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糊容器的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895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浆糊容器的滑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转动构成浆糊容器的尾栓,使得被容纳在构成该浆糊容器筒体内的固态状浆糊,可出没自如的浆糊容器。
并且,在此时,滑件是由塑料或树脂制的,于其中心具有螺杆贯穿的贯穿孔,形成有底无盖的略圆筒形,在其内壁面的两侧,在形成导引沟的同时,上下轴方向上设有朝内方突出的肋,以防止浆糊从滑件内脱落,同时在其背面,即外壁面的上下方向上,设有可与设在筒体内壁的套筒相卡合的导引沟。
然而,对于构成上述以往浆糊容器的滑件,在使用浆糊容器时,可保持使得被嵌合在滑件的固态状浆糊不会从滑件脱落的肋,由于其横断面是形成为略呈长方形,所以增加其朝内侧的突出长度,就愈能增加防浆糊防脱的效果,但对于当滑件成型时,就难以从成型金属模脱模,因而有造成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点。再者,为了防止浆糊从滑件上脱落,也有在另一方向上设置固定突起,但在其形状上也不能充分固定住浆糊。
在此,为解决上述以往浆糊容器所具有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浆糊容器的滑件,其通过简单的构造,使设在滑件内壁面的肋的突出长度增加,不但可以防止固态状浆糊从滑件脱离,并能够使滑件成型时,滑件容易地从金属模中脱离,并且,能充分达成滑件与固态状浆糊的固定。
所述的浆糊容器的滑件,其特征在于在滑件的壁面上设有的横断面呈V字型朝内侧突出的肋的背面,设置与设在筒体内壁的套筒相互卡合的导引沟。
所述的浆糊容器的滑件,其特征在于将导引沟做成朝内侧以V字型突出的形状,并且将上述V字型部分做成薄的。
一种浆糊容器的滑件,该浆糊容器通过对尾栓为一体成型的螺杆,贯穿并螺合于固持有固态状浆糊的滑件,通过转动尾栓而使螺杆旋转,使与该螺杆贯穿并螺合的滑件,沿着与尾栓成一体而配设于筒体内壁的套筒而滑动,使与滑件成一体的固态状浆糊从筒体出没自如,其特征为在设于滑件的贯穿孔的两侧,设有用以固定固态状浆糊而朝向上方扩展的固定突起,与该滑件底面间的角度为θ、固定突起在水平方向的宽幅为C、固定突起从滑件底面起的高度为D、滑件的内径为E、滑件的深度为F时,设定θ=70°~80°,C=0.2~0.3×E,D=0.5~0.8×F。
因此,在滑件的壁面,设有横断面呈V字型在上下轴方向朝内侧突出的肋;另外,在滑件的壁面上设有,在横断面呈V字型朝内侧突出的肋的背面,可与被设在筒体内壁的套筒相互卡合的导引沟;并且,使导引沟形成朝内侧以V字型突出的形状,将上述V字型部分制成薄部;并在滑件的贯穿孔的两侧,设有朝向上方扩开的固定突起,使该固定突起与滑件底边的角度为70°~80°,使其水平方向的宽幅为滑件内径的0.2~0.3(即为20%~30%)、使固定突起的高度为滑件深度的0.5~0.8(即为50%~80%)。
由于具有上述构成,使肋形成为V字型形状,增加朝其内侧的突出量,使固态状浆糊确实地嵌合固定于滑件的同时,在该滑件成型时,该滑件的肋部分通过呈V字型而减少与金属模的接触面,同时该肋与滑件的内壁面所形成的角部约略呈钝角,所以滑件能够容易地从金属模中脱离。并且,若是在该肋部分的背面设有导引沟时,不仅使相配合的金属模易于定位,若将该导引沟也设为V字型与薄肉状时,在成型时可利用该V字型部分所具有的弹性,而更能容易地让滑件从金属模中脱模。又,在滑件设置朝向上方扩开的固定突起时,将其形状在各部份与滑件的深度、内径呈比例,设于一定限度内,并通过使其扩开角度也设在一定限定内,可使成型容易,使得防止浆糊从滑件脱离具有良好效果。
图2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浆糊容器所使用的滑件的立体图。
图3是另一实施例所使用的滑件的平面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所使用的滑件的纵向断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滑件其固定突起的底面,与其底面成角度θ°时的抽拔力矩的大小关系。
图6是表示同图5该固定突起在水平方向的宽幅C,与抽拔力矩的大小关系。
图7是表示同图5该固定突起的高度D,与抽拔力矩的大小关系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图标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本发明。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浆糊容器,该浆糊容器1由在前端安装有脱着自如的盖2的筒体3、对于该筒体3可转动自如地卡合的尾栓4、与该尾栓4一体成型的螺杆5相螺合的滑件6、及嵌合于滑件6而被固定保持的固态状浆糊7所组成。并且,与螺杆5螺合的滑件6是呈有底无盖的略圆筒形状,其中心具有螺杆5贯穿的贯穿孔8,在该贯穿孔8内侧设有阴螺纹9。又,在贯穿孔8的两侧,设有固定住固态状浆糊7的固定突起10,该固定突起10是以贯穿孔8为中心设成1对,与滑件6的内底面,其夹角角度θ以70°~80°朝上方扩开的方式而设置第4图。与该固定突起10直交的滑件6内壁面的各位置,在滑件6的上下轴方向设有肋11。该肋11具有V字型横断面而朝内侧突出,并且在其背面形成有相同的V字型横断面的导引沟12。又,滑件6内壁面上,在设有上述肋11以外的壁面,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设置2条止脱突起13。并且,将固定突起10的水平方向的宽幅C制成为滑件6内径E的0.2~0.3(即为20%~30%),并将固定突起10从滑件6底面的高度制为滑件6深度F的0.5~0.8(即为50%~80%)时,使浆糊与滑件的固定效用呈最大,有效防止浆糊从滑件脱离(图4)。
此外,滑件6,螺杆5贯穿而螺合于该贯穿孔8的同时,在两外侧面所设的导引沟12,由于卡合有以上下方向设在筒体3内壁面而横断面呈V字型的套筒14,所以当旋转尾栓4时,使得与尾栓4成为一体的螺杆5旋转以外,并使得与该螺杆5螺合的滑件6,通过筒体3的套筒14与导引沟12的卡合,不会跟着旋转地受到限定,而能够随着螺杆5的旋转使滑件6沿着套筒14上下动作,通过该滑件6上下动作,被固持于滑件6的固态状浆糊7也在筒体3的内外出没自如。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浆糊容器1是具有以上的结构,为了使固态状浆糊7更确实地嵌合固持在滑件6上,由于肋11的横断面呈V字型,所以即使增大肋11的高度,即增大V字型朝滑件6内侧突出的突出量,由于成型时对金属模的接触面减少,且在肋11与滑件6内壁面间所形成的角部15的横断面的角度α略呈钝角,在成型时,对于该角部15,滑件6的金属模不会咬入该滑件6,所以金属模与滑件容易脱离。且再者,在第2图的实施例中,在肋11的背面设有导引沟12的同时,通过将形成该肋11与导引沟12部分的肉厚T制成较薄,让该部分保有弹性,使滑件6在成型时从金属模分离时,利用该弹性,滑件能够更容易地从金属模分离。
另一方面,第3图是另一实施例的滑件6′,设在滑件6′的肋11′虽与第2图所记载的实施例相同在横断面呈V字型,但其背面的导引沟12′的横断面则形成为四角型。在本实施例中,形成肋11′与导引沟12′的部分不易保持有弹性,虽然不能利用其弹性使滑件从金属模的分离更加容易,但其优点是,滑件6′成型时所使用的金属模的中,具有阴金属模可以沿用以往的金属模,而且筒体3也可以沿用以前的。
此外,如第4图所示,在滑件6′内设有固定突起10,该固定突起10与滑件6′底面的角度θ、水平方向的宽幅C、高度D分别以第5图及第6图所示的试验条件下,是以θ=70°~80°、C=0.2~0.3×E、D=0.5~0.8×F时的状态为最佳,所以若以具有其各部分的数值来形成固定突起10的话,便能良好地防止被固定的浆糊7从滑件6′抽出。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如以上所述,通过将设在浆糊容器滑件中的肋与其背面导引沟的横断面形状制成为薄肉状的V字型,利用如此简单的构造便能增加肋的高度。并且,使嵌合在滑件而被固持的固态状浆糊的夹持效果更为确实,并通过该横断面呈薄肉的V字型,使得在成型时,金属模与滑件容易脱离,而具有防止制造成本增加的优异效果。另外,仅使肋的横断面呈V字型时,比起上述实施例时,虽然在成型时,金属模与滑件在脱模的容易性方面较差,但由于用于滑件成型的阴金属模或是筒体本身可以沿用以往制品,再加上,通过限定固定突起的形状,具有能够适切地防止固态状浆糊从滑件抽出的优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浆糊容器的滑件,该浆糊容器通过对与尾栓一体成型的螺杆,贯穿并螺合于固持有固态状浆糊的滑件,通过转动尾栓而使螺杆旋转,使与该螺杆贯穿并螺合的滑件,沿着与尾栓成一体而配设于筒体内壁的套筒而滑动,而致使与滑件成一体的固态状浆糊从筒体出没自如,其特征为在上述滑件的壁面上,设有横断面呈V字型在上下轴方向朝内侧突出的肋。
2.如权利要求1的浆糊容器的滑件,其特征在于在滑件的壁面上设有的横断面呈V字型朝内侧突出的肋的背面,设置与设在筒体内壁的套筒相互卡合的导引沟。
3.如权利要求2的浆糊容器的滑件,其特征在于将导引沟做成朝内侧以V字型突出的形状,并且将上述V字型部分做成薄的。
4.一种浆糊容器的滑件,该浆糊容器通过对尾栓为一体成型的螺杆,贯穿并螺合于固持有固态状浆糊的滑件,通过转动尾栓而使螺杆旋转,使与该螺杆贯穿并螺合的滑件,沿着与尾栓成一体而配设于筒体内壁的套筒而滑动,使与滑件成一体的固态状浆糊从筒体出没自如,其特征为在设于滑件的贯穿孔的两侧,设有用以固定固态状浆糊而朝向上方扩展的固定突起,与该滑件底面间的角度为θ、固定突起在水平方向的宽幅为C、固定突起从滑件底面起的高度为D、滑件的内径为E滑件的深度为F时,设定θ=70°~80°,C=0.2~0.3×E,D=0.5~0.8×F。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浆糊容器的滑件,由简单的构造,使固态状浆糊确实地嵌合固定在滑件,并当滑件成型时,滑件容易地从金属模中脱离。在滑件6的壁面,设有横断面呈V字型在上下轴方向朝内侧突出的肋11,且在其背面,设有与被设在筒体3内壁的套筒14卡合的导引沟12,并限定固定突起10的各部分形状。由此增大肋11的高度,使固态状浆糊7对滑件6可确实地嵌合固定,并通过使该肋11呈V字型,而能够在成型时容易地从金属模中脱离。
文档编号B65D83/00GK1401545SQ01120350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9日
发明者福嶌彻 申请人:蜻蜓铅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