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香烟)包装盒的方法

文档序号:415448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产(香烟)包装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坯料生产(香烟)包装盒的方法,所述坯料是从由薄的包装材料,例如纸,组成的连续材料带上切下来并被折叠而成的,其中折叠接片通过粘接而相互连接。
背景技术
折叠接片或坯料其它部分的粘接特别成问题,特别是在高速包装机械中尤为如此。如果要将所需粘胶在包装机械中加到坯料上,就有污染机械部件的危险。已有人提议,在包装机械外给包装材料涂上热融化类型的粘胶涂层,并且在包装完成之后,通过加热使对应的粘胶区起作用。然而,热融粘接有其它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对(香烟)包装盒坯料,特别是用纸制成的香烟包装盒坯料进行粘接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并且可以使粘接在包装机械之外完成。
为了达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产包装盒的方法的特点如下a)根据将要相互连接的折叠接片的位置,在用于坯料的材料带的两面上设有粘胶区,也就是粘胶区域或粘胶点,b)所述粘胶区包括一种(冷)胶,该(冷)胶(仅)与一个配对的粘胶区域连接形成折叠接片等所需要的粘接,c)粘胶区是这样定位的,即当材料带处于卷绕状态时,在所述材料带的一面上的粘胶区不与另一面上的粘胶区重叠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或用于生产香烟软包装盒的坯料配置结构,都是基于采用一种新型的(冷)胶,该(冷)胶一般在粘胶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基于其技术特点,当两个相应的粘胶区,也即粘胶区域或粘胶点,相互平接时,该胶产生完全的粘接作用。在没有配对的粘胶区时,在坯料上的一个粘胶区不会产生导致折叠接片等连接起来的粘接作用。这样就可以让带有由这种粘胶制成的粘胶区的材料带卷起来,而不会使卷起来的各层相互粘接,本发明通过对粘胶区的定位,避免了在卷绕的带中粘胶区相互重叠和/或相互贴靠在一起的情况。从卷筒上抽出的材料带被这样折叠,以致相对配合的粘胶区或粘胶区域或者直接重叠,或者当由材料带产生的坯料被折叠时,对应的粘胶区相互重叠。必要时在坯料从材料带上切下以后,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折叠。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特别有利地应用于根据美国专利5 762 186的(香烟)软包装盒。在采用所述文献中所述类型的包装盒的情况下,需要将材料条在材料带纵向上相互连接并且还形成双层折叠接片。
当要将分开的坯料相互连接或与一个包装盒连接时,特别是要将税签连接到(软)包装盒上时,也可以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


下面将借助附图所示的(香烟)包装盒以及坯料或材料带部分对本发明的其他细节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在图中图1显示了一个(香烟)软包装盒的透视图,图2显示了根据图1的包装盒的底视图,也就是看到底壁的视图,图3显示了生产根据图1和图2的包装盒的展开坯料,图4显示了一个分离的、将要连接到包装盒上的坯料,也就是一个税签,图5显示了图3的坯料在中间折叠位置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显示了作为优选实施例的香烟软包装盒,该软包装盒在美国专利5 762 186中有详细描述和说明。根据图1和图2的包装盒包括一个由纸或类似包装材料(图3和图5)制成的坯料。
立方形的包装盒形成了一个前壁10、一个对置的后壁11和窄的、竖直侧壁12和13。侧壁13在坯料(图3)中位于前壁10和后壁11之间。侧壁12包括两个条状侧壁接片14、15,这两个接片14、15相互重叠并且通过粘接相互连接。
端壁16和底壁17各包括多个相互部分重叠的折叠接片,确切地说是根据信封折叠的原理而设的接片。端壁16包括两个梯形的纵向接片18、19,这两个接片分别连在前壁10和后壁11上。所述纵向接片与连接在所述壁12、13上的侧接片20、21的部分区域重叠。所述侧接片通过三角形区域22(图5)反过来又连接到相关的纵向接片18、19上。
在该包装盒的实例中,底壁17被设计成与端壁16类似,结果底壁17的各折叠接片相应地带有相同的数字标记。
在端壁16附近,也就是在端壁16的下面,包装盒或坯料带有一个从头至尾的双折叠层,确切地说是Z-形折叠层23。所述折叠层包括两个在原坯料(图3)上相互重叠的折叠条24、25。所述折叠条由平行的折叠线26、27、28进行相互分界。Z-形折叠层23在坯料区中形成,这样原来的底折叠线28形成Z-形折叠层23的一个顶部外折叠边界,而隐藏的中间折叠线27形成了Z-形折叠层23的底边界。折叠线26是从竖直包装盒壁到端壁16的过渡。
另外,底壁17区域被以特殊的方式进行设计。坯料在此形成了一个双层底条29。为此,坯料还在底部区域中带有三条属于底条29的平行折叠线30、31、32。坯料或材料带沿中间折叠线31折叠,以形成双层底条29。该底条比底侧折叠接片的对应尺寸要宽些,其结果是双层加强条33延伸到竖直包装盒壁的区域内。形成底壁17的折叠接片18、19、20、21、22的整个表面区域都是由两层坯料形成的。
为了以上述的方式将设计好的坯料(图5)形成一个包装盒,需要多个粘胶连接区。这些连接区是由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或大概为梯形的粘胶区域所构成的。为此,采用了特殊的胶,当将要连接的坯料部分的对应粘胶区域相互贴靠在一起时,所述胶产生必要的粘接作用。所述的胶具体是一种冷胶,从而通过相互贴靠和相互压紧,在相对配合的粘胶区域实现了粘接。相应的粘胶区域可以具有不同的相互配合的部分。
为了完全避免与材料带,特别是与在粘胶区域的范围内的纸带产生粘接,所述纸带以适当的方式在其表面带有一个防胶涂层。除此之外,或者作为另一种选择,粘胶区域可以带一个额外的涂层,该涂层旨在排除与材料带所产生的任何粘接。
在目前包装盒的设置结构中,为形成图3所示的坯料,未折叠的材料带位置精确地设置有图中所示的粘胶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侧壁接片14、15,在材料带(没有显示)中坯料被相互连接。这样设计的材料带被卷绕成一个卷筒。材料带被从该卷筒上抽出然后被折叠,同时形成Z-形折叠层23和/或双层底条29。此后,从材料带上切下根据图5的坯料。
在原来状态,也就是说在如图3所示的平面状态下,材料带上设有粘胶区域,这些粘胶区域具有所述的技术特性。
粘胶(小)区域34和35用于连接Z-形折叠层23的两个边,也就是说两个折叠条24、25。所述的两个粘胶区域都位于材料带或坯料上的相同面上,也就是说在(印刷的)前表面上。不同的标记(平行线和交叉平行线)显示一旦折叠条24、25被折叠后(图5),该两个粘胶区域34、35是相互连接的,也就是说,是相互重叠的。为此,粘胶区域34靠近折叠线26,而粘胶区域35靠近折叠线28。
在图5所示的已准备形成包装盒的坯料中,为了使侧壁接片14、15相互连接,在靠近端壁16的上部设置粘胶区域36、37,而在靠近底壁17的下部设置粘胶区域38、39。相互配合布置(长方形)的粘胶区域36、37位于坯料的不同的面上,也就是说在侧壁接片14区域中在(非印刷)内表面上,而在侧壁接片15上是处在外表面上。依靠Z-形折叠层23,在原来位置(图3)上的粘胶区域36、37相对于另一个粘胶区域在坯料的纵向上相互偏移。粘胶区域36位于折叠条24上。粘胶区域37被安排在Z-形折叠层23或折叠线28以下。通过Z-形折叠层23,两个粘胶区域36、37移到相同的水平上或移到相同的(虚构的)横向平面(图5)中。虚的周边线和粘胶区域36的平行线用于显示这些都位于不可见的坯料内表面上。当侧壁接片14、15重叠时,粘胶区域36、37相互全部重叠。
与此相类似,粘胶区域38、39在其原来的状态时,也就是说在图3中的非折叠坯料的或在相应的材料带的范围内时,处于材料带上偏置的条区或平面内上的。布置在(外)侧壁接片14上的粘胶区域38被配置在坯料的最靠外的边界处,在加强条33上。另一个粘胶区域39在侧壁接片15上,在折叠线30的上面。这两个粘胶区域38、39原来都位于(图3)坯料或材料带上的同一表面上。通过为形成底条29而进行的所述折叠,粘胶区域38、39移动到确切地说是在相应的表面上的相互对准的位置(图5),以便进行粘接。
为了将底壁17的(双层)纵向接片18、19相互连接起来,大概为梯形轮廓的胶条40、41作为粘胶区域被设置在加强条33上。这两个胶条40、41位于加强条33中的(中间)折叠线31的不同侧,确切地说是与所述折叠线31紧靠着。胶条40、41原来被配置在坯料或材料带(图3)上的同一表面上,也就是说在前表面上。在加强条33被沿着折叠线31折叠以后,两个胶条40、41就移动到坯料(图5)中的相同的(虚构的)横向平面中。加强条33的折叠使得两层的内表面相互平接。这意味着,一旦底条29形成,胶条40和胶条41就位于不同表面上。然后两个胶条40、41就处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当为形成底壁17而折叠纵向接片18、19时,胶条40、41相互重叠(图2)。
因此,其特点是,在卷绕的、原来的材料带的区域中,相对应的粘胶区域都位于不同平面或条区上(如从材料带的纵向上看)。通过对从卷筒中抽出的材料带进行折叠,将坯料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都包括在内,使得粘胶区域移动到正确位置以便进行包装盒的生产。从如此折叠的材料带上将单个坯料切下来。所述的粘胶区域的设置和配置也可以用于固定分开的坯料。图中给出的实施例中是一个传统的税签42的固定。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条状的、通常由纸制成的坯料,该坯料横跨过包装盒的端壁16,边43被固定在前壁10和后壁11上。
其特点是,所述税签在背面(对着包装盒的表面)设置有一些粘胶区域,这些粘胶区域与包装盒或坯料上相应设置的粘胶区域相对应,结果税签42借助于相互重叠的粘胶区域而被固定在包装盒上。在这种情况下,税签带有四个粘胶区域44、45、46、47。这些粘胶区域对应着在坯料或包装盒上适当形成和配置的粘胶区域48、49、50、51。在包装盒或坯料的范围内,粘胶区域48、49的其中之一设置在前壁10上,另一个设置在后壁11上,确切地说它们都在折叠线28之下,该折叠线28在完成后的包装盒上形成了顶部边棱。其它的粘胶区域50、51都位于端壁16的纵向接片18、19上。这样就可以使税签42以所述的方式固定,即可以在端壁16的两个粘胶区域中进行固定,也就是说通过税签42上的粘胶区域45、46和纵向接片18、19上的粘胶区域50、51来固定。在前壁10和后壁11上,税签的粘胶区域44和47连接到粘胶区域48和49上。
数字标记列表10前壁30 36粘胶区域11后壁 37粘胶区域12侧壁 38粘胶区域13侧壁 39粘胶区域14侧壁接片 40胶条15侧壁接片35 41胶条16端壁 42税签17底壁 43边18纵向接片 44粘胶区域19纵向接片 45粘胶区域20侧接片 40 46粘胶区域21侧接片 47粘胶区域22三角形区域 48粘胶区域23 Z-形折叠层49粘胶区域24折叠条 50粘胶区域25折叠条 45 51粘胶区域26折叠线27折叠线28折叠线29底条30折叠线31折叠线32折叠线33加强条34粘胶区域35粘胶区域
权利要求
1.由坯料生产(香烟)包装盒的方法,所述坯料是从由薄的包装材料,例如纸,组成的连续材料带上切下来并被折叠而成的,其中,折叠接片通过粘接而相互连接,其特征如下a)根据将要相互连接的折叠接片的位置,在材料带的两面上设有粘胶区,也就是设有粘胶区域(34..39;48..51)或粘胶点,b)所述粘胶区包括一种(冷)胶,该(冷)胶仅与一个对应的(配对的)粘胶区域连接形成折叠接片所需要的粘接,但是该胶不直接粘在材料带上,c)粘胶区是这样定位的,即当材料带处于卷绕状态时,在所述材料带的一面上的粘胶区不与材料带的另一面上的粘胶区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粘胶区域和/或材料带上设置有一个涂层,该涂层减小胶直接对材料带的粘接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材料带的一个表面上的粘胶区域相对于配置在材料带另一表面上的粘胶区域在横向上偏置,也就是说它们位于相互偏置的条区或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其它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面带有粘胶区域的、未折叠材料带被从卷筒中抽出,然后在纵向方向上被连续折叠,特别是同时形成一个Z-形折叠层(23)和/或一个双层底条(29),材料带的横向折叠使得位置相互偏置的、相互配合的粘胶区域相互形成这样的相对位置,即,随后被切下的坯料在被折叠时导致了用于折叠接片的粘胶区域的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其它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开的坯料,特别是税签(42),是通过相应的粘胶区域与所述包装盒连接的,特别是通过一方面在前壁(10)、后壁(11)和端壁(16)上的相应粘胶区域,另一方面在税签(42)的内表面上的粘胶区域来进行连接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坯料生产(香烟)包装盒的方法,所述坯料是从一个连续的、卷成卷筒的材料带上抽出来的,其中,用于连接折叠接片的粘胶区域(34..39,48..51)被配置在材料带的两表面上。所述粘胶区域位于材料带的不同条区内,这样,当带处于卷绕状态时,在材料带一个表面上的粘胶区域不会与在另一表面上的粘胶区域重叠。
文档编号B65D25/20GK1370125SQ00811938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4日
发明者海因茨·福克, 亨利·布斯 申请人:福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