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软着陆应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4914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飞机软着陆应急机的制作方法
该产品主要应用发射火箭的原理,并辅一些机械结构和液压弹性的装置,同时也利用热能转化的配合,使飞机在失控之后能够慢慢垂直地落下。(

图1)目前世界上对飞机的安全问题也有些措施,但却不完善,该项技术可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当今社会飞机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飞行事故却时有发生。为发避免这些事故发生,只有在机身下面凹处按上五组“喷火液压弹力器”,在尾都按一组“喷火推力器”和一组充气设备,才能万无一失。(图2)“喷火液压弹力器”可分前中后左右五组,在工作时,前中后左右各组同时向下喷火,因喷火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克服了重量加速度的下落。让飞机能够在受(托力小于980厘米/秒2)的情况下慢慢垂直平稳下落。尾组是当托力等于飞机下落力时,下面是高楼山用,不能降落的地方,尾组可喷火产生推力,使飞机向前平稳慢慢飞行直到平地降落,也可在水面上降落。尾组是单独工作的推力器。在五组向下喷火的同时,前组可调正角度垂直向前喷。向前喷的目得是在飞机迫降或失速飞行时控制飞行速度用的,总之飞的快的飞机变成了飞的慢的飞机了。
飞机在落地时,下有托力,前有阻力,后有推力,找平地降落是满有把握的了。前中后左右尾六组配合工作,使将要失事的飞机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一架安全软着陆飞机。
这种“喷火液压弹力器”凹装在机身下部,与大梁速结结构,收放角度为90°,前组为110左右。长度与起落架同等。因是凹外按装,飞行时不受阻力。失事时借助飞机的滑行力,连同起落架一同放下,与机身保持垂直并加固定。及时打开充气开关,气压与油箱连通。托力大小由此来控制。在加压供油的同时,推出液压弹性的内管,把燃料直接压入燃料室,(图3)在室内按有一次性点火的火花塞,燃料在燃料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燃气,燃气通过喷管向下高速喷出,对飞机产生托力,让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托住飞机的机械能。
为了防止燃油因高温回火或因高温然气压力大加不进油,供油系统设在燃烧室底部边角处,(图4)由喷油嘴直接喷入燃烧室内。喷油嘴与底部接触面留有间隙约1厘米左右,燃烧室内的高温燃气在从喷管向下喷火的同时,也从留有间隙的地方往下喷火。因喷油嘴和燃烧室是两种设备配合工作,接触面留有间隙。油在管内是低温的,加上充气的压力,这样喷油嘴就不受高温的挤压,直接把大量燃料注入燃烧室,使其转化成更多的机械能,托住飞机下落。这种热机因是新结构,详细数据实验之后才能确定。
在落地时关闭充气开关,内管头部前与地面接触,因受到撞力,关闭进油口。推开“排油弹簧力”开关口,压出管内燃油,产生液压弹性。管内燃油由“排油弹簧力”开关口挤往远处,内管回到原来位置,(图5)与放下的起落架保持一致水平。喷火器的火因与地面平面接触,又断了油路。也就着不起来。内管还原产生了液压弹性,又把燃油送往远处,要不然的话就是飞机安全落地,也要引起大火。
这套设备和起落架是同类结构,对飞机的生产流水线影响不大。就重量上来说,液压弹性的内管,外管和燃烧室都是空的也没有多重。最多占总重量的6-8%。
这套设备,结构简单,重量微小,可安全系数最大,算的上是物美价廉之物,实用于大中小各种类型的飞机,直升机也可按装。
这项技术如果能够实施,飞机就永远不会坠毁,迫降更是安全,用这样多架好飞机也可灭森林大火。是灭火最理想的工具。
权利要求
“飞机软着陆应急机”主要应用发射火箭的原理,在飞机失控或迫降时,放下“喷火液压弹力器”因喷火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化学能转化为托住飞机下落的机械能,让飞机能够在受托力的情况下自由安全的降落。1、“喷火液压弹力器”是这一装置的要点。
2.尾组“喷火推力器”是向前飞行的主力。
3.液压内管还原,即产生了弹性又断了油路。
4.喷油嘴与燃烧室之间留有间隙。
全文摘要
该产品名称为“飞机软着陆应急机”主要应用了发射火箭的原理。火箭从地球表面到遇定轨道。从一点火热能就转化为机械能,一直到地球轨道,需要大量的热能才能完成,而飞机失事后是从高处滑往底处,前滑行后直落。用的燃油是少量的。在克服了重量加速度的下落时,让飞机能够在受(托力小于980厘米/秒2)的情况下慢慢垂直平稳下落。在下落时,能够控制速度,也能够让飞机平稳向前慢慢飞行,这样就加大了安全系数。在飞机失控或迫降时,能够及时地让飞机转危为安,使飞的快的飞机变成了飞的慢的飞机,在落地时有液压弹性的发挥,又断了油路,喷火器就自然息灭。我认为只有这样做飞机才能万无一失。
文档编号B64D25/00GK1231248SQ99103318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6日
发明者郝太如 申请人:郝太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