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9771发布日期:2018-10-16 18:4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因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勘探、摄影、边境巡逻等领域。

无人机通常包括有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上的机臂,一些无人机中的机臂采用折叠机臂,以便于无人机在不使用的时候折叠起来;操作人员通常扣住机臂的底部以及内侧施力,将机臂向机身处靠拢折叠,这样极易使得操作者的手夹在机身与机臂之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无人机机臂在折叠时易夹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无人机包括有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两侧沿机身长度方向设置的机臂,所述机臂通过折叠臂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防夹手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机臂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为一中空长条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的中空部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上设置有多个过风孔,所述过风孔垂直于所述防夹手装置侧面设置。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的底部呈便于手握的波浪形。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机臂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栓。

较佳地,所述无人机机臂底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起落支脚,所述防夹手装置布置在两所述起落支脚之间。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沿所述无人机机臂底部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防夹手装置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两所述支脚位置处。

较佳地,所述防夹手装置的上缘形状,与所述无人机机臂底部与两支脚之间形成的缺口的形状一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采用如上所述的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通过在机臂底部加设一放夹手装置,一方面操作人员在折叠机臂的时候,直接握在防夹手装置上进行操作,从而避免操作人员手被夹在机身和机臂之间,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同时,防夹手装置的设置能够加强机臂的强度,防止在折叠过程中对机臂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安装在无人机机臂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安装在无人机机臂上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与连接件的拆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机身,2-机臂,3-起落支脚,4-防夹手装置,401-加强筋,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无人机包括有机身1和设置在机身1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机臂2,且机臂2通过折叠臂连接到机身1上,操作人员通过握住机臂前后施力,在折叠臂的带动下,使得机臂贴近机身或远离机身,从而实现机臂的折叠或展开。

针对上述机臂结构,在折叠时操作人员手易夹在机身1和机臂2之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机臂的底部上;操作人员在折叠机臂的时候,直接握在防夹手装置上,使得手握位置相对于机臂下移,从而避免操作人员手被夹在机身和机臂之间,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同时,防夹手装置的设置能够加强机臂2的强度,防止在折叠过程中对机臂造成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防夹手装置4为一中空长条状结构,防夹手装置4沿机臂1底部的长度方向布置;本实施例将防夹手装置4设计为中空结构,具有减重、降低成本等优点。进一步的,防夹手装置4的中空部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401,用于加强防夹手装置4的强度;加强筋401具有多个沿防夹手装置4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和沿防夹手装置4宽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构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401的结构形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4的具体结构形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防夹手装置整体可呈立方体状或者不过则形状等,此处均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4上设置有多个过风孔(图中未示出),过风孔垂直于防夹手装置侧面设置,且多个过风孔沿着防夹手装置4的长度方向排布。本实施例通过过风孔的设置,从而起到减重的作用,同时起到过风的作用,以降低防夹手装置的设置对无人机风行的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4也可不设置有过风孔,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4的底部呈便于手握的波浪形(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通过波浪形结构的设置,从便于操作人员手握住防夹手装置,防止手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也可直接为平面或者其他形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4通过连接件与机臂2可拆卸连接,在飞行时候可将防夹手装置4从机臂上拆卸下来,避免防夹手装置对无人机的飞行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采用螺栓5,操作人员直接手动将螺栓5穿过防夹手装置上的安装孔后拧设到机臂2底部上,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牢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夹手装置4也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或者快拆方式实现与机臂的可拆卸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无人机机臂2底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一起落支脚3,防夹手装置4布置在两起落支脚3之间。进一步的,防夹手装置4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两起落支脚3位置处,且防夹手装置4的上缘形状,与机臂2底部与两起落支脚3之间形成的缺口的形状一致;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的限定,从而保证了机臂外观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了无人机的美观效果。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上设置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无人机机臂防夹手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