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0539发布日期:2023-11-29 23:1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上风力发电,具体涉及一种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


背景技术:

1、风能作为一种不产生任何污染排放的可再生自然能源,是当前技术和经济上最具商业化规模开发条件的新能源。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储量大且密度高,具有大规模开发的优势。

2、对于水深超过50米的海域,漂浮式风机基础相比于固定式风机基础,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具有更显著的优势。而由于漂浮式风电装备一般部署于深远海,因此相比于固定式风电装备所处的环境条件更为恶劣。因受到风浪流的联合作用,漂浮式风电装备会做六自由度运动,其中纵摇和横摇运动会显著提升结构的载荷,降低发电效率,故如何限制漂浮式风电装备的摇摆运动并提高漂浮式风电平台的稳定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旨在解决目前的海上漂浮式风电装备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产生的摇摆运动将大幅提升结构载荷,导致海上漂浮式风电平台的稳定性不足,从而造成发电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所述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包括:

4、至少三根立柱,至少三根所述立柱围设形成多边形结构,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至少一根所述立柱的端面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沿所述立柱的轴向延伸。

5、进一步地,所述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还包括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凹腔中。

6、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转轴和螺旋桨;所述转轴沿所述立柱的轴向延伸,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凹腔的底面,所述螺旋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

7、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法兰密封方式连接于所述凹腔的底面。

8、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与所述凹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5.8~6.2米。

9、进一步地,所述凹腔中设置有至少两层柔性护板,至少两层所述柔性护板呈环状,所述转轴穿设于至少两层所述柔性护板的内圈中。

10、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层所述柔性护板之间的轴向距离为1米。

11、进一步地,所述凹腔中设置有柔性护板。

1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护板的材质为橡胶。

13、进一步地,所述凹腔的半径为对应的所述立柱的半径的0.3~0.35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在平台复位过程中,由于凹腔上部的空气具有被压缩或膨胀的趋势,可提供额外的恢复力矩,从而可提高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方案基于半潜式浮动平台的设计角度提出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结构,可用于实现针对平台的被动式调节,相比于主动调控方法,本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可以在无需能量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平台摇摆运动的幅度、提高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还包括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凹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转轴和螺旋桨;所述转轴沿所述立柱的轴向延伸,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凹腔的底面,所述螺旋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法兰密封方式连接于所述凹腔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与所述凹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5.8~6.2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中设置有至少两层柔性护板,至少两层所述柔性护板呈环状,所述转轴穿设于至少两层所述柔性护板的内圈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层所述柔性护板之间的轴向距离为1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中设置有柔性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护板的材质为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半径为对应的所述立柱的半径的0.3~0.35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至少三根立柱,至少三根立柱围设形成多边形结构,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至少一根立柱的端面开设有凹腔,凹腔沿立柱的轴向延伸。本技术公开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在平台复位过程中,由于凹腔上部的空气具有被压缩或膨胀的趋势,可提供额外的恢复力矩,从而可提高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稳定性;本方案基于半潜式浮动平台的设计角度提出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结构,可用于实现针对平台的被动式调节,相比于主动调控方法,本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可以在无需能量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平台摇摆运动的幅度、提高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舒旎,郝玉恒,王伟龙,邵昌盛,刘昕瑶,赵子晗,陈宁,王强,李朋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