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车厢的绕枢轴转动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986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车厢的绕枢轴转动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车厢的绕枢轴转动铁路运载结构的、允许它装载或卸载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
公路及高速公路的堵塞(尤其对于重型车辆)以及污染的加剧促使其它解决方案研究的开展。
其中应指出铁路/公路联合运输,也称为交替运输,它考虑在长距离上用铁路来运输载有货物的公路车辆,而短途运输则保持传统方式。
根据该方式,集装箱、可移动货箱、挂车或机动车被载入车厢,然后在铁路车站终端上将它们卸载。
关于公路载荷运输及尤其是挂车及半挂车的运输,提出了一个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它在于,在一个专门的铁路车厢上个别装载整个机动车或仅是个别装载其挂车或半挂车,更一般地,涉及使用其自身的动力或关系到通过机动车所属司机的帮助的公路载荷的装载。这样就可避免使用重型及昂贵的装载设备如起重、吊杆机构等。
为此,可考虑一个专门车厢。它涉及带有一个运载公路载荷的可移动结构,该结构可在沿车厢纵向轴的运输位置与装载/卸载的倾斜位置之间绕枢轴转动。该运载结构被升高及安装在两个端部平台上,每个端部平台由一个铁路转向架支承。
使用该类型车厢的运输系统将根据铁路运载结构的端部能否从端部平台释放及尤其同时两端释放而有区别,并根据铁路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是借助组合在车厢上的装置还是借助安装在铁路上装载/卸载站位置中的外部装置来实现的而有区别。
在现有技术中已提出过多种车厢,例如以TALBOT的名字申请的德国专利DE3234374及以BEHRENS的名字申请的申请号为8102142的PCT申请或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0007959法国专利中所描述的车厢。
这些车厢允许在运载结构倾斜的位置上装载及卸载操作及能使公路载荷使用自己的装置或通常与其相关的装置进入及离开运载结构。对于这些操作必需有一个适用的站台。
实际上,当运载结构绕枢轴转动以置于装载/卸载的倾斜位置时,它将悬伸地进入站台上面的位置。该运载结构的厚度通常相对地小,以使公路载荷使用铁路尺寸规格的最大部分,而支承装置需要位于站台上面,以便支承运载结构的端部重量,-尤其当它已装载好时。
此外,为了使运载结构绕枢轴转动的幅度能足以合适地实现装载/卸载操作,支承装置应能伴随、甚至协助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
这种装置例如已描述在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0007960的法国专利申请中。在装载/卸载站的位置上沿铁路边的站台结构中将隐蔽地设置槽腔、例如弧形槽腔。这些槽腔容纳一组机械化滚筒,这些滚筒被安装在离站台边缘适当的距离上及稍微超过站台的表面,以便携带悬伸到站台上的运载结构的底部。这些支承及驱动滚筒用于当一旦铁路运载结构朝站台悬伸的部分超过一定界限时,接收、携带及通过其底部连续地使铁路运载结构绕枢轴转动,以获得很好的绕枢轴转动运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如果说这些装置从技术的观点看能满足要求,但它们需要很大的投资。实际上,装载/卸载站的站台应被重新规划。在站台结构中将要设置槽腔及在其中将要安装各组滚筒,这些需要极大的地面设施作业。
此外,装载/卸载站的场地是明确固定的及以后不能再改动。同时,每个站具有与铁路运载结构的确定型号对应的固定尺寸及不能用于不同的车厢、例如包括长一些或短一些运载结构的车厢。
另外,为了使包括多个车厢的列车能快速地装载或卸载,站台必需在其整个长度上设有多个对应于每个车厢个别位置的装载/卸载站,这就增加了总的规划成本。
在相反的情况下,列车需要在每次操作之间位移,以便将每个车厢相继地定位在装载/卸载站的固定设备的位置上。因此列车装载/卸载的全部操作的完成需要可观的时间,这与现代商品运输的效率要求是不相容的。因此该方案对于开发经营计划是不佳的。
通常还要设置固定的或可移动的入口斜坡装置,以便使公路机动车通过站台到达总体升高并悬置在站台上的运载结构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避免上述所有缺点的情况下,能在动力上独立地从公路载荷受益,即可以通过它本身的装置或通常与它相关的装置来移动或被移动。
本发明还旨在对装载/卸载站装备轻型的结构,该结构可移动及在绕枢轴转动地支持及支承铁路运载结构端部后被取走。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公路载荷的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车厢的绕枢轴转动铁路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它包括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并且它可从其初始使用位置取走或移动。
该装置最好包括一组运输滚筒,这些运输滚筒露出基体表面以便接收、携带及使铁路运载结构绕枢轴转动。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可简单地放置到站台表面的适当地点上。因此它可毫无问题地被移动,以便定位在另一车厢的位置上、另一装载/卸载地点上,用于适配不同类型的运载结构或同时用于放置及取走以使站台兼容,或准备用于其它类型的装载/卸载装置。
站台保持不改变,它在装载/卸载区域方面其应用完全不受限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可方便及快速地取走,它可很好地用于所有其它不同类型的铁路运载结构的操作。
装载/卸载站的结构不需要大的投资及用于站台位置上基础设施的费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购置、经营及维护的费用特别适当。
有利地,该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也可用作铁路运载结构的进入斜坡。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同时满足与在铁路运载结构上装载及卸载相关的不同的条件及要求,它对于操作者可在最小时间中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并能遵循安全性的迫切要求及在运输方式的改变中获得效益,及同时保持站台基础设施的多种职能。
在阅读了以下的详细说明后将会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优点,该说明参照附图给出,附图为·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装载/卸载站的概要俯视透视图,该站包括铁路运载结构的两个绕枢轴转动装置及隐装有机动运载滚筒的站台;·图2是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一个装载/卸载站的总体透视图;·图3是类似于图2的透视图,其中用虚线概要表示在运输位置上及在绕枢轴转动后的装载/卸载位置上的铁路运载结构的轮廓;·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入口斜坡功能的基体的一个实施形式总体俯视透视图;·图5是图4中一部分的放大图,它以更精确的方式表示具有入口斜坡及运载滚筒功能的基体;·图6是当在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铁路车厢的运载结构上装载一个半挂车时图2的装载/卸载站的概要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斜坡功能的基体的另一实施形式的总体俯视透视图;·图8是具有操纵装置的一个变型的概要透视图;·图9及10分别是图8上所示支承基体在操纵装置的下降位置及升高位置中的轮廓图。
现在将参照图1至10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在不同附图中所表示的等同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在图1中表示出申请号为0007960的法国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一个现有技术的装载/卸载站1。
根据图示的例子,被设计成安装在具有两个装载/卸载站台4及5的铁路3上的一个提升及驱动进行绕枢轴转动的组合装置2被布置在该铁路段3的一端及另一端。该装置2最好被安装在图1中概要表示的装载/卸载站1的两根铁轨之间,用于提升并然后绕枢轴转动一个铁路运载结构6。
根据车厢的类型,事实表明必需设置两个如装置2这样的提升装置,每个用于铁路运载结构6的一个端部(图6)。在此情况下,该运载结构在两个端部被同时提升及绕一个未示出的中间的绕枢轴转动中心转动。这也可涉及绕端部的、或干脆说绕一个偏离中间的转动中心转动。
作为例子,这些装置2装有一系列的多个运载滚筒并最好为驱动滚筒,例如分别安装在站台4及5上的各三个滚筒9的两个组7及8,它们用于当一旦铁路运载结构朝站台悬伸的部分超过一定界限时,接收、携带及可能但非必要地通过其底部连续地使铁路运载结构6绕枢轴转动。
这些滚筒组7及8的滚筒9被放置在离站台边缘适当的距离上的站台结构的弧形槽腔10中。这些滚筒稍微超过站台的表面,以便承载悬伸到站台上的运载结构的底部。
图1所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装载/卸载站具有在本申请的导言部分中已述的一些缺点。在该说明中将不再赘述。
为了易于比较,具有相同构型的装载/卸载站11可装配如图2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
以相同方式,作为例子的两个提升及驱动进行绕枢轴转动的组合装置2被安装在延伸于两个装载/卸载站台4与5之间的铁路3上。
现在这些站台完全是传统的站台及在其结构上不包括任何槽腔或其它特殊的部分。
在装载/卸载站11的位置上,铁路3的高度最好与站台4及5的高度基本上相同。两根铁轨被埋设在铁路结构中并与站台4及5的表面高度齐平。在图3中仅表示出的铁路3的布置能有利地使公路载荷极其容易地跨过铁路3,而不用从一个站台传送到另一站台的地面设施或专用设备。
根据图示的例子,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是以组合入口斜坡的形式实施的。
在每个站台4及5的表面上各放置了一个入口斜坡形式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这些入口斜坡12最好放置在柏油的或混凝土的站台表面上。因此它们可方便且快速地位移及可同样方便且快速地被取走。
然而入口斜坡形式的支承基体12可包括一些在站台上的固定不动的装置、固定装置或连接装置,它们可为暂时的或永久的,并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铁路运载结构6处于图1及3中虚线的轮廓13概要表示的装载/卸载倾斜位置时,入口斜坡形式的基体12被放置在铁路运载结构6的延伸方向上。
在图3上,铁路运载结构6的纵向运输位置同样用虚线的轮廓14表示。运载结构6可借助由双箭头15象征表示的一个枢轴从其中一个位置过渡到另一位置。
为了简明起见,由于两个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最好是同样的,以下就描述这些基体中的一个,通过对图4及5的观察可更好地理解它。
在图2至7中所示方案的情况下,每个基体12由一个入口斜坡的形式实施。然而应该明白,它仅是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显然它还可采用其它的形式。
可以设想,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譬如用很简单的木块形式,它可有利地在站台上位移及仅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及伴随铁路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在必要的情况下,当铁路运载结构位于装载/卸载倾斜位置时入口斜坡的功能可由独立的附加装置或由与铁路运载结构作成一体的装置、例如以可折叠铺板的形式来实现。
以下的描述将针对图2至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这就是说,是一个还用作铁路运载结构6的入口斜坡的基体。
该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具有一个以小开度两面角的总体形式延伸的主体16,以便形成一个以渐增的、恒定的或不连续的倾斜度倾斜的斜坡。
设有斜坡功能的基体的主体16具有一个上表面17,该上表面最好由多个基本上矩形的横板18组成,它们被横向地机械焊接在具有机械加强支柱20的一个轻型底架19上。
上表面17还可具有一列或多列孔21,它们最好位于某些横板18的端部。
因此根据图示例子的设有斜坡功能的基体12的上表面17形成了一个倾斜的、纵向的及基本矩形的铺板22,公路机动车可在该铺板上滚动。
以斜坡形式实施的基体12在高度很小的后端部的位置处包括一个楔形的导入垫23,它允许站台及铺板22之间的逐渐衔接,以利于公路机动车从站台来到入口斜坡上。
斜坡形式的基体的位于铁路旁边的前端部构成形状最好为箱子的前端块24,其中包含铁路运载结构6的端部支承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
该前端块例如可与具有入口斜坡功能的基体主体16的其余部分分开及其本身仅由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组成。对它也可考虑不同性能的入口斜坡装置,例如以其长度、其倾斜度或其阻力区分的入口斜坡装置。
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6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最好是运载滚筒26,它与基体12的表面齐平及在设在箱24的上表面中的孔口27的位置上稍微超出铺板22。
为了便于维护运载滚筒26,箱24最好作成譬如可从其前横向壁处进入。此外也可设置便于该箱24打开的装置,例如把手30。
这些运载滚筒26的每个是由稍微截锥形转动圆柱体31形成的组件,用于适配于一个端部与另一端部的圆周速度的差别,以避免滑动。这些滚筒的侧面最好被一个滚动金属带32覆盖,用于与铁路运载结构6的下表面相接触,最好接触在设计用于支承及滚动的区域的位置上(未示出)。
运载滚筒26最好是机械化的,用于通过它们的适当滚动来驱动运载结构6,以便接收及连续地使铁路运载结构绕枢轴转动。为此,它们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位于箱24内部的纵向滚动轴上的旋转滚动驱动电动机-变速器组。
有利地,一个组合控制系统可用来同时控制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的运载滚筒26与相应的提升及驱动进行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由此它们的相应工作可完全地同步。
入口斜坡形式的基体12包括一个张开止挡块33,它基本上从铺板22的前端面垂直地升起,当行程结束时铁路运输结构6将靠在该止挡块上。该张开止挡块33还可包括一个在装载/卸载操作过程中使运载结构保持在该位置上的固定及保持装置。
为了控制装载或卸载阶段的工作,该张开止挡块33构成一个与提升机构上设有的闭合止挡块协同工作的装置。
此外,入口斜坡基体12最好设有一个或多个例如具有杆35形式的定位装置34,它可移动或不可移动地安装在入口斜坡基体12的一个侧面边缘上及基本垂直地伸在铺板22的上面。该定位装置34有助于当公路载荷的装载/卸载操作时公路机动车的司机的操作,及能使他容易地确定他所应该停的地点,以便在装载前使挂车定位。
这些定位装置34最好是在譬如沿入口斜坡形式的基体的纵向边缘上可位移或位置可调整的,以便适合于载荷及公路机动车可能具有的不同长度。
由于如以上所述的轻便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可方便及快速地被移动。
现在将参照图6来描述装载及卸载阶段,该图表示在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附加入口斜坡功能的两个支承基体12的装载/卸载站的位置上,一个半挂车36在用于公路载荷的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一个车厢37上的装载操作。图中仅表示出一个车厢,但显然它还可连接到其它车厢及属于一个完整的列车。
车厢37包括两个端部平台38与一个运载公路载荷的铁路结构,该铁路运载结构可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车厢上及通过可拆卸及可锁合的刚性装配连接部分与端部平台相连接。
铁路运载结构6是由一个小厚度及平底的底板39构成的托盘形式的主体。该铁路运载结构6还包括两个纵向保护壁40,它向上由延伸到主体以外的上纵梁或边缘41为界,并终止在通过技术成型的未端42上,以使得在相应端部平台38的互补接收构型43上形成接触及锁合在其中,以便在组装状态构成可拆卸的刚性组装连接。该车厢37在闭合状态中形成一个与单件车厢相同的坚固及刚性的机械单元。
在图6上所示的方案中,该铁路运载结构6在其每个端部具有一个延伸出入口垫45的横向铺板44,用于当运载结构6处于装载/卸载倾斜位置时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入口斜坡形式的支承基体的前端部上。
在该方案中,入口斜坡可在一个将要运送到高水平面或第二装载层面的机动车的一个入口低位置与一个入口高位置之间转换。
对于譬如装载操作,该功能包括大致以下几个阶段。
车厢37以一定的容差被固定在装载/卸载站11的位置上。
使用提升及驱动进行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使它与用于支撑及滚动铁路运载结构6的区域形成接触。接着,在铁路运载结构6与端部平台38之间的可拆卸的组装连接解锁后,使铁路运载结构的两个端部协调地提升运动,再接着使这些端部绕枢轴转动。
铁路运载结构6的端部的楔形部分这时被位于站台4及5上的支承基体12的支承-滚动装置25取得。
接着由于滚筒26的旋转驱动使运载结构6绕枢轴转动并一直进行到铁路运载结构6的端部足够地离开每个端部平台38及定位在一个足够为装载/卸载操作带来很大方便的倾斜角度上。
因此运载结构6的每个端部支承在入口斜坡形式的支承基体12上及横向上止挡地靠在基体的张开止挡结构33上。
这时便可进行装载。公路载荷借助自身的装置,例如半挂车借助拖动它的牵引车46进入铁路运载结构6。
该公路机动车进入到用作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第一入口斜坡12上,然后进入到铁路运载结构6的底板39上及借助第二入口斜坡12开始从车厢37的另一侧下降。由于设有一系列各种连续的入口垫及铺板,公路机动车的渐进可毫无困难地进行。
当机动车达到定位装置34的位置时司机将使牵引机动车停住。这时公路载荷36将被正确定位及用其车轮及撑脚支承在铁路运载结构6上。该公路载荷与牵引机动车46分离,然后牵引机动车接着借助第二基体12一直下降到站台5上并从另一侧离开站台。
然后铁路运载结构6在相反方向上绕枢轴转动以便回复到纵向运输位置上,并在相反方向上进行车厢的闭合运动。
已描述及在各个附图中所示的装载/卸载站11包括两个绕枢轴转动的支承基体12。然而,也可仅包括一个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如果仅是铁路运载结构6的一端可自由进入的话。这些情况是,当铁路旁边仅有一个站台时或铁路运载结构在一侧上被一个结构封闭时。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半挂车通过机动车的倒车来定位。
同样地,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可供所有类型的带有绕枢轴转动运载结构的铁路车厢37使用,及在任何情况下它的使用不被限制在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车厢类型上。
它例如可毫无区别地使用于具有设于车厢中间的、端部的或车厢任何偏离中间位置上的绕枢轴转动中心的运载结构的车厢及具有一个或多个提升及驱动进行绕枢轴转动的装置的铁路运载结构上,这些提升及驱动进行绕枢轴转动的装置或由车厢携带或位于铁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的另一实施形式表示在图7上。
它也涉及具有进入斜坡功能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而它的结构相对上述实施形式来说已被减轻。
它也如上述那样包括一个将放置到站台侧的前端部块47,该前端部块以箱24的形式构成及包含支承铁路运载结构6的端部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该装置最好由稍微超过箱24的表面的运载滚筒26构成。
为了便于维护运载滚筒26,箱24最好作成可被进入。
该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还包括一个具有斜坡功能的长主体48。它包括两个侧边的箱式梁49,这些梁与基体的前端部块47相邻接及在这些梁之间最好用多个基本上垂直它们的加强横杆50连接。
侧边梁49的上壁51具有的宽度及强度足以能用作当公路载荷装载到铁路运载结构6前或从其卸载前公路载荷车轮的滚动跑道。两个梁49的相对间距根据情况来设置。
该图示实施形式的具有入口斜坡功能的主体48由两部分构成一个中间部分52及一个端部部分53。
在该方案中,入口斜坡也可在一个低位置及一个高位置之间转换。
在端部部分53中梁49的上壁51是倾斜的,以便使站台及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之间的逐渐过渡。
在连接主体48的端部部分53及基体的前端部块47的中间部分52中,梁49基本上是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上壁51的平行六面体。
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的上壁51还具有一列或多列孔54。
如上所述,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的前端部块47最好可与构成入口斜坡的主体48分离。它本身就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或仅构成该基体的一部分,对它可根据需要附加一个与上述相同或不同的具有斜坡功能的装置和/或带有其它性能的一个或多个功能装置。
具有入口斜坡功能的主体48的中间部分52及端部部分53彼此也可分离。最好,具有倾斜上壁51的端部部分53也可直接地与根据本发明的基体的前端部块47相连接,以便构成一个更短的入口斜坡。
根据本发明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的实施形式还包括一个张开止挡块33或一些最好移动的定位装置。
相应于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的变型的另一实施形式表示在图8至10上。它来自于与以上方案相同的总发明构思及可用相同方式应用在所述的装载/卸载站上并亦可应用在使用车厢倾斜放置的任何装载/卸载站上。
根据该方案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是通过例如两个边靠边设置的滚动跑道55及56来实现的,每个滚动跑道包括各固定在一个斜坡机械支座59,60上的铺板57,58及各终止在一个斜缘61,62上,该斜缘可保证跑道端部与地面之间的过渡连接。
这些跑道在相反侧上各终止在一个向下回缩的支承区域63,64上,这些区域用于接收一个安装在运载结构6上的吊板(未示出),后者被用来支承半挂车的作业撑脚或公路牵引车的车轴或其它公路载荷的一部分。
该方案与其它方案有区别,因为它装有一个偏转操作装置65,该装置由通过一个横向管同步机构68并接加固的两个操作臂66及67构成。每个臂由沿一个肘部69或70连接的两部分组成。每个臂可绕枢轴转动地被铰接在相应的滚动跑道外侧面上,及可由千斤顶71及72致动到升高运动及下降运动,每个千斤顶其一端铰接在一个外部托板上及其另一端铰接在相应的操作臂上、譬如肘部69或70的位置上。
根据该方案的可移动支承基体前侧的其它装置及构型与以上所述方案保持相同或相似,在那里包括从支承基体前端基本上垂直伸出的张开止挡块33。该前端由一个包含运载滚筒25,26,27的防护箱73构成,其中的一个滚筒、例如中间滚筒26是机动化的。
它也具有安装至少一个可移动或可调整位置的定位装置34的可能性,这将有助于当装载/卸载操作时公路司机对公路机动车的操作。
与其它方案相同地,由于它的结构轻,上述及图8中所示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能方便且快速地移动。
应当指出,该斜坡在高度上可被增高,以便在高的位置上装载。高度的转换可基于铺板的倾斜度在千斤顶或其它未示出的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实现。
该方案的一个特殊优点是可免除定位及调整位置的装置。实际上所述吊板就可用作它唯一的定位及调整位置的装置。当它在一个适当位置上与公路载荷形成接触时,它就形成一个调整位置的标记,这足以使公路司机操作公路载荷的移入或移出。
安装在该支承基体12的操作装置65用于支承、放置及回卸一个吊板,该吊板用于当车厢运输及装载/卸载阶段时支撑及支持半挂车的作业撑脚或公路牵引车的车轴或其它公路载荷的一部分。该吊板将上升到铁路运载结构的臂的前面,用于在运输时保证公路载荷固定不动。
权利要求
1.用于公路载荷的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车厢的绕枢轴转动铁路运载结构(6)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6)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及至少一个斜坡,该斜坡构成公路机动车或公路载荷的滚动跑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可从其初始使用位置取走或移动。
3.根据上一权利要求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被放置到站台(4,5)表面的适当地点上。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6)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包括至少一个运输滚筒(26),该运输滚筒露出基体(12)的表面以便接收铁路运载结构。
5.根据上一权利要求的基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运载滚筒(26)是机动化的,以便接收铁路运载结构(6)及继续使它绕枢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运载滚筒(26)由稍微截锥形的转动圆柱体(31)形成,它的侧面被一个滚动金属带(32)覆盖。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6)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被设置在位于铁路侧的前端部块(24,47)中。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6)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25)被设置在可进入的箱(24)或(73)中。
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也用作铁路运载结构(6)的入口斜坡。
10.根据权利要求7及9的基体,其特征在于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的前端部块(24,47)可与具有入口斜坡功能的部分(16,48)分离。
1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斜坡可在一个低位置与一个高位置之间转换。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以小开度两面角的总体形式延伸的主体(16),以便形成一个以渐增的、恒定的或不连续的倾斜度倾斜的斜坡。
1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的上表面(17)包括多个基本上矩形的横板(18),它们被横向地机械焊接在具有机械加强支柱(20)的一个轻型底架(19)上。
1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在高度很小的端部位置处包括一个楔形的导入垫(23)。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侧边的箱式梁(49),这些梁与基体的前端部块(47)相邻接及在这些梁之间最好用多个加强横杆(50)连接。
1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的上壁(17,51)具有至少一列孔(21,54)。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滚动跑道(55)及(56),每个跑道覆盖着各固定在一个斜坡形式的斜支座(59)及(60)上的铺板(57)及(58),各跑道在其自由端各终止在一个斜缘(61)及(62)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及17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滚动跑道的前端各终止在一个支承区域(63)及(64)上,这些区域用于接收一个支承及固定吊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0及17,18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偏转操作装置(65),该装置由通过一个管状同步机构(68)连接加固的两个操作臂(66)及(67)构成,这些臂是肘形的及可绕枢轴转动地被安装在滚动跑道(55)及(56)的外侧面上,及可由升降千斤顶(71)及(72)致动,每个千斤顶安装在一个托板与相应的操作臂之间。
20.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张开止挡块(33),当行程结束时铁路运输结构(6)将靠在该止挡块上。
2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装置(34)。
22.根据上一权利要求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34)是可移动或位置可调整的。
2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滚动结构的一个或多个斜坡的倾斜度可增高。
全文摘要
用于公路载荷的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车厢的绕枢轴转动铁路运载结构的绕枢轴转动支承基体(12)包括用于支承铁路运载结构及伴随其绕枢轴转动的装置。该装置最好包括一组运输及驱动滚筒(26),它们露出基体的表面(17)以便接收、携带及连续地使铁路运载结构绕枢轴转动。根据本发明的基体可极方便及快速地取走或移动,因为它仅简单地放置在站台表面的适当地点上。有利地,它还可用作进入铁路运载结构的斜坡。本发明有利于铁路/公路联合运输领域中的材料制造者及使用者。
文档编号B65G69/28GK1469826SQ0181738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7日
发明者罗伯特·洛尔, 罗伯特 洛尔 申请人:罗尔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