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母舰载机拦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917发布日期:2019-03-19 21:23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母舰载机拦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拦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母舰载机拦阻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据了解,舰载机的着陆速度一般都在200-300公里/小时之间,如果不经过拦阻,舰载机在着陆时需要滑行1000米以上才能停稳,而航母的飞行甲板长度只有100多米,其长度远不能满足舰载机的降落滑行距离,所以航空母舰必须配备拦阻装置,以帮助舰载机在100多米的飞行甲板上迅速降速至零。

目前,航母上的舰载机拦阻装置主要采用拦阻索。舰载机在降落时放下钩子勾住拦阻索,可降低速度减少滑行距离。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通常都设置有3-4道拦阻索,通常情况下一般为4道,第一道拦阻索一般设置在距飞行甲板尾端55米左右处,每道拦阻索之间的间隔约为12-18米。

舰载机与航母上的拦阻索连接后,需要通过拦阻缓冲装置进行减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母舰载机拦阻缓冲装置,通过多个液压缓冲器进行缓冲吸能,结构简单、阻尼力大,能够保证舰载机在100多米的飞行甲板上迅速降速至零,实现舰载机的拦阻。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航母舰载机拦阻缓冲装置,其包括机箱、制动电机、减速器、卷筒、卷筒支座、拦阻索和若干个液压缓冲器,制动电机、减速器、卷筒、卷筒支座和液压缓冲器均设置在机箱内,卷筒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卷筒支座上,制动电机、减速器和转轴依次传动连接,液压缓冲器包括缸筒、顶杆、活塞、复位弹簧和液压缸盖,缸筒固定在机箱内,顶杆同轴向设置在缸筒内,活塞连接在顶杆的一端,复位弹簧连接在活塞与缸筒底部之间,液压缓冲器的顶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滑轮,各个液压缓冲器之间间隔交错设置;机箱上开设有拦阻索出入口,机箱外设置有缓冲随动轮,拦阻索的一端卷绕在卷筒上,拦阻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各个液压缓冲器上的缓冲滑轮并从拦阻索出入口穿出延伸至机箱外部。

优选地,机箱内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导向主轮和第一导向副轮,第一导向主轮和第一导向副轮设置在卷筒一侧,拦阻索从第一导向主轮和第一导向副轮之间穿过并绕过第一导向主轮。

优选地,机箱内还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导向主轮和第二导向副轮,第二导向主轮和第二导向副轮分别设置在拦阻索出入口的两侧,拦阻索从第二导向主轮和第二导向副轮之间穿过并绕过第二导向主轮。

优选地,机箱内还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导向主轮和第三导向副轮,第三导向主轮和第三导向副轮位于第二导向主轮和远离拦阻索首端的液压缓冲器之间。

优选地,拦阻索由六股钢丝绳缠绕组成,拦阻索的索芯采用碳纤维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对拦阻索的制动及缓冲吸能实现舰载机降速,保证舰载机能够在100多米的飞行甲板上迅速降速至零,实现舰载机的拦阻。设置的若干个液压缓冲器能够消耗大量动能,起到缓冲作用。机箱内设置的第一导向主轮、第一导向副轮、第二导向主轮、第二导向副轮、第三导向主轮和第三导向副轮分别在不同位置对拦阻索进行导向,使拦阻索有序地收卷在卷筒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吸收舰载机着降时的动能,使舰载机安全着降到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防止舰载机冲出飞行甲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拦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航母舰载机拦阻缓冲装置包括机箱1、制动电机、减速器、卷筒2、卷筒支座3、拦阻索13和若干个液压缓冲器4,制动电机和减速器为现有常规装置,图中并未示出,制动电机、减速器、卷筒2、卷筒支座3和液压缓冲器4均设置在机箱1内,卷筒2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卷筒支座3上,制动电机、减速器和转轴依次传动连接,液压缓冲器4包括缸筒、顶杆41、活塞42、复位弹簧43和液压缸盖,缸筒固定在机箱1内,顶杆41同轴向设置在缸筒内,活塞42连接在顶杆41的一端,活塞42上还设置有回油缓冲垫,复位弹簧43连接在活塞42与缸筒底部之间,液压缓冲器4的顶杆4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滑轮5,各个液压缓冲器4之间间隔交错设置,即相邻两个液压缓冲器4的顶杆41伸出方向相反;机箱1上开设有拦阻索出入口,机箱1外设置有缓冲随动轮6,拦阻索13依次绕过各个液压缓冲器4上的缓冲滑轮5并从拦阻索出入口穿出延伸至机箱1外部,拦阻索13的一端卷绕在卷筒2上,卷绕在卷筒2上的拦阻索13一端记为拦阻索首端,拦阻索13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各个液压缓冲器4上的缓冲滑轮5并从拦阻索出入口穿出延伸至机箱1外部,拦阻索13的另一端记为拦阻索尾端,拦阻索13从下方绕过缓冲随动轮6。拦阻索尾端可通过外置的拦阻对接装置与舰载机连接,从而实现拦阻舰载机的作用。

机箱1内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导向主轮7和第一导向副轮8,第一导向主轮7和第一导向副轮8设置在卷筒2一侧,拦阻索13从第一导向主轮7和第一导向副轮8之间穿过并绕过第一导向主轮7。第一导向主轮7和第一导向副轮8可改变机箱1内拦阻索13的延伸方向,便于拦阻索13在卷筒2上卷绕整齐。

机箱1内还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导向主轮9和第二导向副轮10,第二导向主轮9和第二导向副轮10分别设置在拦阻索出入口的两侧,拦阻索13从第二导向主轮9和第二导向副轮10之间穿过并绕过第二导向主轮9。第二导向主轮9和第二导向副轮10可在拦阻索13出入机箱1时进行导向,防止拦阻索13错位。

机箱1内还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导向主轮11和第三导向副轮12,第三导向主轮11和第三导向副轮12位于第二导向主轮9和远离拦阻索首端的液压缓冲器4之间。第三导向主轮11和第三导向副轮12可改变拦阻索13的延伸方向,使机箱1内的布局更合理。

拦阻索13由六股钢丝绳缠绕组成,拦阻索13的索芯采用碳纤维材料。碳纤维的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强度达4900MPa以上,是普通钢强度的10倍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耐高温性能。采用碳纤维材料作为拦阻索的锁芯,能够保证拦阻索的强度,避免拦阻过程中发生断裂。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飞行甲板的后部,舰载机与航母上的拦阻索13对接后,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电机启动,对拦阻索13及与拦阻索13连接的舰载机进行制动,由于舰载机的飞行方向为从飞行甲板后部飞向飞行甲板前部,舰载机带动拦阻索13绕过缓冲随动轮6后仍会继续从后向前飞行,制动电机带动卷筒2收卷拦阻索13,在这个过程中舰载机的动能被机箱1内设置的各液压缓冲器4吸收,舰载机即可在2-3秒内减速至零,实现舰载机的拦阻。

机箱1内设置的第一导向主轮7、第一导向副轮8、第二导向主轮9、第二导向副轮10、第三导向主轮11和第三导向副轮12分别在不同位置对拦阻索13进行导向,使拦阻索13有序地收卷在卷筒上。

液压缓冲器4的工作原理:当液压缓冲器的顶杆41受到压力时,活塞42挤压缸筒内工作腔的油液,使复位弹簧43压缩,同时使油液被挤压出来进入贮油腔。在活塞开始运动时,油液容易被挤出,在活塞42继续运动时,活塞阻力不断增大。液压缓冲器4被压缩的过程是通过活塞42挤压油液做功的过程,这一过程消耗了大量动能,起到缓冲作用。当工作完毕,活塞42被复位弹簧43推至原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