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4039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分体式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无人机发展迅猛,在军事、公安、农业、航拍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大多数电动无人机以螺旋桨作为动力,随着电动无人机的持续走热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各种型号的无人机也不断涌现,在各种场合的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整体设计。现有的分体式无人机在组装方式、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上还有可以改进之处。

常见的无人机舵面安装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人机舵面与翼面整体制作,再将舵面处切割,留上表面或下表面不切断,作为铰链。其缺点是制作工序繁琐,对不切断的表面需特殊处理,且使用寿命有限。第二种是舵面与翼面分别制作,再使用铰链连接,铰链通常为一个整体件,在舵面和翼面上打孔或槽,将铰链放入孔或槽内,再进行粘接。其缺点是工序繁琐,且铰链粘接时无法定位,安装后可能出现较大尺寸偏差。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能将机翼和尾翼上的舵面快速装配和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避免了铰链露在外部影响整机气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所述快装铰链包括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所述第一铰链件上设有C形卡扣,所述第二铰链件上设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能穿过所述C形卡扣的缺口卡入到所述C形卡扣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杆的相对两侧为两个平行的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C形卡扣的缺口的间隙,所述卡接杆的另外两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C形卡扣的缺口的间隙;所述卡接杆通过两个平行平面穿过所述C形卡扣的缺口,并能在所述C形卡扣中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C形卡扣具有圆柱状侧壁,所述C形卡扣的中心为圆形通孔,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C形卡扣的侧壁上沿侧壁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圆形通孔贯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件为平板状,所述第二铰链件与所述第一铰链件卡接的一端开设有能容纳所述C形卡扣的缺口部,所述卡接杆横设在所述缺口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件嵌装在无人机的机翼或尾翼中;所述第二铰链件嵌装在舵面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件嵌装在舵面中;所述第二铰链件嵌装在无人机的机翼或尾翼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件为平板状,所述第二铰链件与所述第一铰链件卡接的一端开设有能容纳所述C形卡扣的缺口部,所述卡接杆横设在所述缺口部中。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快装铰链采用C形卡扣配合卡接杆的扣合设计,能快速将机翼与舵面进行装配和分离。且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分别嵌装在舵面或机翼中,避免了铰链露在外部影响整机空气动力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快装铰链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快装铰链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快装铰链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装铰链在整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连接”,既包括两个部件之间直接相连,也包括两个部件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中间部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等)只是为了结合附图更清楚的表述技术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分体式无人机舵面的快装铰链20,分体式无人机的机体101包括机翼1011和尾翼1012,所述机翼1011和所述尾翼1012上均设有舵面1013。所述舵面1013分别通过快装铰链20与所述机翼1011和所述尾翼1012连接。所述快装铰链20嵌装在所述舵面1013、所述机翼1011和所述尾翼1012内部。舵面1013可以通过快装铰链20相对机翼1011或尾翼1012转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快装铰链20包括第一铰链件201和第二铰链件202。所述第一铰链件201上设有C形卡扣2011,所述第二铰链件202上设有卡接杆2021。所述卡接杆2021能穿过所述C形卡扣2011的缺口卡入到所述C形卡扣2011中,且C形卡扣2011能围绕卡接杆2021转动。优选的,所述C形卡扣2011突出设置在第一铰链件201的一端并具有圆柱状侧壁,所述C形卡扣2011的中心为圆形通孔,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C形卡扣2011的侧壁上沿侧壁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圆形通孔贯通。所述第二铰链件202为平板状,所述第二铰链件202与所述第一铰链件201卡接的一端开设有能容纳所述C形卡扣2011的缺口部,所述卡接杆2021横设在所述缺口部中。C形卡扣2011通过缺口卡接到卡接杆2021的外部,并位于第二铰链件202的缺口部中。

进一步,所述卡接杆2021的相对两侧(图2中的上下两侧面)为两个平行的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C形卡扣2011的缺口的间隙,以便卡接杆2021的两个平行平面能通过C形卡扣2011的缺口进入C形卡扣2011内部。所述卡接杆2021的另外两侧(图2中左右两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C形卡扣2011的缺口的间隙;从而当C形卡扣2011的缺口与两个平行平面错开后,卡接杆2021不会从C形卡扣2011的缺口处脱离出来。安装时通过将所述第一铰链件201转动一定角度使所述卡接杆2021的两个平行平面穿过所述C形卡扣2011的缺口,所述卡接杆2021进入所述C形卡扣2011中转动一定角度使缺口与两个平行平面错开,使所述C形卡扣2011卡接在所述卡接杆2021上。需要拆卸时,将C形卡扣2011相对卡接杆2021转动到缺口与两个平行平面对齐的位置,使卡接杆2021向外脱出C形卡扣2011。

进一步,所述第一铰链件201分别嵌装在所述机翼1011和所述尾翼1012中;所述第二铰链件202嵌装在所述舵面1013中。整个快装铰链20隐藏在内部,不会影响整机的外观和空气动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快装铰链采用C形卡扣配合卡接杆的扣合设计,能快速将机翼与舵面进行装配和分离。且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分别嵌装在舵面或机翼中,避免了铰链露在外部影响整机空气动力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本实用新型所限制的解决手段,可以理解这些附加的构造特征以及操作改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因此,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任何具体的特征或元件的结合,并且在此描述的任何期望的特征组合都能被实施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