,通过控制油缸的进油,出油以及油压力的大小,实现锚机在抛锚过程中对刹车的控制,从而实现抛锚过程中的锚链速度平稳可控,操作更加及时准确,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锚链轮刹车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人力成本较低,操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因此,本设计人力成本低,操作效率高。

20、2、本发明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中,控制油缸各进油口的油路及油压可以控制油缸活塞杆的伸缩以及伸缩的位移,从而有效控制锚机刹车开合以及刹车的开度,使得锚机锚链轮在可控的转速下释放锚链,达到自动平稳抛锚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抛锚过程中的大振动、大冲击带来的设备损伤问题。因此,本设计使用方便,操作安全。

21、3、本发明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中,一弹簧设置于一活塞座的顶部与缸体的内腔之间,所述二弹簧设置于二活塞座的顶部与缸体的内腔之间,二弹簧环绕设置于活塞杆的侧围上,一弹簧的底端环绕设置在二活塞座的侧围上,控制油缸采用弹簧与二弹簧组合为弹簧组的方式为油缸提供原始输出力,保证油缸在液压动力油的情况下为锚机提供刹车力,保证锚机在不工作的状态能够有效刹住锚链轮,防止锚链及锚链下溜的现象。因此,本设计可以防止锚链下溜,操作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包括起锚机底座(1)、上刹车带(3)、下刹车带(4)、控制油缸(7)、应急操作装置(8)与刹车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进油口(711)、二进油口(712)、三进油口(713)之间的间距不同,一进油口(711)、二进油口(712)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进油口(712)、三进油口(713)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71)的内腔(12)包括一油腔(714)、二油腔(715)与三油腔(716),一油腔(714)、二油腔(715)、三油腔(716)自上而下依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油腔(714)与二油腔(715)的口径相同,二油腔(715)的口径大于三油腔(716)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71)的右端设置有油缸端盖(74),油缸端盖(74)嵌设于一油腔(714)内与缸体(71)连接,活塞杆(72)的顶部贯穿油缸端盖(74)的通孔(741)后延伸至缸体(7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41)内开设有环形槽(742),环形槽(742)内设置有密封件(77),密封件(77)与活塞杆(72)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11)包括一弹簧(75)与二弹簧(76),所述活塞(73)包括一活塞座(731)与二活塞座(732),一活塞座(731)的顶部与二活塞座(732)的底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71)的侧围上安装有一安装耳板(79),一安装耳板(79)与三角连杆(6)的左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71)的底部安装有二安装耳板(710),二安装耳板(710)与二连杆(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71)的侧围上设置有放气阀(78)。


技术总结
一种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所述适用于自动抛锚刹车的控制装置包括起锚机底座、上刹车带、下刹车带、控制油缸、应急操作装置与刹车轮;所述刹车轮的侧围上分别设置有上刹车带、下刹车带,所述起锚机底座的正面右端与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上刹车带的正面连接;所述起锚机底座正面左端与三角连杆的右端下方连接,三角连杆的右端上方通过拉杆与下刹车带的正面连接;所述三角连杆的左端与控制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控制油缸通过二连杆与应急操作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油缸包括缸体、活塞与内腔,所述缸体的侧围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一进油口、二进油口、三进油口。本设计使得锚链轮刹车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赵天梁,刘利明,胡发国,阮长松,汤波,刘琥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