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

文档序号:37181044发布日期:2024-03-01 12:3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

本技术涉及船舶相关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全球贸易的海洋石油开采量、运输量不断攀升,石油泄漏的重大环境事故时有发生,原油一旦泄漏,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造成不可逆的海洋环境污染,原油中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更会危害海洋生物,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2、目前针对石油泄漏的问题,一般采用围油栏法、化学剂处理法、燃烧法和生物处理法等,这些方法处理起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清洁滤油效率较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油效率低,费时费力以及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实现对了被石油泄漏污染的海面进行石油收集处理,达到清洁海面的目的。

2、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尾部的无刷电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连接件、电动机、磁性滚筒、双轴承座、吸油钢带、导油槽、储油箱和可调刮刀,箱体连接件、双轴承座分别与船体固定连接,电动机设置在箱体连接件上,磁性滚筒一端通过双轴承座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与电动机连接,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吸油钢带围绕在磁性滚筒上,可调刮刀紧贴吸油钢带表面,并通过调节螺丝与导油槽上端连接,导油槽设置在储油箱上,储油箱设置在船体前部。

4、所述吸油钢带采用304吸油钢带,钢带内面紧贴磁性滚筒。

5、所述磁性滚筒直径80mm,长110mm,已被磁化,使钢带紧贴滚筒,另一内面与轴承连接,轴承固定在钢带张紧件上,调节钢带的松紧度,确保其能被磁性滚筒带动

6、所述可调刮刀刀面呈50º切口,两刮刀呈一定角度斜放,并紧贴吸油钢带外表面,将刮出的油导入导油槽中,导油槽上开设有与刮刀相匹配的槽口。

7、进一步的,还包括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与箱体连接件固定连接,通过摄像头与激光雷达配合,检测海面障碍,规划船体行驶路线并显示油污分离信息。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304吸油钢带对石油的亲和性好,使石油易于吸附在钢带表面,大大提高了石油收集效率,利出的油含水量低,除油效率高;

10、2.采用物理分离方式,清洁高效,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也不会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命;

11、3.船体上安装有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可以通过算法分析油面位置,配合激光雷达共同作用,检测障碍,规划船体行驶路线,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或视频,使油污分离信息可视化,帮助操作人员了解分离效果并做出相应决策。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尾部的无刷电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连接件、电动机、磁性滚筒、双轴承座、吸油钢带、导油槽、储油箱和可调刮刀,箱体连接件、双轴承座分别与船体固定连接,电动机设置在箱体连接件上,磁性滚筒一端通过双轴承座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与电动机连接,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吸油钢带围绕在磁性滚筒上,可调刮刀紧贴吸油钢带表面,并通过调节螺丝与导油槽上端连接,导油槽设置在储油箱上,储油箱设置在船体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船,其特征是:所述吸油钢带采用304吸油钢带,钢带内面紧贴磁性滚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船,其特征是:所述磁性滚筒直径80mm,长110mm,已被磁化,使钢带紧贴滚筒,另一内面与轴承连接,轴承固定在钢带张紧件上,调节钢带的松紧度,确保其能被磁性滚筒带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船,其特征是:所述可调刮刀刀面呈50º切口,两刮刀呈一定角度斜放,并紧贴吸油钢带外表面,将刮出的油导入导油槽中,导油槽上开设有与刮刀相匹配的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船,其特征是:还包括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与箱体连接件固定连接,通过摄像头与激光雷达配合,检测海面障碍,规划船体行驶路线并显示油污分离信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收集石油的油水分离船,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尾部的无刷电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连接件、电动机、磁性滚筒、双轴承座、吸油钢带、导油槽、储油箱和可调刮刀,箱体连接件、双轴承座分别与船体固定连接,电动机设置在箱体连接件上,磁性滚筒一端通过双轴承座固定在船体上,另一端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皮带轮与电动机连接,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吸油钢带围绕在磁性滚筒上,可调刮刀紧贴吸油钢带表面,并通过调节螺丝与导油槽上端连接,导油槽设置在储油箱上,储油箱设置在船体前部。实现对了被石油泄漏污染的海面进行石油收集处理,达到清洁海面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存吉,马秸耘,沈家辉,韩凯,蒋守东,胡子强,张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