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梁式布置的机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363发布日期:2019-02-10 23:45阅读:1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梁式布置的机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机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梁式布置的机翼。



背景技术:

小鹰-700飞机适用于航空俱乐部、飞行跳伞、航空拍摄等通用航空领域,其机翼为撑杆式大展弦比上单翼,采用双梁式布置,无中央翼。而现有的机翼与机身大多采用插销式连接,安全性能低,无法满足小鹰-700飞机对安全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梁式布置的机翼,该机翼不仅安全性能高,而且质量较轻,能够很好的保证飞行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梁式布置的机翼,包括机翼固定段、翼尖、襟翼、副翼、前梁和后梁,所述机翼固定段由前缘、盒段、固定后缘和斜撑杆组成,所述翼尖位于盒段的后部,所述前缘和固定后缘分别位于盒段的两侧,所述襟翼安装在固定后缘展向1肋到8肋之间,所述副翼安装在固定后缘展向8肋到14肋之间,所述盒段的2肋到5 肋之间布置有整体油箱;所述机翼的前梁和后梁分别与机身的上部横梁铰接,所述斜撑杆的一端与前梁相连,另一端与机身的下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翼的前梁和后梁与机身铰接,通过斜撑杆的一端与前梁相连,另一端与机身相连,提高了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机翼连接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机翼基本采用铝合金,铝合金质量较轻,能够很好的保证飞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梁式布置的机翼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翼上襟翼控制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翼尖、2-襟翼、3-副翼、4-前梁、5-后梁、6-前缘、 7-盒段、8-固定后缘、9-斜撑杆、10-整体油箱、11-5肋、12-驱动电机、13- 操纵手柄、14-反馈钢索、15-扇形轮、16-钢索、17-拉杆、18-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梁式布置的机翼,包括机翼固定段、翼尖1、襟翼2、副翼3、前梁4和后梁5,所述机翼固定段由前缘6、盒段7、固定后缘8和斜撑杆9组成,所述翼尖1位于盒段7的后部,所述前缘6和固定后缘8分别位于盒段7的两侧,所述襟翼2安装在固定后缘展向1肋到8肋之间,所述副翼3安装在固定后缘展向8肋到14肋之间,所述盒段的2肋到5肋11之间布置有整体油箱10;所述机翼的前梁4和后梁5分别与机身的上部横梁铰接,所述斜撑杆 9的一端与前梁4相连,另一端与机身的下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机翼与机身连接时,将机翼的前梁4和后梁5分别与机身的4框和7框上部横梁铰接,斜撑杆9的另一端与机身的4框下部相连。襟翼2采用定轴式单缝襟翼,供起飞、着陆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机翼的前梁和后梁与机身铰接,通过斜撑杆的一端与前梁相连,另一端与机身相连,提高了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机翼连接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副翼3通过钢索与机身上安装的副翼操纵系统连接,通过操纵副翼操纵系统拉动钢索实现副翼角度的偏转,进而使飞机向左或向右转弯。

本实用新型襟翼2通过襟翼控制装置实现襟翼舵面运动,所述襟翼控制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2、操纵手柄13、反馈钢索14、传动机构和舵面驱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扇形轮15和钢索16,用于实现左右襟翼联动,所述舵面驱动装置包括拉杆17和摇臂18,在驱动电机12的作用下通过拉杆17拉动摇臂 18实现左右襟翼的舵面运动,以提升飞机起飞或着陆时的升力,所述反馈钢索14与操纵手柄13连接,通过反馈钢索14将左右襟翼的舵面运动传至操纵手柄13。

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基本采用铝合金,铝合金质量较轻,能够很好的保证飞行速度。本实用新型翼尖1上安装的整流罩和斜撑杆9上安装的整流罩均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

为了提高机翼蒙皮的展向刚度,所述盒段7的上、下蒙皮按照等百分比布置有3道长桁。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油箱10长度为895mm,弦向长度为768mm,油箱容积为 105L,在整体油箱的上翼面油箱区每个翼肋之间各布置1个维修口盖。维修口盖一方面为整体油箱内密封施工提供通路,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整体油箱检查和维修提供通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