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9590发布日期:2022-12-07 03:3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航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无人机航测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力补充,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无人机与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数字航摄技术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无人机与航空摄影测量相结合使得“无人机数字低空遥感”成为航空遥感领域的一个崭新发展方向,无人机航拍可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灾害应急与处理、国土监察、资源开发、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尤其在基础测绘、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测绘数据获取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在对控制点进行识别时,工作人员无法便捷的对其进行携带,使得识别装置无法便捷的移动到航测控制点位置,进而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快捷的对控制点进行识别,会影响控制点识别的效率,进而会影响无人机航测的效率。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通过紧固螺栓可以将设备本体固定到放置板顶部,伺服电机工作使得两个丝杆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其两端的活动座相对或相背移动,在牵引板的牵引作用下,使得放置板可以在固定外壳内部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设备本体可以便捷的从外界收纳进固定外壳内部或从固定外壳内部延伸到外界,通过固定外壳可以便捷的对设备本体进行收纳和携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识别装置进行携带,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盖板,所述固定外壳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固定外壳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均转动安装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一端均贯穿固定外壳且固定安装有转动链轮,两个所述转动链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且通过传动链条活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丝杆远离转动链轮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两个所述丝杆的两端外侧均螺纹套接有活动座,四个所述活动座的顶端均转动安装有牵引板,四个所述牵引板的顶端均转动安装有固定座,四个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设备本体,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与设备本体两侧之间均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卡
接槽,所述盖板靠近固定外壳的一端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插接板,两个所述卡接槽分别与两个插接板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内壁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限定槽,四个所述限定槽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限定杆。
8.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四个所述滑块的内壁分别与四个限定杆的外壁活动连接,四个所述滑块的外壁分别与四个限定槽内壁活动连接。
9.优选的,四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四个所述支撑弹簧的底部分别与四个限定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弹簧分别活动套设于四个限定杆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一侧外壁底部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其中一个丝杆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顶部与设备本体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面积尺寸大于设备本体的面积尺寸,所述放置板的外壁与固定外壳的内壁活动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紧固螺栓可以将设备本体固定到放置板顶部,伺服电机工作经过转动链轮和传动链条的传动作用,使得两个丝杆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其两端的活动座相对或相背移动,在牵引板的牵引作用下,使得放置板可以在固定外壳内部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设备本体可以便捷的从外界收纳进固定外壳内部或从固定外壳内部延伸到外界,通过固定外壳可以便捷的对设备本体进行收纳和携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识别装置进行携带,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进行识别;
14.2、通过活动槽可以对活动座的移动进行限定,使得活动座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进而使得牵引板可以稳定的带动放置板进行移动,限定槽和限定杆可以对滑块的移动进行限定,进而使得放置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进而使得设备本体在收纳或延伸过程中保持稳定,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设备本体进行收纳和操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仰视立体结构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固定外壳;2、盖板;3、把手;4、活动槽;5、丝杆;6、转动链轮;7、传动链条;8、伺服电机;9、活动座;10、牵引板;11、固定座;12、放置板;13、设备本体;14、紧固螺栓;15、限定槽;16、限定杆;17、滑块;18、支撑弹簧;19、卡接槽;20、插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无人机航测控制点识别装置,包括固定外壳1,所述固定外壳1的顶部一端转动安装有盖板2,所述固定外壳1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3,所述固定外壳1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活动槽4,两个所述活动槽4的内壁均转动安装有丝杆5,两个所述丝杆5的一端均贯穿固定外壳1且固定安装有转动链轮6,两个所述转动链轮6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7且通过传动链条7活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丝杆5远离转动链轮6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8,两个所述丝杆5的两端外侧均螺纹套接有活动座9,四个所述活动座9的顶端均转动安装有牵引板10,四个所述牵引板10的顶端均转动安装有固定座11,四个所述固定座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2,所述放置板12的顶部设置有设备本体13,所述放置板12顶部两侧与设备本体13两侧之间均设置有紧固螺栓14,所述固定外壳1的顶部一端两侧均开设有卡接槽19,所述盖板2靠近固定外壳1的一端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插接板20,两个所述卡接槽19分别与两个插接板20活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8工作使得两个丝杆5发生转动,经过牵引板10的牵引作用,使得设备本体13可以从固定外壳1内部向外延伸或从外界收纳进固定外壳1内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控制点识别装置进行携带。
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外壳1内壁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限定槽15,四个所述限定槽15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限定杆16,限定槽15可以对限定杆16进行安装和固定,所述放置板12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7,四个所述滑块17的内壁分别与四个限定杆16的外壁活动连接,四个所述滑块17的外壁分别与四个限定槽15内壁活动连接,限定槽15和限定杆16可以对滑块17的移动进行限定,进而可以对放置板12的移动进行限定,使得设备本体13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所述滑块1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18,四个所述支撑弹簧18的底部分别与四个限定槽15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弹簧18分别活动套设于四个限定杆16的外侧,支撑弹簧18可以对滑块17进行支撑和缓冲,使得放置板12在调节过程中保持稳定。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外壳1的一侧外壁底部与伺服电机8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8与其中一个丝杆5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固定外壳1可以对伺服电机8进行安装和固定,伺服电机8工作可以带动其中一个丝杆5发生转动,进而可以给放置板12和设备本体13的调节提供动力。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置板12的顶部与设备本体13之间通过紧固螺栓14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12的面积尺寸大于设备本体13的面积尺寸,所述放置板12的外壁与固定外壳1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紧固螺栓14可以将设备本体13固定到放置板12顶部,进而使得设备本体13可以在携带过程中保持稳定,固定外壳1可以对设备本体13进行收纳和保护。
28.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对识别装置进行携带时,工作人员通过将设备本体13放置到放置板12顶部,通过紧固螺栓14可以将设备本体13固定到放置板12顶部,进而通过伺服电机8工作可以带动其中一个丝杆5发生转动,经过转动链轮6和传动链条7的传动作用,使得另一个丝杆5发生转动,两个丝杆5转动可以带动其两端外侧的活动座9沿着活动槽4内壁相对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牵引板10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放置板12可以向着固定外壳1内部底端
移动,同时滑块17也在限定杆16的外侧沿着限定槽15内壁底部移动,进而使得支撑弹簧18出现收缩,进而当设备本体13完全收纳进固定外壳1内部后,通过转动盖板2使其可以对固定外壳1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进而使得两个插接板20可以分别插接到两个卡接槽19内,进而使得设备本体13可以被收纳进固定外壳1内部,工作人员通过提拉把手3可以对装置进行携带和运输,进而使得识别装置的携带更加的便捷;当需要对控制点进行识别时,转动盖板2使得插接板20与卡接槽19分离,伺服电机8反向转动使得两个丝杆5反向转动,进而使得两侧的活动座9可以相背移动,进而在牵引板10的牵引作用下,使得放置板12可以向着固定外壳1的顶部开口移动,进而使得设备本体13可以从固定外壳1内部延伸出去,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识别装置进行操作,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识别装置进行携带,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点识别装置携带不便,工作人员无法便捷的对控制点进行识别的问题。
29.本实用工作原理:在对识别装置进行携带时,工作人员通过紧固螺栓14将设备本体13固定到放置板12顶部,通过伺服电机8工作经过转动链轮6和传动链条7的传动作用,使得两个丝杆5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两端外侧的活动座9沿着活动槽4内壁相对移动,可以带动牵引板10进行转动,使得放置板12可以向着固定外壳1内部底端移动,当设备本体13完全收纳进固定外壳1内部后,通过转动盖板2使其可以对固定外壳1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使得设备本体13可以被收纳进固定外壳1内部,工作人员通过提拉把手3可以对装置进行携带和运输。
30.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