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2168发布日期:2022-11-30 03:0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rtk定位模组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太阳能光伏电站在使用时光伏板可能会发生损坏,故而需要对光伏板进行监控。早期,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监控方式是效率低的人工巡查,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通过rtk定位的无人机平台对光伏板进行监控的方式成为目前的主流监控方式。例如公开号为cn113325877b的专利文件就公开了一种基于rtk定位的无人机平台的光伏组件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无人机采集待检测的太阳能光伏站的实际面积数据,基于该实际面积数据规划航线数据,基于该航线数据,在该航线上设置n个航点,其中,n为整数且大于等于1,该航线数据以及航点位置信息存储于无人机的定期航行模块内;该基于rtk定位的无人机平台的光伏组件定位方法,能够对故障光伏组件实现准确定位,有利于对故障光伏组件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处理。
3.rtk定位的无人机平台一般通过设于地面处的rtk定位模组接收相关信号,进而实现无人机空间位置的获取。rtk定位模组通常包括天线及控制器,在工作状态下,天线需要与控制器进行连接,控制器用于实现相关信号的接收、处理及输出。由于rtk定位模组通常需要使用于户外场景,且需要按照无人机的飞行区域就近搭建;故目前的rtk定位模组通常集成于一安装杆处,通过安装杆实现与地面间的固定。目前的rtk定位模组在于安装杆进行配合时,其控制器与安装杆间的拆、装存在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用于与rtk模组进行连接的安装杆;还包括用于与rtk定位模组中控制器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安装杆处连接有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
6.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控制器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杆上,从而使得在使用rtk定位模组时,能够较佳地便于搬运和装配使用,从而方便了使用人员使用该rtk定位模组。
7.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靠近安装杆的端面处设有2个l型板,所述2个l型板沿安装杆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2个l型板均与第一连接板构成限位槽;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处沿安装杆轴向的两端均设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板。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之间的连接。
9.作为优选,l型板包括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接的横板以及朝向第一连接板中心处的竖板;竖板处设有用于对第二连接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竖板处的竖
板通孔,限位板处设有用于与竖板通孔相配合的限位板通孔,竖板通孔中设有可滑动的限位柱,竖板处还设有与竖板通孔同轴心设置的套筒,套筒的内径大于竖板通孔的直径,限位柱上位于套筒中的端部向外扩张形成与套筒内壁间隙配合的扩张部,套筒处远离竖板的端部设有与套筒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板,限位柱的端部伸出环形板;套筒中设有套接于限位柱且用于将限位柱端部抵出竖板通孔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扩张部处,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环形板处。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连接机构发生滑动,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安装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1.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板处设有第一连接板通孔,第一连接板通孔设置于l型板与其相邻的第一连接板边缘之间。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连接板通孔的设置,可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通孔的螺钉与控制器上的螺孔进行连接。
13.作为优选,安装杆处设有2个环形凹槽,所述2个环形凹槽沿安装杆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处设有螺栓连接有与环形凹槽进行连接的抱箍。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抱箍以及环形凹槽的设置,可较为方便的实现第二连接板与安装杆之间的连接。
15.作为优选,安装杆处设有位于所述2个环形凹槽之间的条形槽,第二连接板靠近安装杆的端面处设有与条形槽间隙配合的凸块。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杆上条形槽与第二连接板上凸块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第二连接机构沿安装杆的周向转动。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1中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0.图4为图3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3中第一连接板的剖视图。
22.图6为图3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24.实施例1
2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rtk定位模组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用于与rtk模组进行连接的安装杆110;还包括用于与rtk定位模组中控制器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210,安装杆110处连接有第二连接机构220,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220之间可拆卸连接。
26.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机构210与rtk定位模组中控制器进行连接,将第二连接机
构220与安装杆110进行连接,将安装杆110携带至使用地点,之后将安装杆110插入使用地点,之后将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220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控制器与安装杆110之间的连接,随后可通过线缆将控制器与定位模组进行电性连接。在rtk定位模组使用完毕后,可将第二连接机构220从第一连接机构210上取下,从而将控制器从安装杆110上取下。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2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将控制器安装于安装杆110上,从而方便了使用人员使用该rtk定位模组。
27.结合图3所示,第一连接机构210包括第一连接板310,第一连接板310靠近安装杆110的端面处设有2个l型板320,所述2个l型板320沿安装杆110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2个l型板320均与第一连接板310构成限位槽330;第二连接机构220包括第二连接板340,第二连接板340处沿安装杆110轴向的两端均设有与限位槽330相配合的限位板350。
28.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可将第一连接板310上的限位槽330滑动至限位板350端实现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220之间的连接,从而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220之间的连接。
29.本实施例中,安装杆110处设有2个环形凹槽360,所述2个环形凹槽360沿安装杆11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340处设有螺栓连接有与环形凹槽360进行连接的抱箍370。
30.在进行第二连接板340与安装杆110之间的连接时,可通过抱箍370与环形凹槽360之间的配合将第二连接板340与安装杆110进行连接,从而可较为方便的实现第二连接板340与安装杆110之间的连接。
31.结合图4-6所示,l型板320包括与第一连接板310相连接的横板410以及朝向第一连接板310中心处的竖板420;竖板420处设有用于对第二连接板340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竖板420处的竖板通孔510,限位板350处设有用于与竖板通孔510相配合的限位板通孔610,竖板通孔510中设有可滑动的限位柱430,竖板420处还设有与竖板通孔510同轴心设置的套筒440,套筒440的内径大于竖板通孔510的直径,限位柱430上位于套筒440中的端部向外扩张形成与套筒440内壁间隙配合的扩张部520,套筒440处远离竖板420的端部设有与套筒440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板530,限位柱430的端部伸出环形板530;套筒440中设有套接于限位柱430且用于将限位柱430端部抵出竖板通孔510的弹簧540,弹簧540的一端抵靠在扩张部520处,弹簧540的另一端抵靠于环形板530处。
32.本实施例中,安装人员在插入限位板350时,可拉动限位柱430使得限位柱430从限位槽330缩入竖板通孔510中,之后将第一连接机构上的限位槽330移动至限位板350端,待竖板通孔510移动至限位板通孔610端后,松动限位柱430,使得限位柱430在弹簧540的作用下抵入限位板通孔610中,从而实现对于限位板350与竖板420之间的限位,避免了第一连接机构210发生滑动。在进行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之间的拆卸时,只需将限位柱430从限位板通孔610中拔出,随后即可移动第一连接机构210实现第一连接机构210与第二连接机构220的拆卸。
33.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连接机构210发生滑动,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安装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10处设有第一连接板通孔450,第一连接板通孔450设置于l型板320与其相邻的第一连接板310边缘之间。
35.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通孔450的设置,使得在进行第一连接机构210与控制器的连接时,可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通孔450的螺钉与控制器上的螺孔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了第一连接机构210与控制器进行连接。
36.本实施例中,安装杆110处设有位于所述2个环形凹槽360之间的条形槽(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板340靠近安装杆110的端面处设有与条形槽间隙配合的凸块620。
37.通过安装杆110上条形槽与第二连接板340上凸块620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第二连接机构220沿安装杆110的周向转动,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安装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8.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