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175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特指一种拆带片之适当表面嵌结有切割区,在拆带片被撕裂时,可同时藉切割区上之锐粒剌破并割裂附著于拆带片上表面(或下表面)之胶带,以免用刀去拆离附著在被贴物上的胶带。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的台湾专利088208141号之胶带拆带结构是一可利于撕裂之拆带体,以特定之间距依序贴附于胶带上,使一卷胶带中,均依序距离贴附有拆带体,拆带体与胶带之贴附端缘,设有切口;其使用方式,系将胶带贴附于被包装物之表面,拆带体同时被依附于被包装物之表面,拆带时,只要人手指针对切口施力,便可快速将拆带体撕开,但该拆带结构长期使用发现有下列缺陷1,加工成本高;首先必须制作一卷连续性之拆带体,再将拆带体截断复数之矩形形状,再事先利用专用机,将复数片状之拆带体一一依距离贴附于胶带体上,在制作加工上不但麻烦,浪费工时,而且其制造加工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2,浪费不需要之拆带体;按被贴附物大、小不同,如箱子有大、小,规则形状也不同,因此,被贴附物上之胶带上可能包含复数个以上之拆带体,然拆箱者只要针对其中单独一个拆带体来撕裂,即可将整个贴附面之胶带拆卸,其他依附于胶带底面之拆带体无作用,形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具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适当形状之拆带片,在其上表面或下表面适当位置或局部位置,至少设有一剌割区,藉此剌割区针对已预贴于拆带片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胶带预以尖割破;所述剌割区包含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锐粒或刃部或尖角体或锐体;所述拆带片,其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局部表面被覆设一层欲贴物之粘胶层;所述剌割区或其适当处至少设有一个切口,或至少设有一个间隙,间隙之末端可设有一切口或导槽或贯穿孔洞之撕裂线,拆带片之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局部之粘胶层,沿间隙之二侧边形成可供翻叠拉起之拉起边;所述剌割区若为锐粒,则该锐粒由矿砂或金属砂粒或塑胶砂粒混合定著剂,以印刷方式或以贴附方式或其他适当方式,分布于拆带片之适当位置表面,形成一剌割区;所述剌割区若为刃部,则该刃部可为锯齿状、尖锐状或其他特定形状;所述剌割区若为刃部或尖角体,则该刃部或尖角体可与拆带片一体形成;在拆带片之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条复数贯穿孔洞之撕裂线或至少一导槽或至少一适当之撕开装置;拆带片可设计为独立之二片,并使相对应之剌割区形成连续性之间隙;复数片的拆带片,可藉著粘胶层预先贴附于保护薄膜,并形成一卷筒;优点是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无需刀具,得以在拆带片被撕裂时,剌破割裂附著于拆带片上表面(或下表面)之胶带,而且不需要将复数拆带片与胶带做预先且间隔性之贴附连结,即可将胶带及拆胶带贴附于被贴附物上。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剌割区嵌附砂粒层之立体图。
附图2是在剌割区喷附砂粒层且设有切缝之立体图。
附图3是图1之拆带片设有撕裂口之立体图。
附图4是拆带片贴附于箱体上,且上表面横贴有胶带之立体图。
附图5是图2沿A-A剖面线之局部剖面图。
附图6是沿图3拆带片被撕裂中之断面图。
附图7是沿图6拆带片被撕裂后之断面图。
附图8是拆带片剌割区表面贴附于胶带上表面之立体图。
附图9是沿图8A-A线断面图。
附图10是沿图9拆带片被撕裂中之断面图。
附图11是沿图10拆带片被撕裂后之断面图。
附图12是剌割区拆带片嵌结刃部之立体图。
附图13是图12拆带片被胶带贴附于其表面上之平面。
附图14是图13之拆带片被剌割中之断面图。
附图15是图14拆带片被撕裂之断面图。
附图16是拆带片剌割区为嵌结尖角体之立体图。
附图17是图16拆带片表面被贴附胶带之平面图。
附图18是拆带片剌割区一体成型尖角体之立体图。
附图19是拆带片剌割区一体成型刃部之立体图。
附图20是拆带片具有复数剌割区,同时具有撕裂针孔线分布之立体图。
附图21是复数拆带片贴附于被贴物表面之平面图。
附图22是拆带片另一实施例平面图。
附图23是图22中设有针孔撕裂线之平面图。
附图24是图23之底平面图。
附图25是图22中设有供撕裂线之导槽底平面图。
附图26是拆带片另一实施例正平面图。
附图27是拆带片另一实施例正平面图。
附图28是图27之底面图。
附图29是拆带片制成卷筒状贴附于被贴附物上之侧视示意图。
附图30是拆带片贴附于盒体上的立体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拆带片 10、10’间隙 101、141剌割区 12刃部 121粘著剂 122锐粒 123尖角体 126拉起边 13、13’、14粘胶层 15、30、35切口 16、26胶带 20连结体 25、36导槽 261撕裂线 262被贴附物 50盒体 55保护薄膜 72卷筒带 100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之拆带片10,在其上表面或下表面至少设有一剌割区12,剌割区12针对已预先贴附于拆带片10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胶带20预以尖割破裂,如附图1、2、4、5、6、7所示;其中剌割区12包含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锐粒123或刃部121或尖角体或锐体126,如附图1、2、5、1216、17、18、19、20所示;所述拆带片10,其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局部表面被覆设一层欲贴物之粘胶层30;所述剌割区12或其适当处至少设有一个切口16,或至少设有一个间隙141,间隙141之末端可设有一切口26或导槽261或贯穿孔洞之撕裂线262,拆带片10之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局部之粘胶层15,沿间隙141之二侧边形成可供翻叠拉起之拉起边14,如附图12、13所示;所述剌割区12若为锐粒123,则该锐粒123最好由矿砂或金属砂粒或塑胶砂粒混合定著剂,以印刷方式或以贴附方式或其他适当方式,分布于拆带片10之适当位置表面,形成一剌割区12;所述剌割区12若为刃部121,则该刃部121可为锯齿状、尖锐状或其他特定形状;所述剌割区12若为刃部121或尖角体126,则该刃部121或尖角体126可与拆带片10一体形成,如附图18、19、20所示;在拆带片10之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条复数贯穿孔洞之撕裂线262或至少一导槽261或至少一适当之撕开装置,如附图18、19、20所示;拆带片10之大、小或厚度,视场需要设计之;拆带片10可设计为独立之二片,并使相对应之剌割区12形成连续性之间隙141,如附图21所示;依需要可由复数片的拆带片10,藉著粘胶层30预先贴附于保护薄膜72,形成卷筒100。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1,如附图1所示,剌割区12系由锐粒123构成砂层以贴附方式,贴附于拆带片10表面上,此时拆带片10可为撕裂材料构成,因此,拆带片10不需序设切口;附图2所示系由锐粒123配合粘胶物,以喷附方式构成,其中拆带10若为抗撕裂性材料,则必须设切口16;附图3所示系切口16呈V型,以利于拆带片10之撕裂;附图4所示系以拆带片10底表面之粘胶层30贴附于被贴附物50之表面,同时一贴物胶带20覆贴于拆带片10表面上,使拆带片10与胶带20形成连结体25并具有二拉起边14。附图5所示系表示锐粒123底面藉著剂122嵌结于拆带片之表面,而上表面嵌结于胶带20内贴附面之粘胶层35中,拆带片10之内表面所嵌附之粘胶层30系贴附于被贴物50之表面,;针对图4之拉起边14(14)拉起做撕裂之动作,如图6所示,锐粒123剌割胶带20之动作图,只要任一锐粒123剌割胶带20,即可令连结体25迅速被撕裂,如图7所示连结体25被迅速撕裂为二半。
附图8所示系拆带片10以粘胶层30贴附于胶带20之表面乃使拆带片10与胶带20构成一连结体36,同时具有二粒拉起边14,其粘胶层30之粘性远大于胶带20贴附于被贴物50表面之粘胶层35。
附图9所示系表示连结体36未被拉起之断面图。
附图10系表示连结体36沿拉起边13被拉起于被贴附物50之表面,同时锐粒123剌割下方之胶带20,使胶带20被剌破,附图11表示连结体36被撕裂为二半之断面图。
2,附图12系表示拆带片10剌割区12可嵌结刃部121在二刃部121(121)之间具有间隙141,另在刃部121之底部可设有切口26,附图13表示利用拆带片10之粘胶层30贴附于被贴附物50之表面,同时胶带20贴附于拆带10之表面,使拆带片10与胶带20形成连结体25,同时形成拉起边14(即拉起边14不被覆贴胶带20);附图14系表示其中一拉起边14被拉起时,刃部121可剌割胶带20,附图15所示系刃部121将胶带20剌割断,使连结体25被撕裂为二半。
3,附图16所示系表示剌割区12系可形成尖角体126、间隙141及一切口26;附图17系表示胶带20可覆贴于拆带片10之表面,并形成一连结体25,此时胶带20覆贴于尖角体126上,沿一拉起边14拉起,则一侧之尖角体126可尖破胶带20,以使拆带片10可沿间隙141及切口26做撕裂,以达胶带20与拆带片10所形成之连结体25被撕裂为二半。
附图18所示系表示拆带片10并剌割区为设有复数之尖角体126,其中更设有导槽261及切口26,以利拆带片10被撕裂时可沿导槽261整齐的被撕裂。
附图19所示之拆带片10系为薄状材质,其刃部121一体成型于拆带10,该拆带片10亦设有导槽261,使拆带片10沿间隙141撕裂时,可沿导槽261整齐撕裂。
附图20所示系拆带片10设有针孔状之撕裂线262,该撕裂线262可取代导槽261,当拆带片10沿间隙141做撕裂时,可沿撕裂线262整齐撕裂。
附图21系表示拆带片10亦得以独立之二片实施,其中相邻拆带片10、10’之间形成连续性之间隙101,该二独立之拆带片10、10’表面可覆盖一胶带20,其拉起边13(13’)被拉起时,剌割区12可剌割胶带20并可撕离胶带20。
4,请参阅附图22所示,拆带片10侧边设有切口16,此拆带片10是由可撕裂之材质制成,因此不需设撕裂线。
附图23所示拆带片10为抗撕裂性材质制成,因此必须设有贯穿针孔状之撕裂线262,当拆带片10沿切口16撕裂时,可沿撕裂线262整齐撕裂为二半;附图24所示系撕裂线262之针孔贯穿出拆带片10之反面(底面)。
附图25是表示一导槽261被设计于抗撕裂的拆带片10之底面,沿切口16撕裂时,可沿导槽261整齐的被撕裂为二半。
附图26系表示一拆带片10上之剌割区12系为横向连续状,且可设计二个以上之切口16。
附图27系表示一前端具有双弧形设计的拆带片10,其中设有针孔状撕裂线261。
附图28系表示附图27的撕裂线262亦可由导槽261取代。
附图29系表示复数个拆带片10被其粘胶层30预贴于连续性之保护薄膜72上而制成卷筒带100,当复数拆带片10被大量贴附于被贴、附物50时,可透过复数个滚筒70将保护薄膜72与拆带片10之粘胶层30分离,并令粘胶层30贴附物50上,此实施例针对欲大量将拆带片10贴附于复数之被贴附物50而实施。
附图30所示系表示拆带片10贴附于一盒体55之周边,其表面再贴附胶带20,沿拆带片10之切口16撕裂,可令拆带片10及胶带20一起被撕为二半。
权利要求1,一种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适当形状之拆带片,在其上表面或下表面适当位置或局部位置,至少设有一剌割区,藉此剌割区针对已预贴于拆带片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胶带予以尖割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剌割区包含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锐粒或刃部或尖角体或锐体。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拆带片之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局部表面被覆设一层欲贴物之粘胶层。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剌割区或其适当处至少设有一个切口,或至少设有一个间隙,间隙之末端可设有一切口或导槽或贯穿孔洞之撕裂线,拆带片之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局部之粘胶层,沿间隙之二侧边形成可供翻叠拉起之拉起边。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剌割区若为锐粒,则该锐粒由矿砂或金属砂粒或塑胶砂粒混合定著剂,以印刷方式或以贴附方式或其他适当方式,分布于拆带片之适当位置表面,形成一剌割区。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剌割区若为刃部,则该刃部可为锯齿状、尖锐状或其他特定形状。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剌割区若为刃部或尖角体,则该刃部或尖角体可与拆带片一体形成。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拆带片之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条复数贯穿孔洞之撕裂线或至少一导槽或至少一适当之撕开装置。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拆带片可设计为独立之二片,并使相对应之剌割区形成连续性之间隙。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刀拆胶带之拆带片,其特征在于复数片的拆带片,可藉著粘胶层预先贴附于保护薄膜,并形成一卷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在具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适当形状之拆带片,在其上表面或下表面适当位置或局部位置,至少设有一刺割区,藉此刺割区针对已预贴于拆带片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胶带预以尖割破,优点是无需刀具,得以在拆带片被撕裂时,刺破割裂附著于拆带片上表面(或下表面)之胶带,而且不需要将复数拆带片与胶带做预先且间隔性之贴附连结,即可将胶带及拆胶带贴附于被贴附物上,使用方便,加工成本低。
文档编号B65B51/00GK2541367SQ0221589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6日
发明者简博为, 简连财 申请人:简博为, 简连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