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0808发布日期:2021-05-25 14:5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并列式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依赖机场垂直升降、悬停、前后左右飞行的并列式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能实现垂直升降、悬停、前后左右飞行的成功方法有单旋翼直升机,它通过桨毂上的桨叶挥舞装置,消除了前行桨叶升力加大,后行桨叶升力减少的升力不对称程度,它通过周期变距控制器,改变旋翼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改变桨叶升力合力矢量方向,实现操纵直升机的俯仰和横滚,采用旋转面垂直的尾螺旋桨抵消旋翼的扭矩并操纵航向。其缺点是为了获得大的升力,旋翼的尺寸、重量增大,桨叶挥舞产生的摆振哥氏力增大,震动增大,离心力增大,使桨毂、旋翼的制造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加升力而不增加旋翼的尺寸,相对降低桨毂、旋翼的制造难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并列式直升机,实现这一目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横梁联接第二单旋翼直升机,连接横梁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这样就形成了比单旋翼直升机多一倍升力的基本型并列式直升机,设置并列式直升机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两个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周期变距控制器分别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旋翼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部设置或不设置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部设置或不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旋翼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部设置或不设置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为了进一步增加升力,在货仓机身顶部设置一个螺旋桨,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的旋转方向与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由于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的反扭矩抵消部分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反扭矩,这样在增加升力的同时,减轻了尾螺旋桨的操纵负荷。

再增加并列式直升机的升力,可增设更多的螺旋桨在货仓机身两边实现。

分别设置发动机驱动旋翼、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货仓机身两边螺旋桨,尾螺旋桨由驱动旋翼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

全部采用燃油发动机驱动旋翼、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货仓机身两边螺旋桨,或全部采用电机驱动旋翼、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货仓机身两边螺旋桨,或采用电机驱动旋翼、燃油发动机驱动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货仓机身两边螺旋桨的油电混合驱动方式。

并列式直升机的工作原理与常规单旋翼直升机大致相同:

设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逆时针转、尾螺旋桨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向右。

当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逆时针转动时,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即向右转向,尾螺旋桨的推力向右,尾螺旋桨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即向左转向,当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反扭矩等于尾螺旋桨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尾螺旋桨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增大,向右推力矩增大,当向右推力矩大于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反扭矩时,尾部螺旋桨的向右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减小尾部螺旋桨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减小,向右推力矩减小,当向右推力矩小于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反扭矩时,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前俯;同时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旋翼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单旋翼直升机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横梁联接另一台单旋翼直升机,增加了升力,降低了旋翼和桨毂的制造难度,在货仓机身顶部或两边增加螺旋桨,由于螺旋桨可靠性高,制造难度比旋翼小,提高了升力,较低了造制成本,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两个周期变距控制的倾斜盘的倾斜方向相同,如同操纵常规单旋翼直升机,保持了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灵活性,并列式布局,有利于需要大范围的农业作业,可应用于喷洒农药和肥料,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中1.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2.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4.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5.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6.连接横梁,7.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9.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0.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2.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13.货仓机身,14.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5.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6.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7.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18.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19.折叠关节,20.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轮式起落架,2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t.尾螺旋桨推力方向,n.逆时针转方向,s.顺时针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7和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下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5,连接横梁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操纵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尖旋转面的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17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18,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下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12,连接横梁6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6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13。

设置发动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驱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

设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逆时针转n,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t向右。

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转动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s,即向右转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推力t向右,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n,即向左转向,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等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增大,向右推力矩增大,当向右推力矩大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向右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减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减少,向右推力矩减少,当向右推力矩小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前俯;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7和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下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5,连接横梁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操纵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17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18,省去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下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12,连接横梁6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6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13。

设置发动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

设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顺时针转s,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t向左。

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转动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n,即向左转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t向左,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s,即向右转向,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等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左的推力t增大,向左推力矩增大,当向左推力矩大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向左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减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左的推力t减少,向左推力矩减少,当向左推力矩小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前俯;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7和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下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5,连接横梁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操纵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17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18,省去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下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12,连接横梁6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6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13,在货仓机身13的顶部设置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的旋转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上。

采用燃油发动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和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或采用电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和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或采用电机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燃油发动机驱动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的油电混合驱动方式。

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

设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逆时针转n,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t向右,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顺时针转s,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的反扭矩小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及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之和。

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转动时,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的反扭矩抵消部分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s,即向右转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t向右,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n,即向左转向,当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等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增大,向右推力矩增大,当向右推力矩大于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向右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减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减少,向右推力矩减少,当向右推力矩小于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前俯;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货仓机身顶部螺旋桨14不参与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只提供升力,提高并列式直升机的载重量。

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7和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下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5,连接横梁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操纵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17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18,省去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下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12,连接横梁6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6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13,在货仓机身13的左边设置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在货仓机身13的右边设置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和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的旋转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上。

设置发动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

设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逆时针转n,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t向右,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和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顺时针转s,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及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的反扭矩之和小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及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之和。

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转动时,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及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的反扭矩抵消部分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s,即向右转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t向右,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n,即向左转向,当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等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增大,向右推力矩增大,当向右推力矩大于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向右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减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减少,向右推力矩减少,当向右推力矩小于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剩下的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前俯;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通常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不参与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只提供升力,提高并列式直升机的载重量。

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7和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下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5,连接横梁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操纵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2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的尾部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水平尾翼17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18,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下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12,连接横梁6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6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13,在货仓机身13的左边设置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在货仓机身13的右边设置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和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的旋转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上。

设置发动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驱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

设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逆时针转n,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t向右,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顺时针转s、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逆时针转n。

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转动时,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及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的反扭矩相互抵消,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s,即向右转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推力t向右,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n,即向左转向,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等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增大,向右推力矩增大,当向右推力矩大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向右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减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2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减少,向右推力矩减少,当向右推力矩小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前俯;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通常货仓机身左边螺旋桨15、货仓机身右边螺旋桨16不参与操纵并列式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只提供升力,提高并列式直升机的载重量。

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旋转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桨尖旋转面的尾螺旋桨3,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垂直尾翼8,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下设置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起落架5,连接横梁6的一端固接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在连接横梁6靠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设置折叠关节19,连接横梁6的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操纵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倒角,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下设置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轮式起落架21,连接横梁6的纵轴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旋转中心的连线20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叠或平行,在连接横梁6的中点附近设置货仓机身13,货仓机身13,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可绕折叠关节19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折叠,减少运输和存储占用的空间。

设置发动机分别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

设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逆时针转n,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底部桨叶向前推力t向右。

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转动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顺时针转s,即向右转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t向右,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逆时针转n,即向左转向,当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等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推力矩,并列式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增大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增大,向右推力矩增大,当向右推力矩大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向右推力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左转;减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3的总距,产生向右的推力t减少,向右推力矩减少,当向右推力矩小于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时,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反扭矩使并列式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前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前俯;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后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左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2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周期变距控制器10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倒,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1和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旋翼9的合力向右倾斜,并列式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当需要运输和存储并列式直升机时,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11,通过第二单旋翼直升机的轮式起落架21向后走,绕折叠关节19向第一单旋翼直升机的机身4的尾部折叠,减少运输和存储占用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