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1458发布日期:2023-01-12 23:1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防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同时还可进行航拍工作。
3.但现在航拍使用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对墙体或树木等障碍物发生碰撞,甚至碰撞的力度大一些的话会导致无人机内部电子元件损坏,最终造成经济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以解决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后造成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机体和机架,设于各机架一侧的紧固组件,并于各紧固组件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支臂,第一支臂上通过转轴转动设有第二支臂,且第一支臂上还设有支撑盘,支撑盘位于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支撑盘一端面上对称设有支耳,各支耳上设有导向杆,各导向杆内套设有第一弹簧。于第二支臂上开有弧形孔,弧形孔可供与其对应设置的导向杆穿过,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支耳接触,另一端与第二支臂接触。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8.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盘上设置导向杆和第一弹簧,可在无人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第二支臂延导向杆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对使得第二支臂上的撞击力得以缓冲,起到对无人机的防撞保护效果。
9.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盘在第一支臂上进行滑动设置,使得第二支臂在支撑盘上的弹力可进行变化,增加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臂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臂的局部半剖示意图。
14.图中标记说明:
15.1、机体;2、机架;3、第一支臂;301、盲孔;4、第二支臂;401、弧形孔;5、滚轮;6、横板;601、通槽;7、第一框架;8、螺杆;9、支撑盘;10、支耳;11、导向杆;12、第一弹簧;13、第二
框架;14、限位柱;1401、限位片;15、第二弹簧;16、把手;17、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机体1和机架2,机架2分布在机体1上,并于各机架2的自由端上设有马达和叶片,操作者通过遥控器,操作各机架2上的马达驱使叶片转动,之后机体1便可升空。
20.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各机架2上均设有紧固组件,并于各紧固组件上设有第一支臂3,第一支臂3右端顶面上通过转轴转动设有第二支臂4,第一支臂3和第二支臂4的自由端均设置为圆弧状,以防止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一支臂3或第二支臂4与障碍物接触后对第一支臂3和第二支臂4造成破坏。通过紧固组件可将第一支臂3及第一支臂3上的各部件固定在各机架2上。位于第一支臂3上设有支撑盘9,支撑盘9位于第一支臂3与第二支臂4之间。在支撑盘9右端面上还对称设有支耳10,各支耳10上设有导向杆11,各导向杆11内套设有第一弹簧12。于第二支臂4上开有弧形孔401,弧形孔401可供与其对应设置的导向杆11穿过。其中,弧形孔401的尺寸与大于导向杆11的直径尺寸,可使得第一支臂3在导向杆11上更为顺畅的穿过。
21.具体的,第一支臂3比第二支臂4短,第二支臂4比机架2的长度长,机架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前,首先是第二支臂4与障碍物接触,可防止机架2与障碍物直接接触。而在各支耳10上设置的第一弹簧12的一端与支耳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臂4连接,在第二支臂4碰撞障碍物,第二支臂4进行转动时,位于第二支臂4一侧的第一弹簧12会被压缩,另一侧的弹簧则会被拉伸,使得被压缩的第一弹簧12给予第二支臂4弹力,被拉伸的第一弹簧12给予第二支臂4拉力,以增强对机体1在碰撞时的缓冲效果,达到对机体1和机架2的防撞及保护作用。
22.当两第二支臂4同时撞击到障碍物时,两各第二支臂4同时会相向运动,且位于两支臂内侧的第一弹簧12会对其连接的第二支臂4实施拉力,位于两第二支臂4外侧的第一弹簧12会对其连接的第二支臂4实施弹力,两第二支臂4在其相对应的各第一弹簧12内可更好的对撞击力进行卸力缓冲,增加了防撞保护装置对无人机更好的保护效果。
23.为增加第二支臂4碰撞时的顺畅性,在第二支臂4的自由端顶面上转动设有滚轮5。当第二支臂4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滚轮5会随之进行转动。同时,通过滚轮5与障碍物之间的转动,机体1可带动机架2沿障碍物表面纹路进行移动,且滚轮5的材质可为橡胶,而橡胶材质的滚轮5也有一定的缓冲减震效果。
24.仍如图2所示,上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支臂3右端面上设置的横板6,并在横板6上前后对称开有通槽601,在两通槽601内共同滑动设置第一框架7,并于第一框架7的下端板
上转动设有螺杆8,螺杆8的底部还设有施力部,施力部的具体形状为一个直板,以便操作者使用。
25.其中,横板6与第一支臂3为固定连接,第一框架7的顶板上开有安装槽,各机架2可通过安装槽安装进第一框架7内,而螺杆8的顶面与横板6底面接触,横板6的底面作为螺杆8的着力点,以便转动螺杆8时,第一框架7随之进行相应移动,即可实现对位于第一框架7内的第一支臂3进行紧固程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快捷。
26.作为进一步改进,在第一框架7的内部顶面设有橡胶垫17,橡胶垫17的设置可增加第一框架7与第一支臂3件的摩檫力,且还可以保护第一支臂3的顶面不被第一框架7造成破坏。
27.作为优选地,支撑盘9在第一支臂3上时可进行滑动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支撑盘9底面上设有第二框架13,第二框架13与支撑盘9连接组合成闭环,使得第二框架13可套设在第一支臂3上。而第二框架13的具体形状为u型,在第二框架13的下端板上对称滑动设有限位柱14,且各限位柱14贯穿第二框架13的下端板。位于各限位柱14上侧设有限位片1401,各限位柱14的底端通过把手16连接。各限位柱14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位于第二框架13的下端板顶面与限位片1401底面之间。第二弹簧15和限位片1401的配合设置可对限位柱14在第二框架13上起支撑作用,设置在限位柱14底端的把手16可对限位柱14起限位作用,也可便于操作者对限位柱14在第二框架13上的拉动。
28.为实现支撑盘9在第一支臂3上限位,在第一支臂3底面上分布有可供两限位柱14插设的盲孔301,而第二支臂4上的弧形孔401有四个,且第一支臂3底面上的盲孔301与第二支臂4上的弧形孔401对应设置有四个,以便第二支臂4绕导向杆11运动。需要注意的,当支撑盘9向第一支臂3的自由端移动时,支撑盘9上的第一弹簧12随着与第一支臂3自由端的距离越近,而使得当第二支臂4与障碍物碰撞时的摆动幅度变小,以便本装置在不同规格的无人机上进行使用,实用性强。
29.安装方法:将第一支臂3通过紧固组件安装在无人机的机架2上,且无人机的各机架2上均需安装上本装置,并通过旋转螺杆8将第一框架7紧固在机架2上,之后根据无人机的规格调节好支撑盘9在第一支壁的位置,以防止因撞击力度太大导致无人机被损坏。因各第二支臂4在机体1的四角处,所以无人机的任意角撞击障碍物,固定在机架2上第二支臂4都会对无人机进行缓冲,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强。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