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9600发布日期:2022-06-02 01:1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航空驾驶员座椅的侧杆扶手需具备多个角度的调节功能,以适应驾驶员不同体位的飞行操纵的需求,从而为航空驾驶员提供舒适地操作体验。
3.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158937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装置,该扶手装置具有角度调节功能、抽拉功能,可用于民航客机、运输机、直升机的驾驶员座椅、操作员座椅、乘员座椅,可以适应不同体型乘员的乘坐需要,为乘员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扶手外侧骨架的凸台位置、内侧骨架的凸台位置、棘轮棘爪的棘齿数量和角度,实现不同角度的调节功能。所有零部件均可通过机械加工方式生产,经济性好,结构合理,功能操作简单,工作可靠,重量轻,强度高,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航空座椅,易于推广应用,当此类结构通过实现外侧骨架、内侧骨架及扶手上盖相对连接杆的旋转,以实现扶手相对座椅的角度调节,无法实现扶手上盖相对外侧骨架和内侧骨架的进一步旋转。
4.因此,亟需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仅能实现扶手相对座椅的角度调节,无法实现扶手上盖相对外侧骨架和内侧骨架的进一步地角度旋转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仅能实现扶手相对座椅的角度调节,无法实现扶手上盖相对外侧骨架和内侧骨架的进一步地角度旋转调节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7.扶手支架;
8.支臂组件,包括支撑臂和第一驱动部,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扶手支架铰接,所述第一驱动部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扶手支架相铰接、活动端与所述支撑臂相铰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臂绕其与所述扶手支架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线转动;
9.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和第二驱动部,所述面板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部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臂相铰接、活动部与所述面板相铰接,用于驱动所述面板绕其与所述支撑臂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线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且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滑动套杆、第一螺杆及限位杆,所述滑动套杆的一端与所述扶手支架铰接,所述滑动套杆沿所述第一转动孔的轴
线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动套杆的外壁开设有贯穿所述滑动套杆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转动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限位杆插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且其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容纳槽相对的两侧壁。
11.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滚动轮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
12.进一步的,所述支臂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一滚动轮均传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面板沿其设置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滑块、至少一个转动杆及第二螺杆,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一一对应设置,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导向还开设有贯穿所述滑块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臂、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二螺杆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
14.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驱动部还包括第二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螺杆。
15.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和所述第二滚动轮均传动连接。
16.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面板的上方,且其周向侧壁形成有一圈边框,所述边框相对所述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边框还开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的转动轨迹上。
1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臂,并相对所述第三缺口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支臂组件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臂、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扶手支架。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扶手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座椅本体,用于对扶手其支撑作用,支撑臂铰接于扶手支架,且第一驱动部的固定端铰接于扶手支架、活动端铰接于支撑臂,用于实现支撑臂绕其与扶手支架的铰接处转轴转动,以实现扶手相对扶手支架的角度调节,同时面板铰接于支撑臂,且第二驱动部的固定端铰接于支撑臂、活动端铰接于面板,用于实现面板绕其与支撑臂的铰接处转轴转动,以进一步实现扶手相对扶手支架的角度调节,从而实现扶手的二级调节,以适应驾驶员不同体位的飞行操纵的需求。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内部扶手支
架、支臂组件及面板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内部扶手支架、支臂组件及面板组件连接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座椅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扶手支架1、支臂组件2及面板组件3,支臂组件2包括支撑臂21和第一驱动部22,支撑臂21的一端与扶手支架1铰接,第一驱动部22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第一驱动部22的固定端与扶手支架1相铰接、活动端与支撑臂21相铰接,用于驱动支撑臂21绕其与扶手支架1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线转动,面板组件3包括面板31和第二驱动部32,面板31与支撑臂21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驱动部32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第二驱动部32的固定端与支撑臂21相铰接、活动部与面板31相铰接,用于驱动面板31绕其与支撑臂21的铰接处的转动轴线转动。
27.可以理解,扶手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座椅本体,用于对扶手其支撑作用,支撑臂21铰接于扶手支架1,且第一驱动部22的固定端铰接于扶手支架1、活动端铰接于支撑臂21,用于实现支撑臂21绕其与扶手支架1的铰接处转轴转动,以实现扶手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同时面板31铰接于支撑臂21,且第二驱动部32的固定端铰接于支撑臂21、活动端铰接于面板31,用于实现面板31绕其与支撑臂21的铰接处转轴转动,以进一步实现扶手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从而实现扶手的二级调节,以适应驾驶员不同体位的飞行操纵的需求。
28.如图1所示,本装置还包括壳体组件4,壳体组件4包括连接于面板31上方的盖板41、连接于面板31下方的第一壳体42和第二壳体43。
29.其中,盖板41可拆卸连接于面板31的上方,且其周向侧壁形成有一圈边框,第一壳体42可拆卸连接于支撑臂21,第二壳体43可拆卸连接于面板31,并与第一壳体42间隔设置,盖板41、第一壳体42及第二壳体43共同合围形成用于包裹支臂组件2和面板组件3的结构,用于对扶手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
30.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部22包括铰接于扶手支架1的滑动套杆221、螺纹连接于滑动套杆221的第一螺杆222、连接于滑动套杆221的限位杆223、转动连接于面板31的第一滚动轮224、及传动连接于第一螺杆222和第一滚动轮224的第一传动部225。
31.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支撑臂2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且支撑臂21的另一端的外壁开设有与容纳槽相连通的第一转动孔,滑动套杆221的一端与扶手支架1铰接,滑动套杆221沿第一转动孔的轴线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滑动套杆221的外壁开设有贯穿滑动套杆221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一螺纹孔相连通,第一螺杆222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动孔,并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
32.可以理解,本装置中将滑动套杆221铰接于扶手支架1,第一螺杆222铰接于支撑臂
21,且第一螺杆222经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滑动套杆221,通过第一螺杆222绕自身轴线的转动,配合螺纹连接的方式,第一螺杆222和滑动套杆221形成类似滚珠丝杆螺母副的结构,以驱动第一螺杆222相对滑动套杆221沿其轴线滑动并伸长,从而实现支撑臂21绕其与扶手支架1的铰接处的转轴转动,以实现支撑臂21相对座椅的角度调节。
33.其中,如图2所示,滑动套杆221的外壁开设有贯穿滑动套杆221的第一滑槽,限位杆223插设于第一滑槽,且其两端分别铰接于容纳槽相对的两侧壁。
34.可以理解,第一滑槽和限位杆223的滑动配合,用于对滑动套杆221的滑动起导向作用,同时限制滑动套杆221绕其轴线的自转。
35.其中,如图2所示,面板31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滚动轮224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并传动连接于第一螺杆222。
36.可以理解,第一滚动轮224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上,并与第一螺杆222传动连接,用于方便使用者通过直接在面板31上用手拨动第一滚动轮224旋转来实现第一螺杆222的旋转,从而实现支撑臂21相对座椅的角度快速方便的调节。
37.进一步地,本装置中第一滚动轮224还可以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的驱动结构进行替代,使用者通过触碰开关驱动电机的转轴转动,通过减速器与第一螺杆222相连接,实现支撑臂21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此处电机和减速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38.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传动部225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并与第一螺杆222和第一滚动轮224均传动连接。
39.可以理解,第一螺杆222和第一滚动轮224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运动的第一传动部225,这样可以配合座椅扶手的形状和结构,将第一滚动轮224设置于驾驶员方便调节的位置。
40.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第一螺杆222和第一滚动轮224分别设置于面板31的两侧,第一传动部225包括第一转轴2251、两个第一锥齿轮2252及两个第二锥齿轮2253,第一转轴2251垂直于面板31的设置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面板31,两个第一锥齿轮2252分别套设于第一转轴2251,并分别设置于第一转轴2251的两端,两个第二锥齿轮2253分别连接于第一螺杆222和第一滚动轮224,并分别与设置于第一转轴2251两端的第一锥齿轮2252相啮合,用于实现运动的传动,从而实现将第一滚动轮224设置于驾驶员方便操作调节的位置,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
4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臂组件2还包括弹性部23,弹性部23的一端铰接于支撑臂21、另一端铰接于扶手支架1。
42.可以理解,弹性部23沿第一螺杆222的轴线方向设置,用于对支撑臂21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起缓冲作用,具体的,本装置中弹性部23为气弹簧,此处还可以由其他弹性结构进行替代,气弹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43.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部32包括活动连接于面板31的滑块321、至少一个与滑块321铰接的转动杆322、螺纹连接于滑块321的第二螺杆323、转动连接于面板31的第二滚动轮324以及传动连接于第二螺杆323和第二滚动轮324的第二传动部325。
44.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面板31设置于支撑臂21的上方,且面板31的中部与支撑臂21的另一端铰接,面板31沿其设置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槽311,滑块321与第二滑槽
311一一对应设置,并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311,滑块321沿第二滑槽311的导向还开设有贯穿滑块321的第二螺纹孔,转动杆322的一端铰接于支撑臂21、另一端铰接于滑块321,第二螺杆32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
45.可以理解,第二滑槽311和滑块321的配合设置,且至少一个传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滑块321、另一端铰接于支撑臂21的另一端,通过滑块321沿第二滑槽311的导向滑动,实现面板31绕其与支撑臂21铰接处转轴转动,同时第二螺杆323和滑块321螺纹连接组成类似滚珠丝杆螺母副的结构,第二螺杆323绕其轴线转动,带动滑块321沿第二滑槽311的导向滑动。
46.具体的,如图3及图5所示,本装置中面板31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设置导向块,并沿面板31的设置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311,滑块321滑动嵌设于第二滑槽311,且第二驱动部32中传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支撑臂21、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滑块321的两侧。
47.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本装置中面板组件3还包括第二转轴33和连接杆34,第二转轴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臂21,连接杆34的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一转轴2251、另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二转轴33,且两个传动杆的一端均铰接于第二转轴33的另一端,用于形成支撑和连接转动杆322的结构,从而实现面板31绕其与支撑臂21的铰接处转轴转动。
48.其中,如图5所示,面板31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滚动轮324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并传动连接于第二螺杆323。
49.可以理解,第二滚动轮324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上,并与第二螺杆323传动连接,用于方便使用者通过直接在面板31上用手拨动第二滚动轮324旋转来实现第二螺杆323的旋转,从而实现面板31相对支撑臂21的角度快速方便的调节。
50.进一步地,本装置中第二滚动轮324还可以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的驱动结构进行替代,使用者通过触碰开关驱动电机的转轴转动,通过减速器与第二螺杆323相连接,实现支撑臂21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此处电机和减速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51.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传动部325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并与第二螺杆323和第二滚动轮324均传动连接。
52.可以理解,第二螺杆323和第二滚动轮324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运动的第二传动部325,这样可以配合座椅扶手的形状和结构,将第二滚动轮324设置于驾驶员方便调节的位置。
53.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滚动轮324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二螺杆323的转动轴线设置于远离扶手支架1的最远端,并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面板31,本装置中第二传动部325包括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第三锥齿轮转动套设于第二滚动轮324的转轴,第四锥齿轮套设于第二螺杆323,并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用于实现运动的传递。
54.进一步地,本装置中第一滚动轮224和第二滚动轮324均为表面设有滚花的滚轮,用于方便驾驶员进行手操,此处滚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额常规设置,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55.更进一步地,边框相对第一滚动轮224和第二滚动轮324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和第
二缺口,边框还开设有第三缺口,第三缺口设置于扶手支架1的转动轨迹上,同时,第一壳体42相对第三缺口开设有转动槽,用于防止盖板41和第一壳体42的设置对支撑臂21和面板31的转动造成干涉。
5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扶手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座椅本体,用于对扶手其支撑作用,支撑臂21铰接于扶手支架1,且第一驱动部22的固定端铰接于扶手支架1、活动端铰接于支撑臂21,用于实现支撑臂21绕其与扶手支架1的铰接处转轴转动,以实现扶手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同时面板31铰接于支撑臂21,且第二驱动部32的固定端铰接于支撑臂21、活动端铰接于面板31,用于实现面板31绕其与支撑臂21的铰接处转轴转动,以进一步实现扶手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从而实现扶手的二级调节,以适应驾驶员不同体位的飞行操纵的需求。
57.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用手拨动第一滚动轮224,第一滚动轮224经第一锥齿轮2252和第二锥齿轮2253的传递,带动第一螺杆222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螺杆222和滑动套管的螺纹配合,实现滑动套管相对第一螺杆222沿第一螺杆222的轴向伸长或收缩,从而实现支撑臂21相对扶手支架1的角度调节。
58.进一步地,使用者用手拨动第二滚动轮324,第二滚动轮324经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传递,带动第二螺杆323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螺杆323和滑块321螺纹配合连接,带动滑块321沿第二滑槽311的导向滑动,以驱动面板31绕其与支撑臂21铰接处转轴转动,从而实现面板31相对支撑臂21的角度调节。
59.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通过分别拨动第一滚动轮224和第二滚动轮324,快速方便地实现支撑臂21相对扶手支架1的一级角度调节,以及实现面板31相对支撑臂21的进一步地角度调节,从而适应驾驶员不同体位的飞行操纵的需求。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