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0977发布日期:2020-08-18 18:53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并且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目前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航测、植保、影视、广告,可谓应用广泛。特别是应用在航拍领域中,对于有底架的无人机,无人机机体下挂载取景摄像头,为实现摄像头各方位的取景,需要无人机机体控制取景摄像头的方向,调整无人机机体的位置(单纯使摄像头转动时,底架会阻挡摄像头的视线),在上述过程中,存在无人机机体方位不易快速调节的问题,影响航拍取景。

综上所述,我们急需设计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解决了现有航拍无人机机体方位不易快速调节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无人机机体的环侧设有带螺旋桨的机臂,无人机机体底侧设有用于放置摄像头装置的装配槽,无人机机体的底侧相对转动设有圆环状可自转的调位连接片,调位连接片绕无人机机体的纵向轴线转动,且调位连接片不能从无人机机体底部脱落,调位连接片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架,无人机机体内设有带动其转动的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效果:在无人机的装配槽内安装好航拍摄像头,使无人机上升到一定的航拍高度,当需要向不同方位取景时,无人机机体保持不动,航拍摄像头调整投射方位,使动力装置带动调位连接片转动,调位连接片带动底架转动,底架转动到对航拍摄像头的投射无阻碍作用时停止,在上述航拍取景过程中,通过了调位连接片间接实现底架与无人机机体的连接,通过调位连接片和无人机机体相对转动的设计,可达到底架的转动,避免航拍摄像头调整方位时,底架对航拍摄像头的视线阻挡,避免了传统航拍无人机需要通过调整无人机机体整体方位来视线航拍摄像头取景方位的过程(耗时长、方向不易精确调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航拍无人机机体方位不易快速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无人机机体呈圆柱状,无人机机体的环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六根机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装配槽设置在无人机机体底侧的中部,且装配槽设置在调位连接片内侧的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位连接片内外环侧均设有环形卡台,且环形卡台与无人机机体相对转动嵌入式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调位连接片上侧的环形内齿轮,且环形内齿轮的直径与调位连接片的内径相等,环形内齿轮的内侧对称设有与其啮合的动齿轮,两动齿轮分别连接有正转电机和反转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位连接片的下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四根连接柱,四根连接柱下侧分别与底架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航拍摄像头可360度自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现有航拍无人机机体方位不易快速调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无人机机体呈圆柱状,无人机机体的环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六根机臂。无人机机体设计位圆柱状,便于在无人机机体的环侧均匀布置机臂,设置六根机臂,机臂上布置螺旋桨,增加无人机的动力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装配槽设置在无人机机体底侧的中部,且装配槽设置在调位连接片内侧的中部。装配槽设置在调位连接片的中部,使底架分布在航拍摄像头的外侧,使布局具有合理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调位连接片内外环侧均设有环形卡台,且环形卡台与无人机机体相对转动嵌入式连接。环形卡台的设计,在实现无人机机体和调位连接片的相对转动连接时,避免了调位连接片从无人机机体上脱落。

(5)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调位连接片上侧的环形内齿轮,且环形内齿轮的直径与调位连接片的内径相等,环形内齿轮的内侧对称设有与其啮合的动齿轮,两动齿轮分别连接有正转电机和反转电机。无人机机体内布置正转电机和反转电机,使无人机机体整体重量分布均匀,在起飞时避免了偏移。

(6)本实用新型通过调位连接片的下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四根连接柱,四根连接柱下侧分别与底架连接。调位连接片下表面相对面积较少,不易与底架上侧直接连接,通过连接柱能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通过航拍摄像头可360度自转。航拍摄像头360度方位转动,可实现航拍无人机航拍视角全方位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无人机机体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无人机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螺旋桨、2-机臂、3-无人机机体、4-底架、5-装配槽、6-调位连接片、7-连接柱、8-环形卡台、9-正转电机、10-反转电机、11-动齿轮、12-环形内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一种便于取景的航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3,无人机机体3的环侧设有带螺旋桨1的机臂2,无人机机体3底侧设有用于放置摄像头装置的装配槽5,无人机机体3的底侧相对转动设有圆环状可自转的调位连接片6,调位连接片6绕无人机机体3的纵向轴线转动,且调位连接片6不能从无人机机体3底部脱落,调位连接片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架4,无人机机体3内设有带动其转动的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效果:在无人机的装配槽5内安装好航拍摄像头,使无人机上升到一定的航拍高度,当需要向不同方位取景时,无人机机体3保持不动,航拍摄像头调整投射方位,使动力装置带动调位连接片6转动,调位连接片6带动底架4转动,底架4转动到对航拍摄像头的投射无阻碍作用时停止,在上述航拍取景过程中,通过了调位连接片6间接实现底架4与无人机机体3的连接,通过调位连接片6和无人机机体3相对转动的设计,可达到底架4的转动,避免航拍摄像头调整方位时,底架4对航拍摄像头的视线阻挡,避免了传统航拍无人机需要通过调整无人机机体3整体方位来视线航拍摄像头取景方位的过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航拍无人机机体3方位不易快速调节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是在实施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无人机机体3呈圆柱状,无人机机体3的环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六根机臂2。无人机机体3设计位圆柱状,便于在无人机机体3的环侧均匀布置机臂2,设置六根机臂2,机臂2上布置螺旋桨1,增加无人机的动力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装配槽5设置在无人机机体3底侧的中部,且装配槽5设置在调位连接片6内侧的中部。装配槽5设置在调位连接片6的中部,使底架4分布在航拍摄像头的外侧,使布局具有合理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位连接片6内外环侧均设有环形卡台8,且环形卡台8与无人机机体3相对转动嵌入式连接。环形卡台8的设计,在实现无人机机体3和调位连接片6的相对转动连接时,避免了调位连接片6从无人机机体3上脱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调位连接片6上侧的环形内齿轮12,且环形内齿轮12的直径与调位连接片6的内径相等,环形内齿轮12的内侧对称设有与其啮合的动齿轮11,两动齿轮11分别连接有正转电机9和反转电机10。无人机机体3内布置正转电机9和反转电机10,使无人机机体3整体重量分布均匀,在起飞时避免了偏移。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位连接片6的下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四根连接柱7,四根连接柱7下侧分别与底架4连接。调位连接片6下表面相对面积较少,不易与底架4上侧直接连接,通过连接柱7能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航拍摄像头可360度自转。航拍摄像头360度方位转动,可实现航拍无人机航拍视角全方位拍摄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