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袋提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344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袋提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与包袋分离的提把,可以握在掌中专门用于提携购物袋或者以绳索为载荷襻的包袋,减轻细软的绳索对手部的勒痛。
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市场购物多使用塑料薄膜购物袋(俗称马夹袋),当所购物品达到一定重量时,因购物袋的提襻较细,负荷使提襻紧勒于手部产生疼痛,当提携一些用绳带捆扎的物品时,也有同样的现象,这给提物人带来很大不便,究其原因是提绳细,负荷过于集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袋提把,握于掌中,专门用于提携购物袋或者以绳索为载荷襻的包袋,使负荷分散,减轻勒痛,方便人们提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袋提把,具有一个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上设有握手部和挂袋部,握手部的形状与人手掌握起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包袋提把从功能上分为握手部和挂袋部两个部分,握手部的形态与手掌握拳的状态相配,便于提携而获得舒适感,挂袋部的形态适合于悬挂包袋,握手部和挂袋部的结合形态可有多种形式。这样的包袋提把作为日常用具随身备用,需要时用来提携有一定重量的购物袋,手掌紧握握手部,包袋的载荷襻或绳索悬挂在挂袋部,可避免载荷襻或绳索对手掌的勒痛。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侧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侧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侧向剖视图。
图1、图2所示的包袋提把实施例一,本体1与握手部2合二而一,握手部2近似于一流线体,其上部沿纵轴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即为挂袋部3。
图3、图4所示的包袋提把实施例二,握手部2与挂袋部3的结合形态与实施例一相同,握手部2的一端向下延伸并弯曲趋近握手部2的另一端,由此形成一弯钩即为又一挂袋部4,两个挂袋部3、4适用于包袋上不同方向的系绳。
图5、图6所示的包袋提把实施例三,握手部2与挂袋部3的结合形态是挂袋部3与握手部2形成为一整体结构的本体1,握手部2位于本体1上部,本体1下部两侧相背地向外延伸弯曲形成两弯钩即为挂袋部3。
图7、图8所示的包袋提把实施例四,握手部2与挂袋部3的结合形态是挂袋部3与握手部2形成为一整体结构的本体1,握手部2位于本体1上部,本体1下部两侧相对地向内延伸弯曲形成两弯钩即为挂袋部3。
图9、
图10所示的包袋提把实施例五,握手部2与挂袋部3的结合形态是挂袋部3与握手部2为分体结构的本体1,握手部2位于本体1上部,握手部2两端各延伸出一条垂臂6,挂袋部3呈钩体,一轴销5将钩体与垂臂6相枢接;挂袋部3以轴销5为轴上下翻动,在上位时体积小便于贮藏携带,在下位时可提携包袋。
权利要求1.一种包袋提把,具有一个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上设有握手部和挂袋部,握手部的形状与人手掌握起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袋提把,其特征在于本体与握手部合二而一,握手部近似于一流线体,其上部沿纵轴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即为挂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袋提把,其特征在于握手部的一端向下延伸并弯曲趋近握手部的另一端,由此形成一弯钩即为又一挂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袋提把,其特征在于挂袋部与握手部形成为一整体结构的本体,握手部位于本体上部,本体下部两侧相背地向外或相对地向内延伸弯曲形成两弯钩即为挂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袋提把,其特征在于挂袋部与握手部为分体结构的本体,握手部位于本体上部,握手部两端各延伸出一条垂臂,挂袋部呈钩体,一轴销将钩体与垂臂相枢接。
专利摘要一种包袋提把,具有一个本体,本体上设有握手部和挂袋部,握手部的形状与人手掌握起状相匹配;特点是将包袋提把从功能上分为握手部和挂袋部两个部分,握手部便于提携而获得舒适感,挂袋部适合于悬挂包袋,握手部和挂袋部的结合形态可有多种形式;作为日常用具随身备用,需要时用来提携有一定重量的购物袋,可避免载荷襻或绳索对手掌的勒痛。
文档编号B65D25/28GK2475683SQ0121109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3日
发明者陈挺生 申请人:陈挺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