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仪器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6000发布日期:2020-02-14 16:5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仪器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收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仪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警车和特种车的功能越来越完备健全,配合侦察、安全、巡逻等功能,车载仪器也越来越多。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车载仪器收纳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目前在警用、城市管理、农业、测绘、电力巡检、抢险救灾、影视拍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果将无人机大批量用于安防领域,那么一种机动灵活的车载运输舱及升降平台就变得非常必要。车载机器人也开始进入汽车领域,超越了原有的车载语音所能做的范畴。而在道路行驶中,安全是最重要的,传统的交互方式会占用驾驶员双手和眼睛,同时也分散了注意力,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车辆没有与其他设备相关的匹配结构,仍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车载无人机的升降平台有多种形式,结构复杂,安装过程繁琐,然而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无人机的迅速起降至关重要。

(2)目前车载机器人进出车体基本都是靠人工抬卸装车,费时费工费力,使用起来十分麻烦。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车载机构进行改进,以实现车载仪器的自动化装卸,提高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车载结构存在不能自动化收纳,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仪器收纳装置,包括:

箱体,置于车厢内,所述箱体内壁上固定设有两组滑轨;

无人机起降台,其两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一组所述滑轨内:

机器人进出台,其两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另一组所述滑轨内,所述机器人进出台包括支撑台和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通过翻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

电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包括推动所述无人机起降台平移的第一驱动件、推动所述支撑台平移的第二驱动件和使所述翻转板绕所述支撑台转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通过电力启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起降台包括:

水平板,用于支撑无人机,所述水平板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侧板,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板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二通孔。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两段式,包括:

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第二滑轨,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内,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垂直于所述翻转板的支撑杆,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为电控液压缸,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塞杆与所述无人机起降台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活塞杆的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的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伸出后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长度之和。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塞杆固定于所述水平板的最远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的控制面板设置在车辆的主控室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与两块所述侧板一体成型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控装置中的第一驱动件控制无人机起降台平移伸出,优化了起降台结构,能够提升无人机的起降速率;电控装置控制机器人进出台平移进出箱体,通过第二驱动件推动支撑台平移推出,第三驱动件控制翻转板向下翻转,与地面接触,方便机器人上下,通过遥控控制机器人自动上下机器人进出台,减少人工搬卸,从而达到车载机器人自动化装卸,省时省力,提高效率;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安装方便,方便维护与维修,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于车厢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仪器收纳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仪器收纳装置,包括箱体10、无人机起降台20、机器人进出台和电控装置。

结合图3所示,箱体10置于车厢内,箱体10内壁上固定设有两组滑轨。无人机起降台20的两侧通过滑块60滑动设置于一组滑轨内。机器人进出台的两侧通过滑块60滑动设置于另一组滑轨内,机器人进出台包括支撑台31和翻转板32,翻转板32通过翻转轴转动设置于支撑台31上。通过滑块60、滑轨的配合实现无人机起降台20、机器人进出台的伸出与收起,优化结构,安装方便,方便维护与维修,能够提升无人机70的起降速率和机器人80的进出速率。

电控装置设置在箱体10内部,包括推动无人机起降台20平移的第一驱动件51、推动支撑台31平移的第二驱动件52和使翻转板32绕支撑台3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53,第一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52和第三驱动件53通过电力启动。电控装置有效提高了无人机起降台20、支撑台31平移的速率和翻转板32的转动速率,且稳定性高,提供了自动化水平,操作简单。

无人机起降台20包括水平板,用于支撑无人机70,水平板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侧板21,滑块60固定在侧板21上。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水平板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侧板21,并将滑块60固定设置在侧板21上,提升了无人机起降台20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安装固定。

其中,两块侧板21可以设置在水平板最边缘部分。

翻转板32上设有固定件321,固定件321设有第一通孔,支撑台31上设有固定部311,固定部311设有第二通孔。

滑轨为两段式,包括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第一滑轨41固定在箱体10上;第二滑轨42滑块60滑动设置于第二滑轨42内,第二滑轨42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41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滑轨42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41上,能够增大无人机起降台20和机器人进出台向外伸出车厢内壁的距离,有效地防止无人机70起降过程/机器人80移动过程中与车辆造成碰撞,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第一固定件321为垂直于翻转板32的支撑杆,第一通孔设置于支撑杆的顶端。

第三驱动件53、第二驱动件52和第三驱动件53为电控液压缸,第一驱动件51的活塞杆与无人机起降台20的底部固定,第二驱动件52的活塞杆的末端转动设置于第二通孔内,第三驱动件53的活塞杆的末端转动设置于第一通孔内。

具体地说,在需要使用无人机70时,控制对应电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无人机起降台20沿滑轨伸出;在无人机70使用完成后,落在无人机起降台20上后,控制活塞杆收起,无人机起降台20沿滑轨收起,整个过程简单实用。需要使用机器人80时,将第二驱动件52和第三驱动件53对应的电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二者可同时或先后动作,最终使得支撑台31伸出、翻转板32的自由端着地,供机器人80向外移动并从机器人进出台中出来。

其中,电控气缸可以替换为电控液压缸。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块60设置为条形,并设置滑块60的长度与无人机起降台20长度相同,能够使滑块60整体在第二滑轨42上滑动,增大滑块60与第二滑轨42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滑轨42受力均匀,进而提升了第二滑轨42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活塞杆伸出后的长度不大于滑块60与滑轨的长度之和。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滑轨长度,能够保证无人机起降台20/机器人进出台全部伸出箱体10,提升安全性与可靠性。

第一驱动件51的活塞杆固定于水平板的最远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水平板的最远端,便于活塞杆带动水平板移动。具体地说,在水平板下表面的最远端设置固定扣,电控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固定扣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第三驱动件53、第二驱动件52和第三驱动件53的控制面板设置在车辆的主控室内。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气缸的控制面板设置在车辆的主控室内,能够方便用户控制电控气缸,提升控制的便利性。

水平板与两块侧板21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升平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对起降平台维修维护时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无线充电装置于水平板的中间位置,在无人机70不进行工作时,对无人机70进行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控装置中的第一驱动件控制无人机起降台平移伸出,优化了起降台结构,能够提升无人机的起降速率;电控装置控制机器人进出台平移进出箱体,通过第二驱动件推动支撑台平移推出,第三驱动件控制翻转板向下翻转,与地面接触,方便机器人上下,通过遥控控制机器人自动上下机器人进出台,减少人工搬卸,从而达到车载机器人自动化装卸,省时省力,提高效率;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安装方便,方便维护与维修,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