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9895发布日期:2023-05-27 14: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船舶零配件,具体为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


背景技术:

1、艉管是船舶轴系里的一个部件,固定在船体尾部,使艉轴通过并装有密封与支承装置的管段。

2、艉管主要是对艉轴进行密封保护作用,随使用需求进行装卸和更换。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2829018u)公开了一种可拆式船舶艉管防护罩,包括船身、螺旋桨以及防护套壳,所述船身后侧面设有艉轴,所述防护套壳包括环形垫圈、中空圆形套筒、位于圆形通孔外侧面的环形外圈、环形内圈以及上半圆形套筒和下半圆形套筒。

4、发明人在应用该技术方案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5、1、该防护罩采用上下两个半圆形套筒拼装构成筒状结构包覆于艉轴表面,但是上下两个半圆形套筒靠近桨叶的一端缺乏锁定限制,艉轴转动击水时,桨叶产生的气泡非常容易进入两个半圆形套筒的拼装间隙,仅依托远离桨叶端的限位插接部、环形插接部以及第一内螺纹套筒和第二内螺纹套筒,很难抵抗气泡窜入给两个半圆形套筒带来的膨胀相离效果;

6、2、该防护罩采用第一内螺纹套筒和第二内螺纹套筒将两个半圆形套筒向中空圆形套筒进行锁定,即两个半圆形套筒沿自身母线方向的平移仅受第一内螺纹套筒和第二内螺纹套筒内的螺栓限制,由于“气蚀”难以避免,螺栓十分容易锈蚀难以拆卸拔出,该设置使得两个半圆形套筒拆卸不便,不易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包括对半套筒,所述对半套筒每两个为一对。

3、所述对半套筒成半圆柱状结构,所述对半套筒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

4、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外表面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呈u型结构,所述插槽贯通对半套筒的顶部和底部。

5、所述凹陷部外侧的柱状曲面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成对设置,每对两块所述定位块分别固定在对半套筒的上下部,所述定位块成l型结构,所述定位块拐点位置的内侧表面与对半套筒外侧柱状曲面之间构成插孔。

6、上下成对的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装卸杆,所述装卸杆的表面焊接有一体化的螺旋叶。

7、所述插槽的内侧插接有限位插片,所述限位插片为w型结构,所述限位插片的两端分别与前后相对的两个插槽一一对应。

8、所述限位插片中部的拐点位置沿母线方向等距开设有槽口,所述螺旋叶插嵌在槽口内侧并与槽口内表面呈滑配衔接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装配时,将两个对半套筒夹在艉轴的外侧且位于艉管的前端,使得凸起部插入凹陷部,并使得两个对半套筒拼成圆筒状结构。

10、然后将限位插片的一端对位插孔位置,并使得限位插片的前后部分别对位凸起部和凹陷部的插槽然后插入。

11、转动装卸杆,装卸杆带动螺旋叶转动,促使螺旋叶的叶片顶部对位限位插片一端的槽口插入。

12、继续转动装卸杆,螺旋叶继续跟随旋转,螺旋叶的曲面抵触槽口滑动,并向槽口的内表面施力推送,促使限位插片向插槽内侧缩进,直至限位插片完全插入插槽内侧,且限位插片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拐点位置与上下两个定位块的内侧表面抵接。

13、此时限位插片将凸起部和凹陷部相接位置扣合并通过自身弹性势能实现维持凸起部和凹陷部的压紧状态,完成两个对半套筒的拼装。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成相互契合的v型结构。

15、所述凸起部插接进入凹陷部并使每对两个对半套筒相向压合成圆筒状结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型结构的凸起部和凹陷部具备更大的接触面积,在相向插接后并在限位插片的弹性势能下,凸起部和凹陷部能够更好地相向接合压紧,避免间隙产生。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限位插片前后侧插接的两个所述插槽成轴对称设置,且两个插槽成外八字型排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对半套筒受外力挤压产生左右向的偏移趋势时,插槽内表面会贴合弹片的内侧表面向弹片中部的拐点移动,即两个对半套筒沿弹片产生相向移动的趋势,促使凸起部和凹陷部相向夹紧,进而维持两个对半套筒的相接状态,维持该零件拼接后的形状和状态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的内侧表面与限位插片中部拐点的外表面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孔的内表面与限位插片的贴合增加了限位插片在对半套筒母线方向上移动的静摩擦力,使得限位插片与对半套筒的位置相对性更加稳固。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卸杆与对半套筒的母线成平行设置。

22、所述装卸杆的顶部端头位置焊接有螺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扳手等工具拧动螺栓,能够带动装卸杆转动,促使螺旋叶转动,进而使得螺旋叶推送槽口并带动限位插片产生直线平移动作,实现限位插片向插槽内侧的插入或移出。

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叶的外径尺寸小于装卸杆轴心线到对半套筒外侧柱状曲面的间距。

25、所述螺旋叶的外径尺寸大于装卸杆轴心线到限位插片中部拐点位置的外侧母线的间距。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尺寸设置保证了限位插片能够插接进入插孔内侧并实现螺旋叶与限位插片的滑动连接效果。

2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插片的中部拐点位置凸起于凸起部和凹陷部的接合位置。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插片能够接触到螺旋叶,也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拿捏或者采用工具钳住限位插片,辅助限位插片从插槽内侧的装配和抽出动作,增强该零配件的可操作性。

2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口相对于限位插片的母线成倾斜设置,

30、所述槽口上下方向的宽度与螺旋叶的厚度匹配。

31、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槽口之间的距离与螺旋叶外边沿所在螺旋线的匝距匹配。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旋叶嵌入槽口内侧,当螺旋叶跟随装卸杆以当前轴心线位置转动时,螺旋叶的螺旋面抵触槽口的内侧表面,使得槽口所受推力存在沿插槽方向的分力,并使得限位插片沿对半套筒母线方向产生直线移动,进而实现限位插片向插槽地插入和拆出。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凹陷部、插槽、限位插片、槽口和螺旋叶,限位插片配合插槽对两个对半套筒进行了压紧接合,而螺旋叶则限制并固定了限位插片在插槽内侧位势,并使得两个对半套筒接合位置边沿均受限位插片限制,其限制点位多,受外力影响时,抵抗气泡窜入时的膨胀效果好,且不能产生沿自身母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不容易错位,使得所成筒状结构非常稳固。并在转动装卸杆时,利用螺旋叶对槽口的推送,实现了限位插片在插槽内侧的装载和移出,实现了两个对半套筒的快速拼装和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包括对半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半套筒(1)每两个为一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和凹陷部(3)成相互契合的v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限位插片(9)前后侧插接的两个所述插槽(4)成轴对称设置,且两个插槽(4)成外八字型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6)的内侧表面与限位插片(9)中部拐点的外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杆(7)与对半套筒(1)的母线成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8)的外径尺寸小于装卸杆(7)轴心线到对半套筒(1)外侧柱状曲面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片(9)的中部拐点位置凸起于凸起部(2)和凹陷部(3)的接合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10)相对于限位插片(9)的母线成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艉管防护罩,涉及船舶零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对半套筒,所述对半套筒每两个为一对。所述对半套筒成半圆柱状结构,所述对半套筒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本技术通过凸起部、凹陷部、插槽、限位插片、槽口和螺旋叶,限位插片配合插槽对两个对半套筒进行了压紧接合,而螺旋叶并使得两个对半套筒接合位置边沿均受限位插片限制,其限制点位多,受外力影响时,抵抗气泡窜入时的膨胀效果好,且不能产生沿自身母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不容易错位,筒状结构非常稳固。并在转动装卸杆时,利用螺旋叶对槽口的推送,实现了限位插片在插槽内侧的装载和移出,实现了两个对半套筒的快速拼装和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苏波,李明,魏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舟山市定海兴舸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