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器碟形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5663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器碟形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器碟形翼,该翼的外轮廓是由母线绕轴线回转形成的上凸碟形,所述翼由同轴线的上翼与下翼两部分组成,上翼与下翼之间的空腔构成膨胀室,上翼或下翼的中心处设开口,构成进气口,上翼的外缘与下翼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圆环形喷射缝隙。外部空气从本发明上翼或下翼的进气口进入压气机内,经压气机加压后进入膨胀室,最后从喷射缝隙高速喷出。在喷射缝隙外围的环形下翼上表面上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升力,进而实现航空器的垂直起降。
【专利说明】一种航空器碟形翼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器碟形翼。

【背景技术】
[0002]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美国的莱特 兄弟终于在1903年12月17日驾驶人类历史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飞行者一 1号" 飞上了蓝天,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0003] 目前的航空器机翼有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固定翼航空器主要是通过机翼平动时 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差异导致的压力差产生升力,所以固定翼航空器虽然航速较高,但一 般需要滑跑而不能垂直起降;旋转翼航空器虽然有的可垂直起降,但航速较低;有没有一 种方案兼有上述二者的优势--既能垂直起降又有较高的航速和机动性呢?本发明即可 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航空器碟形翼,外部空气从上翼或下翼的进 气口进入上翼与下翼之间的膨胀室,从喷射缝隙高速喷出,在碟形翼喷射缝隙外围的环形 下翼上表面上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升力,实现航空器的垂直起降。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航空器碟形翼,该翼的外轮廓是由母线绕轴线回转形成的上凸碟形,所述翼由同 轴线的上翼与下翼两部分组成,上翼与下翼之间的空腔构成膨胀室,上翼或下翼的中心处 设开口,构成进气口,上翼的外缘与下翼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圆环形喷射缝隙。
[0006]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翼轴线处安装有压气机,上翼与压气机的转子或 定子固定连接,下翼与压气机的定子固定连接。
[0007]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压气机的转子为伸缩体。
[0008]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膨胀室内径向间隔均布有隔板,将膨胀室分割 成数个排气通道,隔板与上翼和下翼固定连接,或者隔板仅与下翼固定连接。
[0009]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排气通道内缘周向设置有气门。
[0010]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翼外轮廓面和膨胀室的内壁均为流线型光滑 面。
[0011] 本发明另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上翼与下翼之间,加设一中翼,将膨胀室分割成上 下两层膨胀室,上翼的外缘与中翼的上表面之间,中翼的外缘与下翼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两 道圆环形喷射缝隙。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外部空气从航空器碟形翼上翼的进气口进入压气机内,经压气机加压后进入膨胀 室,最后从喷射缝隙高速喷出。上翼、下翼都与压气机定子固定连接时,喷射缝隙外围的环 形下翼上表面即为升力面;上翼与压气机转子固定连接、下翼与压气机定子固定连接时,上 翼上表面也成为升力面。
[0013] 与现有旋转翼航空器相比,可以极大地增加升力面面积和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 差,从而极大地提升垂直起降时的升力值,同时由于航空器的整体气动外形更趋合理,极大 地降低了航空器平飞时的空气阻力,从而使高航速和高机动性成为可能。与现有固定翼航 空器相比,解决了难以实现的垂直起降问题。
[0014] 二、由于本发明所述的碟形翼为回转体,压气机与碟形翼同轴安装,所以采用本发 明的航空器的俯视图为中心对称,布置得当,其整体重心可位于轴线上,再加上压气机超高 速旋转时的陀螺效应,可以极大地改善航空器在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
[0015] 三、本发明所述膨胀室内径向间隔均布有隔板,将膨胀室分割成数个排气通道,排 气通道内缘周向设置有气门,通过部分气门的关闭或开启,可以控制喷射方向和升力大小, 进而控制进退、转向、升降。
[0016] 四、本发明中上翼与压气机的转子固定连接,下翼与压气机的定子固定连接,上翼 随转子一起旋转,可在全翼面上产生升力。
[0017] 五、本发明中所述压气机的转子为伸缩体,可调整喷射缝隙的大小和开闭。
[0018] 六、本发明所述翼外轮廓面和膨胀室的内壁均为流线型光滑面,以减小流体阻力。
[0019] 七、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航空器,而且适用于潜水器。
[002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
[0021]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2] 图3为实施例2的纵向剖视图。
[0023]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4] 图5为实施例3的纵向剖视图。
[0025]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翼的外轮廓是由母线绕轴线回转形成的上凸碟形,所述 翼由同轴线的上翼1与下翼2两部分组成,上翼1与下翼2之间的空腔构成膨胀室3,上翼 1的中心处设开口,构成进气口 4,上翼1的外缘与下翼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圆环形喷射缝 隙5。
[0027] 所述翼轴线处安装有压气机6,所述压气机6采用涡扇发动机,上翼1、下翼2均与 涡扇发动机的定子固定连接。所述膨胀室3内径向间隔均布有八道隔板7,将膨胀室3分割 成八个排气通道,隔板7与上翼1和下翼2固定连接,排气通道内缘周向设置有气门8。
[0028] 所述翼外轮廓面和膨胀室3的内壁均为流线型光滑面。
[0029] 外部空气从航空器碟形翼上翼的进气口 4进入涡扇发动机内,部分空气经外涵道 进入膨胀室3,最后从喷射缝隙5高速喷出。在喷射缝隙外围的环形下翼2上表面上产生负 压,从而产生升力,进而实现航空器的垂直起降。
[0030]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翼的外轮廓是由母线绕轴线回转形成的上凸碟形,所述 翼由同轴线的上翼1与下翼2两部分组成,上翼1与下翼2之间的空腔构成膨胀室3,下翼 2的中心处设开口,构成进气口 4,上翼1的外缘与下翼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圆环形喷射缝 隙5。
[0031] 所述翼轴线处安装有压气机6,下翼2与压气机6的定子固定连接,上翼1与压气 机6的转子固定连接,上翼1随转子一起旋转。所述压气机6的转子为伸缩体,通过调节压 气机6的转子的高度,可调整喷射缝隙5的大小和开闭,所述膨胀室3内径向间隔均布有六 道隔板7,将膨胀室3分割成六个排气通道,隔板7与上翼1有间隙,与下翼2固定连接,排 气通道内缘周向设置有气门8。
[0032] 所述翼外轮廓面和膨胀室3的内壁均为流线型光滑面。
[0033] 外部空气从航空器碟形翼下翼的进气口 4进入压气机6内,经压气机6加压后进 入膨胀室3,最后从喷射缝隙5高速喷出。在喷射缝隙外围的环形下翼2上表面上和随压气 机转子高速旋转的上翼1上表面上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升力,通过调整喷射缝隙的大小和 压气机的转速,使升力逐渐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航空器的垂直起降。
[0034]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的外轮廓是由母线绕轴线回转形成的上凸碟形,所述翼由同 轴线的上翼1、中翼9与下翼2三部分组成,上翼1与中翼9之间的空腔、中翼9与下翼2之 间的空腔构成上下两层膨胀室3,上翼1的中心处设开口,构成进气口 4,上翼1的外缘与中 翼9的上表面、中翼9的外缘与下翼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两道圆环形喷射缝隙5。
[0035] 所述翼轴线处安装有压气机6,下翼2与压气机6的定子固定连接,上翼1与压气 机6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压气机6的转子为伸缩体,通过调节压气机6的转子的高度,可 调整喷射缝隙5的大小和开闭,所述上下层膨胀室3内分别径向间隔均布有六道隔板7,将 上下层膨胀室3分别分割成六个排气通道,下层隔板7与中翼9、下翼2固定连接,上层隔板 7与上翼1有间隙,与中翼9固定连接,排气通道内缘周向设置有气门8。
[0036] 所述翼外轮廓面和上下层膨胀室3的内壁均为流线型光滑面。
[0037] 外部空气从航空器碟形翼上翼的进气口 4进入压气机6内,经压气机6加压后分 别进入上下层膨胀室3,从两道喷射缝隙5高速喷出。在喷射缝隙外围的中翼9和下翼2环 形面上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升力,通过调整喷射速度的大小,使升力逐渐增大或减小,从而 实现航空器的垂直起降。
【权利要求】
1. 一种航空器碟形翼,该翼的外轮廓是由母线绕轴线回转形成的上凸碟形,其特征在 于:所述翼由同轴线的上翼(1)与下翼(2)两部分组成,上翼(1)与下翼(2)之间的空腔构 成膨胀室(3),上翼(1)或下翼(2)的中心处设开口,构成进气口(4),上翼(1)的外缘与下 翼(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圆环形喷射缝隙(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碟形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轴线处安装有压气机 (6),上翼(1)与压气机(6)的转子或定子固定连接,下翼(2)与压气机的定子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器碟形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机(6)的转子为伸缩 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碟形翼,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室(3)内径向间隔均布 有隔板(7),将膨胀室(3)分割成数个排气通道,隔板(7)与上翼(1)和下翼(2)固定连接, 或者隔板(7)仅与下翼(2)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器碟形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缘周向设置有 气门(8)。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碟形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外轮廓面和膨胀室(3)的 内壁均为流线型光滑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碟形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1)与下翼(2)之间, 加设一中翼(9 ),将膨胀室(3 )分割成上下两层膨胀室,上翼(1)的外缘与中翼(9 )的上表面 之间,中翼(9)的外缘与下翼(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两道圆环形喷射缝隙。
【文档编号】B64C39/06GK104118562SQ20131015724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8日
【发明者】闫书成 申请人:闫书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