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9924发布日期:2021-11-25 13:0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测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2.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选取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并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使用。测绘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很多,目前比较常用且高效的测量方式是使用无人机进行测绘采集。
3.授权公告号为cn213200138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有测绘数据采集装置,测绘数据采集装置上固定设置有旋翼,下盖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橡胶垫。在使用时,通过旋翼带动起飞后由测绘数据采集装置进行采集,然后再降落时通过支撑脚进行支撑,位于支撑脚底部的橡胶垫用于缓冲。
4.但是上述结构中发明人认为,橡胶垫的缓冲变形较小,缓冲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支撑脚的缓冲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
6.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测绘数据采集装置和下盖体,下盖体固定在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下表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侧壁安装有旋翼,所述下盖体对称的两侧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下盖体上固定设置有耳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耳板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耳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支撑脚上,并且扭簧作用于支撑脚上的作用力用于驱使支撑脚远离于转轴的一端向下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下盖体上安装耳板,耳板上转动连接转轴,转轴安装在支撑脚的一端,在下降时,支撑脚远离于转轴的一端与地面接触,支撑脚相对于耳板向上转动,进而使扭簧的弹力增加,扭簧弹力增加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在支撑脚可转动的情况下,使支撑脚能够有较大的转动空间,进而提高了缓冲的能力。
9.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摩擦垫,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用于对摩擦垫进行挤压的压片,所述压片滑动配合在转轴上,所述支撑脚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垫夹在压片和耳板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上套设摩擦垫,当压片对摩擦垫进行挤压时,压片与转轴同时转动,一方面能够配合扭簧同时进行缓冲,另一方面能够在缓冲结束后,限制扭簧的快速回弹。
11.优选的,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螺母与压片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接在螺母上,另一端抵接在压片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螺纹连接在转轴上,进而螺母能够调节与压片之间的弹簧压力,使压片作用在摩擦垫上的压片进行调节,使摩擦垫处于较合适的缓冲状态。
13.优选的,所述螺母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平行于转轴,所述耳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在导向孔内,所述支撑脚向下转动时,螺母向靠近于耳板的方向移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上固定导向杆,导向杆插入导向孔内,进而当转轴转动时,螺母相对于转轴转动,同时支撑脚向下时,螺母靠近于耳板使摩擦垫所产生的摩擦力增加,进一步限制扭簧的回弹。
15.优选的,所述下盖体同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脚,两个支撑脚固定在同一个转轴上,并且支撑脚远离于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底板,位于下盖体同一侧的两个支撑脚固定在同一个底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脚连接在同一个底板上,使同一侧的支撑脚同步缓冲,进而能够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侧壁上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压片上设置有伸向导向槽内部的凸起。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片上设置凸起,凸起伸到导向槽的内部,从而压片在凸起和导向槽的配合下只能相对于转轴滑动,使转轴可带动压片转动,进而对摩擦垫产生摩擦力。
19.优选的,所述测绘数据采集装置固定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插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连接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旋翼。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的一端与连接套可拆卸连接,进而在不使用时,可将旋翼通过安装杆从连接套上取下,方便携带。
21.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沿着连接套的轴线延伸至连接套远离于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一端,所述安装杆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缺口对应的卡柱,所述安装杆上套设有螺纹压套,所述螺纹压套螺纹连接在连接套上并抵接卡柱至缺口的底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侧壁设置的卡柱能够在安装杆插入到连接套内时卡入到缺口内,同时螺纹压套螺纹连接在连接套上时,螺纹压套抵接卡柱至缺口的底部,使安装杆与连接套的连接比较牢固。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撑脚的一端,支撑脚远离于转轴的一端与地面接触时,支撑脚相对于耳板向上转动,进而使扭簧的弹力增加,扭簧弹力增加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在支撑脚可转动的情况下,使支撑脚能够有较大的转动空间,进而提高了缓冲的能力;
25.2.通过压片对摩擦垫进行挤压,压片与转轴同时转动,一方面能够配合扭簧同时进行缓冲,另一方面能够在缓冲结束后,限制扭簧的快速回弹;
26.3.通过安装杆的一端与连接套可拆卸连接,进而在不使用时,可将旋翼通过安装杆从连接套上取下,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安装杆的安装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体;2、下盖体;3、测绘数据采集装置;4、旋翼;41、电机;5、安装杆;51、连接套;52、缺口;53、卡柱;54、螺纹压套;6、支撑脚;61、底板;7、转轴;8、耳板;9、扭簧;10、摩擦垫;11、压片;12、凸起;13、导向槽;14、螺母;15、弹簧;16、导向杆;17、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实时测绘数据采集系统,参考图1,包括上盖体1和下盖体2,上盖体1和下盖体2均为半球形,上盖体1位于下盖体2的上方,并且上盖体1与下盖体2间隔设置,上盖体1与上盖体1呈球形面的部分相背设置,位于上盖体1和下盖体2之间设置有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与上盖体1和下盖体2均固定连接。在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的侧壁上对应安装有多个旋翼4,旋翼4连接有电机41,电机41用于带动旋翼4转动,位于电机4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杆5,安装杆5远离于电机41的一端用于安装到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上。在下盖体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脚6,支撑脚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下盖体2上,另一端设置有底板61,底板61用于支撑在地面上。
33.参考图1和图2,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套51,连接套51的轴线与安装杆5的轴线重合,连接套51的一端固定在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上,另一端用于插接安装杆5,位于连接套5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缺口52,两个缺口52对称设置,缺口52沿着连接套51的轴线方向延伸到连接套51远离于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的一端。在安装杆5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卡柱53,卡柱53有两个,并且在安装杆5的端部插入到连接套51内时,卡柱53与缺口52正对设置,卡柱53沿着连接套51的长度方向滑至缺口52的底部。在安装杆5上套设有螺纹压套54,卡柱53从缺口52的位置伸出连接套51,螺纹压套54螺纹连接在连接套51远离于测绘数据采集装置3的一端,并且随着螺纹压套54的移动使螺纹压套54对卡柱53进行抵接,进而卡柱53在螺纹压套54和缺口52之间夹紧,使安装杆5固定在连接套51上。当螺纹压套54从连接套51上取下时,安装杆5能够比较方便地从连接套51上拔出,方便对旋翼4分开存放。
34.参考图1和图3,在下盖体2的对称的两侧对称设置支撑脚6,并且在下盖体2的每一侧均有两个,位于下盖体2同一侧的两个支撑脚6连接在一个底板61的上表面,支撑脚6远离于底板61的一端连接有转轴7,转轴7与支撑脚6固定连接。位于下盖体2上与每个支撑脚6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耳板8,转轴7垂直于耳板8设置,转轴7贯穿于耳板8并与耳板8转动连接。位于转轴7上套设置有扭簧9,扭簧9的一端抵接在耳板8上,另一端抵接在支撑脚6上,从而在扭簧9的作用力下能够使支撑脚6远离于转轴7的一端向下转动,进而在进行缓冲时,支撑脚6相对于耳板8向上转动,使扭簧9发生形变,从而支撑脚6能够发生较大的转动以提高缓冲的能力。
35.参考图3,在转轴7上套设有摩擦垫10,摩擦垫10贴着耳板8的表面设置,位于转轴7上设置有压片11,并且压片11的中部设置有凸起12,位于转轴7的侧壁上沿着转轴7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3,凸起12插入到导向槽13内,进而能够使转轴7转动时能够带动压片11
转动,位于转轴7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14,螺母14与压片11之间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抵接在螺母14上,另一端抵接在压片11上,进而弹簧15作用在压片11的作用力用于使压片11对摩擦垫10进行挤压,从而在转轴7转动时,转轴7能够带动压片11转动,压片11与摩擦垫10或者摩擦垫10与耳板8之间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力,使支撑脚6的缓冲作用更好。同时摩擦垫10产生的内热能够抵消动能,也减少扭簧9缓冲后发生快速地回弹。
36.参考图3,螺母14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导向杆16,导向杆16平行于转轴7设置,位于耳板8上开设有导向孔17,导向杆16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导向孔17内,使螺母14不能够转动,当支撑脚6向下转动时,转轴7相对于螺母14转动,并且使螺母14向靠近于耳板8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摩擦垫10产生的摩擦力更大,进一步降低扭簧9可能产生的快速回弹,同时当支撑脚6向下转动时,螺母14向远离于耳板8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摩擦垫10所产生的摩擦力是减小的过程,而扭簧9发产生的作用力是增大的过程,从而对缓冲过程中能够保持较稳定的缓冲效果。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