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6347发布日期:2024-04-30 17:0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动力平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1、船舶在航行时,主要依靠船舶主电气系统提供动力,而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经常会遇到风浪等危险情况,会导致船身发生侧倾或侧翻,因此需要在推进时需要动力平衡装置来维持船舶的平衡。

2、现有专利文献中,一份申请号为201721609581 .4,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船舶平衡装置”,该专利使用时,通过液位传感器和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配合对船舶行驶过程中倾斜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当船舶某一侧的倾斜角度超过规定角度后,处理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或第二电动伸缩杆向外移动将第一平衡气囊或第二平衡气囊向外移动,处理器就会控制充气泵对第一平衡气囊或第二平衡气囊进行充气,使其对船体进行平衡调节,当平衡完成后通过抽气泵将第一平衡气囊或第二平衡气囊内部的气体抽取。

3、但是,该专利通过处理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发生动作的时间太长,导致出现危险情况时的调节平衡的时间太长,而且该平衡装置需要安装在船舱外的两侧,其占地空间更大,降低了船舶的通过性。

4、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衡板,平衡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基座,平衡板以转动基座为中心能够偏转,转动基座固定于主框架上,平衡板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处配重块,其中配重块采用螺钉等方式安装固定,主框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平衡板的顶部传动连接。

4、采用此方案,其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来控制船舶行驶时左右两侧的平衡,即在平衡板和配重块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平衡板发生偏转来改变重心的位置,相比现有采用处理器控制电动伸缩杆来控制平衡的方式,该装置采用改变重心的方式来控制平衡,其平衡调节时间更短,占地空间更小,便于在船舱内安装设置,船舶的通过性会更好。

5、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平衡板的侧壁连接有至少一处安装筋,安装筋上下并排分布。

6、采用此方案,配重块在可自由拆卸安装于安装筋上,其中配重块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以此来改变平衡板整体的重心。

7、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每相邻两处安装筋的间距均相等。

8、采用此方案,便于更好的把握配重块安装后的重心位置。

9、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平衡板的两端还连接有滑轨,主框架上还固定有滑道,滑轨滑动安装于滑道内。

10、采用此方案,通过滑轨引导平衡板的偏转,使得平衡板在偏转时更加稳定及可靠。

11、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安装座,驱动安装座上固定有驱动部件,其中驱动部件为正反转电机,驱动部件上传动连接有卷收筒,卷收筒内缠绕连接有牵引线,其中牵引线为钢丝,平衡板的顶部连接有牵引轴,牵引线的一端连接与牵引轴相接。

12、采用此方案,通过驱动部件驱动卷收筒旋转,从而收放牵引线,以此牵引平衡板进行偏转,每次平衡板发生偏转,船舶的重心均会发生变化,从而控制船身的平衡。

13、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框架上还开设有第一避让槽,牵引线始终限位于第一避让槽内。

14、采用此方案,通过第一避让槽始终将牵引线限位于其内,从而保证牵引时的稳定性。

15、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框架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安装有触发回位组件,平衡板上还连接有触发头,平衡板偏转时触发头能够触碰至触发回位组件上。

16、采用此方案,当平衡板发生偏转至底部时,此时触发头会触碰至触发回位组件上,通过触发回位组件控制驱动部件牵引平衡板回位。

17、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触发回位组件包括开关座,开关座上安装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与驱动部件电性连接。

18、采用此方案,开关按钮一旦接触触发,会控制驱动部件牵引平衡板回位

19、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触发回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座,定位座上固定有多处导向杆,开关座滑动安装于导向杆上,导向杆上装套有推动开关座的缓冲部件,其中缓冲部件为弹簧。

20、采用此方案,平衡板通过触发头接触开关按钮的瞬间,通过弹簧能够有效缓解冲击力,从而避免开关按钮被损坏。

21、作为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框架上还开设有第二避让槽,开关座位于第二避让槽内,开关座与主框架的底部表面相齐平。

22、采用此方案,开关座位于第二避让槽内,当触发头接触开关按钮的瞬间,便于带动开关座整体下压进行缓冲。

2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1、其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来控制船舶行驶时左右两侧的平衡,即在平衡板和配重块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平衡板发生偏转来改变重心的位置,相比现有采用处理器控制电动伸缩杆来控制平衡的方式,该装置采用改变重心的方式来控制平衡,其平衡调节时间更短,占地空间更小,便于在船舱内安装设置,船舶的通过性会更好。

25、2、配重块在可自由拆卸安装于安装筋上,其中配重块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以此来改变平衡板整体的重心。

26、3、当平衡板发生偏转至底部时,此时触发头会触碰至触发回位组件上,通过触发回位组件控制驱动部件牵引平衡板回位,而且平衡板通过触发头接触开关按钮的瞬间,通过弹簧能够有效缓解冲击力,从而避免开关按钮被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衡板(201),所述平衡板(20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基座(202),所述转动基座(202)固定于主框架(1)上,所述平衡板(20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处配重块(203),所述主框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与平衡板(201)的顶部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201)的侧壁连接有至少一处安装筋(204),所述安装筋(204)上下并排分布,所述配重块(203)拆卸安装于安装筋(20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处所述安装筋(204)的间距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201)的两端还连接有滑轨(205),所述主框架(1)上还固定有滑道(5),所述滑轨(205)滑动安装于滑道(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安装座(301),所述驱动安装座(301)上固定有驱动部件(302),所述驱动部件(302)上传动连接有卷收筒(303),所述卷收筒(303)内缠绕连接有牵引线(304),所述平衡板(201)的顶部连接有牵引轴(206),所述牵引线(304)的一端连接与牵引轴(206)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上还开设有第一避让槽(6),所述牵引线(304)始终限位于第一避让槽(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底座(7),所述支撑底座(7)上安装有触发回位组件(4),所述平衡板(201)上还连接有触发头,所述平衡板(201)偏转时触发头能够触碰至触发回位组件(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回位组件(4)包括开关座(401),所述开关座(401)上安装有开关按钮(402),所述开关按钮(402)与驱动部件(302)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回位组件(4)还包括定位座(403),所述定位座(403)上固定有多处导向杆(404),所述开关座(401)滑动安装于导向杆(404)上,所述导向杆(404)上装套有推动开关座(401)的缓冲部件(405)。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上还开设有第二避让槽(8),所述开关座(401)位于第二避让槽(8)内,所述开关座(401)与主框架(1)的底部表面相齐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主电气系统的推进动力平衡装置,涉及动力平衡技术领域,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衡板,平衡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基座,转动基座固定于主框架上,平衡板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处配重块,主框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平衡板的顶部传动连接。本技术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来控制船舶行驶时左右两侧的平衡,即在平衡板和配重块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相比现有采用处理器控制电动伸缩杆来控制平衡的方式,该装置采用改变重心的方式来控制平衡,其平衡调节时间更短,占地空间更小,便于在船舱内安装设置,船舶的通过性会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毕君磊,王军伟,张爱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