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发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3461发布日期:2023-02-03 20:5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发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火箭助推式无人机发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机发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无人机发射中,火箭助推发射具有效率高、对飞机损伤小、对场地无要求、机动灵活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3.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发射架对无人机进行约束和支撑,经检索,cn2019304086096公开了一种发射架(用于无人机火箭助推),采用四点固定的方式对无人机进行支撑,发射架的前端左右两侧、后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支撑杆对无人机进行支撑,前端支撑杆上设置剪切销以实现无人机与发射架的脱离,后端支撑杆上设有滑道,无人机沿滑道滑出,cn2016112281876公开了一种火箭助推式高速无人机发射机构,采用三点固定的方式对无人机进行支撑,发射架的前端中部、后端左右两侧设置支撑杆对无人机进行支撑,前端中部支撑杆上设置剪切销以实现无人机与发射架的脱离,后端支撑杆上设有滑道,无人机沿滑道滑出。
4.现有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火箭点火,剪切销被剪断,无人机没有了约束,沿滑道滑出,在火箭助推力的作用下顺利起飞,采用此种支撑方式剪切销的剪断力以及发射时无人机与发射架的接触摩擦力不好评估,如评估不准确,发射时产生的危险系数会随着使用时间变长呈现较抖的上升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人机支撑效果好、发射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可避免飞行过程中产生过大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的无人机发射固定装置。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发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无人机机尾腹部的无人机固定架、支撑板、固定在发射架上的锁紧座、转轴a、销轴b、销轴和支撑板弹性复位部,所述锁紧座上开设有开口朝向飞机前侧的销轴限位卡槽,所述无人机固定架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支撑板伸出或回收的支撑板凹槽,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在支撑板凹槽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左挡板的下端、右挡板的下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左挡板、右挡板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与销轴b相配合的转轴限位滑槽,所述转轴限位滑槽为由回收定位槽和伸出定位卡槽交叉组成的v形槽,所述回收定位槽与伸出定位卡槽相连通,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与转轴a转动连接,中部与销轴b固定连接,后端与销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a的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所述销轴b的左端伸出左挡板上的转轴限位滑槽,右端伸出右挡板上的转轴限位滑槽,支撑板伸出时,所述销轴b与伸出定位卡槽卡紧配合,所述销轴与销轴限位卡槽卡紧配合,支撑板回收
时,所述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脱离,所述销轴b经支撑板弹性复位部驱动回到回收定位槽内,支撑板从无人机固定架中转出,经销轴与发射架上的销轴限位卡槽卡接限位,支撑板伸出时,销轴b在伸出定位卡槽内卡紧,以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确保支撑板对无人机支撑的稳定性,无人机起飞时,在火箭助推的作用下,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实现无人机的顺利发射,无需使用剪切销,也不会产生相对摩擦,无人机发射安全性高,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后,支撑板在支撑板弹性复位部的作用下穿过支撑板凹槽收回到左挡板与右挡板之间,可避免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支撑板伸出产生过大的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值。
7.本发明所述支撑板弹性复位部包括扭簧轴、扭簧压轴、扭簧,所述扭簧压轴设在销轴b的前侧,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所述扭簧轴设在扭簧压轴与销轴b之间,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所述扭簧轴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前端扭臂与扭簧压轴相抵触,后端扭臂与销轴b相抵触,通过设置扭簧,当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后,支撑板的后端没有了支撑力,销轴b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从伸出定位卡槽中出来并进入到回收定位槽中,实现支撑板从支撑板凹槽处收回。
8.本发明所述扭簧轴包括左扭簧轴和右扭簧轴,所述扭簧压轴包括左扭簧压轴和右扭簧压轴,所述扭簧包括左扭簧和右扭簧,所述左挡板的内侧设有左内挡板,所述右挡板的内侧设有右内挡板,所述左内挡板与右内挡板在支撑板凹槽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左内挡板的下端、右内挡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内挡板、右内挡板上对称设有转轴限位滑槽,所述支撑板设在左内挡板与右内挡板之间,所述转轴a的左端穿出左内挡板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穿出右内挡板与右挡板相连接,所述销轴b的左端依次穿出左内挡板、左挡板上的转轴限位滑槽,右端依次穿出右内挡板、右挡板上的转轴限位滑槽,所述左扭簧轴、左扭簧压轴设在左挡板与左内挡板之间并位于销轴b的前侧,所述左扭簧压轴的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左内挡板相连接,所述左扭簧轴设在左扭簧压轴与销轴b之间,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左内挡板相连接,所述左扭簧轴上套有左扭簧,所述左扭簧的前端扭臂与左扭簧压轴相抵触,后端扭臂与销轴b相抵触;所述右扭簧轴、右扭簧压轴设在右挡板与右内挡板之间并位于销轴b的前侧,所述右扭簧压轴与左扭簧压轴对称设置,所述右扭簧压轴的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左端与右内挡板相连接,所述右扭簧轴设在右扭簧压轴与销轴b之间并与左扭簧轴对称设置,所述右扭簧轴的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左端与右内挡板相连接,所述右扭簧轴上套有右扭簧,所述右扭簧的前端扭臂与右扭簧压轴相抵触,后端扭臂与销轴b相抵触,通过将支撑板设在左内挡板与右内挡板之间,左扭簧设在左挡板与左内挡板之间,右扭簧设在右挡板与右内挡板之间,既可以避免支撑板左右晃动,同时又不影响支撑板的回收,通过左扭簧与右扭簧的共同作用,使销轴b能够顺畅的从伸出定位卡槽脱出进入回收定位槽内,支撑板回收效果好,结构布局紧凑合理。
9.本发明所述伸出定位卡槽位于回收定位槽的前侧,所述伸出定位卡槽的下端与回收定位槽的下端相连通,通过将伸出定位卡槽设在回收定位槽的前侧,以确保销轴b卡在伸出定位卡槽内时,支撑板是伸出的状态。
10.本发明所述伸出定位卡槽与回收定位槽的连接处呈弧状平滑过渡连接,以使在扭簧的作用下,销轴b能顺畅的从伸出定位卡槽中脱出进入到回收定位槽中。
11.本发明所述支撑板与转轴a相配合的轴孔为长条形孔,以确保支撑板能够顺利的
从支撑板凹槽转出,使销轴b卡在伸出定位卡槽内,销轴卡在销轴限位卡槽内。
12.本发明所述支撑板上销轴b的位置高度高于转轴a的位置高度,以使支撑板可顺畅的从支撑板凹槽伸出,销轴b卡在伸出定位卡槽内。
13.本发明所述销轴限位卡槽的槽壁为从槽底朝外向上倾斜的斜面,火箭助推起飞时,销轴沿着斜面滑出销轴限位卡槽,以便于无人机起飞时,销轴能顺畅的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
14.本发明所述底板上在支撑板凹槽的后端开设有销轴容纳口,所述销轴容纳口与支撑板凹槽相连通,支撑板回收时,所述销轴与销轴容纳口相配合,以使支撑板在扭簧的作用下收回时,销轴也能收回,进一步减小了无人机飞行时的阻力。
15.本发明所述支撑板的后端突出设有压脚,所述底板上在销轴容纳口的后端设有压脚容纳口,所述压脚容纳口与销轴容纳口相连通,支撑板回收时,所述压脚与压脚容纳口相配合,需要对无人机固定时,压住压脚将支撑板从支撑板凹槽转出,安装固定方便,支撑板收回时,压脚也可收回至压脚容纳口中,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支撑板从无人机固定架中转出,经销轴与发射架上的销轴限位卡槽卡接限位,支撑板伸出时,销轴b在伸出定位卡槽内卡紧,以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确保支撑板对无人机支撑的稳定性,无人机起飞时,在火箭助推的作用下,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实现无人机的顺利发射,无需使用剪切销,也不会产生相对摩擦,无人机发射安全性高,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后,支撑板在支撑板弹性复位部的作用下穿过支撑板凹槽收回到左挡板与右挡板之间,可避免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支撑板伸出产生过大的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值;通过设置扭簧,当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后,支撑板的后端没有了支撑力,销轴b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从伸出定位卡槽中出来并滑入到回收定位槽的顶端,实现支撑板从支撑板凹槽处收回。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支撑板回收状态)。
18.图2是本发明固定装置整体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支撑板回收状态)。
19.图3是本发明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支撑板伸出状态)。
20.图4是本发明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固定装置与无人机配合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发射架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锁紧座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发射架支撑无人机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发射架-1、支撑底座-101、前左支撑件-102、前右支撑件-103、后左竖梁-1041、后右竖梁-1042、后横梁-1043、固定装置-2、无人机固定架-201、左挡板-2011、右挡板-2012、左内挡板-2013、右内挡板-2014、底板-2015、支撑板凹槽-20151、销轴容纳口-20152、压脚容纳口-20153、支撑板-202、轴孔a-2021、轴孔b-2022、轴孔c-2023、压脚-2024、转轴a-2031、销轴b-2032、销轴-2033、转轴限位滑槽-204、回收定位槽-2041、伸出定位卡槽-2042、左扭簧轴-2051、右扭簧轴-2052、左扭簧压轴-2053、右扭簧压轴-2054、左扭簧-2061、右扭簧-2062、锁紧座-207、销轴限位卡槽-2071、斜面-20711。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27.如附图所示,一种无人机发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在无人机机尾腹部的无人机固定架201、支撑板202、固定在发射架上的锁紧座207、转轴a2031、销轴b2032、销轴2033及支撑板弹性复位部,所述锁紧座207上开设有开口朝向飞机前侧的销轴限位卡槽2071,所述无人机固定架201包括左挡板2011、右挡板2012和底板2015,所述底板2015上开设有供支撑板202伸出或回收的支撑板凹槽20151,所述左挡板2011与右挡板2012在支撑板凹槽20151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左挡板2011的下端、右挡板2012的下端均与底板2015固定连接,所述左挡板2011、右挡板2012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与销轴b2032相配合的转轴限位滑槽204,所述转轴限位滑槽204为由回收定位槽2041和伸出定位卡槽2042交叉组成的v形槽,所述回收定位槽2041与伸出定位卡槽2042相连通,所述左挡板2011与右挡板2012之间设有支撑板202,所述支撑板202的前端与转轴a2031转动连接,中部与销轴b2032固定连接,后端与销轴203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a2031的左端与左挡板2011相连接,右端与右挡板2012相连接,所述销轴b2032的左端伸出左挡板2011上的转轴限位滑槽,右端伸出右挡板2012上的转轴限位滑槽,支撑板202伸出时,所述销轴b2032与伸出定位卡槽2042卡紧配合,所述销轴2033与销轴限位卡槽2071卡紧配合,支撑板回收时,所述销轴2033从销轴限位卡槽2071脱离,所述销轴b2032经支撑板弹性复位部驱动回到回收定位槽2041内,支撑板202从无人机固定架201中转出,经销轴2033与销轴限位卡槽2071卡接限位,支撑板伸出时,销轴b在转轴限位滑槽204内移动并卡紧,以对支撑板202进行限位,确保支撑板202对无人机支撑的稳定性,无人机起飞时,在火箭助推的作用下,销轴2033从销轴限位卡槽2071中脱出,实现无人机的顺利发射,无需使用剪切销,也不会产生相对摩擦,无人机发射安全性高,销轴2033从销轴限位卡槽2071中脱出后,支撑板202在支撑板弹性复位部的作用下穿过支撑板凹槽20151收回到左挡板2013与右挡板2014之间,可避免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支撑板伸出产生过大的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值。
28.此实施例中支撑板202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轴孔a2021、轴孔b2022、轴孔c2023,转轴a2031与轴孔a2021相配合,销轴b与轴孔b2022相配合,销轴与轴孔c2023相配合。
29.所述支撑板弹性复位部包括扭簧轴、扭簧压轴、扭簧,所述扭簧压轴设在销轴b2032的前侧,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所述扭簧轴设在扭簧压轴与销轴b之间,左端与左挡板相连接,右端与右挡板相连接,所述扭簧轴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前端扭臂与扭簧压轴相抵触,后端扭臂与销轴b相抵触,通过设置扭簧,当销轴从销轴限位卡槽中脱出后,支撑板的后端没有了支撑力,销轴b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从伸出定位卡槽中出来并进入到回收定位槽中,实现支撑板从支撑板凹槽处收回。
30.此实施例中扭簧轴包括左扭簧轴2051和右扭簧轴2052,扭簧压轴包括左扭簧压轴2053和右扭簧压轴2054,扭簧包括左扭簧2061和右扭簧2062,所述左挡板2011的内侧设有左内挡板2013,所述右挡板2012的内侧设有右内挡板2014,所述左内挡板2013与右内挡板2014在支撑板凹槽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左内挡板2013的下端、右内挡板2014的下端分别与底板2015固定连接,所述左内挡板2013、右内挡板2014上对称设有转轴限位滑槽,所述销轴b2032的左端依次穿出左内挡板2013、左挡板2011上的转轴限位滑槽,右端依次穿出右内挡板2014、右挡板2012上的转轴限位滑槽,所述左内挡板2013与左挡板2011之间在销轴
b2032的前侧设有左扭簧轴2051、左扭簧压轴2053,所述左扭簧压轴2053的左端与左挡板2011相连接,右端与左内挡板2013相连接,所述左扭簧轴2051设在左扭簧压轴2053与销轴b2032之间,左端与左挡板2011相连接,右端与左内挡板2013相连接,所述左扭簧轴2051上套有左扭簧2061,所述左扭簧2061的前端扭臂与左扭簧压轴2053相抵触,后端扭臂与销轴b2032相抵触;所述右内挡板2014与右挡板2012之间在销轴b2032的前侧设有右扭簧轴2052、右扭簧压轴2054,所述右扭簧压轴2054与左扭簧压轴2053对称设置,所述右扭簧压轴2054的右端与右挡板2012相连接,左端与右内挡板2014相连接,所述右扭簧轴2052设在右扭簧压轴2054与销轴b2032之间并与左扭簧轴2051对称设置,所述右扭簧轴2052的右端与右挡板2012相连接,左端与右内挡板2014相连接,所述右扭簧轴2052上套有右扭簧2062,所述右扭簧2062的前端扭臂与右扭簧压轴2054相抵触,后端扭臂与销轴b2032相抵触,通过设置扭簧,当销轴2033从销轴限位卡槽1051中脱出后,支撑板202的后端没有了支撑力,销轴b2032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从伸出定位卡槽2042中脱出进入回收定位槽2041中,支撑板202从支撑板凹槽20151处收回。
31.此实施例中左扭簧2061的前端扭臂设在左扭簧压轴2053的下端与左扭簧压轴2053相抵触,后端扭臂设在销轴b2032的下端与销轴b2032相抵触,右扭簧2062的前端扭臂设在右扭簧压轴2054的下端与右扭簧压轴2054相抵触,后端扭臂设在销轴b2032的下端与销轴b2032相抵触,销轴2033从销轴限位卡槽脱出后,销轴b2032在左扭簧2061的后端扭臂、右扭簧2062的后端扭臂的弹力作用下从伸出定位卡槽2042中脱出回到回收定位槽2041中,使得支撑板收回。
32.所述伸出定位卡槽2042位于回收定位槽2041的前侧,所述伸出定位卡槽2042的下端与回收定位槽2041的下端相连通,通过将伸出定位卡槽2042设在回收定位槽2041的前侧,以确保销轴b2032卡在伸出定位卡槽内时,支撑板是伸出的状态。
33.所述伸出定位卡槽2042与回收定位槽2041的连接处呈弧状平滑过渡连接,以使在扭簧的作用下,销轴b2032能顺畅的从伸出定位卡槽2042中脱出进入到回收定位槽2041中。
34.所述支撑板202与转轴a2031相配合的轴孔a2021为长条形孔,以确保支撑板能够顺利的从支撑板凹槽转出,销轴b卡在转轴限位滑槽内,销轴卡在销轴限位卡槽内。
35.所述支撑板上销轴b2032的高度高于转轴a2031的高度,以使支撑板202后端可顺畅的从支撑板凹槽20151伸出,销轴b2032卡在伸出定位卡槽2042内。
36.所述销轴限位卡槽2071的槽壁从槽底朝外为向上倾斜的斜面20711,火箭助推起飞时,销轴2033沿着斜面滑出销轴限位卡槽2071,以便于无人机起飞时,销轴2033能顺畅的从销轴限位卡槽2071中脱出。
37.所述底板2015上在支撑板凹槽20151的后端开设有销轴容纳口20152,所述销轴容纳口20152与支撑板凹槽20151相连通,支撑板回收时,销轴2033与销轴容纳口20152相配合,以使支撑板202在扭簧的作用下收回时,销轴也能收回,进一步减小了无人机飞行时的阻力。
38.所述支撑板的后端突出设有压脚2024,所述底板2015上在销轴容纳口20152的后端设有压脚容纳口20153,所述压脚容纳口20153与销轴容纳口20152相连通,支撑板回收时,压脚与压脚容纳口相配合,需要对无人机固定时,压住压脚将支撑板从支撑板凹槽转
出,安装固定方便,支撑板收回时,压脚也可收回至压脚容纳口中。
39.此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发射架1包括支撑底座101、前左支撑件102、前右支撑件103和后支撑架,前左支撑件102固定在支撑底座101的前端左侧,前右支撑件103固定在支撑底座101的前端右侧,后支撑架固定在支撑底座101的后端中部,以实现对无人机的三点支撑,前左支撑件102、前右支撑件102用于对无人机机翼左、右两侧进行支撑,后支撑架用于与固定装置2进行配合对无人机机尾腹部进行支撑,后支撑架由后左竖梁1041、后右竖梁1042、后横梁1043组成,后左竖梁1041的下端与支撑底座101固定连接,上端与后横梁1043的左端固定连接,后右竖梁1042的下端与支撑底座101固定连接,上端与后横梁1043的右端固定连接,后横梁上固定连接有锁紧座207。
40.本发明安装时:将无人机固定架201固定在无人机机尾腹部,此时支撑板202处于回收的状态,转轴a2031位于轴孔a2021的前端,销轴b2032位于回收定位槽2041的顶端,在左扭簧2061、右扭簧2062的弹力作用下,支撑板202的下端面未漏出底板的下端面;将锁紧座207安装到发射架后支撑架的中间位置。
41.本发明使用时:火箭助推发射无人机前,无人机通过发射架1进行支撑,发射架1上的前左支撑件102、前右支撑件103对无人机左右两侧的机翼进行支撑,后支撑架上的锁紧座207与固定装置2配合对无人机机尾腹部进行支撑,支撑时,手动按压压脚2024,将支撑板202从左内挡板2013与右内挡板2014之间旋出,销轴2033从销轴容纳口20152内下移,支撑板上的销轴2033与锁紧座207的销轴限位卡槽2071插接固定,同时,销轴b2032从回收定位槽2041移动至伸出定位卡槽2042中卡紧,此时,转轴a2031抵在轴孔a2021的后端,由于销轴2033与锁紧座207的插接点是无人机的支撑点,在无人机重力作用下,销轴2033与锁紧座207的销轴限位卡槽2071卡紧,销轴b2032在伸出定位卡槽2042中卡紧,保证了无人机的稳定支撑;火箭点火助推发射无人机时,无人机起飞,在前向的推力作用下,销轴2033沿着销轴限位卡槽2071的斜面20711脱出,支撑板202的后端没有了支撑力,销轴b2032在左扭簧2061、右扭簧2062的弹力作用下迅速从伸出定位卡槽2042中脱出并回到回收定位槽2041中,带动支撑板202穿过支撑板凹槽20151收回到左挡板2011与右挡板2012之间,销轴2033收回到销轴容纳口20152中,压脚2024收回到压脚容纳口20153中,在此过程中转轴a2031回到轴孔a2021的前端,在左扭簧2061、右扭簧2062的弹力作用下,支撑板202、销轴2033、压脚2024的下端面均未漏出底板2015的下端面,支撑板回到初始的回收状态,以确保不会增加无人机飞行时的阻力,也不会增大雷达反射面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