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行囊体箱吊装的系留塔系统及锚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493发布日期:2019-06-13 10:4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可进行囊体箱吊装的系留塔系统及锚泊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锚泊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囊体箱吊装的系留塔。



背景技术:

系留气球式利用自身气囊内部的浮升空气获得浮力,同时利用缆索栓系于地面平台得到固定的一种浮空器。系留气球借助于气体升力,剩余浮力和系留缆绳,可以在特定的空中范围内实现定高度,长时间的滞留。系留气球需要地面系留系统的支持,地面系留系统主要分为阵地式、车载式和舰载式3种,中小型系留气球主要采用车载式。车载式地面系统一般称为锚泊车,锚泊车用于系留气球或系留艇的升空、滞空、回收和锚泊作业。锚泊车主要由底底盘、副车架及支腿、系留塔、水平支臂和绞盘等系统构成,通过主绞盘释放和牵引系留缆绳实现系留艇的升空、回收操作,并通过两处侧拉索绞盘和头拉索绞盘分布牵引侧拉索实现系留艇在地面锚泊。

系留气球必须经过充装浮升气体(一般为氦气)后才能升空,使用完后需要将气体回收,而气球在不使用时往往是收回至一个囊体箱内,囊体箱往往随锚泊车一起进行转场运输,目前常见的是到达作业位置后,需要辅助起吊设备将囊体箱吊装至地面,再取出气球进行后续作业。这无疑会增加了综合使用成本,且机动性差,不利于转场。

现有的锚泊车一般不带囊体箱自卸功能,专利号为CN 207417106 U 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囊体箱自卸功能的锚泊车,不过由于该车辆采用了类似侧面吊形式,起吊幅度有限,且起吊装置必须和囊体箱放置在一起,起吊装置也占据了囊体箱的一部分空间,不利于整车的布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进行囊体箱吊装的系留塔系统,采用伸缩式臂架,系留塔处转台处带有起升卷扬,用于吊装时对重物的提升。在锚泊状态,系留塔完全起升至垂直状态,且内伸缩臂不伸出,在进行自身囊体箱装卸时,则将系留塔内伸缩臂伸出,将系留塔通过变幅油缸起升至一定幅度,利用卷扬拉起通过内伸臂端部滑轮的钢丝绳完成囊体箱从车上到地面之间的转载。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进行囊体箱吊装的系留塔系统,包括:

安装底座;

转台,其底面通过连接回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系留塔,其尾端与所述转台相铰接;

变幅油缸,其一端与所述转台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系留塔相铰接,通过变幅油缸的伸缩实现系留塔的起升;

头锥锁,其安装在所述系留塔顶端;

系留绳索,其一端连接系留气球,另一端穿过所述头锥锁、位于系留塔顶面处的系留通道滑轮组后与系留塔尾端相连;以及

卷扬,其安装在所述转台上,所述卷扬中的滚筒上缠有起吊绳索,该起吊绳索的自由端从系留塔底面处的起吊通道滑轮组穿过后与吊具相连,用于囊体箱的起吊。

进一步,所述系留塔包括外臂、内臂和伸缩油缸;所述外臂的一端与转台相铰接;所述内臂滑动连接在所述外臂的腔室内;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与所述外臂相铰接,伸缩油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内臂相铰接,用以实现内臂在外臂中的伸缩。

进一步,所述起吊通道滑轮组包括起吊通道滑轮Ⅰ、起吊通道滚轮和起吊通道滑轮Ⅱ;所述起吊通道滑轮Ⅰ安装在外臂底面且靠近尾部处,所述起吊通道滚轮安装在外臂底面且靠近顶端处,所述起吊通道滑轮Ⅱ安装在内臂底面且靠近顶端处。

进一步,所述起吊通道滑轮Ⅰ、起吊通道滚轮和起吊通道滑轮Ⅱ上均设有防跳绳装置。

进一步,所述起吊通道滑轮组还包括起吊通道滑轮Ⅲ,该起吊通道滑轮Ⅲ安装在内臂的顶端腔室内,系留绳索穿过所述头锥锁后,又从起吊通道滑轮Ⅲ穿过,穿过起吊通道滑轮Ⅲ后又从内臂的腔室穿出,最后从系留通道滑轮组后与系留塔尾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起吊通道滑轮Ⅲ上设有防跳绳装置。

进一步,所述系留通道滑轮组包括系留索通道滑轮Ⅰ、系留索通道滚轮和系留索通道滑轮Ⅱ;所述系留索通道滑轮Ⅰ安装在内臂顶面且靠近顶端处,所述系留索通道滚轮安装在外臂顶面且靠近顶端处,所述系留索通道滑轮Ⅱ安装在外臂顶面且靠近尾端处。

进一步,所述系留索通道滑轮Ⅰ、系留索通道滚轮和系留索通道滑轮Ⅱ上均设有防跳绳装置。

进一步,所述回转机构中有中心回转体,该中心回转体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底座相连,中心回转体的活动端与转台相连。

一种锚泊车,包括前述的系留塔系统。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系留塔采用伸缩臂形式,配有起升卷扬,且具有回转功能;

2、解决了常规锚泊车在准备作业中需要另外配置吊车的问题;

3、方便了囊体箱的吊装,节省了综合使用成本,提高了转场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留塔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留塔系统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留塔系统在锚泊车上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进行囊体箱吊装的系留塔系统,包括安装底座1、转台3、系留塔5、变幅油缸7、头锥锁6、系留绳索10和卷扬4;转台3的底面通过连接回转机构2设置在安装底座1上;系留塔5的尾端与转台3相铰接;变幅油缸7的一端与转台3相铰接,另一端与系留塔5相铰接,通过变幅油缸7的伸缩实现系留塔5的起升;头锥锁6安装在系留塔5顶端;系留绳索10的一端连接系留气球,另一端穿过头锥锁6、位于系留塔5顶面处的系留通道滑轮组后与系留塔5尾端相连;卷扬4安装在转台3上,卷扬4中的滚筒上缠有起吊绳索9,该起吊绳索9的自由端从系留塔5底面处的起吊通道滑轮组穿过后与吊具相连,用于囊体箱200的起吊。

以下给出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系留塔的一优选实施例:

如图2所示,系留塔5包括外臂51、内臂52和伸缩油缸53;外臂51的一端与转台3相铰接;内臂52滑动连接在外臂51的腔室内;伸缩油缸53的缸体与外臂51相铰接,伸缩油缸53的伸缩杆与内臂52相铰接,用以实现内臂52在外臂51中的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系留塔5采用伸缩臂形式,在锚泊车系留工作状态,臂架不伸出,在吊载状态,臂架根据实际需要伸出,这里采用了两节伸缩臂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更多节数形式。

以下给出上述实施例中关于起吊通道滑轮组的一优选实施例:

继续参照图2所示,起吊通道滑轮组包括起吊通道滑轮Ⅰ54、起吊通道滚轮55和起吊通道滑轮Ⅱ56;起吊通道滑轮Ⅰ54安装在外臂51底面且靠近尾部处,起吊通道滚轮55安装在外臂51底面且靠近顶端处,起吊通道滑轮Ⅱ56安装在内臂52底面且靠近顶端处。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起吊通道滑轮Ⅰ54、起吊通道滚轮55和起吊通道滑轮Ⅱ56上均设有防跳绳装置。

继续参照图2所示,起吊通道滑轮组还包括起吊通道滑轮Ⅲ510,该起吊通道滑轮Ⅲ510安装在内臂52的顶端腔室内,系留绳索10穿过头锥锁6后,又从起吊通道滑轮Ⅲ510穿过,穿过起吊通道滑轮Ⅲ510后又从内臂52的腔室穿出,最后从系留通道滑轮组后与系留塔5尾端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起吊通道滑轮Ⅲ510上设有防跳绳装置。

继续参照图2所示,系留通道滑轮组包括系留索通道滑轮Ⅰ57、系留索通道滚轮58和系留索通道滑轮Ⅱ59;系留索通道滑轮Ⅰ57安装在内臂52顶面且靠近顶端处,系留索通道滚轮58安装在外臂51顶面且靠近顶端处,系留索通道滑轮Ⅱ59安装在外臂51顶面且靠近尾端处。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系留索通道滑轮Ⅰ57、系留索通道滚轮58和系留索通道滑轮Ⅱ59上均设有防跳绳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心回转体8起到连接上下车液压、电路的作用,一般采用内外圈套管形式,内外圈同心,可互相回转,其中固定端连接至安装底座1,活动端连接至转台3。

综上可知,安装底座1用于将系留塔系统100安装到锚泊车回转平台300上;回转机构2用于系留塔在吊取重物后的回转;转台3向上连接系留塔臂架,向下连接回转机构2;卷扬4上面缠有起吊绳索9,用于提升囊体箱200;系留塔5采用伸缩臂形式,在锚泊车系留工作状态,臂架不伸出,在吊载状态,臂架根据实际需要伸出,这里采用了两节伸缩臂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更多节数形式;头锥锁6用于系留气球的设备,安装在系留塔顶端,中部穿过用于系留气球的系留绳索10;变幅油缸7用于系留臂的起升变幅。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一种锚泊车,包括上述的系留塔系统100,该系留塔系统100通过螺栓安装在锚泊车回转平台300上。锚泊车的其它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