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43964发布日期:2023-07-22 09:3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飞机维护技术,特别是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飞机副油箱用于增加飞机的航程。副油箱通过与机体贴合挂装的专用挂架对接实现在机上挂装,副油箱与挂架之间有油路、气路、安装支耳、电缆接头等多个对接接口,挂装协调性要求高。

2、目前,飞机副油箱挂装方式以人力为主,利用副油箱存放装置将副油箱搬运置于飞机下部位置,再由多人合力挂装副油箱,安装过程中需多次来回调试,保证副油箱气路接头、油路接头、安装支耳与飞机挂架对应的接口孔位同心对正才能确保准确挂装。

3、机身副油箱挂装位于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工作人员采用弯腰、蹲坐的方式进行托举对正,挂装精度要求高,人员负荷大,占用人力资源多,挂装效率低,且影响副油箱挂装质量,存在成品磕碰损坏、人员受伤的风险。

4、为解决以上瓶颈问题,改进飞机副油箱挂装方法,提升挂装工作效率及质量,推进机务维护保障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满足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的工况,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便捷的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替代现有技术中人工“搬”、“抗”、“举”的方式。

2、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包括车身主体、支撑结构、位置微调结构、升降结构、副油箱托架,支撑结构置于车身主体台面上,并通过左右、前后位置微调结构与车身主体固定;副油箱托架安装在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升降结构上,升降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副油箱置于副油箱托架上,移动牵引挂装装置至机身下部,通过调整升降机构、位置微调结构,使副油箱挂装前后接口与飞机挂装接口对正并实现挂装。

3、进一步的,车身主体包含牵引杆、滚轮、地锁装置,车身主体前端设置牵引杆,下方设置有滚轮,靠近四角处设置地锁装置,可实现装置的牵引移动与停放固定。

4、进一步的,副油箱托架分为前托架、后托架,分别安装在前、后升降结构上;托架与副油箱外形贴合,且表面为柔软防撞胶皮。

5、进一步的,升降结构分为前、后升降结构,安装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升降结构应用丝杆实现升降作动,通过前、后升降结构控制手轮可分别独立驱动前、后升降结构作动升降,从而实现前、后副油箱托架的升降控制。

6、进一步的,支撑机构包括长方形整体框架和多点支撑结构;长方形整体框架通过多个万向滑滑球构成的多点支撑结构置于车身主体台面上,并通过左右、前后位置微调结构固定;长方形整体框架左侧横梁以及后侧梁外端面上设置运动滑轨,用于位置微调机构的固定连接与调整。

7、进一步的,位置微调结构分为左右位置微调结构、前后位置微调结构;位置微调结构包含两个带控制手轮的丝杠结构;带控制手轮的丝杠结构与长方形整体框架上的运动滑轨采用螺钉销轴连接;位置微调机构通过带控制手轮的丝杠结构进行水平方向位置调节;保证左右、前后位置的独立调整,准确实现副油箱挂装过程中的位置控制。

8、该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将机身副油箱置于托架上,通过牵引杆牵引副油箱移动至飞机下部,通过操作挂装装置的牵引杆对副油箱的挂装位置进行初步调整,直至副油箱接近挂架正下方,锁定地锁装置;

10、2操作前、后升降结构的控制手轮,控制升降结构驱动托着副油箱的前、后架托上升,通过前、后控制手轮摇转的速率调整副油箱前、后挂点高度,保持副油箱轴线与安装挂架平行,当副油箱安装接头距离挂架对接口位置约50mm处停止转动手轮;

11、3连接好挂架与副油箱对接电缆插头;

12、4使用位置微调结构的左右控制手轮、前后控制手轮,调整副油箱接头与上部挂架接口对正;

13、5同步操作前、后升降结构控制手轮,直至实现副油箱与挂架可靠对接;

14、6挂装完成后逆时针转动前、后升降结构控制手轮,将前、后托架高度降低至最低点,打开挂装设备的地锁装置,移走副油箱挂装装置。

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代替了人力托举的副油箱挂装方式,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升降结构控制手轮旋转即可轻松地实现副油箱上升挂装;同时利用方向微调结构可以对副油箱挂装位置进行水平方向精确调整。应用本申请的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可便捷、高效、精准地进行机身狭窄区域内副油箱挂装。该装置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方法方便、拓展性强的特点,可以解决飞机外场地面试验、飞机出厂过程中副油箱挂装的工作,降低机务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挂装工作效率及可靠性。有极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16、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其特征包括车身主体、支撑结构、位置微调结构、升降结构、副油箱托架,支撑结构置于车身主体台面上,并通过左右、前后位置微调结构与车身主体固定;副油箱托架安装在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升降结构上,升降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副油箱置于副油箱托架上,移动牵引挂装装置至机身下部,通过调整升降机构、位置微调结构,使副油箱挂装前后接口与飞机挂装接口对正并实现挂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包含牵引杆、滚轮、地锁装置,车身主体前端设置牵引杆,下方设置有滚轮,靠近四角处设置地锁装置,可实现装置的牵引移动与停放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托架分为前托架、后托架,分别安装在前、后升降结构上;托架与副油箱外形贴合,且表面为柔软防撞胶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分为前、后升降结构,安装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升降结构应用丝杆实现升降作动,通过前、后升降结构控制手轮可分别独立驱动前、后升降结构作动升降,从而实现前、后副油箱托架的升降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长方形整体框架和多点支撑结构;长方形整体框架通过多个万向滑滑球构成的多点支撑结构置于车身主体台面上,并通过左右、前后位置微调结构固定;长方形整体框架左侧横梁以及后侧梁外端面上设置运动滑轨,用于位置微调机构的固定连接与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微调结构,分为左右位置微调结构、前后位置微调结构;位置微调结构包含两个带控制手轮的丝杠结构;带控制手轮的丝杠结构与长方形整体框架上的运动滑轨采用螺钉销轴连接;位置微调机构通过带控制手轮的丝杠结构进行水平方向位置调节;保证左右、前后位置的独立调整,准确实现副油箱挂装过程中的位置控制。

7.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机身下部狭窄区域副油箱挂装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车身主体、支撑结构、位置微调结构、升降结构、副油箱托架。支撑结构包括长方形整体框架和多点支撑结构,置于车身主体台面上,并通过左右、前后位置微调结构与车身主体固定;副油箱托架安装在升降结构上,分为前、后两部分;升降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使用时,将副油箱置于副油箱托架上,移动牵引挂装装置至机身下部,通过调整升降机构、位置微调结构,使副油箱挂装前后接口与飞机挂装接口对正并实现挂装。

技术研发人员:李如红,谢正中,黄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