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515发布日期:2019-08-13 21:03阅读:1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特指一种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技术、制造工艺和先进材料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仿生飞行器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仿生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类仿生飞行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仿蝙蝠飞行器、仿黄蜂无人机、仿海鸥无人机。大自然始终是工程技术设计的源泉,借鉴鸟类煽动翅膀飞行进行设计的扑翼飞行器、仿大雁飞行的滑翔机,效仿“竹蜻蜓”而设计的直升机等等。对于飞行器,大部分的仿生对象都为鸟类、昆虫类等动物,而借鉴自然界植物进行仿生还较为罕见。

蒲公英是一种轻质的草本植物,每一个蒲公英种子上有反向伞状的白色冠毛,蒲公英种子和冠毛组成的整体质量较轻,蒲公英种子这种类似于降落伞的结构极其高效,小蒲公英种子仅靠风力就能飘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远。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当风吹过蒲公英种子冠毛时,会在蒲公英种子周围移动的空气之间形成压力差,压力差的产生会形成一个稳定在冠毛下方的涡环。涡环可以增加空气阻力,托起蒲公英种子,延长其在空中漂浮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借鉴蒲公英的结构和气动特性,结合共轴双旋翼技术设计一款半主动式的飞行器。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具有尺寸小、质量轻、耗能低、机动性强及浮空时间长的特征。飞行器可通过携带不同任务载荷进行单体作战/业,也可通过协同实现多架飞行器集群作战/业,大大提高效能。此飞行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可用于通讯中继、导航、遥感、环境气象观测等;在军用领域,可用于侦查、监视、蜂群作战、空中布雷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可折叠翼技术、共轴双旋翼技术、蒲公英冠毛仿生技术,提出了一款微小型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与传统飞行器相比,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具有尺寸小、质量轻、耗能低、机动性强及浮空时间长的特征。飞行器可通过携带不同的任务载荷单体作战/业也可协同集群作战/业,大大提高作战效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上旋翼、下旋翼、冠毛翼、主轴和主舱;所述的上旋翼、下旋翼固定于所述的主轴上部,构成共轴双旋翼;且上旋翼和下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且两者的桨叶均可折叠;所述的冠毛翼由内外两层构成;每层冠毛翼中,均具有若干沿主轴周向均匀排列的柔性冠毛,且每条柔性冠毛的一端固定于主轴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主舱挂载于主轴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旋翼、下旋翼均为刚性旋翼,上旋翼、下旋翼均由两片桨叶组成,桨叶具有负扭转,桨叶外形为梯形;桨叶翼型选用CLARK-Y翼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柔性冠毛为中空腔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冠毛翼中,每条柔性冠毛的内腔中,置有用于控制冠毛张角大小的形状记忆合金丝。

作为优选,所述的每层冠毛翼由36根冠毛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柔性冠毛主结构由石墨烯气凝胶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舱外形为纺锤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舱内放置有设备和/或任务载荷。

作为优选,还包括存放母仓,所述的飞行器以折叠状态批量固定于存放母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利用蒲公英种子的空中漂浮和扩散能力强的特性进行设计。具有尺寸小、质量轻、耗能低、机动性强及浮空时间长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其冠毛翼设计,借鉴蒲公英的仿生学构造和运动机理,采用石墨烯气凝胶等轻质功能材料制作,可使飞行器在空中进行较长时间和较长距离的漂浮和扩散,而不消耗任何能量。这种高效的飞行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开启不同的运动模式,适应性强、灵活性高、耗能低,本飞行器具有蒲公英种子长航时的特征,但比蒲公英种子的机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旋翼采用可折叠技术,存放时节省空间。飞行器的安装和存放方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例如直筒式、平板式、曲板式等,灵活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下降状态及结构组成图;

图2为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爬升状态图;

图3为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折叠状态图;

图4为直筒式存放示意图;

图5为平板式存放示意图;

图6为曲板式存放示意图。

图中:上旋翼1、下旋翼2、冠毛翼3、主轴4和主舱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以蒲公英为仿生对象,利用其双层冠毛的空中漂浮和扩散能力强的特性进行设计。

如图1所示,飞行器由上旋翼1、下旋翼2、冠毛翼3、主轴4和主舱5组成。上旋翼1、下旋翼2同轴固定于主轴4顶部,构成共轴双旋翼,作为整个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且上旋翼1、下旋翼2均为刚性旋翼,旋转方向彼此相反,上旋翼1、下旋翼2各自分别由两片桨叶通过连杆连接而成,桨叶具有负扭转,外形为梯形,翼型选用CLARK-Y。为了节省飞行器存放过程中的体积,上旋翼1或下旋翼2的两片桨叶与连杆之间均设计为可折叠形式,在存储过程中两片桨叶下垂,节省横向占地;而在飞行过程中两片桨叶展开呈水平。此处的折叠结构可以将桨叶铰接于连杆上实现,但需要在桨叶展开时具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飞行时桨叶的稳定性。该保持刚度的结构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可以在桨叶和连杆的接触部位两侧均设置通电控制的磁吸件,在需要展开是进行通电使两者紧紧吸住保持刚度,而需要折叠时断开通电使其弯折;当然也可以是诸如电机控制等电控结构来实现。

该飞行器中,其冠毛翼3由上下两层构成,每层冠毛翼由36根柔性冠毛构成,共72根。柔性冠毛内部结构为中空腔体,以减轻重量,可由轻质的功能材料制作而成,例如石墨烯气凝胶等,使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特性和电磁特性。每层冠毛翼3均仿照蒲公英的冠毛构造,由多条柔性冠毛沿主轴4外壁周向均匀排列,每条柔性冠毛一端固定于主轴4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上下两层冠毛翼3由于曲面向上,因此实际形成了内外两层结构,冠毛翼能够在下部形成涡环来产生升力,并通过调控孔隙度来稳定涡环,以延长飞行器的浮空时长。双层冠毛翼3结构相对于单层结构而言,其浮空效果更好。另外,冠毛翼3的朝向需要根据飞行器的上升或下降状态进行灵活改变,满足飞行器的机动性能。因此,可以通过角度调节装置来控制冠毛翼3的张角。角度调节装置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形状记忆合金来实现张角的精确控制:在每条柔性冠毛的中空内腔中,分别置入一条形状记忆合金丝,利用其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形变功能,来控制冠毛张角的大小。形状记忆合金丝可以连接外部电源,通过控制电流来改变合金丝的刚性和角度。

如图1、2所示,飞行器具有两种飞行模式,一种为有动力飞行模式,主要是在爬升和机动状态(如图1),此时旋翼工作并消耗一定的动力,冠毛翼为伞状,降低向下的阻力;另一种模式为无动力飞行模式,主要在悬浮和下降状态(如图2),此时旋翼不工作,主要靠冠毛翼产生浮力,冠毛翼为倒伞状,增大向上的浮力,并且不消耗任何动力,节省能源。而且,冠毛翼中不同的冠毛张角不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的下降速度。

该飞行器中,其主舱5为纺锤体外形,降低附加阻力,有效利用空间用来放置动力、电气、控制设备和任务载荷等。例如共轴双旋翼系统的收放、动力控制装置、电源等均可搭载在主舱5内,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各种动力、电气、控制设备可采用现有的飞行器相关设备,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因此不再赘述。飞行器可通过携带不同任务载荷进行单体作业也可进行集群作业。

如图3所示,飞行器的共轴双旋翼在存放时可折叠上旋翼1、下旋翼2的桨叶,并使冠毛翼也向上收缩,整体处于折叠状态,以节省存储空间。如图4、5、6所示,飞行器在投放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存放和安装,可以安放在直筒(图4)、平板(图5)、曲板上(图6),存放量大且方便灵活。投放时,旋翼展开工作,带动整机与母舱分离。

上述半主动式仿蒲公英微小型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如下:飞行器在投放前以折叠状态可分离式固定于存放母仓上,并由其他飞行器携带至目标空中位置;然后各飞行器根据自身任务需求,通过展开并启动共轴双旋翼的旋转产生上升动力,使飞行器脱离存放母仓进行任务作业;在爬升或机动状态下,飞行器启动共轴双旋翼,并调整两层冠毛翼3的角度,使其呈凹面朝下的伞状,通过共轴双旋翼旋转产生的动力飞行;在悬浮或下降状态下,飞行器关闭共轴双旋翼,并调整两层冠毛翼3的角度,使其呈凹面朝上的倒伞状,通过冠毛翼3的浮力进行无动力悬浮或远距离飞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