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210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适应多种任务需要的飞翼布局。
【背景技术】
[0002]飞翼布局与常规布局相比,没有垂尾和独立的机身,隐身性好;机身与内翼高度融合、流线形设计,升阻比高。飞翼的这些优点使其已经成为现在军用飞机常采用的典型气动布局,如B2轰炸机、X-47B无人机、幻影线无人机X-45C、神经元无人机、RQ-170无人机,等等。
[0003]飞翼布局的展弦比与前缘后掠角对隐身特性和气动特性影响较大,高隐身要求前缘后掠角大通常大于45°,而高升阻比要求大的展弦比、前缘后掠角小通常小于35°。因此,通常针对高隐身能力设计的飞翼布局升阻比不满足长航时飞行要求,针对长航时飞行能力设计的飞翼布局不满足高隐身能力要求。这导致飞翼布局在执行任务时存在局限性,如针对高隐身设计的X-47B无人机航时不及RQ-170无人机,而针对长航时设计的RQ-170无人机隐身能力不及X-47B无人机。如果针对每种飞行任务都去设计一种飞翼布局,必将使得飞机数量大大增加,配套的保障设施设备也很庞大,成本高;同时,如果某一飞行任务并不多,就将造成飞机被长期闲置,降低使用率,增加单位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适应多种飞行任务的飞翼布局技术,既能适应高隐身飞行任务,又能适应长航时飞行任务。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由内翼和外翼组成。其中,有2副以上的不同形状外翼,可以根据不同飞行任务选择对应的外翼装在内翼上。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块化飞翼布局,可以根据不同飞行任务选择对应的外翼,提高作战效能和飞机使用率,进而提高效费比。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模块化飞翼布局组成示意图。
[0008]图2为典型的尚速尚隐身构型不意图。
[0009]图3为典型的长航时隐身构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模块化飞翼布局主要由内翼1、外翼2组成,在内翼I上布置有进气道3和尾喷管4等其他气动布局要素。
[0012]有2副以上的不同形状外翼2,可以根据不同飞行任务选择对应的外翼2装在内翼I上。
[0013]在执行高隐身要求的飞行任务时,选择大后掠小展弦比外翼2,如图2所示。外翼2的前缘后掠角与内翼I的前缘后掠角相同,外翼2的后缘后掠角与内翼I的后缘前掠角相同,以最大程度减少雷达波的反射方向,提高隐身能力。
[0014]在执行长航时要求的飞行任务时,选择小后掠大展弦比外翼2,如图3所示,以使飞机升阻比最高。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主要由内翼(1)、外翼(2)构成,其特征是,有2副以上的不同形状外翼(2),可以根据不同飞行任务选择对应的外翼(2)装在内翼(I)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其特征是,在执行高隐身要求的飞行任务时,选择大后掠小展弦比外翼(2),外翼(2)的前缘后掠角与内翼(I)的前缘后掠角相同,外翼(2)的后缘后掠角与内翼(I)的后缘前掠角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其特征是,在执行长航时要求的飞行任务时,选择小后掠大展弦比外翼(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过共用内翼,配置不同形状外翼,可形成多种隐身水平和气动力水平不同的气动布局构型,适应不同的飞行任务,提高作战效能和飞机使用率,进而提高效费比。
【IPC分类】B64C3-10, B64C3-40
【公开号】CN204310031
【申请号】CN201420760818
【发明人】李劲杰, 李屹东, 宋艳平, 李桂生, 周璨虎, 王大勇
【申请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