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7066发布日期:2018-11-07 07:5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航空飞行器的行李储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及国外的航班飞机上的行李舱主要采用手工开启关闭的模式,对于体型矮小及瘦弱人群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关行李舱比较困难,若发生乘客在登机下机取放行李时随意用力开关头顶行李舱舱门的情况,又容易导致头顶行李舱门损坏,致使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等。

再有,先后上飞机的乘客不能够看出行李舱里面有无行李或者行李舱有没有装满,所以后上飞机的乘客经常要打开多个行李舱寻找空位,乘务员难以同时实现为多个乘客摆放行李的引导工作。

与此同时,在登机及下机过程中,客人随意开关头顶行李箱行为经常出现,对于手工开启关闭的行李舱来说,由于是简单的手动式开关,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意对行李舱的舱门进行开关控制,难以实现整体管控,乘务人员无法控制局面。若客人在飞机还在滑行时不听乘务人员的告诫,站起并开启头顶行李舱拿取行李,导致部分行李滑落砸伤其他乘客。急迫的打开行李箱,由于飞机尚未停止,容易发生行李意外掉落的危险,这对其他乘客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通过按键控制行李舱的电动开启或关闭,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行李舱内行李的装盛情况,避免只有通过开启行李舱才能寻找空缺位,最后通过总控模块实现对行李舱锁闭状态的控制,防止行李舱在不适当的时候被人为打开。本发明适用于储物领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包括有固定安装在飞机机身的侧边顶部位置上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外部包括有一个舱壳,在舱壳内部设有一翻斗式活动的并且用于容纳行李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与舱壳的侧面之间设有电动控制所述箱体翻转开关的活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有转轴和控制所述箱体翻转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根部和转轴上设有称量箱体重量的称重传感器;所述箱体上设有检测箱体内行李摆放情况的空舱检测组件。

更优的,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其特征是:所述空舱检测组件包括有分别位于所述箱体正面和背面的前红外管和后红外管,所述前红外管与后红外管对称的排列。

更优的,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其特征是:所述舱壳的外侧设有控制活动结构运行的按键和提示所述箱体内行李摆放情况及行李重量的显示器。

更优的,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结构还连接有一对其进行总成控制的总控模块。

更优的,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有一锁住箱体的电动的锁扣。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按键控制行李舱的电动开启或关闭,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行李舱内行李的装盛情况,避免只有通过开启行李舱才能寻找空缺位的麻烦,最后通过总控模块实现对行李舱锁闭状态的控制,防止行李舱在不适当的时候被人为打开。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整体框架图;

图2是侧板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控制模块图。

图中标号所示为:

1-机身、2-舱壳、21-挂架、22-隔板、221-转轴固定孔、222-支点固定孔、223-锁体固定孔、3-箱体;

4-活动结构、41-转轴、42-推拉杆、43-锁扣、431-卡柱;

5-称重传感器、51-连接孔;

6-空舱检测组件、61-前红外管、62-后红外管;

7-显示器、8-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适用于储物领域。本发明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如图1-5所示:一种便于管控的头顶行李舱,其本体固定的安装在飞机机身1的内侧顶部位置上,所述本体的外部包括有一个舱壳2,所述舱壳2包括有一个斜向下方开口的挂架21,挂架21呈边角圆润的匚型,在挂架21的两侧边设有与所述挂架21固定连接的隔板22,所述挂架21与两侧边的隔板22形成斜向下方开口的腔体;箱体3即安装在舱壳2腔体的内部,按照翻斗的方式翻转活动;具体如图4所示:箱体3设有一放入或取出行李的置物口,置物口在箱体3的翻转活动过程中外露出来实现开启或隐藏在舱壳2腔体内部实现闭合,在闭合状态下,箱体3的正面封住所述舱壳2腔体的开口。

所述箱体3的侧面与舱壳2的侧面之间设有电动控制所述箱体3翻转开关的活动结构4,活动结构4包括有转轴41、控制所述箱体3翻转的推拉杆42和锁住箱体3的电动的锁扣43;所述转轴41对称的设于箱体3的两侧面,将箱体3固定在两侧隔板22之间,转轴41设在箱体3侧面的低位,在隔板22上设有位置与转轴41对应并且限定转轴41位置的转轴固定孔221,箱体3呈簸型并且在舱壳2腔体中限定角度的以转轴41为轴翻转活动;簸型即簸箕的形状,箱体3的形状近似于簸箕状。

所述推拉杆42内设有旋转伸缩的蜗轮蜗杆,推拉杆42通过蜗轮蜗杆实现伸缩,在推拉杆42的侧边连接有控制其伸缩的伺服电机;所述推拉杆42上端活动的连接有一称重传感器5,在称重传感器5上设有连接孔51,称重传感器5固定在隔板22的后边上方位置,推拉杆42能够以称重传感器5为支点调整角度;在隔板22的后边上方位置上设有用螺丝固定所述称重传感器5的支点固定孔222;所述转轴41同样通过称重传感器5固定,固定所述转轴41的称重传感器5通过螺丝固定在隔板22的转轴固定孔221上。

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锁扣43固定在隔板22的内侧,所述隔板22上设置有锁体固定孔223来固定锁扣43,在箱体3的侧面固定的设有位置与锁扣43相配合的卡柱431,箱体3通过卡柱431卡入锁扣43内得以固定锁死;具体的,箱体3关闭后,锁扣43扣紧卡柱431,将箱体3锁住,在开启前,锁扣43先松开卡柱431,然后推拉杆42再控制箱体3开启。

由于推拉杆42及转轴41均是支撑箱体3的主要受力点,所以将称重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推拉杆42的根部和转轴41上,作用均在于称量箱体3的重量;称重时通过将称量出的结果取出箱体3本身的重量即可计算出行李的重量。

所述箱体3上设有检测箱体3内行李摆放情况的空舱检测组件6,空舱检测组件6包括有分别位于所述箱体3正面和背面的前红外管61和后红外管62,所述前红外管61与后红外管62对称的横向排列,分散开来用于检测箱体3不同位置是否摆放了行李,根据红外管分散的密度调整检测的精度。前红外管61与后红外管62分别对应的设为一个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当对应的红外接收管能够接收到红外发射管的信号时,说明这个位置是未摆放行李的,反之则是摆放了行李的,通过空舱检测组件6实现了行李装盛情况的检测,避免只有通过开启行李舱才能寻找空缺位的麻烦。

所述舱壳2外侧的按键8用来控制活动结构4运行,如箱体3的电动打开或关闭,舱壳2外侧的显示器7用来显示行李摆放情况及行李重量,让乘客一目了然,避免造成麻烦。

所述活动结构4还连接有一对其进行总成控制的总控模块,具体的总控模块与所述锁扣43电性连接并控制锁扣43处于锁死或开启状态,乘务员可以通过总控模块绝对的控制箱体3,使得箱体3处于闭合状态,防止行李舱在不适时状态下被乘客打开,造成危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