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8220发布日期:2022-09-24 01: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上的共轴双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飞行器中,共轴双桨系统的两支桨一支为正桨、一支为反桨,两支桨的转动方向向相反,所以两支桨转动时产生的拉力方向相同,同时由于两支桨的转动方向相反,对机身产生的扭力方向相反,可以有效的抵消螺旋桨对机身的扭力,同时回避了陀螺效应,这是共轴双桨飞行器的优势所在,基于这一优势,共轴双桨在飞行器上目前有有很多的应用,目前的共轴双桨系统一般采用双动力分别驱动两支桨的方式,或采用单动力驱动再通过固定减速比分别驱动两套螺旋桨的方式,采用双动力的话驱动方式存在驱动装置重量大的明显缺陷,目前的采用单动力驱动再通过固定减速比分别驱动两支螺旋桨的方式需要采集调节两支桨的转速,其驱动逻辑复杂,控制不好的话两支桨不能很好的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共轴双桨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包括第一桨、第二桨,第一桨、第二桨中一个为正桨、一个为反桨,在转动时,两支桨的转动方向相反,还包括安装座,行星机构的齿圈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在行星机构的齿圈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第二桨固定连接在第二轴上,第一轴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之间固定连接,行星架连接输入轴;第一轴、第二轴均与太阳轮同轴,第一轴从第二轴中穿过,第一桨固定连接在第一轴上。
5.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座上安装有轴承a,齿圈通过轴承a与安装座转动连接。
6.进一步的;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安装有轴承b,第一轴与轴承b的内圈之间紧配合,第二轴与轴承b的外圈之间紧配合。
7.进一步的;在第二桨上部的第二轴上旋接有第二压紧螺母,在轴承b上部的第一轴上套设有隔套,隔套压在轴承b的内圈上,第一桨上部的第一轴上旋接有第二压紧螺母。
8.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座位于齿圈之外,轴承a的外圈与安装座之间紧配合、内圈与齿圈之间紧配合。
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系统采用了成熟的行星机构,行星机构的三个基本元件都不固定,第一轴、第二轴转动时分别驱动正反两支螺旋桨,依靠两支桨的阻力通过行星机构实现各自力矩的平衡分配,实现降低整体系统的最小反扭力矩,自适应转速调整,在不增加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的前提下,简化控制和驱动机构,且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从行星架输入,可以实现大功率输入、实现较大的转矩,可应用于大载荷飞机,本系统利用第一轴、第二轴分别位于行星轮外、行星轮内,动力从行星架上输入,通过行星轮的自
转公转分别驱动太阳轮、齿圈,驱动级数少,效率高。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的示意图。
11.图2是图1的一个剖面上的示意图。
12.图3是行星机构与第一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4.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第一桨;2:第二桨;3:第一轴;4:第一螺母;5:第二螺母;6:安装座;7:输入轴;8:第二轴;9:行星架;10:齿圈;11:轴承a;12:轴承b;13:隔套;14:太阳轮。
15.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行星机构采用三个行星轮,动力从输入轴7输入,输入轴7与行星架9之间固定连接,即行星架连接动力输入,齿圈10通过轴承a转动连接在安装座6内,安装座采用轴承座即可,第二轴8与齿圈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轴3与太阳轮14之间固定连接。本申请中的太阳轮、行星轮均为齿轮。
16.第一轴3从第二轴8中穿过,第一轴3与第二轴8之间具有轴承b12,轴承b上具有隔套13,隔套13压在轴承b的内圈上,第一桨1为正桨,第一桨套设在第一轴上后通过第一螺母压紧。
17.第二桨2为反桨,第二桨2与第一桨1转动方向相同时,产生的拉力方向与第一桨相反,第二桨与第一桨转动方向相反时,产生的拉力方向与第一桨相同,因为第一轴、第二轴连接的行星机构转动件在驱动力的作用下转动方向相反,所以第一桨与第二桨转动方向相反,产生的拉力方向相同,并能相互抵消反扭矩,第二桨2套设到第二轴上后通过第二螺母5压紧。
18.本系统中,齿圈通过轴承a安装在安装座内,安装座固定,由于行星机构的三个基本元件都不受约束,所以形成了没有固定减速比的自适应驱动系统,当一支桨转速大时,其产生的阻力也就越大,通过行星机构对另一支桨产生的反向力矩也就越大,驱动另一支桨转速增加,同时另一支桨产生对转速快的桨产生反向作用,使两支桨转动时均向阻力平衡方向靠近,自适应实现转动过程中的阻力调节,利用现有的行星机构实现了共轴双桨的自适应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类似于目前的汽车差速器,如车辆轮胎打滑被困时,一侧轮胎打滑,一侧轮胎不动,这是由于打滑一侧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小,摩擦力小,形成的负载力矩小,此时未打滑一侧轮胎半轴上也受到相同的驱动力矩,但是这一点驱动力矩不足以克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所以汽车便被困,无法移动,当一侧车轮打滑时,另一侧的车轮就几乎分配不到转矩。
19.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包括第一桨、第二桨,第一桨、第二桨中一个为正桨、一个为反桨,在转动时,两支桨的转动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行星机构的齿圈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在行星机构的齿圈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第二桨固定连接在第二轴上,第一轴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之间固定连接,行星架连接输入轴;第一轴、第二轴均与太阳轮同轴,第一轴从第二轴中穿过,第一桨固定连接在第一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安装有轴承a,齿圈通过轴承a与安装座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安装有轴承b,第一轴与轴承b的内圈之间紧配合,第二轴与轴承b的外圈之间紧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桨上部的第二轴上旋接有第二压紧螺母,在轴承b上部的第一轴上套设有隔套,隔套压在轴承b的内圈上,第一桨上部的第一轴上旋接有第二压紧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位于齿圈之外,轴承a的外圈与安装座之间紧配合、内圈与齿圈之间紧配合。

技术总结
一种自适应共轴双桨系统,包括第一桨、第二桨,第一桨、第二桨中一个为正桨、一个为反桨,在转动时,两支桨的转动方向相反,还包括安装座,行星机构的齿圈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在行星机构的齿圈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第二桨固定连接在第二轴上,第一轴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之间固定连接,行星架连接输入轴;第一轴、第二轴均与太阳轮同轴,第一轴从第二轴中穿过,第一桨固定连接在第一轴上。本系统采用了成熟的行星机构,自适应转速调整,在不增加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的前提下,简化控制和驱动机构。简化控制和驱动机构。简化控制和驱动机构。


技术研发人员:芈洪波 张鹏肖 王安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市豪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9/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