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3030发布日期:2020-12-18 13: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播种用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飞行器。民用方面,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促进各行业的发展,而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播种、喷药等。

例如申请号为“201820359243.8”的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包括机体、振动筛料盘、送料轨道、切料驱动装置和切料机构,振动筛料盘安装在机体内,虽然实现了能将种子分离进行精准播种、省时省力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农业播种用无人机在使用时,播种面积小,进而导致播种效率低下,同时无法实现间歇播种,使得播种的均匀性差,播种间距不够统一,进而无法保证单个植株的生长环境,大大降低其生长速度,进而影响播种质量,其无法对无人机降落时因自身重力增大产生的惯性进行缓冲,同时不可对回弹进行削弱,进而使得其降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差,使得无人机使用寿命短,增大维修成本,进而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农业播种用无人机在使用时,播种面积小,进而导致播种效率低下,同时无法实现间歇播种,使得播种的均匀性差,播种间距不够统一,进而无法保证单个植株的生长环境,大大降低其生长速度,进而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螺旋桨,所述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机体的底部固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播种组件;

所述播种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椭圆槽、横杆、限位套、拉杆、套筒、斜筒、通孔、第二齿轮、竖杆、圆筒、顶杆、第一弹簧、曲板和滑槽;

所述电机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正面左右两侧均通过椭圆槽间隙配合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末端通过销轴与套筒的底部内端预设耳板转动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斜筒,所述斜筒的内端与箱体的左右两端相连通,所述斜筒和套筒的底部均加工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竖杆的顶部固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右端与圆筒的内壁右侧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左侧抵紧有曲板,所述曲板的底部预设滑块通过滑槽与箱体的内壁底部间隙配合。这样设计可增大播种面积,提升播种效率。

优选的,同侧所述通孔交错设置。这样设计可实现间歇播种,提升播种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橡胶圆辊。这样设计可减小顶杆与曲板之间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横杆与限位套构成滑动结构。这样设计可对横杆进行导向。

优选的,所述横杆关于椭圆槽轴对称分布。这样设计可实现两侧同时播种。

优选的,所述曲板与斜筒对应设置。这样设计可对种子进行导向拨动,进而提升播种的持续性。

优选的,所述支杆与滚轮之间设有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竖筒、第二弹簧、横筒、顶块、第三弹簧和斜槽;

所述竖筒的内壁与支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竖筒的内壁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与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筒的外端连通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外端通过第三弹簧与横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块的内端通过斜槽与支杆的外端间隙配合。这样设计可对机体降落的惯性进行缓冲,进而起到减震作用。

优选的,所述斜槽与顶块的接触面形状相契合。这样设计可最大限度阻止回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农业播种用无人机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通过机体、螺旋桨、支杆、箱体、滚轮和播种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斜筒和套筒的设置大大提升播种面积,进而提升播种效率,同时通过通孔的间歇对接实现间歇播种,大大提升播种的均匀性,使得播种间距更统一,进而保证单个植株的生长环境,大大提升其生长速度,进而提升播种质量。

通过机体、螺旋桨、支杆、箱体、滚轮和播种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二弹簧的设置对无人机降落时因自身重力增大产生的惯性进行缓冲,同时可通过顶块与斜槽的摩擦对第二弹簧的回弹进行削弱,进而提升其降低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延长无人机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进而方便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机、椭圆槽和竖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曲板、圆筒和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竖筒、支杆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螺旋桨,3、支杆,4、箱体,5、滚轮,6、播种组件,601、电机,602、第一齿轮,603、椭圆槽,604、横杆,605、限位套,606、拉杆,607、套筒,608、斜筒,609、通孔,610、第二齿轮,611、竖杆,612、圆筒,613、顶杆,614、第一弹簧,615、曲板,616、滑槽,7、减震组件,701、竖筒,702、第二弹簧,703、横筒,704、顶块,705、第三弹簧,706、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播种用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螺旋桨2,螺旋桨2转动可带动机体1升降,机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杆3,支杆3对机体1起到支撑作用,支杆3的底部设有滚轮5,滚轮5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机体1的底部固接有箱体4,箱体4用于填充种子,箱体4的内部设有播种组件6。

播种组件6包括电机601、第一齿轮602、椭圆槽603、横杆604、限位套605、拉杆606、套筒607、斜筒608、通孔609、第二齿轮610、竖杆611、圆筒612、顶杆613、第一弹簧614、曲板615和滑槽616,电机601的顶部与箱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601的型号为ecma-e11320rs,电机601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齿轮602,第一齿轮602的正面左右两侧均通过椭圆槽603间隙配合有横杆604,椭圆槽603转动可带动横杆604往复运动,横杆604关于椭圆槽603轴对称分布,这样使得两个横杆604同时做相近或相离往复运动,横杆604的外壁间隙配合有限位套605,横杆604与限位套605构成滑动结构,限位套605对横杆604起到导向作用,限位套605的顶部与箱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604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拉杆606,拉杆606用于拉动套筒607,拉杆606的末端通过销轴与套筒607的底部内端预设耳板转动连接,套筒607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斜筒608,斜筒608倾斜设置便于钟子滑入其内部,斜筒608的内端与箱体4的左右两端相连通,斜筒608和套筒607的底部均加工有多个通孔609,同侧通孔609交错设置,通孔609通过套筒607的运动实现间歇对接,使得种子掉落,第一齿轮602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10,第二齿轮610的顶部固接有竖杆611,竖杆611的外壁通过轴承与箱体4的底部转动连接,竖杆611的顶部固接有圆筒612,圆筒612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顶杆613,圆筒612对顶杆613起到导向作用,顶杆613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橡胶圆辊,橡胶圆辊可对顶杆613与曲板615底部的受力进行缓冲,降低磨损,顶杆613的右端与圆筒612的内壁右侧通过第一弹簧614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14给予顶杆613向左的力,顶杆613的左侧抵紧有曲板615,曲板615与斜筒608对应设置,使得种子可通过曲板615的左右运动拨导,进而进入斜筒608内,曲板615的底部预设滑块通过滑槽616与箱体4的内壁底部间隙配合。

支杆3与滚轮5之间设有减震组件7,减震组件7包括竖筒701、第二弹簧702、横筒703、顶块704、第三弹簧705和斜槽706竖筒701的内壁与支杆3的外壁间隙配合,竖筒701的内壁底部通过第二弹簧702与支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02给予竖筒701向下的力,竖筒701的外端连通有横筒703,横筒703的内壁间隙配合有顶块704,顶块704的材质为橡胶,顶块704的外端通过第三弹簧705与横筒703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弹簧705给予顶块704向内的力,顶块704的内端通过斜槽706与支杆3的外端间隙配合,斜槽706与顶块704的接触面形状相契合,这样使得顶块704与斜槽706的接触面积最大化。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该农业播种用无人机时,首先将种子填入箱体4内,通过外界控制模块组空中螺旋桨2转动,使得机体1可升空,通过电机601的转动,使得第一齿轮602带动第二齿轮610转动,通过竖杆611的传动,使得圆筒612带动顶杆613转动,通过曲板615与滑槽616的间隙配合,使得曲板615做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对种子进行拨动导向,使其进入斜筒608内,通过椭圆槽603与横杆604的间隙配合,以及横杆604与限位套605的间隙配合,使得拉杆606往复拉动斜筒607,通过通孔609的间歇对接实现播种,进而扩大了播种面积,提升播种效率,同时当机体1下落时,因自身重力较大进而导致惯性增大,使得滚轮5与地面接触时,第二弹簧702收缩,第三弹簧705带动顶块704向内运动,进而起到缓冲作用,当第二弹簧702回弹时,通过第三弹簧705的设置,以及斜槽706与顶块704摩擦,进而使得回弹被削弱,进而对机体1起到缓冲作用,提升其降落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进而方便人们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