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容纳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112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容纳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容纳袋,涉及一种可将内衣、外衣、袜子等衣物,或毛巾被、毯子、被子、褥垫等寝具、以及手绢、毛巾、帽子等放入其中,紧凑地进行压缩容纳的压缩容纳袋。
但是,由于上述使用现有的压缩容纳袋的收纳方法必须要有抽吸压缩容纳袋内的空气的抽吸装置,这在常备有电动扫除机等的一般家庭中,进行压缩容纳的操作并太麻烦,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准备电动扫除机时,或者,例如在旅行目的地使用压缩容纳袋,进行压缩容纳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搬运电动扫除机,就会很不方便。因而,希望提供不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即可简便地进行压缩容纳操作的压缩容纳袋。
本申请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包含其一侧具有用于供被容纳物品出入的出入口的容纳袋体主体;其一侧在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延伸,另一侧向与容纳袋体主体的外部连通的通路上延伸而配置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位于出入口的相反侧的容纳袋体主体的边缘,且通过第一单向阀和通路,可供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以及可自由开闭出入口的开闭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形成有设置在与第一单向阀所设置的部位不同的位置上,且具有用于从容纳袋体主体内部抽吸空气的开口部的第二单向阀。
前述压缩容纳袋中,第二单向阀最好包含有在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延伸的内阀部和与内阀部连通的,并在容纳袋体主体的外部延伸的外阀部。
在上述各压缩容纳袋中,容纳袋体主体可具有由多个第一单向阀构成的第一单向阀群,其中的第一单向阀隔开一定的间隔设置。
另外,在上述各压缩容纳袋中,第二单向阀最好包含有截断容纳袋体主体与外部的通气的锁紧器,该锁紧器具有第一带状部、在第一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钩爪、第二带状部、在第二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且与第一带状部的钩爪相嵌合的另一个钩爪,此外,第一带状部和第二带状部彼此相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固定在一起,形成扁平的环状,其固定部分固定在外阀部的径向端部上。
另外,上述各压缩容纳袋中,锁紧器最好包含有在第一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且在第一带状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所形成的多个包容钩爪、和在第二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且在第二带状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所形成的多个突出钩爪,而且,多个包容钩爪和多个突出钩爪相互嵌合。
进而,上述各压缩容纳袋中,最好还含有将容纳袋体主体悬挂在所需的位置上并支撑的悬挂部件,悬挂部件包含有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位于容纳袋体主体的出入口的相反侧,且支撑容纳袋体主体的保持部件、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保持部件上的可自由变向的钩子。
在上述各压缩容纳袋中,保持部件也可以有效地包含有可自由开闭且将位于出入口的相反侧的容纳袋体主体的端部挟持在其间的一对挟持板、设置在一对挟持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且具有贯穿的止挡孔,并且可自由装卸地夹住钩子的嵌合部、以及当容纳袋体主体被夹在一对挟持板之间时,闭合一个挟持板及另一个挟持板的闭塞部件。
进而,上述的压缩容纳袋中,闭塞部件最好包含有在一个挟持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所设置的,且具有球冠状的弹性膨胀部的多个钮扣、以及在另一个挟持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所设置的,且扣住钮扣的扣孔,钮扣在其径向的两侧具有平面,扣孔的圆周边缘具有圆弧状部和与前述平面相对应的直线状部,如果扣孔的直线状部之间的宽度比弹性膨胀部的宽度略小的话,这样效果会更好。
另外,上述压缩容纳袋中,钩子最好具有环状框形的基片、具有止挡孔且与基片相对,并且抵在嵌合部上的止挡片、在与止挡片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基片开始延伸设置的钩首片、以及通过形成在钩首片的端部边缘上的合页,可自由变向的钩体,止挡片具有在与基片相分离的方向上抵抗,要恢复原状的弹性力。
另外,上述的压缩容纳袋中,止挡片最好包含有向止挡片的一个表面侧突起的,且嵌入嵌合部的止挡孔中的突起体、设置在突起体的一部分上,用于使得止挡片的前端部容易地沿嵌合部的表面嵌入的薄壁导向部、以及当突起体嵌入保持部件的止挡孔中时,停止在止挡孔的边缘处的凸状的防止脱落片。
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可从出入口部将衣物等被容纳物品放入容纳袋体主体,出入口部被开闭部件适宜地锁住。由此,不使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而将被容纳物品放入容纳袋体主体中,并进行压缩收纳时,从外部用手按压,把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压出来。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经由第一单向阀及通路从流出口放出。因此,容纳袋体主体内成为负压状态,容纳袋体主体内的被容纳物与容纳袋体主体一起被压缩成扁平状。然后,第一单向阀的单向逆止作用可防止空气从外部流入容纳袋体主体内。此时,可不必采用第二单向阀。
另一方面,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压缩容纳被容纳物品时,使用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内阀部和外阀部构成使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与外部进行通气的空气通气通路。将例如电动扫除机的吸嘴插入第二单向阀的外阀部的开口部中。可通过外阀部的开口部抽出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使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成为负压状态。此时,形成从外侧按压内阀部外面侧的力,使内阀部的内侧面之间紧密接触。进而,锁紧器的第一带状部的钩爪和第二带状部的钩爪被嵌合,从而关闭外阀部的开口部。由此,截断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与外部的通气。
如果采用由第一单向阀构成的压缩容纳袋,进行压缩容纳操作时,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可通过多个第一单向阀及通路,更有效地从流出口放出。
另外,采用设有悬挂机构的压缩容纳袋时,被手或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压缩容纳后的扁平状的压缩容纳袋借助于悬挂机构悬吊在希望的部位上。此时,压缩容纳袋可在竖直方向上立起的状态下适当地装东西。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时,与现有的通过重叠堆积而装东西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平面的收纳空间。
如果采用悬挂机构含有保持部件和钩子的压缩容纳袋,容纳袋体主体由保持部件支撑,钩子可将容纳袋体主体悬挂在希望的位置上。由于钩子可自由变向,因此可对应悬吊的场所,适宜地调整钩子的自由变向角度。此外,由于钩子和保持部件是可分离的,因此可分别进行管理。
如果采用保持部件含有一对挟持板、嵌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压缩容纳袋,则将钩子夹入嵌合部中。容纳袋主体的所定部位被挟持在一对挟持板之间,由封闭部件封闭并固定。
如果采用封闭部件含有钮扣和扣孔的压缩容纳袋,则要将封闭部件的钮扣固定在扣孔中。钮扣的平面伸入扣孔的直线部分中,而且,其弹性膨胀部伸入并插进扣孔的圆弧状部分中。此时,当弹性膨胀部通过扣孔时,在弹性的作用下,扣孔的圆周边缘暂时扩张,但由于在钮扣通过后要恢复原状,因此弹性膨胀部可固定在扣孔处。
如果采用钩子含有基片、止挡片和钩体的压缩容纳袋,则上述保持部件的嵌合部挟持在基片和止挡片之间。当嵌合部被挟持在基片和止挡片之间时,抵抗止挡片的压力,基片和止挡片暂时分离,但在挟持住嵌合部之后恢复原状。钩体在铰链的作用下可以自由变向。
如果采用止挡片含有突起、薄壁导向部和防止脱落片的压缩容纳袋,止挡片的突起可插入上述保持部件的嵌合部的卡孔中,从而定位。由于止挡片的前端处形成有薄壁导向部,因此止挡片的前端部可很容易地沿嵌合部的表面及时嵌入。也就是说,当止挡片嵌入保持部件的嵌合部中时,薄壁导向部起到导引面的作用。而当突起嵌入保持部件的卡孔时,由于防止脱落片抵在卡孔的边缘上,因此可起到防止脱落的作用。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详细说明发明的实施形态,可进一步明了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3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单向阀的配置等的主要部分的扩大正面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剖视图;图6是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一单向阀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悬挂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钩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二单向阀的一个例子及其作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二单向阀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第二单向阀中的锁紧器的安装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沿图10的线XII-XII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10的第二单向阀中的锁紧器的凸出体和凹下体的结合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说明图;图14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二单向阀的再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还有,由于本实施例的压缩容纳袋10被压缩后,悬挂部件18可将容纳袋主体12悬挂在所需的位置上加以收藏,因此可减少平面的收纳空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压缩容纳袋10的构造和作用效果。压缩容纳袋10含有例如从正面看大致呈纵长矩形的容纳袋体主体12。容纳袋体主体12是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不透气的层压薄膜等构成的。容纳袋体主体12在其纵向的一端侧具有开口部14。该开口部14具有用于取出/放入衣物等被容纳物品的出入口部的作用。利用开闭部件16可适当地关闭开口部14。
开闭部件16含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一对开闭锁紧器24和辅助开闭锁紧器24锁紧的卡子30。开闭锁紧器24具有例如沿容纳袋体主体12的横向延伸的带状凸出体26和与凸出体26咬合的凹下体28。凸出体26具有例如2个凸条部26a,凹下体28具有与凸条部26a咬合的2个凹条部28a。
卡子30含有例如截面呈U字形的主体32。从主体32的连接部34向相对的2个相对片32a和32b之间延伸地设有例如截面呈大致三角形、平面看呈矩形的分离舌片36。而且,在一个相对片32a和另一个相对片32b相对的内面上,在其长度方向上相隔所定的间隔,分别形成有2个爪片38a。2个爪片38a分别从一个相对片32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搭到另一个端部上。同样地,另一个相对片32b上相对于爪片38a的部位上也形成有2个爪片38b。
当卡子30安装在开闭锁紧器24上时,分离舌片36插入开闭锁紧器24的凸出体26和凹下体28之间,开闭锁紧器24的凸条部26a和凹条部28a设置在由相对的2个爪片38a和38b围成的部位上。使卡子30沿开闭锁紧器24的长度方向滑动时,爪片38a和38b压住凸出体26和凹下体28,增强了凸条部26a和凹条部28a的咬合。因此,可更简单且更有效地锁住开闭锁紧器24。
另外,容纳袋体主体12的纵向的另一端(出入口的相反侧)上设有与容纳袋体主体12外部的环境空气连通的流出口20。与容纳袋体主体12的出入口相反的一侧的开放端15上隔开所定间隔地设有多个流出口20。除去容纳袋体主体12的开放端15上的多个流出口20的部分被通过融合等方法形成的融合部分42固定、封闭。流出口20具有使容纳袋体主体12内的空气流出来的功能。
容纳袋体主体12纵向的另一端设有通过多个流出口20与容纳袋体主体12外部相连通的通路40。该通路40设置在由制造容纳袋体主体12时通过融合等方法形成的横向两端部的融合部分44、包含上述融合部分42的开放端15、从容纳袋体主体12的开放端15在纵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形成的,且在横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延伸设置的融合部分46围成的部分上。本实施例中,从图1看,通路40被设置成从正面看是横长矩形状的扁平形。
进而,容纳袋体主体12上,在通路40的下侧,在其横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设有由多个第一单向阀22构成的第一单向阀群50。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单向阀群50包含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作为阀主体的多个扁平筒状部23。多个扁平筒状部23如图6所示,例如是由不透气的合成树脂薄膜制成的横长矩形带状的阀基片54和56通过重叠,并融合所定部位而一一形成的。
即,一个阀基片54和另一个阀基片56,特别是如图6所示,是通过在其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设置的融合部分58a和58b彼此融合,而构成多个扁平筒状部23。进而,阀基片54、56的各融合部分58a和58b之间,在其纵向上所配设的一定长度的融合部分60a和60b互相融合。从图3看,上述融合部分48将阀基片54、56的纵向下端部固定在容纳袋体主体12上。
特别是如图6所示,阀基片54的上面和阀基片56的下面分别固定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侧面上。由此,具有多个第一单向阀22的第一单向阀群50被设置在容纳袋体主体12内的所定位置上。此时,第一单向阀22的轴向一端设有1个开口部22a,其轴向的另一端设有被融合部分60a、60b分割开的开口部22b和22c。第一单向阀22的一侧的开口部22a向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部延伸而被配置,另一端的开口部22b、22c向通路40延伸而被配置。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单向阀22是一个示例,特别是并不限于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只要具有单向阀作用,第一单向阀的阀构造可适当地变更。而且,第一单向阀也可以选择性地采用例如实开平5-26886号、实用新型登记第3003479号、实开平6-3846号、实开平5-6265号、实开平5-42147号、美国专利第5540500号和美国专利第4674632号等文件所公开的阀构造。
本实施例的压缩容纳袋10设有可将容纳袋体主体12悬挂在所需的位置上并支撑住的悬挂部件18。即,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等所示,悬挂部件18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与容纳袋体主体12的出入口14相反的一侧端部的其横向的中央。悬挂部件18具有支撑容纳袋体主体12的保持部件62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保持部件62上的可自由变向的钩子64。
保持部件62包含一对可自由开闭的挟持板66、68。另一方面,挟持板66、68分别包含横长矩形的板主体66a,68a。其中的一个板主体66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有一个由例如圆形的通孔构成的止挡孔70,另一个板主体68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有一个由从图1、图7看正面呈大致U字形的凹陷构成的嵌合部72。嵌合部72以配置在一个挟持板66和另一个挟持板68之间的方式被形成。
如图7所示,容纳袋体主体12的端部被夹入一对挟持板66、68之间,借助于后面描述的闭塞部件来闭合一对挟持板66、68。进而,在一对挟持板66、68之间,在嵌合部72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着后面将详细描述的钩子64的止挡片92。
即,在板主体66a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钮扣74。钮扣74含有例如球冠状的弹性膨胀部76。弹性膨胀部76的径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例如矩形的平面78。平面78在与板主体66a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而另一个板主体68a在其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设有多个扣孔80。扣孔80设置在与前述钮扣74相对应的位置上,用于扣住钮扣74。扣孔80的圆周边缘由卡住钮扣74的弹性膨胀部76的曲线状部分的圆弧状部分82、以及卡住钮扣74的平面78的直线状部分84构成。扣孔80的直线状部分84、84之间的宽度从图7看,比钮扣74的弹性膨胀部76的横向宽度略微小一点地被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板主体66a和弹性膨胀部76、板主体68a和嵌合部72分别由例如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整体制成。而且,如图7所示,一个挟持板66和另一个挟持板68借助于合页86而可自由开闭。合页86是由例如细带状的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条状合页等形成。
再有,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端部上,在其横向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安装孔13。这些安装孔13分别设置在与钮扣74和扣孔80相对应的位置上。悬挂部件18的保持部件62的钮扣74插入安装孔13中,进而卡在扣孔80中,从而可自由装卸地装在容纳袋体主体12上。
本实施例中,保持部件62的钮扣74和扣孔80具有用于闭合一对挟持板66、68的闭塞部件的功能。
下面参照图7和图8等详细说明钩子64。钩子64含有例如大致呈U字形的环状框形的基片88。基片88的上端边缘上,从其端部开始水平延伸地形成矩形的支持片90。支持片9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例如U字形的止挡片92。止挡片92从支持片9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边缘向下垂直延伸。止挡片92与基片88同方向地平行延伸,其外形比基片88的开放部88a的内周边缘的外形要小。
止挡片92的一个主要表面的前端侧形成有突起体94。突起体94具有例如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的凸部96。凸部96以朝向基片88的开放部88a的方式膨胀出而形成。突起体94连接到凸部96上,朝向止挡片92的前端侧,其厚壁部具有一个被较薄形成的薄壁导向部98。凸部96的上端处形成有例如矩形凸状的防止脱落片95。而且,止挡片92在突起体94的附近具有从其一个主要表面通向另一个主要表面的通孔92a。
本实施例中,基片88、支持片90、止挡片92、突起体94、突出片95、凸部96及薄壁导向部98都是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整体制成的。此时,特别是止挡片92具有在与基片88分离的方向抵抗,想要复原的弹性力。
基片88的上端部,在与止挡片92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有钩首片100。钩首片100包含具有由线状的薄壁部构成的弯沟部104的首基片102。首基片102的上缘,在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折页片106。折页片106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边缘上形成有借助于合页108而可自由变向的钩体110。合页108是通过在该部位上形成由例如线状的薄壁部所构成的弯沟而构成。
本实施例中,位于出入口的相反侧的容纳袋体主体12的边缘所定部位挟持在一对挟持板66和68之间,并通过钮扣74和扣孔80等闭塞部件闭合。当钮扣74固定在扣孔80中时,钮扣74的平面78被导入扣孔80的直线状部84中,与此同时,钮扣74的弹性膨胀部76被导入扣孔80的圆弧状部82中,由此,钮扣74插入并固定在扣孔80中。此时,弹性膨胀部76借助其弹力,在通过扣孔80时暂时使扣孔80的圆周边缘扩张开。由于通过后会恢复原状,因此,钮扣74的弹性膨胀部76被固定在扣孔80中。
而且,本实施例中,钩子64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一对挟持板66、68的嵌合部72上。钩子64的止挡片92卡在一个挟持板66的嵌合部72中。保持部件62的嵌合部72挟持在钩子64的基片88与止挡片92之间。当嵌合部72夹入基片88和止挡片92之间时,抵抗止挡片92的压力,基片88和止挡片92暂时分离。由此,止挡片92的突起体94插入并固定在嵌合部72的止挡孔70中。
此时,止挡片92的前端部一边沿薄壁导向部98的嵌合部72的表面滑动,一边插入止挡孔70中。也就是说,薄壁导向部98在将止挡片92开始嵌入嵌合部72时,起到导向面的作用。突起体94固定在止挡孔70中,当止挡片92处于保持部件62的嵌合部72上时,由于基片88和止挡片92恢复原状,因此借助于基片88和止挡片92的弹性力,可进一步地使嵌合部72挟持在基片88和止挡片92之间。
而且,当突起体94嵌入保持部件62的止挡孔70中时,由于防止脱落片95固定在止挡孔70的边缘处,因此钩子64可更确实地连接在嵌合部72上。
本实施例的压缩容纳袋10通过将衣物等被容纳物品放入容纳袋体主体12中,并用卡子30关闭开闭锁紧器24,即可关闭开口部14。此时,由于容纳袋体主体12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空气连通时,仅可通过单向阀22和通路40,使容纳袋体主体12内的空气流出到外部,因此被容纳物品处于密封状态。
接着,在此状态下,从外部按压整个容纳袋体主体12,以便按压被包装物品。此时,容纳袋体主体1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群50中的各个第一单向阀22的开口部22a、22b、22c及通路40,从多个流出口20放出到容纳袋体主体12的外部。因此,被容纳物品与容纳袋体主体12一起被压缩成扁平状,并被密封在容纳袋体主体12内。此时,由于容纳袋体主体12内比外部压力小,即处于所谓的负压状态,因此,第一单向阀22的内面之间被密封,其开口部22a、22b、22c被关闭。也就是说,压缩容纳后,借助于第一单向阀群50中的各个第一单向阀22的作用,可防止环境空气从外部流入容纳袋体主体12内。
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第一单向阀22的轴向一端及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容纳袋体主体12内部和通路40上,因此,多个第一单向阀22不会直接露出外部。因此,多个第一单向阀22不怕由于与其它物品接触而引起的损伤,可更有效地发挥其逆止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容纳袋10,特别是由于设有悬挂部件18,因此,压缩容纳被容纳物品之后,可在将容纳袋体主体12悬挂在所需地方的状态下保管。此时,压缩容纳袋10可在竖直方向立起来的状态下悬挂支撑。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容纳袋10与以前的压缩容纳袋那样的在压缩容纳后,在重叠堆积的状态下的收纳空间中保管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平面的容纳保管空间。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容纳袋10可使得采用它的压缩容纳后的压缩容纳袋的放入等保管作业变得容易,而且可扩展收纳场所的适用范围。
图9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二单向阀的一个例子及其作用的主要部分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采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来压缩被容纳物品W时所使用的第二单向阀120。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边侧,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有一个第二单向阀120。
第二单向阀120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扁平状的管形,以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部延伸,而且,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外部延伸的方式形成。即,第二单向阀120具有其一个开口部120a设置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外侧的外阀部122、和其另一个开口部120b设置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侧的内阀部124。外阀部122和内阀部124通过开口部120a和120b与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部及外部连通。
由此,该第二单向阀120的开口部120a和120b从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部抽吸空气,具有作为使容纳袋体主体12内形成负压的抽吸口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12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外面侧通过熔接乃至结合等固定方法被固定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面侧。第二单向阀120固定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面侧上,并使得第二单向阀120的一个开口部120a和另一个开口部120b不会被堵塞住。
而第二单向阀120的形成位置并不限于上述本实施例中所示的位置,除去容纳袋体主体12的开口部14侧的一边,也可以设置在例如另外一边的部分上,或者设置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一个主要表面至另一个主要表面的一部分上。
在本实施例中的压缩容纳袋10中,采用作为抽吸装置的例如电动扫除机等来压缩容纳被容纳物品W时,电动扫除机的抽吸吸嘴插入第二单向阀120的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中,进行抽吸作业。随着抽吸作业的进行,容纳袋体主体12整体的大小被压缩缩小,与此同时,在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时,由于内阀部124的内面之间相互密合,因此,第二单向阀120的开口部120a、120b被紧密闭合。从而,可用熨斗等加热器具融合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使其完全闭合。
即,如图9所示,由于容纳袋体主体12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空气之间的气压差,使得产生挤压内阀部124的外面的力,因此内阀部124的内面之间相互密合。内阀部124具有截断并防止外部空气流入容纳袋体主体12内和内部空气从容纳袋体主体12内流出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容纳袋10可对应于被容纳物品W的种类、数量和压缩容纳作业的状况,使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或根据情况的不同,不用抽吸装置,而通过手动来适宜地实施压缩容纳作业。
图10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二单向阀的其它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第二单向阀中的锁紧器的安装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沿图10的线XII-XII所作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10的第二单向阀中的锁紧器的凸出体和凹下体的咬合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0~图13所示的第二单向阀120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单向阀12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特别是设有自由封闭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的锁紧器。
即,图10~图13所示的第二单向阀120的外阀部122的内圆周面上形成有例如扁平长圆环状的锁紧器130。锁紧器130由凸出体132、及与凸出体132相啮合的凹下体134形成。凸出体132包含有第一带状部136。第一带状部136上形成有在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例如2条包容钩爪138、138。2条包容钩爪138、138在第一带状部136的宽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地形成。而且,2条包容钩爪138、138之间的内侧处形成有在第一带状部136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1条压紧棱140。
另一方面,凹下体134含有第二带状部142。第二带状部142上形成有与包容钩爪138、138啮合的2条突出钩爪144、144。该2条突出钩爪144、144以其钩的相反侧(内侧)为根基扩张而成,该2条突出钩爪144、144之间设有截面为圆弧状的沟状部146。该2条突出钩爪144、144之间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由曲面形成的连接壁面148。只要该连接壁面148与压紧棱140相接,并可密封,则即使是平面也可以,曲面也可以。此时,连接壁面148是由具有较小曲率的曲面形成的,这在制造方面是最为理想的。
再有,在压紧棱140、连接壁面148的组合过程中,难以提高其成形和形状的精确性,因此最好一个是刚性较高的,而另一个是具有弹性的,以便提高它们的密闭性。该实施例中,凸出体132和凹下体134可以是由例如高密度的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特别是,如图11所示,凸出体132和凹下体134彼此相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是通过例如热密封法和熔断密封法等的热熔法热融合的,由此,凸出体132和凹下体134彼此以相对的方式形成扁平环状。这样,其两侧形成具有密封部150的扁平环状的锁紧器130。而作为热熔法,可以适当地采用例如冲击密封法、冲击熔断密封法、高频密封法、超声波密封法等各种热熔法。
特别是,例如如图10~图12等所示,锁紧器130固定在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的圆周边缘上。即,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的圆周边缘的内面和第一带状部136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外面通过热融合等方法密封的密封部152和154被固定。同样,第一带状部136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外面和外阀部122的内面被密封部156和158所固定。此时,向外阀部122的长度方向看,2条突出钩爪138、138和包容钩爪144、144被设置在密封部152、154和密封部156、158之间。
而且,锁紧器1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外一端分别被密封部150、150融合在外阀部122的直径方向的一端和另外一端上。此时,在锁紧器1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特别是如图10所示,在密封部152、154和一个包容钩爪138、突出钩爪144之间;一个包容钩爪138、突出钩爪144和另一个包容钩爪138、突出钩爪144之间;以及另一个包容钩爪138、突出钩爪144和密封部156、158之间分别形成有例如U字形的密封部160。这些密封部160从锁紧器1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由此,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密封部160,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的开口口径的大小和没有形成密封部160的情况下相比,被较小地形成。即,这些密封部160具有作为限制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的开口宽度的限制部的功能。
而且,本实施例中,外阀部122和内阀部124的连通部164受到密封部162的限制,连通部的开口宽度比外阀部122的开口部120a的开口宽度被较小地形成。
为此,本实施例中,能够减少从内阀部124的开口部120b侧,即,从容纳袋体主体12内的空气泄漏量和从容纳袋体主体12外的外部空气的进入量。
图14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容纳袋的第二单向阀的再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单向阀120相比,特别是锁紧器130的包容钩爪138和突出钩爪144的数量和连通部164的开口宽度不同。
即,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对于第二单向阀120的外阀部122具有2条包容钩爪138、138和突出钩爪144、144,图14所示的第二单向阀120的外阀部122具有1条包容钩爪138和与其相啮合的1条突出钩爪144。
再有,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120是由多层塑料薄膜重合,即所谓层叠薄膜整体形成的。此时,例如,由按照延伸尼龙-聚乙烯(熔融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熔融聚乙烯)-乙烯醋酸乙酯共聚体(EVA)的顺序层叠而成的比较柔软的层叠薄膜形成第二单向阀120。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一种压缩容纳袋,它可对应于被容纳物品的种类、数量和压缩容纳作业的状况,采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或者根据不同的场合,不用抽吸装置,而是用手动来适宜地实施压缩容纳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容纳袋,它包含其一侧具有用于供被容纳物品出入的出入口的容纳袋体主体;其一侧在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延伸,另一侧向与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外部连通的通路延伸而配置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位于前述出入口的相反侧的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边缘,且通过前述第一单向阀和前述通路可供前述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以及可自由开闭前述出入口的开闭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形成有设置在与前述第一单向阀所设置的部位不同的位置上,且具有用于从前述容纳袋体主体内部抽吸空气的开口部的第二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单向阀包含有在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延伸的内阀部和与前述内阀部连通的,并在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外部延伸的外阀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容纳袋体主体具有由多个前述第一单向阀构成的第一单向阀群,其中的前述第一单向阀隔开一定的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单向阀包含有截断前述容纳袋体主体与外部的通气的锁紧器,前述锁紧器具有第一带状部、在前述第一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钩爪、第二带状部、在前述第二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且与前述第一带状部的钩爪相嵌合的另一个钩爪,此外,前述第一带状部和前述第二带状部彼此相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固定在一起,形成扁平的环状,其固定部分固定在前述外阀部的径向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锁紧器包含有在前述第一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且在前述第一带状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所形成的多个包容钩爪、和在前述第二带状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且在前述第二带状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所形成的多个突出钩爪,而且,前述多个包容钩爪和前述多个突出钩爪相互嵌合。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将前述容纳袋体主体悬挂在所需的位置上并支撑的悬挂部件,前述悬挂部件包含有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位于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前述出入口的相反侧,且支撑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保持部件、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前述保持部件上的可自由变向的钩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保持部件包含有可自由开闭且将位于前述出入口的相反侧的前述容纳袋体主体的端部挟持在其间的一对挟持板;设置在前述一对挟持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且具有贯穿的止挡孔,并且可自由装卸地夹住前述钩子的嵌合部;以及当前述容纳袋体主体被挟持在前述一对挟持板之间时,闭合一个前述挟持板及另一个前述挟持板间的闭塞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闭塞部件包含有在一个前述挟持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所设置的,且具有球冠状的弹性膨胀部的多个钮扣;以及在另一个前述挟持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所定间隔所设置的,且扣住前述钮扣的扣孔,此外,前述钮扣在其径向的两侧具有平面,前述扣孔的圆周边缘具有圆弧状部和与前述平面相对应的直线状部,前述扣孔的直线状部之间的宽度比前述弹性膨胀部的宽度略小。
9.如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钩子包含有环状框形的基片;具有止挡孔且与前述基片相对配设的,并且抵在前述嵌合部上的止挡片;在与前述止挡片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前述基片开始延伸设置的钩首片;以及通过形成在前述钩首片的端部边缘上的合页,可自由变向的钩体,此外,前述止挡片具有在与前述基片相分离的方向上抵抗,要恢复原状的弹性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容纳袋,其特征在于,前述止挡片包含有向前述止挡片的一个表面侧突起的,且嵌入前述嵌合部的止挡孔中的突起体;设置在前述突起体的一部分上,用于使得前述止挡片的前端部容易地沿前述嵌合部的表面嵌入的薄壁导向部;以及当前述突起体嵌入前述保持部件的止挡孔中时,停止在前述止挡孔的边缘处的凸状的防止脱落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容纳袋,其包含一侧具有用于供被容纳物品出入的出入口的容纳袋体主体。开闭部件可自由开闭出入口。压缩容纳袋包含有:与出入口相反一侧,其一侧在容纳袋体主体的内部延伸,另一侧向与容纳袋体主体的外部连通的通路上延伸的第一单向阀;通过第一单向阀和通路,可供容纳袋体主体内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特别是,还形成有设置在与第一单向阀所设置的部位不同的位置上,且具有用于从容纳袋体主体内部抽吸空气的开口部的第二单向阀。它可对应于被容纳物品的种类、数量和压缩容纳作业的状况,采用电动扫除机等的抽吸装置,或者根据不同的场合,不用抽吸装置,而是用手动来适宜地实施压缩容纳作业。
文档编号B65D33/14GK1365940SQ01144648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2日
发明者大坪良一, 小柳美奉 申请人:阿迩株式会社, 柏原制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