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4111发布日期:2022-02-12 11:3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防摔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无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虽无人机运行稳定,但目前无人机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不具有全面的防护结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也会有类似断电等突发状况产生,导致无人机坠落,损失严重,致使测绘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成本增加。因此,设计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在无人机坠落时,对无人机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从而达到防摔的目的,避免无人机损坏,保证测绘工作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一种无人机防摔装置防护结构过少,防摔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采用多处保护结构,对螺旋桨和摄像机进行重点保护,避免无人机坠落后,摄像机损坏造成的巨大损失,提升防摔效果,从而达到全方位对无人机进行防摔保护的技术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4.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安装在无人机上,用于保护无人机的摄像机和螺旋桨,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包括:第一弹簧、第一保护架、第二弹簧、第一防护杆、第二防护杆、第二保护架、支杆、限位杆、第三弹簧、支撑杆和弹片;四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同时与所述无人机相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一弹簧围绕在所述摄像机的外侧;所述第一保护架绕设在所述摄像机的外侧,且所述第一保护架同时与四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垂直于所述第一弹簧,三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护架的三个内壁相连接,且三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摄像机的三个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杆呈u型,所述第一防护杆位于所述摄像机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护架相对的两个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杆呈u型,所述第二防护杆垂直于所述第一防护杆,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杆与所述第一防护杆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护架的另外两个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架绕设在所述螺旋桨的外侧,所述第二保护架与所述无人机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保护架的宽度大于所述螺旋桨的高度;四个所述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无人机相连接;所述限位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杆的直径,四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四个所述第三弹簧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四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支杆相贴合;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限位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弹片呈弧形,所述弹片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下方,且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相连接。
5.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位于所述螺旋桨的上方,所述防护网嵌入所述第二保护架内,且所述防护网与所述第二保护架相连接。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无人机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支杆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第一铰接座相贴合;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螺栓的外侧,且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铰接座相贴合。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组所述支杆之间的夹角可在0
°
至95
°
之间调节。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所述第一保护垫为弹性体,两个所述第一保护垫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片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二保护垫套装在所述第二保护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二保护垫与所述第二保护架相连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垫为橡胶垫;所述第二保护垫为橡胶垫。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多处保护结构,对螺旋桨和摄像机进行重点保护,避免无人机坠落后,摄像机损坏造成的巨大损失,提升防摔效果,从而达到全方位对无人机进行防摔保护的技术效果。第二保护架对螺旋桨进行保护,避免无人机坠落,螺旋桨直接与地面发生碰撞,导致转轴弯曲,无人机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产生;同时可避免坠落的无人机轨迹无法预测,螺旋桨伤人的情况产生。弹片和第三弹簧减震缓冲,减少无人机坠落时,底部受到的冲击,同时对无人机进行支撑,避免摄像机直接与地面接触,达到防摔的目的。通过第一弹簧连接第一保护架,并连接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以对第一保护架进行支撑,第二弹簧对第一保护架起扶持作用,确保第一保护架在不同方位被撞击时,都有活动的空间,吸收振动,避免作用力作用在摄像机上,从而实现对摄像机的保护作用,达到防摔的目的,以保证测绘工作进行的连续性。而且,本结构精简有效,体积重量较小,不会对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产生影响,以保证无人机原有的飞行能力,确保测绘工作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的正剖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的正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的俯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7.8、螺旋桨;9、摄像机;10、第一弹簧;12、第一保护架;14、第二弹簧;16、第一防护杆;18、第二防护杆;20、第二保护架;22、支杆;24、限位杆;26、第三弹簧;28、支撑杆;30、弹片;32、防护网;34、第一铰接座;36、第二铰接座;38、螺栓;40、螺母;42、第一保护垫;44、第二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19.实施例1
20.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安装在无人机上,用于保护无人机的摄像机9和螺旋桨8,如图1-4所示,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包括:第一弹簧10、第一保护架12、第二弹簧14、第一防护杆16、第二防护杆18、第二保护架20、支杆22、限位杆24、第三弹簧26、支撑杆28和弹片30;四个第一弹簧10的一端同时与无人机相连接,且四个第一弹簧10围绕在摄像机9的外侧;第一保护架12绕设在摄像机9的外侧,且第一保护架12同时与四个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弹簧14垂直于第一弹簧10,三个第二弹簧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架12的三个内壁相连接,且三个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分别与摄像机9的三个侧壁相连接;第一防护杆16呈u型,第一防护杆16位于摄像机9的下方,且第一防护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架12相对的两个侧壁相连接;第二防护杆18呈u型,第二防护杆18垂直于第一防护杆16,两个第二防护杆18与第一防护杆16交叉设置,且两个第二防护杆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架12的另外两个侧壁相连接;第二保护架20绕设在螺旋桨8的外侧,第二保护架20与无人机相连接,且第二保护架20的宽度大于螺旋桨8的高度;四个支杆22的一端同时与无人机相连接;限位杆24的直径小于支杆22的直径,四个限位杆24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支杆2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弹簧26的长度大于限位杆24的长度,四个第三弹簧26分别套装在四个限位杆24的外侧,四个第三弹簧26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支杆22相贴合;支撑杆28垂直于限位杆24,两个支撑杆28平行设置,且两个支撑杆28分别与四个第三弹簧26的另一端相连接;弹片30呈弧形,弹片30沿支撑杆28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撑杆28的下方,且两个弹片30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8相连接。
21.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防护网32;通过使防护网32位于螺旋桨8的上方,防护网32嵌入第二保护架20内,且防护网32与第二保护架20相连接,以避免场地内的防尘网与螺旋桨8发生缠绕,使无人机无法飞行,导致无人机跌落的情况产生,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达到防摔的目的。
22.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第一铰接座34、第二铰接座36、螺栓38和螺母40;通过将第一铰接座34与无人机相连接,以将第一铰接座34固定在无人机上;通过将第二铰接座36与支杆22相连接,且第二铰接座36与第一铰接座34相贴合,以将第二铰接座36固定在支杆22上;通过使螺栓38依次穿过第一铰接座34和第二铰接座36,以使第二铰接座36与第一转动连接,从而使支杆22与无人机转动连接,便于调整支杆22对无人机的支撑角度,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通过将螺母40套装在螺栓38的外侧,且螺母40与第二铰接座36相贴合,以将第二铰接座36压紧,从而将支杆22的倾角固定,提升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避免无人机因翻转、倾倒而损坏,达到保护无人机的目的。
23.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通过使两组支杆22之间的夹角可在0
°
至95
°
之间调节,张角越大,无人机降落越稳定,但摄像机9距离地面较近,容易受到冲击;使用时可根据不同地形情况对张角进行调节,以使保护效果和稳定性最佳。
24.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第一保护垫42和第二保护垫44;通过使第一保护垫42为弹性体,两个第一保护垫42分别与两个弹片30的底面相连接,无
人机正常降落,或弹片30与地面接触时,起缓冲作用;通过使第二保护垫44为弹性体,第二保护垫44套装在第二保护架20的外侧,且第二保护垫44与第二保护架20相连接,当无人机坠落,对第二保护架20进行保护,起缓冲减震的作用,以延长第二保护架20的使用年限。
25.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通过使第一保护垫42为橡胶垫,第二保护垫44为橡胶垫,耐磨性和防滑性都较好,可防止弹片30和第二保护架20与地面发生摩擦,其保护作用。
26.本实施例试应用在某测绘场地,由于无人机发生坠落的情况较少,故采用在高处使无人机自由落体坠落的方式,对结构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在一层楼高的高度对无人机的防摔能力进行测试,测试三次,三次测试落地时,第二保护架20和弹片30同时接触地面,由于支杆22未损坏,第一保护架12和摄像机9未与地面接触,摄像机9完好,且第二保护架20未损坏,螺旋桨8完好,三次实验后,无人机可正常工作,摄像机9可正常拍摄。因此,无人机在3米左右高度坠落时,该结构可为无人机提供有力的防摔保护,相比于无防摔结构,损坏率减小45%左右。
27.实施例2
28.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安装在无人机上,用于保护无人机的摄像机9和螺旋桨8,如图1-4所示,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包括:第一弹簧10、第一保护架12、第二弹簧14、第一防护杆16、第二防护杆18、第二保护架20、支杆22、限位杆24、第三弹簧26、支撑杆28和弹片30;四个第一弹簧10的一端同时与无人机相连接,且四个第一弹簧10围绕在摄像机9的外侧;第一保护架12绕设在摄像机9的外侧,且第一保护架12同时与四个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弹簧14垂直于第一弹簧10,三个第二弹簧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架12的三个内壁相连接,且三个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分别与摄像机9的三个侧壁相连接;第一防护杆16呈u型,第一防护杆16位于摄像机9的下方,且第一防护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架12相对的两个侧壁相连接;第二防护杆18呈u型,第二防护杆18垂直于第一防护杆16,两个第二防护杆18与第一防护杆16交叉设置,且两个第二防护杆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保护架12的另外两个侧壁相连接;第二保护架20绕设在螺旋桨8的外侧,第二保护架20与无人机相连接,且第二保护架20的宽度大于螺旋桨8的高度;四个支杆22的一端同时与无人机相连接;限位杆24的直径小于支杆22的直径,四个限位杆24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支杆2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弹簧26的长度大于限位杆24的长度,四个第三弹簧26分别套装在四个限位杆24的外侧,四个第三弹簧26的一端分别与四个支杆22相贴合;支撑杆28垂直于限位杆24,两个支撑杆28平行设置,且两个支撑杆28分别与四个第三弹簧26的另一端相连接;弹片30呈弧形,弹片30沿支撑杆28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撑杆28的下方,且两个弹片30分别与两个支撑杆28相连接。
29.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防护网32;通过使防护网32位于螺旋桨8的上方,防护网32嵌入第二保护架20内,且防护网32与第二保护架20相连接,以避免场地内的防尘网与螺旋桨8发生缠绕,使无人机无法飞行,导致无人机跌落的情况产生,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达到防摔的目的。
30.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第一铰接座34、第二铰接座36、螺栓38和螺母40;通过将第一铰接座34与无人机相连接,以将第一铰接座34固定在无人机上;通过将第二铰接座36与支杆22相连接,且第二铰接座36与第一铰接座34相贴合,以将第二铰接座36固定在支杆22上;通过使螺栓38依次穿过第一铰接座34和第二铰接座36,以
使第二铰接座36与第一转动连接,从而使支杆22与无人机转动连接,便于调整支杆22对无人机的支撑角度,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通过将螺母40套装在螺栓38的外侧,且螺母40与第二铰接座36相贴合,以将第二铰接座36压紧,从而将支杆22的倾角固定,提升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避免无人机因翻转、倾倒而损坏,达到保护无人机的目的。
31.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通过使两组支杆22之间的夹角可在0
°
至95
°
之间调节,张角越大,无人机降落越稳定,但摄像机9距离地面较近,容易受到冲击;使用时可根据不同地形情况对张角进行调节,以使保护效果和稳定性最佳。
32.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摔结构还包括:第一保护垫42和第二保护垫44;通过使第一保护垫42为弹性体,两个第一保护垫42分别与两个弹片30的底面相连接,无人机正常降落,或弹片30与地面接触时,起缓冲作用;通过使第二保护垫44为弹性体,第二保护垫44套装在第二保护架20的外侧,且第二保护垫44与第二保护架20相连接,当无人机坠落,对第二保护架20进行保护,起缓冲减震的作用,以延长第二保护架20的使用年限。
33.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通过使第一保护垫42为橡胶垫,第二保护垫44为橡胶垫,耐磨性和防滑性都较好,可防止弹片30和第二保护架20与地面发生摩擦,其保护作用。
34.本实施例试应用在某测绘场地,在三层楼高的高度对无人机的防摔能力进行测试,测试三次,由于无人机重心偏下,三次测试落地时,弹片30接触地面,接触后,无人机弹起,第二保护架20与地面接触,支杆22倾斜,位置稍有变化,支杆22张角变大,当第一保护架12和摄像机9依旧未与地面接触,摄像机9完好,且第二保护架20未损坏,螺旋桨8完好,三次实验后,无人机可正常工作,摄像机9可正常拍摄。当无人机在10米左右高度坠落时,该结构也可对无人机进行保护。当无人机飞行高度增高时,应减小两组支杆22之间的夹角,使夹角在35
°
以内,从而防止支杆22倾斜,避免摄像机9受到撞击,以提升防摔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