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设吸管自动弹出装置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10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设吸管自动弹出装置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饮料瓶,特别是一种吸管可以自动弹出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饮料瓶内部大多没有吸管,喝时需要仰着脖子喝,易呛着,还很不雅观。特别是女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她们往往不喜欢这样喝,而是用吸管喝。尽管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购买饮料瓶的同时可以获赠吸管,但吸管与饮料瓶往往是单独放置的,这样在使用时需要先把饮料瓶打开,再用手把吸管插入瓶内吸取饮料,既不卫生又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吸管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且不卫生的问题,本使用新型把吸管置于饮料瓶内。当盖上瓶盖后,吸管便被压入瓶内。饮用者在饮用时只要开启瓶盖,吸管就会弹出一部分长度,这样直接用露出瓶口的吸管吸取饮料即可,而不必把吸管插入瓶内再喝,非常方便,还能有效避免吸管在放置或使用过程中被污染,干净卫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饮料瓶中放入一根吸管,并且在打开瓶盖后吸管可以在一塑料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出瓶口一部分长度,供饮用者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瓶盖后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盖上瓶盖后的实施例剖视图。
由于
图1与图2的组成部分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这里只对
图1的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中1.瓶体,2.外盖,3.内盖,4.吸管,5.塑料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该饮料瓶由瓶体(1),外盖(2),内盖(3),吸管(4),塑料弹簧(5)组成。外盖(2)盖在瓶体(1)的瓶口上,在瓶口内嵌入一“ ”型内盖(3),内盖(3)底部的正中央处开有一小圆孔,小圆孔内插有一根吸管(4),吸管(4)的截面半径比内盖(3)底部中心处的小圆孔要小一些,这样吸管(4)可以自由上下移动。一塑料弹簧(5)置于内盖空腔之内,同时套在吸管(4)外面,塑料弹簧(5)的上端与吸管(4)上的一点(6)联结在一起,下端放置于内盖(3)内底部之上。当外盖(2)盖到瓶口上时吸管(4)顶部受到外盖(2)的压力向下移动,与吸管(4)相联结的塑料弹簧(5)同时被压缩,当外盖(2)开启后,塑料弹簧(5)复原时产生的弹力带动吸管(4)向上移动,吸管(4)便在塑料弹簧的推力下露出瓶口一部分长度,供使用者吸取饮料。如
图1所示的吸管(4),它的总长度要大于饮料瓶高度,因为在打开外盖(2)后,吸管会露出瓶口一部分,而这时还要保证吸管(4)底部够得着饮料瓶底部,显然吸管的总长度要大于饮料瓶的高度。吸管(4)从顶部往下占其总长度1/4的部分为硬质管,这是因为在盖上外盖(2)时,外盖(2)要把吸管完全压入瓶内,吸管(4)的顶部受力后要压缩塑料弹簧(5),吸管(4)从顶部往下的一部分为硬质管才能保证它在压缩塑料弹簧(5)时不发生弯曲;吸管(4)除去硬质管的部分为柔性管,其原因在于吸管(4)的总长度要大于饮料瓶的高度,在吸管被完全压入饮料瓶内时,吸管显然要发生弯曲,但吸管(4)从其顶端往下占总长度1/4的部分为硬质管,不能发生弯曲,显然剩余部分必须为柔性管才能应付吸管(4)过长的需要。如
图1所示的塑料弹簧(5),其外径从顶端到底端均匀增大,首先这样可以使塑料弹簧(5)在内盖(3)中放置得比较稳定。其次塑料弹簧可以被压缩得尽量短。
如图2所示,在盖上外盖(2)后,吸管(4)被完全压入瓶内,吸管(4)的柔性管部分发生弯曲,同时塑料弹簧(5)被压缩得很短。
权利要求1.一种在打开瓶盖后,吸管可以自动弹出的内设吸管自动弹出装置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外盖(2)内部有螺纹,并且外盖(2)可以与瓶口螺合在一起,在瓶口之内嵌入一“”型内盖(3),内盖(3)底部正中央有一小圆孔,一根吸管(4)从小圆孔中穿过,有一塑料弹簧(5)置于内盖(3)之内,同时套在吸管(4)外部,塑料弹簧(5)的上端与吸管上的一点(6)联结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内盖(3)内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内盖(3)底部正中央的小圆孔的半径大于吸管(4)的截面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吸管的长度大于饮料瓶高度;吸管从顶部往下占其总长度1/4的部分为硬质管,其它部分为柔性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塑料弹簧的上端与吸管的联结点(6)距吸管顶端1.5~2.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塑料弹簧从顶端到底端,其外径均匀增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料瓶,它包括瓶体、外盖、内盖、吸管、塑料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瓶口内嵌入了一吸管弹出装置。当盖上外盖后,吸管被压入瓶体,当饮用者要喝饮料时,只要打开瓶盖,吸管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瓶口,用高出瓶口的吸管吸取饮料即可。这种饮料瓶在使用时既方便又干净,可用来盛装各种饮料,特别适用于外出旅行者。
文档编号B65D51/26GK2692088SQ200420008260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3日
发明者武传国 申请人:武传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