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714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人们在饮用碳酸饮料及啤酒时,瓶盖还难以开启而需专用启瓶器,但用启瓶器开启瓶盖有时容易使瓶口破碎,瓶子还有爆炸的可能。虽然通过瓶盖和启瓶器改进和推广B型瓶有所改善,但较难以开启和开瓶时瓶子爆炸事故仍未杜绝。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设计的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不仅易于开启,而且能预防瓶子自爆的发生,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由外盖、内垫、拉环组成。其中外盖顶外表面中间设有圆形切片,其外径与配套的包装瓶口内径大体相等,在圆形切片上留有一个大连接点和一个以上的小连接点与外盖相连。小连接点的大小和多少由需控制的瓶内压力确定,拉环为有钢性的马蹄形,蹄尾中间有开口,其外径比圆形切片的内径小,在大连接点相对应的圆形切片的下方有一弓形凸起孔,拉环的开口两端插入弓形凸起孔内。在外盖的顶外表面的圆形切片的内部有一内凹的圆形槽(用于置放拉环),在圆形切片的大连接点相对应的可放置拉环的圆形槽内部设有下凹的扇形,以便于开启拉环。外盖内有内垫,内垫在相对应的圆形切片处较薄,当瓶内压力将至爆瓶临界点时,压力可使内垫从圆形切片处向上顶起,出现开口,瓶内气体和液体可一并向外流出,从而有效地防止瓶内压力超标而致包装瓶爆炸事故。当需正常地开启该瓶盖时,可先指压开小连接点(或圆形切片),再从扇形的凹陷处掀起拉环用力拉起,即可将该瓶盖(包括内垫)开启,从而倒出包装瓶内液体。
由于内垫在相对应的圆形切片处较薄,外盖顶外表面设有圆形切片,当包装瓶内压力将至爆瓶临界点时,压力可使内垫从相对应的圆形切片处向上顶起出现开口,包装瓶内气体和液体一并流出,有效地避免了包装瓶内压力超标而爆炸的事故。在外盖顶外表面设有的圆形切片的内部有扇形的凹陷,可方便地将拉环掀起并从圆形切片处开启该瓶盖。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由外盖(1)、内垫(2)、拉环(3)组成。其中外盖(1)顶外表面中间设有圆形切片(4),其外径与配套的包装瓶口内径大体相等,在圆形切片(4)上留有一个大连接点(5)和一个以上的小连接点(6)与外盖(1)相连。小连接点(6)的大小和多少由需控制的瓶内压力确定,拉环(3)为有钢性的马蹄形,蹄尾中间有开口,其外径比圆形切片(4)的内径小,在大连接点(5)相对应的圆形切片(4)的下方有一弓形凸起孔(7),拉环(3)的开口两端插入弓形凸起孔(7)内。在外盖(1)的顶外表面的圆形切片(4)的内部有一内凹的圆形槽(8)(用于置放拉环(3)),在圆形切片(4)的大连接点(5)相对应的可放置拉环(3)的圆形槽(8)内部有一扇形的凹陷(9),以便于开启拉环(3)。外盖(1)内有内垫(2),内垫(2)在相对应的圆形切片(4)处较薄,当瓶内压力将至爆瓶临界点时,压力可使内垫(2)从圆形切片(4)处向上顶起,出现开口,瓶内气体和液体可一并向外流出,从而有效地防止瓶内压力超标而致包装瓶爆炸事故。当需正常地开启该瓶盖时,可先指压开小连接点(6)(或圆形切片(4)),再从扇形的凹陷(9)处掀起拉环(3)用力拉起,即可将该瓶盖(包括内垫(2))开启,从而倒出包装瓶内液体。
权利要求1.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由外盖(1)、内垫(2)、拉环(3)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盖(1)顶外表面设有圆形切片(4),圆形切片(4)有一个大连接点(5)和一个以上的小连接点(6)与外盖(1)相联,拉环(3)的开口两端插入大连接点(5)相对应的圆形切片(4)下方的弓形凸起孔(7)内,内垫(2)置于外盖(1)内顶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1)顶外表面设有的圆形切片(4)内部有一内凹的圆形槽(8)(用于置放拉环(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拉开防爆瓶盖,由外盖(1)、内垫(2)、拉环(3)组成。在外盖(1)的顶外表面设有圆形切片(4),圆形切片(4)有一个大连接点(5)和一个以上的小连接点(6)与外盖(1)连接,拉环(3)置放于圆形切片(4)的内部下凹的圆形槽(8)内,其开口两端可插入大连接点(5)相对应的圆形切片(4)下方的弓形凸起孔(7)内。外盖(1)内有内垫(2),当瓶内压力将至爆瓶临界点时,压力使内垫(2)从圆形切片(4)处向上顶起出现开口,瓶内气体和液体一并流出,有效地避免了瓶内压力超标而发生的爆瓶事故。
文档编号B65D41/56GK2603781SQ0225617
公开日2004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3日
发明者冯宪宝, 冯海明, 胡光福 申请人:冯宪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