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7443发布日期:2024-03-22 10:1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航行设备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一种通用型无人艇自动布放与回收吊篮装置,其包括回转轴、左吊篮和右吊篮,左吊篮和右吊篮通过竖直的回转轴铰接,可在水平面内绕回转轴旋转运动,左吊篮和右吊篮之间设有电动缸,用于驱使吊篮装置水平张开或者闭合;上述设计中,吊篮装置需要通过电动缸进行驱动以张开或者闭合,并且需要增加与电动缸电连接的传感器才能使得吊篮装置张开或者闭合至合适的角度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无人艇;这样,控制吊篮装置张开和闭合的方式复杂,同时传感器与电动缸的精度有限也会导致吊篮装置无法完全适应无人艇的形状而增加了无人艇从吊篮装置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制吊篮装置张开和闭合的方式复杂,同时传感器与电动缸的精度有限也会导致吊篮装置无法完全适应无人艇的形状而增加了无人艇从吊篮装置掉落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吊篮架、第二吊篮架、与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转动连接的旋转轴,以及与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连接的起吊件,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无人艇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相向转动或者相背转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与竖直方向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0°至180°;其中,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旋转轴相背转动以扩大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起吊件能够拉动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绕所述旋转轴相向转动以闭合所述容置空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自身的重力即可实现张开容置空间,控制容置空间的张开的方式简单,另外,依靠起吊件的起吊作用力即可实现闭合容置空间,控制容置空间的闭合的方式也简单,同时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能够在起吊件的作用下适应无人艇的形状而夹持无人艇,固定无人艇的稳定性高。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角度为15°至165°。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布放回收无人艇的型号和实际水域情况而选择对应的旋转轴的预设角度。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从所述旋转轴朝向同一侧延伸。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从旋转轴朝向同一侧延伸利于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夹持无人艇。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围挡件和多个第二围挡件,多个所述第一围挡件沿着所述第一吊篮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第二围挡件沿着所述第二吊篮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无人艇从容置空间翻出的可能。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兜底件,所述兜底件连接所述第一吊篮架的底部和第二吊篮架的底部,所述兜底件与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围合形成有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兜底件为柔性件,所述兜底件能够发生形变以适应所述容置空间的张开和闭合,所述兜底件用于支撑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无人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兜底件提高了无人艇在容置空间中的稳定性,并且兜底件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能够适于无人艇的形状而发生形变,保证无人艇的固定效果。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多个浮动件,多个所述浮动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无人艇进入容置空间中。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上的止荡绳,所述止荡绳沿着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在布放回收无人艇时的晃动程度,提高布放回收的效率。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吊件包括多个吊带,多个吊带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的起吊,同时,吊带为柔性件,能够在起吊过程中跟随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的转动而发生形变,因此,吊带的适应性强。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吊件还包括吊架,所述吊架设于所述第一吊篮架和所述第二吊篮架的上方,多个所述吊带与所述吊架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架可选为刚性件,利于将吊带撑开,防止吊带遮挡容置空间。

2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航行设备主体和上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航行设备主体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的优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还具有布放回收操作简单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15°至1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从所述旋转轴(3)朝向同一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围挡件(61)和多个第二围挡件(62),多个所述第一围挡件(61)沿着所述第一吊篮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第二围挡件(62)沿着所述第二吊篮架(2)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兜底件(7),所述兜底件(7)连接所述第一吊篮架(1)的底部和第二吊篮架(2)的底部,所述兜底件(7)与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围合形成有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兜底件(7)为柔性件,所述兜底件(7)能够发生形变以适应所述容置空间的张开和闭合,所述兜底件(7)用于支撑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无人艇(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多个浮动件(8),多个所述浮动件(8)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上的止荡绳(9),所述止荡绳(9)沿着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件(4)包括多个吊带(41),多个吊带(41)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件(4)还包括吊架(42),所述吊架(42)设于所述第一吊篮架(1)和所述第二吊篮架(2)的上方,多个所述吊带(41)与所述吊架(42)连接。

10.一种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航行设备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所述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航行设备主体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其中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吊篮架、第二吊篮架、旋转轴,以及起吊件,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以旋转轴的轴向对称布置,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能够绕旋转轴相向转动或者相背转动,旋转轴的轴向与竖直方向成预设角度;其中,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旋转轴相背转动以扩大容置空间,起吊件能够拉动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绕旋转轴相向转动以闭合容置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容置空间张开和闭合的方式简单,第一吊篮架和第二吊篮架能够在起吊件的作用下适应无人艇的形状而夹持无人艇,固定无人艇的稳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雷宏图,江云华,沈赞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