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2017发布日期:2023-12-14 01:5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上平台防护,具体为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1、宽阔水域进行长期的水下作业时,会架设水上工作平台,用于进行物资的转运等,但是受到天气影响,宽阔水域在大风天气时会伴随涌浪,为避免水上平台被风浪吹动的四散,需要安装一个限位支架将水上平台的四周罩拢,现有的限位支架仅仅具备限位的功能,使水上平台在其空间内限位避免其四散,但是这种结构对于限位支架的强度要求极高,导致其缓冲效果较差,仍不能减少风浪对工作平台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

4、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所述第二缓冲架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架与所述第三缓冲架之间,所述第二缓冲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缓冲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三缓冲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以及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之间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用以放置水上平台并对其限位,所述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朝向所述空腔的方向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以对所述空腔内的水上平台进行限位固定。

5、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凸起、凹槽,所述凸起与凹槽均设置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凸起与若干组所述凹槽依次间隔设置形成锯齿状结构。

6、可选的,所述锯齿状结构的锯齿夹角设置为120°,所述锯齿状结构的锯齿夹角与水上平台的表面相贴合。

7、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二缓冲架胶粘固定在所述第一缓冲架与所述第三缓冲架之间。

8、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缓冲架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一凸块胶粘固定在所述第一缓冲架上;

9、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三缓冲架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二凸块胶粘固定在所述第三缓冲架上。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架与所述第一凸块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一倒圆角,所述第一缓冲架与所述第二缓冲架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二倒圆角;

11、所述第二缓冲架与所述第一缓冲架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三倒圆角,所述第二缓冲架与所述第三缓冲架的交接处设置有第四倒圆角;

12、所述第三缓冲架与所述第二凸块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五倒圆角,所述第三缓冲架与所述第二缓冲架的交接处设置有第六倒圆角。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均设置为橡胶支架。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上均设置有锯齿状结构,且锯齿状结构的锯齿夹角与水上平台的表面相贴合,使得水上平台与缓冲装置紧密连接为一整体,并且锯齿状结构有效增加与水上平台的接触面积,水上平台发生抖动以及撞击时,有效进行缓冲,并且缓冲装置的边角设置有倒圆角,从而避免水上平台边角正面冲击,进一步增加平台稳固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平台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所述第一缓冲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三缓冲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以及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之间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第三缓冲架朝向所述空腔的方向侧壁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以对所述空腔内的水上平台进行限位固定。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缓冲装置上设置有锯齿状结构,使得水上平台与缓冲装置紧密连接为一整体,并且锯齿状结构有效增加与水上平台的接触面积,水上平台发生抖动以及撞击时,有效进行缓冲。

技术研发人员:曾子韬,刘家兵,汪金玲,吴治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节能万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