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794发布日期:2018-12-07 22:1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警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由于其体型小,便于操控,飞行迅速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作为高科技玩具,更在探测、航拍、监控等领域占重要位置,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能够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在高速公路上,容易出现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拥堵,给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此时交警需要驱车前去查看,但是交通堵塞严重时,警车也无法到达事故地点,造成延误,无法及时处理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固定机构,能将无人机牢固固定在智能警灯上,便于派遣无人机查看事故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智能警灯上的平台,所述平台的中间位置出设置有呈圆锥台结构的定位凸台;

所述定位凸台内设置带有两个输出轴的电机,每个输出轴均设置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座、滑动压板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部通过联轴器与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部与滑动压板螺纹连接;

所述定位凸台与滑动压板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电机会通过螺杆驱使滑动压板伸出固定孔外或者缩回固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凸台的上端面设有充电触点,当无人机降落在定位凸台上时,无人机会充电触点相抵触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凸台的左、右两侧边均设置限位凸条,将无人机的机脚限制在定位凸台与限位凸条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滑动压板设有压板主体,压板主体的中间位置开设与螺杆相配合螺纹孔,所述压板主体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压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当无人机需要停放平台时,只需要将无人机对准平台上的定位凸台进行降落,由于定位凸台呈圆锥台结构,无人机自身重量作用下进行自动找正,当无人机停稳后,所述电机会通过螺杆驱使滑动压板伸出固定孔外,两个滑动压板会同时压紧无人机的机脚进行固定,能将无人机牢固固定在智能警灯上,当需要起飞时,只需要再驱使螺杆反向转动使得滑动压板缩回固定孔内解除对无人机的固定,便于派遣无人机查看事故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停机仓打开时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停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停机仓关闭时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停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天窗装置和升降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平台;2、定位凸台;21、固定孔;3、电机;4、压板组件;41、压板座;42、滑动压板;421、压板主体;422、压杆;43、螺杆;5、充电触点;6、限位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停放机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无人机在智能警灯上的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智能警灯上的平台1,所述平台1的中间位置出设置有呈圆锥台结构的定位凸台2;所述定位凸台2内设置带有两个输出轴的电机3,每个输出轴均设置压板组件4,所述压板组件4包括压板座41、滑动压板42和螺杆43,所述螺杆43的一端部通过联轴器与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部与滑动压板42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凸台2与滑动压板42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孔21,所述电机3会通过螺杆43驱使滑动压板42伸出固定孔21外或者缩回固定孔21内,当无人机需要停放平台1时,只需要将无人机对准平台1上的定位凸台2进行降落,由于定位凸台2呈圆锥台结构,无人机自身重量作用下进行自动找正,当无人机停稳后,所述电机3会通过螺杆43驱使滑动压板42伸出固定孔21外,两个滑动压板42会同时压紧无人机的机脚进行固定,能将无人机牢固固定在智能警灯上,当需要起飞时,只需要再驱使螺杆43反向转动使得滑动压板42缩回固定孔21内解除对无人机的固定,便于派遣无人机查看事故情况。。

为了便于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在所述定位凸台2的上端面设有充电触点5,当无人机降落在定位凸台2上时,无人机会充电触点5相抵触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定位凸台2的左、右两侧边均设置限位凸条6,当无人降落停靠时,可以将无人机的机脚限制在定位凸台2与限位凸条6之间,对无人机降落停靠起到导向作用。

其中所述滑动压板42设有压板主体421,压板主体421的中间位置开设与螺杆43相配合螺纹孔,所述压板主体42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压杆422,这样滑动压板42伸出固定孔21外时,两端部的压杆422能牢固压住无人机的机脚,避免无人机发生晃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